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730)
2023(2569)
2022(2231)
2021(2151)
2020(1917)
2019(4307)
2018(4318)
2017(8664)
2016(5012)
2015(5376)
2014(5540)
2013(5616)
2012(5573)
2011(5268)
2010(6005)
2009(6070)
2008(4970)
2007(4442)
2006(4094)
2005(3793)
作者
(15309)
(12628)
(12619)
(11961)
(8206)
(6090)
(5784)
(4880)
(4735)
(4713)
(4543)
(4519)
(4214)
(4123)
(4060)
(3892)
(3772)
(3728)
(3636)
(3585)
(3352)
(3192)
(3111)
(3046)
(2946)
(2906)
(2838)
(2791)
(2650)
(2642)
学科
(16423)
经济(16397)
(11432)
管理(11208)
(9224)
企业(9224)
方法(7263)
(6188)
金融(6187)
数学(6062)
数学方法(5950)
(5694)
银行(5679)
(5402)
(4978)
(4908)
(4705)
(4690)
中国(4143)
(3625)
贸易(3623)
(3511)
业经(3342)
理论(3321)
农业(3320)
(3092)
财务(3086)
财务管理(3080)
(3040)
制度(3036)
机构
大学(74179)
学院(71565)
(27599)
研究(27276)
经济(26860)
中国(25603)
管理(25166)
理学(21015)
理学院(20702)
管理学(20241)
管理学院(20110)
科学(16980)
(16525)
(15826)
(14827)
(14382)
中心(13946)
研究所(13592)
农业(12303)
(12055)
(11797)
银行(11302)
财经(11269)
业大(11061)
(10853)
师范(10740)
(10668)
北京(10498)
(10235)
(9611)
基金
项目(45229)
科学(35252)
基金(33342)
研究(32042)
(29702)
国家(29468)
科学基金(24268)
社会(19779)
社会科(18648)
社会科学(18642)
基金项目(17450)
(16477)
自然(16165)
自然科(15821)
自然科学(15813)
自然科学基金(15542)
教育(15079)
(14944)
资助(14022)
编号(12768)
成果(12009)
(10645)
重点(10454)
(9291)
(9109)
课题(9067)
教育部(8980)
科研(8832)
(8619)
创新(8582)
期刊
(30355)
经济(30355)
研究(23074)
(17913)
金融(17913)
中国(14652)
(14568)
学报(13139)
科学(11795)
(10284)
大学(9957)
学学(9285)
农业(9053)
管理(8567)
教育(8429)
财经(5526)
(4836)
(4618)
技术(4431)
理论(4357)
世界(4252)
(4130)
国际(4119)
经济研究(4046)
实践(4016)
(4016)
问题(3911)
(3810)
图书(3779)
业大(3756)
共检索到1165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刘宁  赵美贞  
美国的次贷危机已经演变成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机,此次危机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全球流动性过剩造成的投机性资金膨胀,也有低利率环境催生的房地产业过度繁荣,还有衍生品交易泛滥导致的资产泡沫。除了上述原因以外,信用评级机构在此次危机中的表现也广受非议。本文首先探讨了信用评级机构在次贷危机中所扮演的角色,然后分析现有信用评级体系存在的问题,最后得出若干对中国有益的启示。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陈游  
由于现代金融体系的全球化,这场涉及美国众多金融机构的次级债危机很快在全球蔓延开来,逐步演变成了一场全球信用危机,而一贯被人们寄予厚望的信用评级机构在这场愈演愈烈的危机中却备受指责。论文重新审视了美国信用评级机构运营机制的固有缺陷,通过揭示信用评级机构对次级债危机形成的责任,提出我国要以次级债危机为鉴,通过规范信用评级行业的发展,使信用评级机构真正承担金融风险监督者的责任。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黄良波  
国际信用评级机构是导致次贷危机中市场波动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受到广泛的批评。总结国际评级机构运行及其监管的教训,对于规范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陈利平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马林影  赵放  
以穆迪、标准普尔、惠誉为代表的信用评级机构在现代金融系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在近年来的几次金融危机中,信用评级机构却因发放的信用评级不断丧失客观公正而广受质疑本文通过对评级机构的起源、经营、监管和所处市场环境的讨论,对其受质疑行为所产生的根源进行了分析,并由此引发出对我国信用评级业发展的一些启示。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史健忠  
美国次贷危机发生过程中,信用评级机构的信誉受到了极大的挑战,各方对评级机构的评级能力和风险预警能力提出了质疑。本文从次贷危机影响因子入手,分析了信用评级机构在次贷危机中扮演的角色以及出现的误差。同时,将这些教训与当前我国的评级产业问题相结合,提出避免发生相同危机的建议。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夏礼士  
电讯与信息产业在中国的发展,广泛地影响中国的经济增长及人民生活幸福。 金融市场及电讯行业是息息相关的。金融资料的传送速度及准确性,一直都是全球金融市场发展的基柱。 《中国日报》1993年9月24日有文章预计由1995年起,中国每年至少会增设1000万条电话线,到本世纪末,将有一亿条电话线。其他资料来源预计这项数字应为7500万条或为全国服务范围的6%(比对现时的1.6%)。倘若每条电话线成本为1000-1500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熊耕  熊瑜  
美国高等教育协会组织是高等教育中不可忽视的力量。本文在对协会组织基本样态进行描述的基础上,阐述了不同理论视角对协会组织的不同定位,提出以治理理论的视角来考察协会组织,将协会组织定位为高等教育的治理者之一,从而全面综合了协会组织的各种功能。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铃木慎一  冯巍  
作者提出西欧学者和东亚学者是从不同的视角看待全球化的,进而对当前世界范围内和日本的一些全球性的教育问题和社会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应吸收儿童参加比较教育研究的新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游  
没有人可准确估量美国次级债危机给全球经济带来的伤害,但至少可以从中得到启示。信用评级公司的失误是美国次级债危机的根源之一,美国次贷危机给评级行业又一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黄景辉  
大陆对外开放以来,经济成长快速,如持续稳健发展,极可能成为世界重要经济中心及主要市场之一。而因近年的两岸经济交流,大陆已成为台湾经贸成长的重要动力来源。在当今世界经济区域化趋势对仰赖外贸的海岛经济的压力下,台湾各界在探讨未来经济发展规划时,整合化地将大陆及香港地区所具有的重要功能共同研讨,已渐成趋势。台湾将在大中华经济发展中扮演何种角色,有必要从台湾的角度进一步加以探索。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黄丽娟  张佳梦  
一、问题的提出公允价值会计在本次金融危机中备受指责,当700亿救市计划未能在美国国会通过时,某些银行家指出只有一种方法可以救市——废除公允价值计量方法。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郑晖  
次贷危机中欧美金融监管机关以"太大而不能倒闭"为由援助本国濒临倒闭金融机构,但其存在扭曲竞争环境,诱发存款人、金融机构及金融监管机关道德风险等诸多弊端。由于现阶段彻底取消这一政策并不现实,欧美通过立法以达到限制其弊端的目的。我国也存在类似的救助问题金融机构实践,但相关立法并不完善。笔者认为,今后我国相关立法应通过设置高门槛救助决策制度、反垄断执法机关及审计机关对救助决策的事后评估审计制度、存款保险参保银行缴费弥补因救助产生的存保基金亏空制度等加以改进,并进一步完善央行最后贷款人制度等,从而避免以"太大而不能倒闭"为由救助商业银行的情形出现。
[期刊] 征信  [作者] 唐明琴  
美国次贷危机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场信用评级的危机,这场危机见证了信用评级误导对投资者及市场经济的伤害。针对次贷危机中的信用评级误导风险,结合我国征信行业的发展现状及信用评级中可能存在的评级误导现象,认为评级对象的复杂性、评级方法的不可靠、利益关联等是信用评级误导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今后,应改革信用评级中的收费模式,割断利益关联;加强信用评级的法制建设和监管框架建设;加快研发信用评级技术和模型等,以控制信用评级误导风险。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贺晓波  李杨  
由于现代金融体系的全球化,以及参与美国次级债券的投资机构众多,美国次级债危机很快在全球蔓延开来,逐步演变成了一场全球信用危机,而一贯被人们寄予厚望的信用评级机构在这场愈演愈烈的危机中却备受指责。这场全球性的信用危机为我国债券市场信用评级制度的完善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