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608)
2023(11146)
2022(9915)
2021(9541)
2020(7953)
2019(18655)
2018(18565)
2017(36013)
2016(19690)
2015(22223)
2014(22344)
2013(21970)
2012(20264)
2011(18072)
2010(18142)
2009(16576)
2008(16393)
2007(14666)
2006(12798)
2005(11235)
作者
(57400)
(47228)
(47227)
(44799)
(30431)
(22827)
(21522)
(18705)
(18152)
(17114)
(16552)
(15808)
(14977)
(14924)
(14652)
(14493)
(14162)
(14124)
(13569)
(13440)
(11675)
(11664)
(11548)
(10822)
(10610)
(10572)
(10546)
(10489)
(9588)
(9305)
学科
(75248)
经济(75157)
管理(58465)
(54250)
(46779)
企业(46779)
方法(37163)
数学(31865)
数学方法(31407)
(19907)
中国(19125)
(18686)
(17400)
(16881)
业经(16579)
(14973)
银行(14936)
理论(14267)
(14234)
地方(14095)
(14001)
金融(13998)
(13991)
贸易(13979)
(13520)
(13465)
财务(13399)
财务管理(13365)
企业财务(12689)
(12496)
机构
大学(279264)
学院(276293)
管理(112523)
(105000)
经济(102394)
理学(96877)
理学院(95816)
管理学(94040)
管理学院(93545)
研究(89893)
中国(71119)
(60551)
科学(56472)
(50176)
(45298)
(43092)
中心(42253)
业大(41309)
研究所(41061)
财经(40269)
(40154)
北京(38581)
(36549)
(35829)
师范(35489)
农业(33686)
(33384)
(32775)
经济学(30364)
财经大学(30152)
基金
项目(187253)
科学(146226)
研究(136495)
基金(135377)
(117714)
国家(116728)
科学基金(100431)
社会(83364)
社会科(78894)
社会科学(78871)
(72376)
基金项目(72265)
自然(67132)
自然科(65603)
自然科学(65589)
自然科学基金(64399)
教育(62737)
(61217)
资助(56861)
编号(56369)
成果(45905)
(41206)
重点(41053)
(38449)
(38266)
课题(38198)
科研(35930)
创新(35796)
项目编号(35459)
大学(35354)
期刊
(115807)
经济(115807)
研究(82180)
中国(52214)
学报(44791)
管理(41848)
科学(40648)
(38493)
(38464)
大学(33834)
学学(31666)
教育(31450)
(29264)
金融(29264)
农业(26801)
技术(24252)
财经(19844)
业经(18183)
经济研究(17440)
(16718)
图书(16536)
理论(15996)
实践(14839)
(14839)
问题(14534)
(13733)
技术经济(13600)
科技(13241)
(12566)
现代(12468)
共检索到4093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征信  [作者] 史福厚  
信用评级在我国金融市场特别是债券市场监管中得到较为充分的运用,在政府监管部门、地方政府部门及行业协会也得到了应用,但存在应用范围较窄、评级指标体系不够科学全面、缺乏法律制度规范等不足。应根据信用评级的需要科学设计评级指标体系,健全信用评级应用中的法规制度,鼓励信用评级机构通过兼并重组等方式做大做强,充分利用公共信用信息系统和大数据处理技术,加强信用评级监管,以促进信用评级在市场分类监管中的应用。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刘凤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信用评级将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金融中介服务。我国的信用评级行业发展至今初具规模,但在监管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我们应该借鉴次贷危机后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监管经验,进一步完善和加强对我国信用评级行业的监管,以保障信用评级行业能够充分发挥其功能优势,促进我国资本市场健康、稳定、有序地发展。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刘凤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信用评级将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金融中介服务。我国的信用评级行业发展至今初具规模,但在监管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我们应该借鉴次贷危机后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监管经验,进一步完善和加强对我国信用评级行业的监管,以保障信用评级行业能够充分发挥其功能优势,促进我国资本市场健康、稳定、有序地发展。
[期刊] 征信  [作者] 陈莹  
西方发达国家特别是欧盟非常注重对评级业的监管。目前,我国评级业监管缺乏完善的信用评级法规、统一的监管主体、评级机构市场准入及监管认可制度、有效的监管措施和手段等。为构建我国评级业监管体系,应尽快建立符合中国特色的监管体系,统一评级机构市场准入条件,完善评级机构的监管认可机制,强化对评级机构执业及规避利益冲突管理,推动组建行业协会,促进评级业自律管理。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邓博文  曹廷贵  
信用评级机构在美国次贷危机和欧债危机中备受指责,被认为是危机的重要推手,社会各界均呼吁加强对信用评级行业的监管,欧美迅速出台了新的法规强化监管。但加强评级行业的监管能否改善评级质量,学术界却看法不一。本文的研究发现,通过加强监管,可以改善评级质量,从社会福利的角度看,非对称性监管优于对称性监管。美国对信用评级行业的监管力度不足是次贷危机前评级泡沫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各国需要采用非对称性监管模式,加大复杂性金融产品评级的监管力度,防止评级高估,提高评级质量。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槐先锋  
阐述南水北调工程质量飞检工作的组织形式、飞检计划制定和下达、飞检检查内容、飞检工作成果和落实等问题,并进行飞检效果分析,以期对国内大型工程建设质量管理提供参考。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金磊铭  张琳  
从政府部门鼓励、质量安全信息管理、监管手段创新等角度,分析建设工程质量监管中BIM技术应用的驱动力;结合建设工程质量的监督模式,提出BIM与质量监督的可能结合点,并重点分析BIM在施工及竣工阶段的质量监管中的应用路径,以期为BIM技术在建设工程质量监管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李嘉明  朱世兵  
国家审计、社会审计、内部审计在对高等院校的审计中分别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三大审计在性质、职能、审计目标、审计方法等方面上的差异,使三大审计存在重复审计或审计不足等效力低下的问题,很难形成优势互补,这既加重了高校的负担,也浪费了审计资源。基于此,本文探讨了三大审计如何在高校审计中形成监管合力的问题。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鄂志寰  周景彤  
美国信用评级业发展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市场高度垄断、严重的"顺周期"现象、利益冲突、金融市场及监管当局对评级的严重依赖是当今美国信用评级市场存在的四大问题。目前美国信用评级业形成了以行业自律为基础、NRSRO注册与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直接监管相结合的信用评级监管体系。美国信用评级市场发展及监管变迁对我国的启示是:应逐步打破国际评级市场完全由美国评级机构垄断的现有格局,必须逐步构建有中国自身特色的本土评级体系,并将本土评级体系的培育与国内债券市场建设、"走出去"战略及人民币国际化战略结合起来,降低国内监管部门及市场主体对外部评级机构的依赖。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王刚  
监管联席会议制度是后危机时代二十国集团和主要国际监管组织加强跨境银行监管合作的重要举措。本文回顾了监管联席会议制度的发展沿革,梳理、澄清了监管联席会议的概念和主要功能,结合监管联席会议在欧盟银行业2 0余年的实践和中国加入金融稳定理事会和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以来的实践,指出推行监管联席会议是跨境银行监管一项意义深远的重要制度变革,但也存在问题,本文相应提出了完善监管联席会议制度的一揽子政策措施。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赵万先  
近期,有国内信用评级机构因利益冲突违规行为遭受处罚,引起广泛关注,矛头直指债市评级虚高和等级区分度不足等问题,影响实体经济融资效率,可能诱发系统性风险。为此,笔者认为,要借鉴国际经验,积极与国际接轨,加强利益冲突违规行为监管,做好规则制定和评级付费模式改革,探索建立评估业统一监管体制,推动债券市场和评级业健康发展。
[期刊] 征信  [作者] 姜楠  
随着我国经济信用化程度的加强,信用评级产业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是仍存在发展桎梏。新时期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信用评级产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因此,必须改变评级理念,创新评级技术,进行产业升级,同时构建新的政府监管框架,打造自主经营的民族信用评级机构,获取国际信用评级话语权,从而为我国的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罗春婵  
由于信用评级是对风险的评价,国际组织、各国监管当局以及利益相关者会对信用评级设定规则并进行监管。基于监管者对信用评级的使用和依赖,信用评级变动会引发金融头寸调整而导致经济金融领域的变化,会使受到评级约束的不同主体的投资行为和业务模式发生改变,形成评级变动的阈值效应。
[期刊] 征信  [作者] 李永  田志鹏  何亚琴  张水泉  
2009年底欧债危机爆发后,标普、穆迪和惠誉三大国际评级机构接连调降希腊以及葡萄牙、西班牙的主权信用评级,致使危机愈演愈烈。欧盟对三大评级机构的质疑与批评声四起。结合信用评级机构在美国次贷危机中的失职表现,加强对评级机构的监管与改革又一次成为关注的焦点。
[期刊] 征信  [作者] 何运信  赵静  
一直以来,我国信用评级业的监管问题没有得到学界足够的关注。现有涉及评级业监管的文献极其有限、研究层次浅、缺乏系统性。国外关于信用评级机构监管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信用评级业的产业组织分析和监管与信用评级业市场结构关系两方面。因此,有必要从产业组织视角对我国信用评级业发展现状进行产业组织分析,实证分析我国信用评级市场结构和竞争对评级质量和评级机构绩效的影响,系统研究我国现行信用评级监管政策和体制对信用评级业的影响,进一步探讨我国信用评级业的监管及改革问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