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342)
2023(14962)
2022(12921)
2021(11894)
2020(9792)
2019(22633)
2018(22341)
2017(43570)
2016(23493)
2015(26265)
2014(26407)
2013(26276)
2012(24456)
2011(22165)
2010(22186)
2009(20199)
2008(19760)
2007(17661)
2006(15606)
2005(14038)
作者
(68458)
(56420)
(56237)
(53189)
(36295)
(27040)
(25563)
(22156)
(21641)
(20375)
(19497)
(19125)
(17997)
(17993)
(17564)
(17509)
(16709)
(16488)
(16258)
(16170)
(14050)
(13948)
(13682)
(12897)
(12653)
(12623)
(12570)
(12384)
(11440)
(11050)
学科
(103183)
经济(103082)
管理(68465)
(66555)
(53994)
企业(53994)
方法(45274)
数学(39482)
数学方法(39146)
中国(29599)
(27083)
地方(25534)
(25012)
业经(22684)
(19638)
(18598)
贸易(18581)
(18427)
农业(18362)
(17899)
(17676)
银行(17636)
(17495)
金融(17494)
(16890)
(16229)
财务(16158)
财务管理(16124)
技术(15740)
环境(15724)
机构
大学(336847)
学院(335139)
(138407)
经济(135448)
管理(134554)
理学(115624)
研究(114385)
理学院(114373)
管理学(112666)
管理学院(112056)
中国(88347)
(72689)
科学(68239)
(64713)
(56983)
(52997)
中心(52375)
财经(51476)
研究所(51389)
(49654)
业大(48039)
(46842)
北京(46699)
(44471)
师范(44075)
(41613)
经济学(41592)
农业(40958)
(40856)
财经大学(38383)
基金
项目(224915)
科学(177436)
研究(166708)
基金(163072)
(140925)
国家(139719)
科学基金(120804)
社会(105436)
社会科(100069)
社会科学(100046)
(87395)
基金项目(86430)
自然(77824)
教育(76415)
自然科(75997)
自然科学(75983)
自然科学基金(74633)
(73351)
编号(68166)
资助(68012)
成果(55261)
(50897)
(50095)
重点(49884)
课题(47026)
(46432)
教育部(43370)
创新(43261)
国家社会(42992)
科研(42560)
期刊
(155235)
经济(155235)
研究(104725)
中国(66950)
管理(50148)
学报(49794)
(48001)
(47928)
科学(46673)
教育(39148)
大学(38141)
(37038)
金融(37038)
学学(35673)
农业(33147)
技术(29131)
业经(25975)
财经(25701)
经济研究(24733)
(21792)
问题(20125)
图书(17885)
理论(17848)
(17029)
技术经济(16781)
实践(16264)
(16264)
商业(15777)
科技(15447)
(15269)
共检索到5071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何超  关伟  
准确的信用评级对推动债券市场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选取万得和国泰安数据库2007-2019年发行的信用债主体的非平衡面板数据,以信用利差为评级虚高的代理变量,通过固定效应、GMM和DID等模型研究了企业规模、企业杠杆率、企业类型、付费模式等对信用评级虚高的影响,得出:企业规模、杠杆率、企业类型显著影响了信用评级准确度。并且,信用评级市场在引入投资者付费模式之后,信用评级利差有所下降,信用评级虚高的问题得到了一定的缓解。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张鹏  王萌  
2021年8月,央行、发改委、财政部、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等六部委发布了《关于推动公司信用类债券市场改革开放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为公司信用类债券市场改革带来系统性解决方案,为投资人打造竞争有序、透明开放的市场环境,强化对发行人和承销商的制度规范与激励约束,将推动公司信用类债券市场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许京花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新阶段的发展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是高质量发展"。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质增效、更可持续。刘昆部长在《人民日报》发表署名文章,提出"努力实现财政高质量发展,推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也是对财政工作方方面面的总要求。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地方政府债务发行工作也进入了自发自还的第二个五年,要切实推进发行工作高质量发展。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潘功胜  
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金融委的统筹指挥下,人民银行与相关部门、业界一道,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改革方向,加强债券市场顶层设计与统筹规划,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并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走好中国债券市场高质量发展之路。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余明桂   安剑锋   郑馨睿   李金洋  
中国债券市场主要由银行间债券市场和交易所债券市场构成。大部分银行一直以来只能投资于银行间债券市场,直到2019年8月才被允许进入交易所债券市场。本文以此次交易所债券市场的银行准入改革为政策冲击,研究打破债券市场分割是否能够提高资本市场效率,促进金融发展。研究结果发现,银行准入显著降低了交易所债券的二级市场信用利差。机制分析表明,银行准入提高了交易所债券的流动性,减少了信息不对称,从而降低了债券信用利差。进一步地,银行准入也降低了交易所债券的一级市场信用利差,从而降低了债券融资成本。异质性分析发现,在二级市场,民营企业债券和中小规模企业债券的信用利差降低更明显;在一级市场,经营业绩好和信用评级高的债券的信用利差降低更明显。经济后果检验发现,银行准入促进了企业投资。本文拓展了统一大市场建设和债券信用利差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同时为进一步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促进金融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政策参考。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阎波  
信用评级业的起源与发展债券市场最早产生于1609年,当时东印度公司已经开始发行政府债券。而第一家信用评级机构却产生于300年之后——1909年穆迪公司成立。债券市场独立于信用评级机构三个世纪之久,这种情形在目前来看是不可思议的。其实,在债券市场形成之初,发行的债券一般是政府公债,且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王永钦   刘红劭  
债券是实体经济的重要外部融资渠道,债券市场高质量发展是金融强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息息相关。中国债券市场近年来出现了一些结构性变化:融资期限缩短、保护条款增多、高评级企业融资占比提高等。本文用抵押品均衡理论来统一分析债券市场的这些结构性变化。理论上,任何金融合约都可以看作抵押品和承诺的组合。不同于以具体资产作抵押的债务合约(如银行贷款),债券隐性地以企业未来现金流(内在价值)作抵押,对不确定性更加敏感。在制度环境未能充分吸收不确定性的情况下,为了应对不确定性,市场内生地调整合约和发行人结构:缩短期限、增加保护条款和提高利差、偏好更优质的抵押品(体现为高评级企业融资占比上升)。本文实证发现,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指数可以解释中国债券市场的结构性变化。机制分析表明,平稳的政策保障可以增强企业内在价值预期的确定性,以及违约后抵押品处置的确定性,进而促进债券市场高质量发展。本文进一步发现,企业对合约结构存在偏好顺序:高信用的企业倾向于保有控制权而缩短期限,低信用的企业则让渡更多控制权。本文的研究表明,通过更精准的宏观政策等政策保障,增强基础制度建设,将有助于金融强国建设,更好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中国审计  [作者] 王光远  
中国正在快速步入全面建设的小康社会,新旧体制的矛盾,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新的危机和隐患也在快速积累。十届全国政协委员,厦门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光远一直致力于有关建立信用体系、完善证券市场、加快金融体制改革等重大经济问题的研究。本文根据王光远教授在今年年初刚刚闭幕的十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小组讨论上的发言稿整理而成。
[期刊] 征信  [作者] 刘东坡  
基于中国债券市场2014-2022年间的违约数据,利用国际评级机构构建的基于违约数据的主流评价指标,从评级一致性和及时性双视角实证考察了评级机构顺周期评级行为对评级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评级机构的顺周期评级行为不仅导致评级结果的一致性下降,而且导致评级调整的及时性变差。应进一步完善我国信用评级理念和评级技术,探索构建跨周期评级体系,提升信用评级质量。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亚  张曙东  黄亭亭  
作为发展最为迅速的信用衍生品,信用违约互换为信用风险管理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信用违约互换可以转移信用风险,从而降低信用债券发行难度,增加债市投资者的可选择空间和投资收益。在大力发展直接融资、银行担保退出的背景下,应当推出信用违约互换以促进我国信用债券市场发展。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都将是重要的市场参与主体。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何德旭  田红勤  陈林  
较长时期以来,我国信用债券市场发展缓慢主要受到行政控制、信用基础等制度性因素的制约,未来信用债券融资的发展是优化直接融资结构、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的切入点,而发展信用债券市场的路径和对策在于减少行政控制,回归市场主权;建立和完善信用债券的外部监管体制以及培育具有独立性和公信力的信用评级机构。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崔春  
在国外,债券基金由于其风险低、回报稳定的优点而成为基金的主要组成部分。发展债券基金既能满足广大投资者的需要,又能提高债券市场流动性,推动债券市场的发展。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曹萍  
随着融资平台剥离政府融资功能,城投债供给量逐月缩减,PPP模式下的项目公司发行的企业债、公司债、资产证券化产品和项目收益债券将逐步问世2014年9月底,国务院下发《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以下简称"43号文"),提出了对地方政府性债务的全面规范治理框架,其中明确提出将逐步剥离地方融资平台公司的政府融资职能,推广使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10月28日,财政部印发《地方政府存量债务纳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罗平  尚静  
和发达国家不同的是,对于评级机构,我国面临的不仅仅是监管与规范的问题,还有一个发展的问题。在监管中使用评级结果必须是在确保评级质量的前提下由点到面逐步推开。首先,明确评级机构获得监管当局认可的条件。其次,建立对评级机构资格评估以及动态监管的正式程序。最后,完善退出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