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964)
2023(2987)
2022(2490)
2021(2325)
2020(2142)
2019(4684)
2018(4597)
2017(9021)
2016(5031)
2015(5542)
2014(5573)
2013(5528)
2012(5203)
2011(4928)
2010(5147)
2009(4891)
2008(5073)
2007(4654)
2006(4191)
2005(3932)
作者
(15414)
(12814)
(12750)
(12079)
(8312)
(6069)
(5873)
(5121)
(4888)
(4730)
(4611)
(4522)
(4236)
(4203)
(4099)
(3993)
(3809)
(3801)
(3763)
(3698)
(3315)
(3236)
(3106)
(3090)
(2965)
(2943)
(2908)
(2696)
(2584)
(2565)
学科
(17098)
经济(17069)
(15614)
管理(12817)
(11251)
企业(11251)
(10731)
保险(10640)
方法(9335)
数学(8117)
数学方法(8001)
(7738)
银行(7725)
(7304)
中国(7005)
(6599)
(6256)
金融(6255)
(5933)
各种(4496)
(4493)
(4349)
财务(4347)
财务管理(4333)
类型(4305)
种类(4290)
(4282)
各种类型(4279)
(4204)
制度(4201)
机构
大学(76018)
学院(73610)
(28594)
经济(27851)
管理(27691)
中国(25262)
研究(25046)
理学(22939)
理学院(22636)
管理学(22113)
管理学院(21978)
(17287)
(16393)
科学(15641)
财经(13421)
(13400)
(13199)
中心(12833)
(12212)
研究所(12068)
(11993)
北京(10532)
业大(10432)
农业(10396)
财经大学(10258)
(9865)
金融(9721)
(9563)
(9542)
(9366)
基金
项目(46785)
科学(36994)
基金(35497)
研究(32266)
(31257)
国家(31023)
科学基金(26365)
社会(20871)
社会科(19626)
社会科学(19618)
基金项目(18506)
自然(18030)
自然科(17651)
自然科学(17644)
自然科学基金(17364)
(16878)
资助(15364)
(15232)
教育(14751)
编号(12357)
成果(10914)
(10837)
重点(10563)
科研(9370)
教育部(9275)
(9200)
(8777)
计划(8762)
(8758)
创新(8729)
期刊
(30278)
经济(30278)
研究(25184)
(16977)
金融(16977)
中国(14437)
(12762)
学报(12668)
科学(11767)
(11640)
大学(9538)
管理(9127)
学学(9099)
农业(7342)
财经(6685)
教育(5610)
(5484)
理论(4600)
技术(4541)
保险(4298)
(4298)
经济研究(4267)
实践(4250)
(4250)
(4037)
(3756)
统计(3676)
问题(3668)
业经(3545)
(3414)
共检索到1166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夏靖  
本文对信用评级机构加剧金融市场波动的成因进行了分析,指出现有机制下信用评级机构存在道德风险的必然性,并就化解道德风险提出了个人的看法。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贾玉革  
金融危机中,对于是否救助陷于困境中的大型金融机构,政府面临着两难选择:救助将强化金融机构"大而不倒"意识,引发道德风险;不救助将深化金融危机。两难中的较优选择应为救助与监管并举。救助是一时的应急之举,监管则是长久的措施。在金融监管制度的改革与完善中,应注重对大型金融机构道德风险的防范。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蓉  蒋难  
近年来,随着金金融市场中的产品和服务日益丰富和复杂化,金融交易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也日益突出,金融机构侵害消费者权益的事件时有发生。从银行业领域来看,一是随着风险和权利意识的增强,商业银行通过设立格式合同的保护条款、风险转移条款,将银行业务中潜伏的本应由银行和消费者双方共同承担的风险完全转嫁给消费者;二是为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
[期刊] 工业工程  [作者] 曹国华  章丹锋  林川  
联合投资是创业投资最流行的方式之一,针对创业投资机构在采取联合投资模式时可能出现的道德风险——"搭便车"现象,通过构造演化博弈模型,分析两类创业投资机构动态演化的过程,寻找出在不同条件下创业投资机构的演化稳定策略,结果表明创业投资机构的"搭便车"行为是由于即期博弈中收益与成本的对比关系引致的,管理成本以及在投资中所占的比例即股权份额直接影响了联合投资参与者是否会出现道德风险。最后通过控制参数和优化条件提出解决道德风险问题的建议,使联合投资朝着良性循环方向发展。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雷  陈东平  
依据专业合作社内开展信用合作所具有的互联性交易特征,利用关联博弈分析工具,研究了合作社与社员之间的生产合作声誉对上述困境的改善。研究证明,专业合作社内开展信用合作,借助专业合作社与社员之间已有的生产合作声誉,能够实现对社员信用合作道德风险的进一步抑制。同时,社员在生产合作上获取的超额收益以及社员借款规模分别对社员信用合作道德风险抑制起到提升和阻碍作用。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道德风险(Moral Hazard)这个词;最初是在对保险业的研究中发明的。人们发现 一旦客户保了险,他们对自己财产的安全也就不那么在意了,反正出了事有保险公司兜着。后来,在金融监管中,人们也发现了大量道德风险问题。例如,政府为了防止银行倒闭对经济和社会带来的重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本特·霍姆斯特姆  李琛  
文章研究了多代理人的道德风险问题,并关注多代理人情境中的两个特征:搭便车和竞争。搭便车问题意味着委托人的一个新作用:执行预算约束非平衡的激励机制。这个新的作用是控制激励的关键,并且表明产权和劳动部分分离的企业比代理人之间分配产出的合伙制企业具有优势。从中可以得到有信息的(因而是有价值的)监督的一个新特点,并且用来解释相对绩效评估的价值。结果表明,代理人之间的竞争(由于相对评估)仅仅作为提取信息的最优工具而有价值,竞争本身无价值。此外,文章还探讨了总体衡量指标在相对绩效评估中的作用,以及对投资规则的影响。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卢现祥  
“道德风险”是当今世界许多经济学家都在关注的一个问题。尤其是新制度经济学家对这个问题作了有益的探讨。本文将对“道德风险”的内涵、表现形式、形成的原因及其“道德风险”理论的基本问题作一初步分析。 一 在市场经济中,各种欺诈、违约、投机取巧等现象不断地产生。这类现象在国外也叫作“道德风险”。“道德风险”原是研究保险合同时提出的概念。在保险合同的签署中,一方面由于投保人可能怀有谎报风险的动机,从而使保险公司难以针对不同投保人的实际风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本特·霍姆斯特姆  李琛  
文章研究了多代理人的道德风险问题,并关注多代理人情境中的两个特征:搭便车和竞争。搭便车问题意味着委托人的一个新作用:执行预算约束非平衡的激励机制。这个新的作用是控制激励的关键,并且表明产权和劳动部分分离的企业比代理人之间分配产出的合伙制企业具有优势。从中可以得到有信息的(因而是有价值的)监督的一个新特点,并且用来解释相对绩效评估的价值。结果表明,代理人之间的竞争(由于相对评估)仅仅作为提取信息的最优工具而有价值,竞争本身无价值。此外,文章还探讨了总体衡量指标在相对绩效评估中的作用,以及对投资规则的影响。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杨雯  杨霞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唐祖祥  
目前我国保险业存在保险公司、客户、中介机构等方面的道德风险。主要原因是体制不健全、内控不规范、法律不完善以及管理不到位等。治理保险业的道德风险要深化保险业体制;完善法制,堵塞漏洞;建设保险诚信体系。
[期刊] 中国审计  [作者] 罗海林  
现代西方产权经济学理论认为:在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由于信息不对称和监督机制不完善,代理人会出现偷懒、搭便车、机会主义行为,即所谓的“道德风险”。企业经理(经营者)由于掌握大量“隐蔽信息”,因而有可能为自己谋取私利。类似地,职工也会出现出工不出力,上班干私活,不珍惜企业财物等现象。显然,“道德风险”的泛滥将会直接导致企业内部凝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吴斌  朱育刚  魏军波  
本文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分析了税收征管中存在的双重道德风险问题,指出:建立纳税人信用评级结果公开制度和适当的税收优惠政策,以及在税务部门内部建立有效激励与约束相容的奖惩制度是防范税收征管中的双重道德风险的重要举措。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夏明  
本文跳出审计实务和技术的束缚,力图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重新阐释审计的社会涵义,指出"审计已经逐渐成为现代社会的一项基本原则"。在此立论下,着力从经济、社会、文化层面评述了审计道德、审计道德风险及其治理等相关问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