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868)
- 2023(9415)
- 2022(7727)
- 2021(7196)
- 2020(5915)
- 2019(13412)
- 2018(12662)
- 2017(24211)
- 2016(12820)
- 2015(14187)
- 2014(13676)
- 2013(13791)
- 2012(12653)
- 2011(11640)
- 2010(11237)
- 2009(10602)
- 2008(10431)
- 2007(9153)
- 2006(7992)
- 2005(7357)
- 学科
- 济(57872)
- 经济(57815)
- 管理(36200)
- 业(35486)
- 方法(28060)
- 企(27767)
- 企业(27767)
- 数学(25718)
- 数学方法(25629)
- 中国(18098)
- 贸(15909)
- 贸易(15895)
- 易(15559)
- 财(14781)
- 农(14442)
- 制(11738)
- 银(11416)
- 银行(11383)
- 融(11129)
- 金融(11129)
- 业经(11064)
- 行(10868)
- 学(9962)
- 农业(9274)
- 务(9015)
- 财务(9011)
- 财务管理(8998)
- 环境(8805)
- 企业财务(8659)
- 出(8095)
- 机构
- 大学(192996)
- 学院(189060)
- 济(92459)
- 经济(91252)
- 管理(72861)
- 研究(70999)
- 理学(63385)
- 理学院(62700)
- 管理学(61960)
- 管理学院(61625)
- 中国(58774)
- 科学(40605)
- 财(40575)
- 京(40519)
- 农(36460)
- 所(36069)
- 财经(33205)
- 研究所(33047)
- 中心(31866)
- 经济学(30849)
- 经(30747)
- 业大(29315)
- 农业(28919)
- 经济学院(28021)
- 北京(26022)
- 财经大学(25272)
- 江(24962)
- 院(24879)
- 科学院(22276)
- 商学(21315)
- 基金
- 项目(129393)
- 科学(103090)
- 基金(100192)
- 家(90309)
- 国家(89666)
- 研究(87873)
- 科学基金(76053)
- 社会(61692)
- 社会科(58879)
- 社会科学(58864)
- 基金项目(52552)
- 自然(49542)
- 自然科(48497)
- 自然科学(48479)
- 自然科学基金(47736)
- 省(45259)
- 资助(41072)
- 划(40327)
- 教育(38713)
- 部(30584)
- 编号(30482)
- 重点(29382)
- 国家社会(27893)
- 发(27230)
- 创(27145)
- 中国(26878)
- 教育部(26294)
- 创新(25617)
- 科研(25377)
- 人文(24703)
共检索到2804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何平 金梦
信用评级能够为市场提供风险信息从而增强市场对企业的约束,因此对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在中国,评级市场刚刚起步。本文利用2007至2009年间发行的企业债数据,用实证的方法研究本土信用评级在债券市场上的影响力。我们建立"真实利息成本(TIC)"回归模型,以信用评级和其他相关因素对债券的真实利息成本进行计量回归,分析信用评级在一级市场中对债券发行成本的影响。我们发现债券评级和主体评级分别对发行成本具有解释力,但债券评级对发行成本的影响力大于主体评级。
关键词:
信用评级 债券市场 发行成本 收益率
[期刊] 征信
[作者]
刘东坡
基于中国债券市场2014-2022年间的违约数据,利用国际评级机构构建的基于违约数据的主流评价指标,从评级一致性和及时性双视角实证考察了评级机构顺周期评级行为对评级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评级机构的顺周期评级行为不仅导致评级结果的一致性下降,而且导致评级调整的及时性变差。应进一步完善我国信用评级理念和评级技术,探索构建跨周期评级体系,提升信用评级质量。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东坡
文章基于中国债券市场背景,使用2008—2021年的非金融企业主体评级数据、2012—2021年的商业银行主体评级数据,实证考察了经济周期波动对评级机构信用评级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评级机构的信用评级行为存在顺周期性,即在经济繁荣时期评级机构倾向于高估企业主体评级水平,在经济衰退时期评级机构倾向于低估企业主体评级水平。当信用评级行业的市场竞争程度提高时,信用评级机构的顺周期评级行为更为明显。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贺晓波 李杨
由于现代金融体系的全球化,以及参与美国次级债券的投资机构众多,美国次级债危机很快在全球蔓延开来,逐步演变成了一场全球信用危机,而一贯被人们寄予厚望的信用评级机构在这场愈演愈烈的危机中却备受指责。这场全球性的信用危机为我国债券市场信用评级制度的完善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
次级债 信用评级机构 利益关联 启示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阎波
信用评级业的起源与发展债券市场最早产生于1609年,当时东印度公司已经开始发行政府债券。而第一家信用评级机构却产生于300年之后——1909年穆迪公司成立。债券市场独立于信用评级机构三个世纪之久,这种情形在目前来看是不可思议的。其实,在债券市场形成之初,发行的债券一般是政府公债,且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章向东 陈林峰
本文采取卡方检验的方法,结合国内的数据和实际情况对迁移矩阵的级别进行有效性检验以及研究能否按照组别划分来进行验证,并且对不同行业的迁移矩阵特点进行分析,最后对信用评级迁移矩阵分析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
关键词:
债券市场 信用评级 迁移有效性 迁移矩阵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杨大楷 王鹏 罗寅
本文以2006年至2012年间存在主体信用评级的非金融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应计项目操控和真实活动操控两类模型,研究了盈余管理程度对于信用评级水平的影响,以及产权性质是否会对上述关系产生影响。研究发现,发债主体的应计项目盈余管理和真实活动盈余管理水平高,信用评级水平低,产权性质对上述关系显著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说明,国内的信用评级机构已经能够发挥其作为信息中介的监督作用,信用评级市场正在逐渐发展和完善。
关键词:
盈余管理 信用评级 产权性质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常殊昱
债券市场开放中应注意海外投资者行为可能扩大资本流动的短期波动,放大波动幅度,以及对一国金融市场稳定甚至实体经济带来影响近年来,我国债券市场开放进入迅速发展期,突出表现为国外发行人境内发债量不断提升,以及外国投资人大幅增持境内市场债券。从东道国视角看,债券市场开放是我国人民币国际化战略和金融对外开放的重要前沿,开放政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段福印 孙磊
本文分析了美元指数对中国债券市场的影响渠道,发现美元指数已经成为影响中国债券市场的重要因素,并对美元指数影响中国债券市场的效果进行了实证分析,在此基础上以投资者资产配置均衡模型讨论美元指数影响中国债券市场的直接体现。
关键词:
美元指数 债券收益率 通货膨胀 费雪效应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彭素杰
文章探讨了债券通对中国债券市场开放的意义。首先,介绍了债券通的概念、运作方式及其作为一个投资渠道的特点。接着,从扩大投资者基础、提高市场流动性、提升国际化水平和促进市场发展与成熟等四个方面阐述了债券通对中国债券市场的积极影响。最后,提出了优化债券通运行的建议,包括优化运行机制和加强监管与风险管理。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周荣喜 王先良 杜思楠 王永超
针对我国债券市场,选取上海证券交易所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国债和企业债月度交易数据,利用SV模型和遗传算法求得国债和企业债的利率期限结构,进而得到企业债的信用价差。然后利用多元回归模型提取影响我国企业债信用价差的显著宏观经济因素,并将其作为内生变量加入VAR模型当中,最后运用VAR模型对我国债券市场信用价差进行预测,结果表明VAR模型能够很好地预测我国债券市场的信用价差,不同期限的信用价差的时间序列呈现不同的时间序列特征。
关键词:
信用价差 SV模型 VAR模型 预测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徐英富 李梦寒
目前,我国债券市场存在明显的市场分割现象和非均衡性。我国债券市场必须转型,即:将分割的债券市场转变为统一的债券市场,将非均衡的债券市场转变为均衡的债券市场。
关键词:
债券市场 市场分割 非均衡性 转型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芳 沈彦杰 高女杰
近年来,我国地方政府债券市场发展迅速。以2014—2017年省级政府发行债券时披露的信用评级报告为样本,分析了我国债券市场政府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研究发现,我国债券市场政府会计信息披露在不同地区、不同层级、不同类型债券之间存在较大差异。进一步分析认为,政府债券市场化机制不健全导致政府会计信息披露的供给不足,财政管理失衡导致不同政府会计指标的披露水平参差不齐,财政实力不均导致不同地方政府选择性披露会计信息,披露管制缺位导致政府会计信息披露质量不高。因此,应当推动政府债券市场化改革,以激发市场主体对政府会计信息披露的需求;深化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以建立政府会计标准体系;制定政府会计信息披露指引,以规范地方政府会计信息披露行为;加强政府会计信息披露管制,以提高政府会计信息披露质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