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100)
- 2023(9197)
- 2022(8139)
- 2021(7505)
- 2020(6671)
- 2019(15139)
- 2018(14935)
- 2017(29559)
- 2016(16319)
- 2015(18405)
- 2014(18187)
- 2013(17968)
- 2012(16502)
- 2011(14642)
- 2010(15180)
- 2009(15000)
- 2008(14516)
- 2007(13191)
- 2006(11194)
- 2005(10197)
- 学科
- 济(62881)
- 经济(62811)
- 管理(53588)
- 业(53238)
- 企(46726)
- 企业(46726)
- 方法(32360)
- 数学(28554)
- 数学方法(28328)
- 财(27310)
- 务(21324)
- 财务(21299)
- 财务管理(21252)
- 企业财务(20381)
- 农(16457)
- 中国(14754)
- 制(14133)
- 学(12862)
- 业经(12778)
- 贸(12494)
- 贸易(12486)
- 易(12130)
- 银(11576)
- 银行(11552)
- 融(10984)
- 金融(10982)
- 行(10760)
- 农业(10745)
- 地方(10505)
- 理论(9981)
- 机构
- 学院(228328)
- 大学(226093)
- 济(91418)
- 经济(89431)
- 管理(86996)
- 理学(74698)
- 理学院(73960)
- 管理学(72701)
- 管理学院(72286)
- 研究(71081)
- 中国(58269)
- 财(47475)
- 京(46363)
- 科学(43309)
- 农(37930)
- 财经(36952)
- 所(36539)
- 中心(34681)
- 江(34494)
- 经(33386)
- 业大(33157)
- 研究所(32753)
- 农业(29846)
- 北京(28922)
- 经济学(27991)
- 范(27867)
- 州(27643)
- 师范(27550)
- 财经大学(27412)
- 经济学院(25461)
- 基金
- 项目(145159)
- 科学(112970)
- 研究(105869)
- 基金(104469)
- 家(90031)
- 国家(89289)
- 科学基金(76633)
- 社会(65949)
- 社会科(62443)
- 社会科学(62425)
- 省(57376)
- 基金项目(55540)
- 自然(50122)
- 教育(49777)
- 自然科(48937)
- 自然科学(48920)
- 自然科学基金(48049)
- 划(47867)
- 编号(44585)
- 资助(43711)
- 成果(36540)
- 重点(32787)
- 部(32596)
- 发(30244)
- 创(29975)
- 课题(29830)
- 科研(28730)
- 性(28124)
- 教育部(28091)
- 创新(27986)
- 期刊
- 济(100056)
- 经济(100056)
- 研究(64675)
- 财(43374)
- 中国(40193)
- 学报(35199)
- 农(33823)
- 科学(30682)
- 管理(30191)
- 大学(26321)
- 融(25943)
- 金融(25943)
- 学学(25044)
- 农业(22427)
- 教育(21135)
- 财经(18761)
- 技术(18349)
- 业经(16820)
- 经济研究(16723)
- 经(15930)
- 财会(14684)
- 会计(13031)
- 问题(12937)
- 业(12280)
- 版(11784)
- 贸(11342)
- 理论(11331)
- 技术经济(11006)
- 商业(10854)
- 统计(10351)
共检索到3368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施燕平 刘娥平 唐舜
为研究信用评级对公司内部现金持有政策的影响,选取2007—2013年间发行公司债券且具有信用评级的上市公司为样本,以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与事件研究法检验公司信用评级与超额现金持有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公司获得首次信用评级前后的超额现金持有水平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当公司的信用评级带有"+"或"-"符号时,越接近评级调整的临界状态,其超额现金持有水平将显著高于其他公司,信用评级在微观层面显著影响公司的现金持有政策。
关键词:
信用评级 超额现金持有 信用评级调整预期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陈游
由于现代金融体系的全球化,这场涉及美国众多金融机构的次级债危机很快在全球蔓延开来,逐步演变成了一场全球信用危机,而一贯被人们寄予厚望的信用评级机构在这场愈演愈烈的危机中却备受指责。论文重新审视了美国信用评级机构运营机制的固有缺陷,通过揭示信用评级机构对次级债危机形成的责任,提出我国要以次级债危机为鉴,通过规范信用评级行业的发展,使信用评级机构真正承担金融风险监督者的责任。
关键词:
次级债 信用评级 抵押贷款 风险控制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徐卫章 金钟范
本文通过使用希腊2005年1月至2014年12月主权信用掉期违约息差(Cds)、信用评级和市场波动数据,运用有限无环图(DAG)技术,并借助结构向量自回归(SVAR)计量方法实证研究了三者之间的同期和跨期动态传导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希腊主权债务违约爆发除了自身宏观经济存在问题外,市场波动和信用评级调整加剧了危机爆发。同期,市场波动冲击对希腊主权Cds波动解释强于信用评级冲击对其波动解释力;但随着预测期延长,信用评级对主权Cds波动解释力逐渐增强,呈持续增强趋势。从中长期来看,市场波动和Cds的冲击部分解释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徐卫章 金钟范
本文通过使用希腊2005年1月至2014年12月主权信用掉期违约息差(Cds)、信用评级和市场波动数据,运用有限无环图(DAG)技术,并借助结构向量自回归(SVAR)计量方法实证研究了三者之间的同期和跨期动态传导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希腊主权债务违约爆发除了自身宏观经济存在问题外,市场波动和信用评级调整加剧了危机爆发。同期,市场波动冲击对希腊主权Cds波动解释强于信用评级冲击对其波动解释力;但随着预测期延长,信用评级对主权Cds波动解释力逐渐增强,呈持续增强趋势。从中长期来看,市场波动和Cds的冲击部分解释了信用评级的变动。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唐友伟
目前,工业化国家进入资本市场被看做理所当然,但新兴市场进入国际资本市场是不稳定的、多变的。对于新兴市场,信用评级扮演着最关键的角色。主权信用评级是由信用评级机构对中央政府的债务所做的风险评估,在决定国家进入国际资本市场的程度和条件上起着关键的作用。研究发现,信用评级的变化对主权债券利差有显著影响。主权信用评级被用做国家违约可能性的总体测量,最低信用评级
[期刊] 征信
[作者]
管辉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爆发以来,三大评级机构频繁下调欧元区国家的主权信用评级,这在某种程度上催化了危机的蔓延。通过对主权信用评级的决定因素分析,将主权信用评级结果分解为由经济基本面因素决定和经济基本面以外因素决定的两部分,研究了主权信用评级结果受非理性成分的影响程度,从而得出了欧债危机期间三大评级机构很可能过度下调了主权信用评级的结论。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李明明 秦凤鸣
本文采用19个欧元区国家1995至2014年的面板数据考察主权信用评级改变对于本国和其他国家经济增长率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在债务危机期间的异质性。实证结果发现,评级机构的主权升级会带来本国经济增长率的提升,主权降级会导致本国经济增长率的下降。在债务危机时期,主权降级对于本国经济增长率的降低作用更小。同时,一国的主权降级会传染到欧元区其他国家,带来其他国家经济增长率的下降,主权升级则没有表现出传染效应。在债务危机时期,主权降级的传染效应变弱。进一步地,对于主权评级水平更低和主权评级变动不频繁的国家而言,债务危机时期主权降级对于本国经济增长率影响力的下降程度更大。本研究对于认识国际评级机构在经济增长...
关键词:
主权信用评级 债务危机 经济增长率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冯乾 杨景坛 吴治军
欧洲债务危机中,评级机构对主权信用评级的调整以及引发的股票市场波动一直广受关注。论文对此采用事件研究方法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评级下调对非事件国股票市场超额收益率有显著为负的溢出效应,而评级上升的这种溢出效应显著为正,表明评级下调和上升的不对称效应在市场一体化程度较高的欧洲区域经济体内并不成立;经济总量越大的国家发生评级调整时,对其他国家的股票市场溢出效应越小;区分子样本后,评级调整的不对称效应在债务危机期间存在,但危机期间股票市场的溢出效应并不比危机之前更显著。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马林影 赵放
以穆迪、标准普尔、惠誉为代表的信用评级机构在现代金融系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在近年来的几次金融危机中,信用评级机构却因发放的信用评级不断丧失客观公正而广受质疑本文通过对评级机构的起源、经营、监管和所处市场环境的讨论,对其受质疑行为所产生的根源进行了分析,并由此引发出对我国信用评级业发展的一些启示。
关键词:
信用评级机构 受质疑行为 根源 启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游
没有人可准确估量美国次级债危机给全球经济带来的伤害,但至少可以从中得到启示。信用评级公司的失误是美国次级债危机的根源之一,美国次贷危机给评级行业又一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闫屹
信用评级业经过一个世纪的发展,在缓解市场信息不对称、降低企业筹资成本、促进资本市场发展等方面积极作用明显。但是近年来,特别是在次贷危机中,信用评级机构暴露出许多缺陷和不足,饱受社会质疑。本文深入剖析了信用评级机构在次贷危机中表现欠佳的原因,介绍了欧美国家对信用评级机构监管的最新发展动态,并从中得出了对我国的借鉴和启示。
关键词:
次贷危机 信用评级机构 监管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陈斌
资产证券化产品设计复杂,投资者很难评估所购买证券的内在价值和风险,评级机构发布的信用评级就成为投资决策的主要依据。2007年春夏之交,因美国房地产泡沫破裂而引发的次贷危机席卷全球,无数外表光鲜的"投资级"的次级抵押贷款支持债券(MBS)及与之相关的抵押债务证券(CD0)的价格大幅缩水,令投资者损失惨重。面对全球投资者和各国监管当局相继启动调查程序,之前曾将这些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强 张宝
次贷危机爆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评级机构未能及时向投资者提示结构化金融产品的潜在风险是其原因之一。信用评级机构在次贷危机中不但没有起到"社会监管者"的作用,还推波助澜使金融市场更加动荡,这促使我们重新思考对信用评级机构的监管问题。回顾美国信用评级机构监管的历史变迁,指出信用评级机构监管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针对我国信用评级机构监管建议,这对加强我国信用评级机构监管、促进评级行业有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岳振宇
次债危机的爆发再次引起人们对国际信用评级机构的强烈质疑,信用评级的失信问题在国际上绝非偶然现象。国际信用评级屡屡失信,主要根源于信用评级业的寡头垄断状态、信用评级收费模式不合理、信用评级中的利益冲突以及评级失信的法律责任缺失。要保证信用评级的客观、公正,必须完善信用评级准入制度、信用评级收费制度、信用评级利益冲突规避制度和信用评级的法律责任。
关键词:
信用评级 评级机构 评级收费 评级监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