- 年份
- 2024(8274)
- 2023(11823)
- 2022(10476)
- 2021(9825)
- 2020(8272)
- 2019(19059)
- 2018(19014)
- 2017(37335)
- 2016(20283)
- 2015(22849)
- 2014(22912)
- 2013(22585)
- 2012(20511)
- 2011(18520)
- 2010(18471)
- 2009(17098)
- 2008(16634)
- 2007(14572)
- 2006(12841)
- 2005(11423)
- 学科
- 济(76444)
- 经济(76322)
- 管理(65204)
- 业(59828)
- 企(50881)
- 企业(50881)
- 方法(36089)
- 数学(30780)
- 数学方法(30443)
- 农(22947)
- 财(22791)
- 制(19330)
- 中国(19079)
- 业经(18203)
- 学(16283)
- 贸(16021)
- 贸易(16014)
- 易(15605)
- 务(14725)
- 财务(14658)
- 财务管理(14627)
- 地方(14333)
- 企业财务(13875)
- 理论(13663)
- 银(13468)
- 银行(13431)
- 农业(13400)
- 和(12900)
- 体(12811)
- 环境(12776)
- 机构
- 大学(287750)
- 学院(285885)
- 管理(117387)
- 济(112533)
- 经济(109957)
- 理学(101971)
- 理学院(100892)
- 管理学(99331)
- 管理学院(98810)
- 研究(91146)
- 中国(69016)
- 京(61053)
- 科学(55715)
- 财(54143)
- 所(44819)
- 农(43775)
- 财经(43060)
- 业大(42240)
- 中心(42189)
- 江(41258)
- 研究所(40576)
- 经(39024)
- 北京(38456)
- 范(36497)
- 师范(36194)
- 农业(34057)
- 州(33610)
- 院(33198)
- 经济学(33033)
- 财经大学(32100)
- 基金
- 项目(196588)
- 科学(154886)
- 研究(145831)
- 基金(143253)
- 家(123401)
- 国家(122400)
- 科学基金(106070)
- 社会(91463)
- 社会科(86644)
- 社会科学(86622)
- 基金项目(76570)
- 省(76282)
- 自然(68991)
- 自然科(67343)
- 自然科学(67330)
- 教育(66561)
- 自然科学基金(66119)
- 划(63806)
- 编号(60133)
- 资助(58726)
- 成果(48874)
- 部(43739)
- 重点(43099)
- 创(41028)
- 课题(40680)
- 发(40614)
- 制(39384)
- 创新(38245)
- 教育部(37853)
- 项目编号(37506)
- 期刊
- 济(123176)
- 经济(123176)
- 研究(85079)
- 中国(52854)
- 管理(43160)
- 学报(43127)
- 财(41710)
- 农(40161)
- 科学(39952)
- 大学(33232)
- 教育(31207)
- 学学(31174)
- 农业(27835)
- 融(25838)
- 金融(25838)
- 技术(24281)
- 财经(20990)
- 业经(20640)
- 经济研究(18708)
- 经(17669)
- 问题(16130)
- 理论(15594)
- 图书(14861)
- 实践(14455)
- 践(14455)
- 科技(13890)
- 业(13736)
- 技术经济(13350)
- 现代(13084)
- 版(12735)
共检索到4150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韩迪铮
当前国内的信用衍生品——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已试水起航,随着业务的发展和深入,信用事件发生后其结算流程与结算效率将成为市场参与者关注的焦点。文章结合案例对国际上信用事件拍卖结算机制的运作原理进行了系统介绍,指出该机制为低流动性下发现某交易标的的市场公允价值提供了一种解决思路,建议可考虑借鉴此类方法并充分结合国内业务发展现状,适时推出国内信用风险缓释工具的拍卖结算机制。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信用违约互换(Credit Default Swap,CDS)是国外债券市场中最常见的信用衍生产品。它是指信用保护买方(信用风险卖方)向信用保护卖方(信用风险买方)支付一定费用,当双方约定的"参考资产"或"参考实体"在规定的时间内发生特定"信用事件"时,信用保护卖方须向信用保护买方支付相应款项(信
关键词:
信用违约互换 信用衍生产品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李中彬
信用违约互换(CDS)作为一种套期保值工具,在美国次贷危机的形成与扩散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本文从信用违约相关性的视角,讨论传统模型与新近模型对信用违约互换这一衍生品的定价方法,比较其优劣势,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建设我国信用衍生品市场的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
信用违约互换 定价 违约相关性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万国华 张崇胜
信用违约互换(CDS)在国内已经推出,但是与之配套的监管机制尚未建立。作为一种复杂的衍生品,CDS具有权益性、收益性、风险性和流通性等"证券"特征;CDS坚持合同自由原则,却打破合同相对性原理;具有保险的功能,却不受"保险利益"原则的约束。为防止CDS偏离风险缓释的轨道,应加快制定《场外衍生品法》,确立CDS监管的法律依据;限制参照主体和参照资产的范围,防止政策套利;严控后续转让与交易,削弱流动性;稳步放开市场,防止风险集中;实施中央清算,加强资信评级机构监管;完善信息披露报告制度,提高CDS透明度,加强投资者保护,引导CDS回归缓释信用风险的初衷。
关键词:
场外衍生品 信用违约互换 监管机制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万国华 张崇胜
信用违约互换(CDS)在国内已经推出,但是与之配套的监管机制尚未建立。作为一种复杂的衍生品,CDS具有权益性、收益性、风险性和流通性等"证券"特征;CDS坚持合同自由原则,却打破合同相对性原理;具有保险的功能,却不受"保险利益"原则的约束。为防止CDS偏离风险缓释的轨道,应加快制定《场外衍生品法》,确立CDS监管的法律依据;限制参照主体和参照资产的范围,防止政策套利;严控后续转让与交易,削弱流动性;稳步放开市场,防止风险集中;实施中央清算,加强资信评级机构监管;完善信息披露报告制度,提高CDS透明度,加强
关键词:
场外衍生品 信用违约互换 监管机制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张波
作为专门针对信用风险的避险工具,信用违约互换交易已成为现代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交易投机化和监管空白化却又孕育出新的全面市场风险,并在美国国际集团(AIG)濒临破产事件中得以凸显。为缓解银行系统长期积累的信贷风险,我国应尽快开展信用违约互换交易,但应对交易主体资格、交易信息披露、履约争议解决、市场稳定性影响等事项构建严格的持续监管机制。
[期刊] 征信
[作者]
葛欢 张留禄
信用违约互换作为一种信用衍生产品通过转移信用风险为信用风险管理带来了深刻变化,其定价问题值得深入研究。通过对违约强度的建模给出两种违约模型——结构性模型、简约模型,结合信用评级制度发现了一个公司的违约强度与其所处的评级之间的关系,使用马尔科夫链建模该公司的信用等级转移状况证明其违约强度为马氏调节过程。该模型增加了模型参数,得出了具有较强操作性的信用违约互换定价公式,并对金融危机下信用违约互换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亚斌 冯睿
在分析信用违约互换的定价机制在次贷危机中所暴露的缺陷的基础上,提出同时考虑会计信息和市场信息的综合模型,并加入流动性因素,对模型的有效性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综合会计信息与市场信息的模型比单纯依据某一种信息的模型对信用违约互换的定价因素解释程度更高,且加入流动性因素后模型的解释能力增强。
关键词:
信用违约互换 会计信息 市场信息 流动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能福 刘志超
现有关于信用违约互换的定价模型中,大都假设回收率与违约概率相互独立。但实际经济中,回收率与违约概率存在着负相关性,尤其在经济衰退时期。文章利用穆迪公司的违约与回收率数据,运用Eviews5.0建立了三种可能的负相关模型,并通过违约概率与违约强度的关系建立了回收率与违约强度的负相关模型。最终选取对数模型来表示这种负相关性,并引入到CDS的定价中去,拓展了现有模型。
关键词:
信用违约互换 回收率 违约概率 负相关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谢世清
欧洲各国主权债务危机的频发,使得主权CDS在全球范围内备受瞩目。本文分析了主权CDS的市场发展状况、运作及定价机制;考察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中主权CDS的行为;提出对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启示。研究发现:(1)主权CDS息差变化受到了欧元区因素、本国因素、投机和代理对冲的影响;(2)短期主权CDS供不应求;(3)禁止主权CDS的裸卖空交易存在不合理性;(4)西欧主权风险外溢使得东欧及新兴市场国家的主权CDS市场波动加剧。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蒋静
信用违约互换是信用衍生工具中运用最广泛的工具之一,其产生旨在对付信用风险,参与双方之间签订一项金融性合同,允许信用风险从其他风险中剥离出来,并可以从一方转移到另一方。本文通过对信用违约互换的分解分析和避险机制的研究,论证其在积极信贷资产组合管理、信用风险管理和提高资本市场运行效率方面的显著优势,认为其在我国将有极大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
信用违约互换 契约方程 避险机制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陈艳声 邹辉文 蔡立雄 祝群 黄可权
企业是供应链上的元素,供应链上的债务违约是相互关联的,企业债务的信用风险度量应当考虑核心企业违约对非核心企业的传染性。本文构建基于供应链违约传染的信用违约互换(CDS)定价模型,分析CDS基础定价、结算风险和替换成本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第一,CDS基础定价与合约期限、违约跳跃无关,但与保险支付频率和核心企业的违约强度有关;第二,参考实体的信用等级越低,核心企业信用等级对CDS基础定价的影响就越明显;第三,CDS的结算风险是信用风险的重要组成部分;第四,随着违约跳跃率的上升,CDS的替换成本以及其在信用风险定价中的占比也随之上升。上述研究结论的启示是:要加强对供应链核心企业的政策支持和风险监测,防范出现行业性的流动性紧缩和债务违约风险传染问题;商业银行针对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时,要尽量避免供应链融资债务结算期的重叠,以减少结算风险所引发的集体违约风险;引入第三方担保,可分散CDS合约的替换风险,降低替换成本;相较于联贷联保融资模式,CDS合约可将供应链融资风险转移至无关联的第三方,实现行业风险的分散化管理,并且使其信用风险可度量,是更为有效的风险管理方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白云芬 胡新华 叶中行
本文在约化模型的框架内考虑了含交易对于违约风险的信用违约互换的定价。在参照资产违约强度与利率相关、信用保护买卖双方违约强度受到参照资产违约影响的情形下,给出了信用违约互换的定价公式。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万国华 张崇胜
信用违约互换(CDS)具有期货特征,是以债券为基础资产的契约型证券衍生品。域外CDS的监管呈现出明显的场内化趋势,与CDS场外产品的属性非契合,也与我国市场实践相背离。CDS在我国刚推出不久,其监管要在投资者保护与市场自治之间寻求均衡。在明确界定CDS法律属性的前提下,秉承原则性、自律性的监管理念,按照功能监管模式将其监管主体确定为证监会。其次,对《证券法》和《期货法》做出相应调整,明确其监管依据为《期货法》。再次,建立监管协调机制,确立"长臂管辖""跨境监管"等具体制度,引导信用违约互换回归风险缓释的初衷。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