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601)
2023(5233)
2022(4756)
2021(4328)
2020(4052)
2019(9605)
2018(9690)
2017(19220)
2016(10596)
2015(12180)
2014(12422)
2013(12579)
2012(12037)
2011(10837)
2010(11133)
2009(10459)
2008(10566)
2007(9917)
2006(8427)
2005(7601)
作者
(32067)
(26962)
(26761)
(25732)
(17055)
(12906)
(12400)
(10521)
(9996)
(9489)
(9060)
(9016)
(8569)
(8555)
(8472)
(8414)
(8372)
(7979)
(7791)
(7745)
(6738)
(6658)
(6617)
(6158)
(6145)
(6103)
(6017)
(5995)
(5463)
(5442)
学科
(45107)
经济(45063)
管理(30268)
(29188)
方法(23865)
(23384)
企业(23384)
数学(21450)
数学方法(21288)
(13202)
(12233)
(11488)
中国(10640)
(10436)
银行(10414)
(9938)
(9603)
金融(9601)
(9419)
贸易(9416)
(9302)
(9129)
业经(8543)
(8426)
财务(8412)
地方(8404)
财务管理(8377)
农业(7952)
企业财务(7878)
(6983)
机构
大学(157029)
学院(155642)
(63871)
经济(62394)
管理(58845)
研究(51212)
理学(50082)
理学院(49517)
管理学(48687)
管理学院(48390)
中国(42571)
(32966)
科学(32028)
(31119)
(29509)
(27188)
中心(25575)
财经(24656)
研究所(24561)
业大(24488)
(24286)
农业(23340)
(22261)
北京(20830)
经济学(19902)
(19305)
(19288)
师范(19097)
财经大学(18258)
经济学院(18199)
基金
项目(99697)
科学(76801)
研究(71502)
基金(71409)
(62276)
国家(61780)
科学基金(51777)
社会(44152)
社会科(41760)
社会科学(41744)
(38887)
基金项目(38242)
自然(33764)
(33039)
教育(32993)
自然科(32934)
自然科学(32922)
自然科学基金(32350)
资助(29815)
编号(29720)
成果(24704)
(22761)
重点(22507)
(20976)
课题(20110)
(20071)
科研(19747)
教育部(19146)
创新(18843)
大学(18797)
期刊
(68323)
经济(68323)
研究(43789)
中国(28379)
(26127)
学报(26119)
(25770)
科学(22422)
(19444)
金融(19444)
大学(19081)
管理(18816)
学学(18099)
农业(17051)
教育(13122)
技术(12843)
财经(12618)
业经(11081)
经济研究(10761)
(10648)
问题(9647)
(9573)
理论(8992)
实践(8275)
(8275)
技术经济(8271)
(8138)
(7917)
统计(7863)
商业(7439)
共检索到2304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征信  [作者] 周嘉  
信用评级是发行人、投资者和金融机构评估信用风险和遵守监管要求的第一站,是进入资本市场的先决条件,信用评级机构在金融市场具有巨大的影响力和权力。通过对美国信用评级产业发展状况进行考察,从信用评级的市场价值、认证功能和公共部门形成监管依赖等方面分析监管依赖的成因,分析由此导致的消极后果,梳理美国各联邦机构对《多德-弗兰克法案》中针对消除信用评级监管依赖的第939A节的实施情况,分析其改革进程中面临的困境,建议正确认识信用评级的市场价值,弱化对信用评级的监管依赖,进一步完善信用评级的法律制度。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高汉  
在过去的四十多年里,信用评级机构已经多次与重大的金融事件有关:1970年Penn Central运输公司的破产案、1994年的橙县破产案、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2001年安然破产事件和2002年W orldCom破产事件,再到2008年的次贷危机,无不存在信用评级机构的负面影响。因此,加强对信用评级机构的监管就显得非常重要。通过文章的分析,我们可以感受到强化信用评级市场的竞争和减少对信用评级的依赖是如此的重要。而2006年的《信用评级机构改革法案》和2010年的《恢复美国金融稳定改革法案》的相关规定也正好体现了这一点。
[期刊] 征信  [作者] 武钰  
1933年启用依赖评级的监管规则(RDRs)以来,学者研究了RDRs监管对评级风险的影响,结果表明,RDRs监管明显地助长了评级风险。今后,监管当局应弱化金融监管对评级的依赖,通过取消NRSRO或类似指定、允许适度的评级竞争,有限使用发行人付费模型,并限制发行人付费模型下发行人对评级机构的选择权,强化评级机构法律和社会责任等方式,减轻RDRs监管的负面影响。
[期刊] 征信  [作者] 阎维博  
信用评级机构以红旗标志标识上市公司风险的研究报告引发市场强烈反应,并遭到香港证券监管部门的严厉处罚。信用评级机构认为研究报告不属于应受监管的信用评级业务,并主张自由表达意见的权利,但最终被香港终审法院驳回。信用评级机构业务类型日趋多元化,但包括研究报告在内的非传统信用评级业务在世界范围内仍缺乏统一的界定方式与明确的监管规则。在我国债券市场持续深化发展过程中,尤其是在金融对外开放背景下,我国应重视非传统信用评级业务的监管问题,合理借鉴国际经验,完善监管制度,有效把握监管尺度。
[期刊] 征信  [作者] 武钰  
评级机构以高效、专业的信息处理技术,促进了资本市场发展。受美国依赖评级的金融监管(RDRs)影响,其评级业的发展分为5个具有不同特征的典型阶段。RDRs视角下评级业发展的研究表明,美国为纠正金融市场失灵而建立的RDRs金融监管体系存在四种典型的无效率。该研究对我国的RDRs监管及国内评级的发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罗春婵  
在对不同主体的信用评级监管依赖以及评级亲周期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认为评级亲周期性促使危机时期信用评级下调,信用评级下调会使商业银行为满足资本充足率的要求进行资产负债表调整,会使受到评级约束的不同主体的投资行为和业务模式发生改变,会通过评级扳机条款导致借款人流动性压力增加,进而强化金融危机传导,并且,金融危机的传导和恶化会由于信用评级亲周期性再次引发评级下调,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晓剑  张强  
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再一次证明了信用评级机构监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有限理性条件下,信用评级机构与监管主体行为博弈复制系统中存在五个均衡点,且在四种不同的情况下,演化趋向于不同的均衡点。分析结果证明,想要促进信用评级机构的公正行为,需要监管主体从四个方向入手:强化惩罚力度、充分发挥声誉约束、缩小非公正评级额外收益及提高监管效率。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高明  
信用评级起源于金融市场上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需求。与美国相比,欧洲信用评级业的起步较晚。本文对欧洲评级机构的发展和监管演变进行了分析,对欧美评级监管框架进行了比较研究。通过对国外评级的研究将有益于我国信用评级的规范和发展。
[期刊] 征信  [作者] 杨勤宇  陶丽博  
信用评级机构在次贷危机之后引发全球经济金融市场乃至政界高度关注,成为各国金融改革的重点对象。美国、欧盟以及日本等多个国家纷纷出台法规针对评级监管法律体系作进一步完善,全面加强对评级机构监管。我国评级行业起步较晚,由于发展阶段和市场环境等因素所限,相关监管立法仍存在诸多亟待完善之处。以评级监管立法改革领域的典型——美国、欧盟为研究对象,通过系统梳理这些国家和地区的信用评级监管法律制度框架的演变历程及现状,并对我国相关立法现状进行分析,进而对我国信用评级法律框架的搭建完善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邓博文  曹廷贵  
信用评级机构在美国次贷危机和欧债危机中备受指责,被认为是危机的重要推手,社会各界均呼吁加强对信用评级行业的监管,欧美迅速出台了新的法规强化监管。但加强评级行业的监管能否改善评级质量,学术界却看法不一。本文的研究发现,通过加强监管,可以改善评级质量,从社会福利的角度看,非对称性监管优于对称性监管。美国对信用评级行业的监管力度不足是次贷危机前评级泡沫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各国需要采用非对称性监管模式,加大复杂性金融产品评级的监管力度,防止评级高估,提高评级质量。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王力  蒲成毅  赵云芬  
20世纪30年代世界各国对金融业曾一度实行了严格的分业经营与分业监管。但自7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经济环境、金融市场的变化,各国逐步放弃了严格的分业经营机制。这种变化引发了各国监管体系的变革,保险业和证券业的法律监管也出现了统一监管的趋势。保险证券化也面临着一些法律和监管上的问题。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杨如彦  孟辉  魏刚  刘孝红  马顺福  
再融资监管的根本目的在于将有限的资金向最能充分利用资金的上市公司倾斜,从而保证资源的有效配置。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一个完整的再融资监管体系通常由三部分构成:事前的市场准入监管、事中的程序合规监管,以及事后的行为监管等。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朱宝丽  
采取土地用途监管的方法缓解快速城市化给耕地保护、环境保护、弱势群体保护和城乡治理等方面带来的沉重压力,虽取得一定效果,但也出现了"监管失灵"的问题。采用社会性规制的方法,对我国土地用途监管失灵的原因进行了全面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土地用途监管失灵既有中国土地法律制度本身存在缺陷的原因,也有土地法律制度没有得以贯彻实施的因素,还有大制度环境对土地用途监管制度的影响。因此,我国当前土地用途监管是改善而不是加强监管。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廖佩玉  周云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金融全球化浪潮的到来,金融衍生工具大量涌现,对冲基金也因此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其市场影响力已经蔓延到世界各个金融市场。对冲基金犹如"双刃剑",既能促进金融繁荣,又会扰乱市场正常秩序。因此,对其既要充分利用,又要加强法律监管。本文阐述了对冲基金的运作机制及其对金融市场的正负效应,论述了对其进行法律监管的必要性所在。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陈昭  
新兴产业监管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浪潮下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动态演化视角出发,梳理和剖析新兴产业监管实践的发展脉络对理解其现实路径选择和把握未来发展趋势具有重要意义。网约车是新兴产业的典型代表,从合法化到规范化、成熟化,其监管模式经历了一个渐进演化的过程。通过对网约车监管的分析可以发现,新兴产业监管模式的演化是路径依赖、众创试验,以及监管规则的"双向建构"这三种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其演化动力是技术与制度的协同创新,演化核心是权力结构的重塑,演化关键是风险和创新的动态平衡。未来要进一步强化新兴产业监管模式创新,从而为科技进步成果向发展新动能的转化提供良好制度环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