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185)
2023(4808)
2022(3927)
2021(3569)
2020(2984)
2019(6848)
2018(6495)
2017(13456)
2016(6719)
2015(7642)
2014(7622)
2013(7816)
2012(7368)
2011(6746)
2010(7250)
2009(7083)
2008(5887)
2007(5029)
2006(4584)
2005(4456)
作者
(17733)
(14434)
(14093)
(13653)
(9100)
(6923)
(6716)
(5689)
(5382)
(5170)
(4882)
(4819)
(4734)
(4656)
(4495)
(4490)
(4447)
(4142)
(4094)
(3801)
(3794)
(3529)
(3473)
(3353)
(3319)
(3235)
(3212)
(3093)
(2939)
(2896)
学科
(29958)
经济(29937)
(26946)
金融(26946)
(23552)
银行(23550)
(22969)
(19051)
管理(16798)
(16473)
企业(16473)
中国(15153)
方法(12333)
中国金融(11124)
数学(11030)
数学方法(10972)
(10340)
(9403)
(9321)
贸易(9309)
(9141)
地方(6999)
(6861)
(6856)
财务(6843)
财务管理(6834)
业经(6669)
企业财务(6580)
(6435)
理论(5786)
机构
学院(91150)
大学(90564)
(46111)
经济(45157)
中国(35744)
管理(32958)
研究(31163)
理学(27118)
理学院(26924)
管理学(26675)
管理学院(26528)
(23245)
(21387)
银行(20705)
(20549)
金融(20218)
(19342)
财经(18246)
中心(18054)
(17904)
(16614)
人民(16539)
经济学(15940)
国人(15190)
中国人(15114)
中国人民(15002)
(14644)
经济学院(14595)
财经大学(13965)
科学(13420)
基金
项目(53735)
科学(42289)
研究(42185)
基金(39827)
(32914)
国家(32664)
科学基金(28339)
社会(28004)
社会科(26913)
社会科学(26910)
基金项目(20248)
(19947)
教育(19210)
资助(17780)
编号(17129)
(16569)
自然(16118)
自然科(15801)
自然科学(15799)
自然科学基金(15545)
成果(14844)
(12751)
(12409)
(12369)
重点(12162)
国家社会(12013)
(11920)
课题(11862)
(11828)
教育部(11689)
期刊
(47455)
经济(47455)
(37032)
金融(37032)
研究(32419)
中国(17780)
(17333)
管理(12057)
(11298)
国际(10849)
财经(9580)
学报(9298)
(8637)
科学(8628)
大学(8133)
(8111)
经济研究(8077)
学学(7780)
教育(6953)
技术(6842)
理论(6623)
农业(6381)
问题(6361)
业经(6053)
中国金融(6005)
实践(5993)
(5993)
世界(5936)
农村(4337)
(4337)
共检索到1568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蔡强  
全球金融危机对传统的以美联储为主导的金融调控方式及美元在世界经济中所扮演的角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导致全球金融危机的根源是美国经济的畸形发展与国际金融体制的固有缺陷。化解本次金融危机的出路在于,各国之间要加强政策协调和进行国际货币体制改革,各国央行要采取协调合作的干预措施,共同制订新的国际金融条例,建立广泛的国际金融合作体系。本文首先分析了信用货币的发展及其监管困境,接着对全球金融危机的深层根源进行研究,最后提出了通过加强国际金融合作和改革国际货币体系来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建议。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徐明棋  
一、现存国际货币体系基本特征及其与金融全球化的主要矛盾现存的国际货币体系沿袭了五十年前布雷顿森林协议的基本原则和理念,但却在新的世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不得不放弃原有的秩序和纪律,于是,秩序弱化而又缺乏新的原则和理念支撑的“现存的无体系的体系”已经“不合...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习辉  
东亚各经济体过去高度依赖美元,积累了大量美元储备,其实质是美国对东亚地区的货币扩张,向东亚国家征收铸币税。此轮国际金融危机后,为刺激经济发展,欧美国家普遍采用量化宽松政策,其结果意味着向储备持有国征收通货膨胀税,将危机成本在全球范围内消化。在这种货币竞争格局之下,深化东亚货币合作成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陆荣  王曦  
伴随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深入,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作为当前总需求调节的重要手段,其对经济刺激的效果值得关注。鉴于信贷渠道是我国货币政策的最重要渠道,本文在M-F的模型框架下,引入Bernanke和Blinder(1988)的经典论文的结论,构建我们的经济结构模型。并在该模型指导下建立结构向量自回归(SVAR)模型以估计经济系统的动态调节特征,并利用脉冲响应函数计算了本轮扩张性货币政策对经济的总体拉动效应,进而分析、比较了各渠道的效果。最后基于模型的实证结论,通过权衡货币政策的拉动效应和带来的通胀压力,认为本轮扩张性货币政策将会渐进而平稳地淡出。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李晓  
当前的"美元体制"在今后相当长时期内具有可持续性。正是在布雷顿森林体制和"美元体制"下,东亚各经济体的工业化和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功,成为"美元体制"的主要受益者和支撑者,也自然成为全球金融危机的主要受害者。现阶段的东亚货币金融合作已经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东亚各经济体尚不具备推进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能力;同时,东亚货币金融合作应改变应对危机的实用主义哲学,以促进区域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为目标进行更加长远的路径设计,在区域整体层面和局部层面两个层次上加快货币金融合作的深化发展。在此过程中,人民币国际化战略的实施将使中国在区域货币金融合作中占据较为有利的地位,但其能否成功一方面取决于中国经济结构能否进行顺利的调整,使中国成为能够替代美国的区域内最终产品市场的提供者,另一方面也取决于中日两国能否比较顺利地开展汇率政策的协调与合作。东亚地区复杂的历史、文化、政治和社会背景等因素,决定了该地区难以出现"一家独大"式的货币合作模式。因此,中日两国的协调与合作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东亚货币金融合作的未来。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张万新  
文章认为,国际金融危机使美元面临重大挑战。文章分析了危机中美元仍维持主要储备货币地位的原因,主要包括大量黄金储备的支撑作用、美国金融市场对全球资金的吸引、主要竞争对手未成熟完善、回复(改良的)金本位并不可行等。最后,文章展望了美国货币政策走向和美元汇率行情,以及相关货币与美元的关系。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管涛  
1.美元成为当今主要国际结算货币和储备货币,是市场选择而非政策强制实际上,1971年尼克松新政,宣布美元与黄金脱钩后,国际货币体系由金汇兑本位进入了信用本位时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李若谷  
对自由市场的盲从是国际金融危机的根源过去的三年令全世界的经济专家、学者、银行家乃至普通百姓都感到迷惑不解。2008年3月,贝尔斯登投资银行破产,半年之后的9月,"两房"和AIG相继被政府接管,几乎是在同一时间,雷曼兄弟投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长春  
现行国际货币体系下,缺乏对国际储备货币供给的约束,储备货币发行国具有巨大的政治经济利益,而承担的成本却很小。主要储备货币国具有发行货币的内在冲动,形成国际储备货币的竞争性供给,国际储备货币总是处于过量供给状态,从而引发世界性的流动性过剩。实体经济增长有限,货币向虚拟经济转移势所必然,最终导致了国际金融危机。国际金融危机突显了国际货币体系变革的必要,也促成了变革机会。着力推进以区域货币为基础的变革、适当加快人民币国际化是保障中国国家利益的可行选择。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高海红  
国际金融形势与西欧货币危机第三部分世界经济专题一、国际资本市场:融资规模加速扩大继1991年融资规模萎缩局面逆转以来,国际资本市场融资规模持续扩大。1992年国际资本市场融资额增长幅度为13.7%,全年融资额达6097亿美元。据经合组织最近的统计,1...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瞿强  王磊  
本文回顾了金融危机之前主流的货币信用理论,分析其何以未能预测和解释金融危机的发生;本文也讨论了金融危机发生后,货币信用理论的最新进展。本文认为,一个合格的金融危机理论,应该将货币、信用和创造信用的金融机构(尤其是银行)融合在一个统一的框架中,用以解释在何种情况下,金融部门会由于信用的过度扩张而倒塌,并与实体经济相互反馈,导致经济危机。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黄梅波  熊爱宗  
当今的国际货币体系仍然属于美元本位制。一方面,美元通过经常项目失衡向世界输出大量美元,这造成了国际货币体系外围国家的流动性过剩。另一方面,美元通过外围国家对美国金融资产的购买回流到美国,美元扩张的最终结果又会造成美国国内的流动性过剩。这造成了危机不断在外围国家与中心国家发生。如果当前国际货币体系下国际储备资产的流动不发生根本改变,未来金融危机爆发的风险依然存在。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方杰  
金融,已是近两年全世界最敏感的话题。从1997年7月泰国金融危机伊始,沸沸扬扬几乎闹遍了全球,直到最近的巴西货币贬值。我国这一次虽然没有直接受到冲击,也和其它国家一道为之付出了不小的代价。这说明,面对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历史潮流,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超然...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聂圣平  
新自由主义政府观一直以"小政府、大社会"的政府观著称于世,但这种消极保守式的政治经济主张已无法适应风险社会的要求,这是国际金融危机爆发的根源之一。政府积极有为才是应对风险社会和抗击金融危机的根本之道。但在政府积极有为的过程中,需时刻防范"利维坦"的出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