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754)
- 2023(5515)
- 2022(4714)
- 2021(4455)
- 2020(3688)
- 2019(8455)
- 2018(8320)
- 2017(16831)
- 2016(9047)
- 2015(9939)
- 2014(9837)
- 2013(9524)
- 2012(9096)
- 2011(8157)
- 2010(8776)
- 2009(8017)
- 2008(7774)
- 2007(7012)
- 2006(6521)
- 2005(5954)
- 学科
- 济(30678)
- 经济(30630)
- 管理(28077)
- 业(26907)
- 企(22162)
- 企业(22162)
- 财(13009)
- 方法(11931)
- 制(11670)
- 银(11242)
- 银行(11242)
- 行(10855)
- 融(10609)
- 金融(10609)
- 数学(10200)
- 数学方法(10042)
- 中国(9854)
- 农(9802)
- 贸(9564)
- 贸易(9559)
- 易(9386)
- 策(8582)
- 务(7761)
- 财务(7749)
- 财务管理(7724)
- 企业财务(7406)
- 业经(7066)
- 税(6810)
- 体(6748)
- 税收(6535)
- 机构
- 学院(118439)
- 大学(117063)
- 济(54285)
- 经济(53008)
- 管理(46785)
- 研究(41855)
- 理学(38745)
- 中国(38506)
- 理学院(38396)
- 管理学(37986)
- 管理学院(37742)
- 财(30375)
- 京(24480)
- 财经(22240)
- 中心(21325)
- 科学(20634)
- 经(20298)
- 所(20296)
- 江(19334)
- 研究所(17648)
- 财经大学(16564)
- 银(16436)
- 经济学(16313)
- 北京(16110)
- 农(15738)
- 银行(15715)
- 院(15578)
- 州(15283)
- 人民(14775)
- 行(14717)
- 基金
- 项目(71087)
- 科学(56885)
- 研究(56836)
- 基金(52194)
- 家(43785)
- 国家(43392)
- 科学基金(37785)
- 社会(36228)
- 社会科(34494)
- 社会科学(34490)
- 基金项目(26259)
- 教育(26025)
- 省(25929)
- 编号(23702)
- 自然(22822)
- 资助(22421)
- 划(22355)
- 自然科(22323)
- 自然科学(22318)
- 自然科学基金(21957)
- 成果(21131)
- 部(17158)
- 课题(16756)
- 性(16101)
- 重点(15758)
- 发(15412)
- 教育部(15167)
- 项目编号(14910)
- 制(14903)
- 国家社会(14867)
共检索到2001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王晓 罗龙飞
信用评级机构在金融体系的健康与稳定中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自2008年金融危机十年以来,信用评级机构一直备受争议,改革信用评级业,加强信用评级监管已成为国际共识。本文全面梳理了信用评级监管的国际经验,介绍了我国的情况,提出进一步完善我国信用评级机构监管的政策建议,以期对我国信用评级机构的发展有所裨益。
关键词:
信用评级 国际经验 监管 政策
[期刊] 征信
[作者]
李永 田志鹏 何亚琴 张水泉
2009年底欧债危机爆发后,标普、穆迪和惠誉三大国际评级机构接连调降希腊以及葡萄牙、西班牙的主权信用评级,致使危机愈演愈烈。欧盟对三大评级机构的质疑与批评声四起。结合信用评级机构在美国次贷危机中的失职表现,加强对评级机构的监管与改革又一次成为关注的焦点。
关键词:
评级机构 信用评级 监管 探讨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刘久彪 马广珺
国外知名评级机构在美欧债务危机中的不良表现,我国评级行业社会公信力不足的事实,使得制定规范的信用评级监管政策成为摆在我国监管机构和学者面前的一个严峻课题。根据我国信用评级机构监管的现状,本文从市场准入监管、业务行为监管两个方面,探讨了对评级机构的业务条件、身份条件、市场退出机制、内部治理、信息披露、利益冲突防范、评级结果公布等进行规范的政策设计,将对我国评级行业的健康发展乃至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繁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刘澈 蔡欣 彭洪伟 封莉
1999年,第一家第三方支付机构“首信易”在北京挂牌成立,截至2016年末,全国共有254家机构获得非金融支付服务许可证。经过10多年的发展,第三方支付机构有效满足了社会公众小额非现金支付服务需求,已经成为我国社会支付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伴随着第三方支付的快速发展,其带来的潜在风险和安全隐患也在不断变化,从单纯的资金沉淀风险衍生出了混业经营风险、系统性金融风险等。目前,我国第三方支付监管方面存在立法层次低、科技化水平不高、信息不对称、监管力量薄弱等问题。据此,本文对比国外第三方支付监管机制,结合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海口中心支行青年课题组 王宏杰
国际金融危机之后,金融科技发展及其监管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英国、欧盟等国家或地区的监管当局在宽严相济强化监管履职、拓展边界创新监管手段等方面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本文在梳理分析金融科技发展带来的益处、监管的必要性、金融科技与监管科技两者关系的基础上,对金融科技国际监管经验及其最新实践进行了归纳总结,并介绍了监管认识上的两种误区,即过度关注金融科技创新的积极影响而放松监管、只关注国内金融稳定而与国际监管合作不够。对我国而言,应坚持合理适度监管原则、借鉴"监管沙箱"有益经验、推出金融助推工具、坚持市场导向推动金融改革、强化审慎监管和行为监管、加强国际合作推动监管趋同,以在有效防控风险的前提下推动金融科技创新。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陈三毛
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使得信用评级机构声誉日下,同时也使得美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暴露。金融创新背景下的美国信用评级业其实存在着许多内在矛盾和困境。因此,以下三个方面将是其监管政策调整的重点:(1)强化竞争机制,调整信用评级现有市场结构;(2)加强信息披露,提高评级活动的可审核性;(3)保证评级活动的独立性,促使评级结果的公正与客观。
关键词:
美国信用评级业 监管政策 次贷危机
[期刊] 征信
[作者]
李文 王腾飞
在回顾国际评级机构监管改革与演变的基础上,对比国际信用评级机构监管主要措施与改革思路及存在的不足,分析我国信用评级行业发展历程和监管现状。提出为促进我国评级行业持续发展,应明确宏观审慎和微观审慎并重的监管思路,加快法律体系建设、优化监管框架,建立评级机构的市场准入规则,建立全国性的信用评级行业自律组织,强化公司的内部治理,限制利益冲突、加强信息披露,建立评级机构问责机制及国家间的交流与合作。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刘琳 曹瑞 范家琦
本文梳理了欧美日韩及新兴市场国家信用评级行业的准入制度和市场现状,阐述国外信用评级行业监管改革的主要趋势和最新经验,进一步结合新兴市场国家评级行业的发展规律,提出了完善我国信用评级行业准入制度与监管框架的措施建议。研究对我国信用评级行业的发展以及监管部门准入与监管政策制定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信用评级 准入制度 监管制度 国际经验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晓剑 张强
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再一次证明了信用评级机构监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有限理性条件下,信用评级机构与监管主体行为博弈复制系统中存在五个均衡点,且在四种不同的情况下,演化趋向于不同的均衡点。分析结果证明,想要促进信用评级机构的公正行为,需要监管主体从四个方向入手:强化惩罚力度、充分发挥声誉约束、缩小非公正评级额外收益及提高监管效率。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柳永明
信用评级机构在金融活动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美国信用评级监管的NRSRO制度及其引发的广泛的争论,认为根据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经验和教训,要整顿我国目前信用评级的市场秩序,就需要统一监管机构和监管标准,建立完善的评级认可制度,并运用法律的手段实施对信用评级机构的监管。
关键词:
信用评级 金融监管 NRSRO制度
[期刊] 征信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西安分行课题组 杜迎伟
金融危机后,许多国家纷纷开始重塑信用评级机构监管体系,以更好地发挥信用评级在经济金融中的作用。我国应借鉴美国和欧盟在信用评级监管框架方面的经验,立足我国国情,从监管目标、监管内容、监管部门的权力、监管方式等方面构建我国的信用评级监管体系;同时,为推动信用评级市场的规范发展,我国还应健全法律体系,建立信用评级认可和管理制度,完善信用评级监管组织体系,强化信用评级机构内部管理体系。
关键词:
信用评级 监管体系 路径选择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郭田勇 褚蓬瑜
信用评级机构在金融征信、金融和谐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但是不可否认,我国的信用评级机构在当前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中国的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始于2005年,2007年国务院批复扩大试点,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强 张宝
次贷危机爆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评级机构未能及时向投资者提示结构化金融产品的潜在风险是其原因之一。信用评级机构在次贷危机中不但没有起到"社会监管者"的作用,还推波助澜使金融市场更加动荡,这促使我们重新思考对信用评级机构的监管问题。回顾美国信用评级机构监管的历史变迁,指出信用评级机构监管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针对我国信用评级机构监管建议,这对加强我国信用评级机构监管、促进评级行业有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征信
[作者]
黄华 刘建华 张璐
回顾担保机构信用评级监管历史沿革,结合江苏无锡地区担保机构信用评级的发展情况,分析担保机构信用评级监管存在的问题,借鉴信用评级监管国际经验,认为应加快监管立法,完善监管指标体系,健全信用评级行业自律组织,以确保担保机构信用评级的有效监管。
关键词:
担保机构 信用评级 金融监管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邓博文 曹廷贵
信用评级机构在美国次贷危机和欧债危机中备受指责,被认为是危机的重要推手,社会各界均呼吁加强对信用评级行业的监管,欧美迅速出台了新的法规强化监管。但加强评级行业的监管能否改善评级质量,学术界却看法不一。本文的研究发现,通过加强监管,可以改善评级质量,从社会福利的角度看,非对称性监管优于对称性监管。美国对信用评级行业的监管力度不足是次贷危机前评级泡沫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各国需要采用非对称性监管模式,加大复杂性金融产品评级的监管力度,防止评级高估,提高评级质量。
关键词:
信用评级 信用评级质量 监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