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478)
- 2023(6644)
- 2022(5315)
- 2021(5036)
- 2020(4160)
- 2019(9452)
- 2018(8895)
- 2017(17069)
- 2016(8557)
- 2015(9819)
- 2014(9401)
- 2013(9525)
- 2012(8934)
- 2011(8285)
- 2010(8257)
- 2009(8131)
- 2008(7054)
- 2007(6073)
- 2006(5519)
- 2005(5288)
- 学科
- 济(39158)
- 经济(39126)
- 融(25967)
- 金融(25967)
- 银(23594)
- 银行(23594)
- 行(23014)
- 业(22523)
- 管理(22435)
- 中国(21589)
- 企(17324)
- 企业(17324)
- 方法(16977)
- 数学(15960)
- 数学方法(15920)
- 制(11610)
- 贸(11454)
- 贸易(11439)
- 易(11312)
- 中国金融(11274)
- 财(11031)
- 农(9995)
- 业经(7955)
- 地方(7567)
- 务(7167)
- 财务(7153)
- 财务管理(7144)
- 体(6978)
- 农业(6922)
- 企业财务(6912)
- 机构
- 大学(121077)
- 学院(119273)
- 济(65509)
- 经济(64607)
- 中国(46902)
- 研究(46250)
- 管理(43679)
- 理学(36883)
- 理学院(36536)
- 管理学(36223)
- 管理学院(36015)
- 财(29292)
- 京(25737)
- 财经(23754)
- 中心(23594)
- 经济学(23534)
- 科学(22274)
- 经(21982)
- 所(21910)
- 经济学院(21362)
- 融(19971)
- 研究所(19932)
- 金融(19654)
- 银(19002)
- 银行(18321)
- 财经大学(18160)
- 北京(17193)
- 行(17107)
- 人民(17099)
- 农(16478)
- 基金
- 项目(76979)
- 科学(62083)
- 基金(60068)
- 研究(58703)
- 家(51715)
- 国家(51369)
- 科学基金(44014)
- 社会(41792)
- 社会科(40037)
- 社会科学(40032)
- 基金项目(30476)
- 资助(25419)
- 教育(25372)
- 省(25369)
- 自然(25014)
- 自然科(24509)
- 自然科学(24503)
- 自然科学基金(24135)
- 划(22258)
- 编号(21324)
- 中国(19645)
- 国家社会(19472)
- 部(19302)
- 成果(17794)
- 重点(17583)
- 发(17352)
- 教育部(17259)
- 创(16417)
- 人文(16072)
- 社科(16060)
共检索到1931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孙亦军
本文以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国际社会对国际信用评级机构的批评为背景,首先对国际信用评级机构在金融危机及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我国自主信用评级机构的发展历史及现状,深入分析了国际评级机构高度渗入对我国金融及经济安全的威胁,最后提出了完善我国自主信用评级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金融危机 信用评级 金融安全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黄余送 黄光磊
本文分析了金融开放条件下主权信用评级波动对金融市场安全的影响和传递机制,探讨了主权信用评级、国际投资银行以及投资者预期等因素在国际金融危机中扮演的角色,并从加强对外资机构在华信用评级业务范围和评级流程的监督管理、推进中国信用评级机构国际化建设、理顺评级过程中所涉各方利益、探索投资者的法律保障等5个方面,就促进中国主权信用评级公正和稳定提出建议。
关键词:
金融开放 主权信用评级 金融安全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李若杨
主权信用评级本是解决信息不对称,进行主权信用风险监测和衡量一国信誉和实力的重要工具,但是近年来却频频被西方国家当作干预他国内政和经济的手段。亚洲金融危机、美国次贷危机和欧洲债务危机的背后都有评级机构的身影,而三大评级机构长期以来压低我国主权信用评级的行为更是对我国宏观经济运行造成了严重影响,损害了我国的国家利益。主权信用评级关系一国金融安全和稳定,评级等级的骤然下调会引发市场恐慌甚至金融震荡。因此,加强对民族评级机构的扶持,建立我国自主主权信用评级体系,是我国未来金融建设的重要任务。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林源
信用评级关乎国家金融主权和经济安全,探究美国次贷危机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爆发的原因,穆迪、标准普尔和惠誉三大评级机构充当了幕后"推手",起到了推波助澜作用,揭示了信用评级话语权与国家核心利益的内在关系。本文拟研究信用评级对维护国家金融安全的重要性,并结合我国信用评级行业发展现状,提出加强信用评级监管及维护国家金融安全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
金融安全 信用评级 信用评级监管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付俊文
信用评级业通过对企业和政府的债务偿还风险进行评级,引导金融资本投资和决策,直接关系到金融产品定价权,并直接影响一国信贷市场利率和汇率形成,与国家金融安全和经济安全密切相关。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竞争是当今国际竞争的核心,金融安全是国家经济安全的核心。为维护国家金融主权和经济安全,我国必须加快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信用评级业。
关键词:
信用评级 金融安全 对策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锴
中国入世后 ,深化改革是维护金融安全的前提 ,审慎开放是维护金融安全的基础 ,严格监管与政府干预是维护金融安全的保证。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赵园园
美国次贷危机证明了信用评级在现代金融体系中的关键作用,一旦信用评级出现问题,将给整个金融系统造成严重冲击。信用评级是金融行业标准制定者,是整个行业的战略制高点,更与国家金融主权和经济安全密切相关。金融危机后各国纷纷立法加强对信用评级机构及信用评级业的监管。基于金融安全的考虑,我国亟需完善信用评级法律制度,大力扶持本土信用评级行业发展。
关键词:
信用评级 法律制度 安全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熊园
维护金融安全,既要坚持底线思维,即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也要坚持全局思维,即处理好金融发展、金融改革与金融监管的关系"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中央政治局近日就维护国家金融安全进行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切实把维护金融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一件大事。金融安全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殷孟波 邱泉 仲崇岗
近年来,在宏观调控初见成效的同时,金融领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成为危害金融安全的隐患,主要表现在银行资本金不足、信贷资产质量下降、银行资产结构单一、信贷资金严重财政化。针对上述问题,应把防范出现系统性、地区性金融风险作为“九五”期间金融监管的目标。
关键词:
金融风险,金融安全,银行监管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熊园
维护金融安全,既要坚持底线思维,即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也要坚持全局思维,即处理好金融发展、金融改革与金融监管的关系"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中央政治局近日就维护国家金融安全进行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切实把维护金融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一件大事。金融安全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刘劲松
自去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以穆迪公司为代表的国际金融评级机构地位突出、表现活跃,客观上对危机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因而备受瞩目。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极大地提升了评级机构的地位金融评级机构是信用中介机构的一种。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的背景下,跨...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陈炳才
国际金融安全本质上缘于非储备货币国家对储备货币不足或储备货币汇率激烈波动的担心,这实际上是对第三方货币过于依赖所导致的后果国际金融安全的本质在黄金作为世界货币的历史背景下,世界各国没有当今的国际金融烦恼和国际金融安全问题,只有黄金不足的支付危机或黄金借贷的信用危机。20世纪以来的各国经济或金融危机基本都与美元相关:或者表现为因美元短缺而不能清偿的债务危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郑超愚
市场经济本质上是开放的,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经济体制转轨与从封闭经济到开放经济的对外开放,无论在理论逻辑还是在历史逻辑上都是内在一致的。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体制市场化改革显示出所谓与国际惯例接轨的自然倾向。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下,中国经济不可能独立于世界经济体系而存在,任何不合作主义与孤立主义的国家安全战略选择无异于民族自绝行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