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216)
- 2023(16106)
- 2022(14031)
- 2021(13198)
- 2020(10965)
- 2019(25090)
- 2018(24941)
- 2017(48282)
- 2016(26102)
- 2015(29036)
- 2014(28785)
- 2013(28101)
- 2012(25534)
- 2011(23051)
- 2010(23003)
- 2009(21589)
- 2008(20916)
- 2007(18492)
- 2006(16319)
- 2005(14552)
- 学科
- 济(94326)
- 经济(94195)
- 管理(81014)
- 业(75914)
- 企(65669)
- 企业(65669)
- 方法(43405)
- 数学(37011)
- 数学方法(36590)
- 制(28338)
- 财(28097)
- 中国(26242)
- 银(25463)
- 银行(25316)
- 农(25043)
- 行(23838)
- 业经(23033)
- 技术(20297)
- 学(19533)
- 融(19411)
- 金融(19405)
- 贸(18239)
- 贸易(18218)
- 地方(18049)
- 理论(18000)
- 务(17833)
- 财务(17759)
- 财务管理(17724)
- 易(17721)
- 企业财务(16777)
- 机构
- 大学(356788)
- 学院(355434)
- 管理(142543)
- 济(140940)
- 经济(137718)
- 理学(122483)
- 理学院(121167)
- 管理学(119184)
- 管理学院(118519)
- 研究(114689)
- 中国(94947)
- 京(75116)
- 财(69458)
- 科学(68621)
- 所(56151)
- 财经(54715)
- 中心(54371)
- 农(53377)
- 江(53176)
- 研究所(50674)
- 业大(49988)
- 经(49604)
- 北京(47314)
- 范(45533)
- 师范(45110)
- 州(43643)
- 经济学(42737)
- 院(41581)
- 农业(41484)
- 财经大学(40884)
- 基金
- 项目(240685)
- 科学(190135)
- 研究(179173)
- 基金(174621)
- 家(150484)
- 国家(149226)
- 科学基金(129533)
- 社会(113258)
- 社会科(107361)
- 社会科学(107337)
- 省(94315)
- 基金项目(92738)
- 自然(83386)
- 教育(82799)
- 自然科(81439)
- 自然科学(81424)
- 自然科学基金(79985)
- 划(78856)
- 编号(73454)
- 资助(71267)
- 成果(60024)
- 创(53661)
- 重点(53411)
- 部(53047)
- 课题(50406)
- 发(50203)
- 创新(49419)
- 制(47222)
- 教育部(46273)
- 项目编号(46165)
- 期刊
- 济(154765)
- 经济(154765)
- 研究(110494)
- 中国(71772)
- 管理(54280)
- 财(54073)
- 学报(52179)
- 融(49813)
- 金融(49813)
- 科学(49029)
- 农(48335)
- 教育(41819)
- 大学(40299)
- 学学(37814)
- 农业(31478)
- 技术(30829)
- 财经(27154)
- 业经(25362)
- 经济研究(24423)
- 经(23072)
- 问题(19277)
- 理论(19063)
- 科技(18197)
- 图书(17706)
- 实践(17522)
- 践(17522)
- 技术经济(16808)
- 业(16233)
- 现代(16098)
- 版(15524)
共检索到5368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王兆东 郭娜 魏云捷
基于2007—2017年我国167家商业银行微观数据,本文实证检验了银行存款货币创造的约束机制、地方债发行的货币效应和利率市场化下存款货币转移三个主要问题,分析了信用货币制度下存款货币创造与转移的作用机理。研究发现:(1)银行存款货币创造受到借款人意愿、利率水平、存款准备金率和贷款利润等因素约束,其中国有大型银行对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效率较低,区域型银行对货币政策价格和数量工具以及贷款利润水平均较为敏感。(2)新增地方债发行对银行存款货币创造具有显著滞后影响。(3)在利率市场化推动微观经济主体存款转移过程中,价格作用相对有限。据此,本文就如何实施差异化货币调控政策、提高宏观调控效率和银行经营管理能力提出了政策建议。本文的研究对完善货币政策调控机制、推动中国货币政策框架转型以及提升商业银行经营能力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谭中明 卢建平
当前货币统计口径下将货币流通量界定为现金加活期存款是缺乏逻辑的,原因在于混淆了流通中货币与生息资本。事实上基础货币才是真正的流通中货币,用存款转账进行购买时,从宏观角度来看实际上是存款准备金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存款派生的实质是促进货币的流通。存款的派生能力与社会经济结构紧密相关,储蓄及投资率越高,派生能力就越强。社会生产的无限扩张能力与社会消费力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构成了存款创造过程内部的固有限制,而资本会通过透支未来的方式扩大现期消费力的边界,从而为自我创造开辟道路,但这并不能突破资本自身的限制。货币政策的着力点应该从关注货币供给量转向货币流通的效率,这样才能有效地改善经济结构,使国民经济逐步...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梁斯
主流经济学认为货币主要作为一种交易媒介而存在,并且是外生可控的,因此货币当局可以通过控制货币数量来影响经济运行以实现其政策目的。但在信用货币制度下,货币的本质是一种债权—债务关系,商业银行是货币的唯一创造主体,中央银行需要适时提供基础货币来满足跨行之间的交易结算。通过分析信用货币制度下商业银行创造货币的理论逻辑,并讨论与之相关的一些实际问题,最后提出研究的结论及思考。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于长福
中央银行超然性是信用货币制度的重要特性,由于我国正处于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并轨时期,中央银行货币发行、金融政策制定、部分金融监管等体现出来的“梗阻”、“阻滞”制度缺陷十分明显,严重影响了中央银行维护金融秩序、稳定货币的充分独立性,因此,构建信用货币制度下的中央银行超然制度尤为重要。
关键词:
中央银行 超然性 制度创新 产权结构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信用货币制度下的通货稳定问题导师:魏盛鸿教授研究生:林海本文的主题是通货稳定问题。通过对现代市场经济的一般情形和我国经济转轨阶段的特殊背景的分析,强调通货稳定是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中心环节,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保障。建议我国宏观经济...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胡月晓
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的变化,使得中国储备货币的创设主渠道,由外汇储备转向了公开市场和贷款、贴现窗口,这一转变正在发生并仍将延续。中国储备货币创造来源现状,表明人民币信用是显性国家信用和隐性国家信用的混合体,同时具有独特的"美元信用"特征。在信用货币体系下,国家债务通过充当储备货币创设过程中的抵押物,使主权货币具备了显性国家信用。国债的货币经济学意义,使得国债不再是单纯"债务",而且还是主权货币发行的基础和保证;现存的主要问题是体现国家信用的国债规模不足、中短期限比重过低。从国债的货币经济学意义出发,需要重新设计国债发行管理的政策框架和发展思路,建立起债务可持续、宏观调控和货币增长的"三位一体"管理框架。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胡月晓
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的变化,使得中国储备货币的创设主渠道,由外汇储备转向了公开市场和贷款、贴现窗口,这一转变正在发生并仍将延续。中国储备货币创造来源现状,表明人民币信用是显性国家信用和隐性国家信用的混合体,同时具有独特的"美元信用"特征。在信用货币体系下,国家债务通过充当储备货币创设过程中的抵押物,使主权货币具备了显性国家信用。国债的货币经济学意义,使得国债不再是单纯"债务",而且还是主权货币发行的基础和保证;现存的主要问题是体现国家信用的国债规模不足、中短期限比重过低。从国债的货币经济学意义出发,需要重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燕红忠
从明代中叶起,白银逐渐成为中国经济运行与货币制度中最主要的货币形态。文章从货币供给和信用扩展的机制出发,探讨了近代中国白银货币制度的发展过程及其主要特点,以及由政府主导的币制改革的路径及特点。研究表明:由于政府信用渗透和管理货币的激励不足,白银的货币供给与信用创造主要由民间机构主导,其信用扩张机制包括发行私人银钱票、使用记账与信用货币,以及发展信用票据等途径,进而导致中国逐步形成了由多种不同货币形态和信用层级构筑而成的分散化、区域化的货币体系。在这一背景下,近代中国的币制变革,本质上是将货币主导权从民间商人手中收归政府,确立国家的垄断发行权和公共信用。金银货币本位选择的争论,反映了中央政府、外国列强和地方政府在主导或分享货币发行权方面的博弈;而两元之争和废两改元则是政府与传统民间金融势力之间对货币主导权的争夺。法币改革标志着中国的货币制度由金属货币转变为信用货币,国家在货币发行和管理中的职能进一步强化,随之而来的战争及通货膨胀则对政府的公共信用造成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石俊志
<正>中世纪伊比利亚半岛流行马拉维迪货币制度。马拉维迪货币制度起源于西非的穆拉比特王国(公元1061—1147年),该王国由撒哈拉的柏柏尔人在西非建立,首都建在马拉喀什(今摩洛哥西南部),鼎盛时期的统治疆域包括伊比利亚半岛南部(今葡萄牙南部和西班牙南部)以及非洲西北部(今摩洛哥、阿尔及利亚、西撒哈拉、毛里塔尼亚等地)。穆拉比特王国继承阿拉伯帝国后倭马亚王朝的货币传统,创建了马拉维迪货币制度。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长江商学院课题组 温天
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与蔓延使我们再次面对一个古老而悬而未决的问题,那就是:什么样的国际储备货币才能保持全球金融稳定、促进世界经济发展;如何创造一种与主权国家脱钩、并能保持币值长期稳定、供应有序、总量可调的超主权国际储备货币,避免主权信用货币作为储备货币的内在缺陷。本文创造性地将硬储备黄金和碳排放权这两种超主权信用进行结合,通过黄金与碳券的绑定实现储备货币可交易的管理货币功能的再发现,从而实现共同货币的币值稳定和供给有序。该共同货币既可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管理货币,又可与各个主权货币进行交易,既满足了全球经济一体化对于稳定的国际货币体系的要求,又有望解决困扰世界已久的特里芬难题。该共同货币战略既...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秦池江
“通货原理”从货币数量本身去寻找影响价格的原因,是肤浅的;如果以此来控制货币,无法真正克服经济危机。综观20年中国经济波动及其治理过程,完全归结于货币因素未必符合事实。货币数量说难以解释中国经济波动的深层次原因。我国金融业除了普遍存在一般性的风险以外,还具有其突出的制度性特征。目前化解金融风险的思路,偏重于债权债务的财务处理,对经济金融制度创新不足,病根未除,有可能重蹈覆辙。在化解国内金融风险中,央行和财政部都有责任充当最终贷款人,而且财政的作用优于央行,财政政策优于货币政策。
关键词:
货币制度 货币政策 经济波动 金融风险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杜恂诚 李晋
在金融中介得到发展、中央银行和货币发行等制度完全不具备的前提下,货币的外生性是非常明显的,即货币并不由经济总量所决定。明朝的白银进口,是市场对以往货币制度的反思和变革,以银铜复本位取代以往无有效制度制约的纸币和铜钱平行本位。这一阶段以银计的物价不仅没有上涨,反而下落了。清代白银持续大量进口增强了市场的活力,但因为货币是外生的,白银的大量进口与中国经济实力并无内在的必然关联。鸦片战争前后开始的国际贸易(包括鸦片)逆差和白银外流,使纸币的需求重新提上议事日程,至清末,由市场主导的由金融机构发行的纸币和各种信用票据渐渐发展,并有寻求有效制度支撑的迹象;但政府(包括地方政府)滥发纸币的前景仍然是可能的历史选择。本文还利用计量模型对以上观点进行了检验。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杜恂诚 李晋
在金融中介得到发展、中央银行和货币发行等制度完全不具备的前提下,货币的外生性是非常明显的,即货币并不由经济总量所决定。明朝的白银进口,是市场对以往货币制度的反思和变革,以银铜复本位取代以往无有效制度制约的纸币和铜钱平行本位。这一阶段以银计的物价不仅没有上涨,反而下落了。清代白银持续大量进口增强了市场的活力,但因为货币是外生的,白银的大量进口与中国经济实力并无内在的必然关联。鸦片战争前后开始的国际贸易(包括鸦片)逆差和白银外流,使纸币的需求重新提上议事日程,至清末,由市场主导的由金融机构发行的纸币和各种信用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张奎
2008年以后,影子银行被冠以诱发次贷危机的最主要因素,监管层面对其关注程度更是不言而喻。本文从货币的本质、货币创造理论着手,将信用创造与货币创造过程联系起来,最终在统一的框架下解释了影子银行的货币创造过程,分析了其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进而研究在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影子银行业务快速发展在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发挥的积极作用,以及影子银行资金过于集中带来的金融风险。
关键词:
影子银行 货币创造 信用创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