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782)
- 2023(10962)
- 2022(8186)
- 2021(7527)
- 2020(5560)
- 2019(12068)
- 2018(11675)
- 2017(21898)
- 2016(12070)
- 2015(13155)
- 2014(13262)
- 2013(12252)
- 2012(11073)
- 2011(9770)
- 2010(9847)
- 2009(8998)
- 2008(8893)
- 2007(8100)
- 2006(7452)
- 2005(6895)
- 学科
- 济(52078)
- 经济(51924)
- 管理(30412)
- 业(27988)
- 企(22488)
- 企业(22488)
- 农(18167)
- 中国(17999)
- 地方(17269)
- 业经(16191)
- 方法(15604)
- 农业(12183)
- 数学(11141)
- 数学方法(11029)
- 理论(10994)
- 制(10962)
- 财(10282)
- 学(9550)
- 和(9443)
- 发(9099)
- 地方经济(9045)
- 环境(8355)
- 体(8107)
- 银(8028)
- 银行(8023)
- 教育(8017)
- 融(7924)
- 金融(7922)
- 行(7733)
- 发展(7350)
- 机构
- 学院(162789)
- 大学(159565)
- 济(62352)
- 经济(60807)
- 管理(57836)
- 研究(57390)
- 理学(48955)
- 理学院(48316)
- 管理学(47385)
- 管理学院(47076)
- 中国(44377)
- 京(34876)
- 科学(34392)
- 财(29717)
- 中心(27501)
- 所(27254)
- 江(26789)
- 范(25736)
- 师范(25538)
- 农(24878)
- 研究所(24625)
- 财经(23122)
- 北京(21999)
- 州(21902)
- 院(21690)
- 业大(21341)
- 经(20898)
- 师范大学(20622)
- 经济学(19287)
- 农业(18601)
- 基金
- 项目(110486)
- 科学(87948)
- 研究(86937)
- 基金(77524)
- 家(66582)
- 国家(65924)
- 社会(57634)
- 科学基金(56962)
- 社会科(53383)
- 社会科学(53364)
- 省(44299)
- 教育(40831)
- 基金项目(40522)
- 划(37133)
- 编号(37098)
- 自然(32620)
- 自然科(31801)
- 自然科学(31795)
- 自然科学基金(31216)
- 成果(30722)
- 资助(28428)
- 课题(27035)
- 重点(25797)
- 发(25772)
- 国家社会(23739)
- 部(23733)
- 创(23076)
- 年(22872)
- 制(21964)
- 性(21957)
共检索到2557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征信
[作者]
邢源恒
社会信用治理是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方式。探寻信用赋能市域社会治理的内在逻辑,为信用赋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理论依据。社会信用治理将突破传统市域社会治理的治理结构分散、长效治理机制缺失以及缺乏有效约束机制等困境。面对社会信用制度保障不健全、权利保护不到位以及平台标准有待完善的挑战,提出加强信用治理联动机制建设、积极转换社会信用治理方式、打造市域社会信用治理平台等优化路径。
关键词:
市域社会治理 社会信用体系 社会信用治理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朱新武 梁海凤
乡村治理现代化是乡村振兴的基本面向,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表征。当前数字技术已成为驱动乡村治理现代化的新引擎,对乡村治理现代化的赋能逻辑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以数字技术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提升社会救助服务效率、助推农民增收致富的价值逻辑,以数字技术提升政府决策能力、简化政务流程、向乡村社会赋权增能、催生数字村民的技术逻辑和在国家制度框架内基于具体制度规范的精准设计予以确认与保障的制度逻辑,共同构成了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内在逻辑。由于乡村治理主体认知偏差、数字弱势群体被边缘化、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数字平台应用和智慧农业发展缓慢等因素制约了数字技术高效赋能乡村治理现代化建设。因此,需要从理念层面、应用层面、硬件层面、物质层面、保障层面推进优化路径,以确保数字技术有效赋能乡村治理现代化。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周凤玲 徐涵
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数字技术的发展给经济社会带来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推动职业教育治理的变革。以数字技术赋能地方政府职业教育治理,能够增强地方政府职业教育治理的韧性、提升科学性、促进职业教育产教深度融合,充分发挥地方政府在职业教育治理中的主体作用。针对地方政府数字治理基础薄弱、数字技术自身的潜在风险、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失衡的现实挑战,要加强地方政府职业教育数字治理基础建设,明确地方政府职业教育治理的角色与职能,完善地方政府职业教育数字治理配套机制,提升地方政府职业教育治理效能。
关键词:
数字治理 职业教育治理 治理效能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陆军 田山俊
新质生产力是一种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以数字技术为支撑的新型生产力。作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关键一环,职业本科教育与新质生产力之间存在双向驱动的内在逻辑关系:新质生产力促进职业本科教育的系统性变革;职业本科教育推动新质生产力的高质量发展。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职业本科教育在助力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面临职教观念陈旧、制度框架不完善、产教融合不深、对外开放落后等现实挑战。对此,职业本科教育赋能新质生产力应当采取以下对策:强化政策引导,提升职业本科教育的社会认同;加强顶层设计,完善职业本科教育的制度体系;适应产业发展需求,深化职业本科教育的产教融合;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扩大职业本科教育的对外开放。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兴
内生发展动力不足是影响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问题也是难题。教育赋能乡村振兴是破解乡村内生发展难题,推进乡村高质量发展,进而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路径。教育赋能乡村振兴的生成逻辑是以人才培养为引擎,带动产业振兴以形成乡村振兴的持续动力,进而推进乡村可持续发展。当前教育中所出现的乡村教育资源不足,职业教育与乡村产业振兴需求不匹配,教育人才产出与乡村可持续发展脱节,掣肘了教育赋能乡村振兴的实效,可以通过优化乡村教育资源,健全职业教育体系,人才产出“亲农”等路径来纾困。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张晶钠
数字技术深刻影响了乡村治理的治理理念、治理主体和治理方式,重塑了乡村治理的时代特征,已成为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在实践过程中,乡村数字治理面临治理主体数字能力不足、乡村群体数字鸿沟大、数据资源整合共享难度大等多重困境。为此,需要强化数字治理理念,实现多元主体共治,切实回应村民需求,实现治理供需平衡,以及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数据共享保护机制,推动数字技术与乡村治理的同频共振,实现数字乡村的治理现代化目标。
关键词:
数字赋能 乡村治理 路径优化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孙宾 章荣君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向前推进的实践起点,也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牵引。以改革开放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源于对马克思主义改革观的理论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中国共产党百年探索的传承与赓续以及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现实要求。坚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坚持人民至上、强化制度保障和持续推进理论创新等改革开放的经验优势构成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动力来源。新征程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聚焦时代发展主题、坚持人民至上、把准改革主攻方向和坚持正确的改革方法论,为更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劲动力和制度保障。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玉梅 宋玉茹 高鹤鹏 郑之欣
当前,我国高度重视数字经济的发展,并提出了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数字乡村等战略。在政策支持下,我国现代数字信息技术逐步与农民生产、生活相融合,赋予农业生产、农产品流通、农民生活新力量,赋能农村高质量发展。当前,数字乡村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缺乏完善的顶层设计、人才支撑短缺、城乡基础设施差异较大及数字融产难度大,联动发展效率低等,因此要发挥好政府对数字乡村的引领作用、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完善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让数字经济在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中迸发更大的能量。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农业农村 现代化 数字乡村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赵建辉
数据资产作为驱动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的重要生产要素,是企业的核心资产。顺应数字经济的发展浪潮,有序推进企业数据资产审计已成为审计服务于实体经济的迫切需要。本文从企业数据资产审计的逻辑机理出发,论述了企业数据资产审计的内涵要求,剖析了企业数据资产审计过程中可能面临的现实挑战,进而基于此提出企业数据资产审计的实践路径。对推进企业数据资产审计,促进审计实践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益参考,也为相关部门制定与企业数据资产相关的政策法规提供了参考依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黄成节 南旭光
作为支撑人类社会产业变革的通用性技术,人工智能正在推动包括产学研合作在内的社会治理体系和形态的创新和变革,这是借由支撑人类社会实现智慧治理的算法和数据这样两大技术基石而实现的。由于产学研合作领域当前存在治理结构僵化、治理方式低效、治理范围狭隘、治理机制碎片等问题,从而也对智能时代产学研合作治理提出了现实挑战。基于此,面向智能时代优化产学研合作治理的可选路径及政策框架,应着眼于智慧社会的内在特征,从推动治理模式变革、治理制度创新、治理机制重构、治理格局优化等方面入手,为推动产学研合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建立和完善提供理论参考和实务借鉴。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邢军伟
治理现代化是现代化强国建设的应有之义。数字技术与乡村治理的结合,是推动乡村治理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为此,应当对数字赋能乡村治理现代化的价值意蕴与内在机理进行深入探讨,理解其价值意蕴与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内涵的内在一致性,明确其内在要求与“六个必须坚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理论关联性,在此基础上,探索数字赋能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实践路径:以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核心地位为实践指引、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实践依托和以高质量发展为实践目标。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周文 叶蕾
中国式现代化为数字经济带来了重要的发展机遇,数字经济也成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性力量。本文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角,揭示数字经济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逻辑:数据要素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具有独特优势,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有机融合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数字乡村建设加快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数字政府建设能够更好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平台经济竞争的垄断性、数实融合的结构性失衡、数字鸿沟引起财富分配的极化效应等仍是阻碍当前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现实问题。在数字经济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首先需要突破核心技术的“卡脖子”难题,其次重点加强平台经济反垄断治理,着力化解数字财富分配的极化效应,构建开放共赢的国际数字经济合作格局。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汤尚 彭晨曦
中国式图书馆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在图书馆领域的具体表达,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基础工程,是理论逻辑、历史逻辑与现实逻辑的辩证统一。中国式图书馆现代化是基于中国图书馆发展实际的现代化,具有规模性、普惠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开放性、全面性特征。推进中国式图书馆现代化,需加强党的领导,贯彻新发展理念,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图书馆高质量发展,提升图书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倪国良 朱楠楠
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动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进而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质生产力是当今世界科技革命的核心议题,是指引中国式农业现代化行稳致远的重要支撑。新质生产力赋能中国式农业现代化具有现实紧迫性、显著必要性、高度契合性,展示出清晰的驱动逻辑与运行机理:在勃发开端环节变革要素系统,提升农业驱动能力;在核心中枢环节优化技术系统,强化农业支撑载体;在终端输出环节联动产业系统,革新农业发展方式。以新质生产力赋能中国式农业现代化任重道远,需要发展“大农业”,提升“大科技”,倡导“大融合”,促进“大开放”:在党的全面领导下发挥政府与市场的作用,树立并践行大食物观,驱动产学研的深度融通创新,转化农业成果贡献;破解城乡一体发展障碍,注入乡村治理活力;面向国际拓展竞争优势,助力农业贡献世界。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赋能 中国式农业现代化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周彬
社会转型和技术变革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需求,使学校教学治理面临着人才培养目标层次提升、多样化教学模式的应用、教学过程技术含量的丰富以及教学价值观重构等时代挑战。需要重视教学治理对多元主体参与教学过程的统整力度、对多样化教学模式的孵化与整合程度、对富有技术含量教学过程的建设程度和对治理过程价值引领功能的反省程度。在实践中完成从"自上而下的教学管控"转向"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教学治理"、从"单一的课堂教学优化治理"转向"多样化教学模式的孵化整合"、从"教学工具技术含量的提升"转向"提升教学过程的技术含量"的实践变革,进而有效达成以教学治理现代化促进教学过程现代化的治理目的。
关键词:
教学治理 治理现代化 教学模式 育人目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