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063)
2023(7201)
2022(5930)
2021(5556)
2020(4798)
2019(11022)
2018(11167)
2017(22233)
2016(11895)
2015(13618)
2014(13706)
2013(13265)
2012(11777)
2011(10684)
2010(11083)
2009(10570)
2008(10427)
2007(9418)
2006(8400)
2005(7795)
作者
(33145)
(27536)
(27515)
(26420)
(17673)
(13112)
(12432)
(10599)
(10462)
(9933)
(9415)
(9398)
(8961)
(8875)
(8656)
(8557)
(8243)
(8065)
(7902)
(7878)
(6997)
(6841)
(6610)
(6330)
(6310)
(6172)
(6107)
(6105)
(5510)
(5301)
学科
(48264)
经济(48185)
管理(41403)
(36913)
(32717)
企业(32717)
方法(23739)
数学(21200)
数学方法(20684)
(15050)
(15032)
中国(11910)
(11799)
业经(11113)
(9895)
(9558)
银行(9552)
(9381)
财务(9335)
财务管理(9311)
(9096)
理论(8888)
企业财务(8803)
(8410)
金融(8407)
体制(8384)
(8284)
贸易(8278)
(8071)
(7803)
机构
学院(171227)
大学(170880)
(71170)
经济(69627)
管理(68578)
理学(59121)
理学院(58584)
管理学(57365)
管理学院(57061)
研究(52299)
中国(42434)
(36698)
(35198)
科学(29614)
财经(28351)
(26301)
(25554)
(25276)
中心(24930)
(23013)
业大(22570)
研究所(22449)
经济学(22083)
北京(22047)
财经大学(21118)
(20658)
(19985)
师范(19797)
经济学院(19715)
(19082)
基金
项目(111722)
科学(89279)
研究(82782)
基金(82253)
(70331)
国家(69808)
科学基金(61503)
社会(53844)
社会科(51164)
社会科学(51153)
(43720)
基金项目(42495)
教育(39706)
自然(39377)
自然科(38520)
自然科学(38514)
自然科学基金(37826)
(36297)
资助(34872)
编号(33531)
成果(27759)
(26106)
(25422)
重点(25108)
(23782)
课题(23612)
教育部(22541)
(22539)
创新(22307)
国家社会(22224)
期刊
(78283)
经济(78283)
研究(51235)
中国(34742)
(30218)
管理(27596)
学报(22288)
科学(22129)
(21272)
教育(19114)
(18829)
金融(18829)
大学(18451)
学学(17422)
技术(16815)
财经(14656)
农业(13668)
经济研究(12489)
(12473)
业经(12437)
问题(9923)
统计(9760)
(9159)
技术经济(8670)
理论(8399)
决策(8032)
财会(7910)
(7808)
(7567)
现代(7555)
共检索到2568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李增福  
本文对资信评级机构的收费模式进行了经济学分析,认为由于声誉机制的作用和信息交易中搭便车因素的影响,中小型评级机构只能够对投资者收费,大型评级机构才可能采取向证券发行人收费的模式。中国的资信评级机构从历史信誉和公司规模都是中小型机构,采取对证券发行人免费评级、向投资者收费的模式是当前我国评级机构的必然选择。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应娟  张益新  
在追踪国外评级机构收费模式发展情况的基础上,对我国评级机构的收费模式进行了深入分析,发现当前我国评级机构收费模式具有其存在的显示依据,收费模式之争关键还是在于提高评级机构的公正性。
[期刊] 征信  [作者] 顾琴琳  
信用评级报告作为公共产品,由政府免费提供其服务存在诸多弊端。研究"谁受益谁付费"原则、道德风险理论与监督机制,发现选择市场收费形式提供信用评级服务具有内在的理论基础。具体分析向谁收费、收费标准以及收费的事后监督制度,说明现阶段采用信用评级收费机制具有现实可行性。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黄晓薇   安小雪  
我国债券市场刚性兑付被打破后,不断出现高评级债券违约事件。为此,监管部门积极发展多种评级,以期提高债券评级质量。通过理论建模与实证分析,研究了不同付费模式信用评级如何综合发挥校验作用。基于博弈模型的理论分析发现,不同付费模式评级发挥校验作用的机制在于投资者的反应:当投资者付费和发行人付费两种模式评级差值增大,投资者不以单一评级结果进行债券定价,而是根据评级差值调整债券价格。基于2011—2020年企业债评级数据的经验证据显示,随着评级差值增大,发行人付费评级机构会降低后续评级,且评级差值对单一信用评级与债券信用利差之间的负向关系具有抑制作用。进一步检验发现,发行人付费评级机构提供的偏正面的私有信息会降低债券信用利差,而以中债资信为代表的投资者付费评级机构提供的私有信息则不会显著影响债券信用利差,均体现出单一评级模式在定价方面的弊端。因此,监管部门应继续鼓励发展投资者付费评级模式,并鼓励机构投资者发展内部评级,以充分发挥多种评级模式的交叉校验作用。
[期刊] 征信  [作者] 房友军  
由于我国信贷市场信用评级与债券市场信用评级存在一定差异,催生出信贷市场评级收费的多种模式。从不同角度对信贷市场信用评级收费模式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不同收费模式有其存在的环境基础和客观依据。当前,我国信贷市场信用评级收费模式的发展路径是,"借款企业向评级机构付费"模式将在一段时期内存在,"商业银行向评级机构付费"是部分中小金融机构的阶段性需求,"借款企业向银行付费,银行向评级机构付费"模式应是评级收费的未来发展方向。
[期刊] 征信  [作者] 张帅  
目前我国信用评级发展处于初级阶段,国内一些学者针对信用评级收费模式的探讨有鲜明的国情特色。国际三大评级机构(标准普尔、穆迪、惠誉)皆采用发行人付费模式,借助西方国家完善的监管体系与三大机构自身的公信力可以保证评级结果的相对公正与有效。与之相比,我国信用评级采用发行人付费易出现评级购买等负面问题,但投资者付费因"搭便车"导致可操作性差。为此,我国评级机构应暂时保持发行人付费模式,同时还应完善监管体系。
[期刊] 征信  [作者] 崔学敏  乔杰  季曦  
全球金融危机与欧债危机的爆发深刻凸显了"权威性"对于信用评级行业的重要意义,面对当前正在发生重大变革的国际信用评级体系,应充分认识到我国信用评级市场的不足,结合国情探索有效的发展模式,以逐步有效提升和改善国内信用评级机构的权威性与话语权,是促进我国信用经济发展及维护国家金融安全的关键。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周岩  赵希男  黄诗童  
基于信用评级行业的关键作用与改革争议,本文根据信用评级行业的双边市场特征,建立由信用评级机构、债券发行方、债券投资者组成的平台竞争模型,设定了发行方付费且单评级、投资者付费且单评级、发行方付费且双评级的三种信用评级制度,对信用评级机构的竞争行为与社会福利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目前主流的发行方付费且单评级制度下,信用评级机构的评级费用和利润水平均为最高,社会总福利水平则居中。在单评级制度下推广投资者付费模式,可以在信用评级机构受冲击最小的情况下,适当提高社会总福利水平,不失为当前我国信用评级制度改革的最佳选择。单评级制度下,信用评级机构可以通过增加差异化程度来提高评级费用和利润水平,但在双评级制度下则面临全新竞争决策的挑战。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闫衍  
2022年6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四次会晤上的讲话中提到,“要拓展金砖国家跨境支付、信用评级合作,提升贸易、投融资便利化水平”,这是继2015年乌法会晤首提“合作设立信用评级机构”后,再次将金砖国家信用评级合作提上日程。在当前大国博弈加剧、地缘政治形势日益复杂的背景下,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张静琦  胡旭  朱珣  
随着国内金融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国际金融自由化的进一步发展 ,市场的信用关系日渐复杂 ,信用风险日益加大 ,为我国的资信评估工作增加了新的难度。本文拟从一个完善的资信评级制度应具备的条件出发 ,分析我国资信评级业的现状和问题 ,寻找建立我国资信评级制度模式的道路 ,并为培育我国的资信评级市场提出若干建议。
[期刊] 征信  [作者] 孙红  张国柱  罗红光  娄辉  
发展和完善主权信用评级业是维护我国金融主权和经济安全的重要举措。以标准普尔、穆迪、惠誉三家评级机构为代表的国际评级机构,均通过综合评估政府偿还债务的能力和意愿来展示主权国家的信用状况。此评级模式采用定量与定性结合的评估方式,评级指标全面、准确、完整,但具有潜意识下的制度偏好,易受主观影响且透明度不高。借鉴国际经验,我国应大力扶持主权信用评级机构发展,建立自己的评级标准和模式,并加强主权信用评级市场的规范和监管。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童元保  
无论从各模式自身优势和存在的必要性出发还是基于现实国情,农村信用社都应坚持多样化的改革模式。本文跳出单纯的区域经济结构选择原则,建立了一个金融需求特征为关键因子层,政策导向、经济条件与教育环境作为基础层,产业结构、企业规模、劳动力素质和社区素质为介质层的综合影响机制模型,并以海南案例给予了印证。
[期刊] 征信  [作者] 王达  
区块链技术可以有效提升企业信用信息共享的效率,但由于建设成本较高,制约了该技术的应用与推广。针对这一问题,阐述区块链技术对企业信用信息共享的优化机理,结合国内实践对主流的区块链技术应用模式以及该技术前沿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发现区块链技术应用可以因地制宜选择多种模式以兼顾不同地区企业信用信息共享的成本与效用,同时该技术呈现出模式动态转换、多种技术融合、依托平台运营、政府参与引导、业务场景驱动、子链功能细分等发展新趋势。从坚持因地制宜选择建设模式、完善相关法律制度、提升内外部监管能力、推动区块链技术与金融业务需求深度融合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张婧超  张伟  华雯雯  
本文运用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实证检验了公司治理内外机制对商业信用模式和商业信用规模的影响。研究表明,就商业信用模式而言,董事会机制中的两职合一、股权结构机制、信息披露和外部机制中是否在其他市场发行股票对企业采用成本较低的商业信用模式有显著影响。而就商业信用规模而言,只有股权结构的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度和控股股东的性质对其有显著的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