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263)
2023(8735)
2022(7581)
2021(6901)
2020(5867)
2019(13105)
2018(12902)
2017(26237)
2016(14148)
2015(15833)
2014(15906)
2013(15564)
2012(14677)
2011(13391)
2010(13705)
2009(13047)
2008(13029)
2007(11826)
2006(10630)
2005(9725)
作者
(38394)
(32162)
(31970)
(30685)
(20973)
(15290)
(14617)
(12331)
(12162)
(11808)
(11041)
(10843)
(10398)
(10371)
(10306)
(9983)
(9514)
(9364)
(9358)
(9293)
(8151)
(7824)
(7774)
(7320)
(7286)
(7281)
(7191)
(7106)
(6403)
(6223)
学科
(61034)
经济(60935)
管理(51442)
(47235)
(39941)
企业(39941)
方法(28784)
数学(26175)
数学方法(25958)
(22235)
(18195)
(16469)
中国(15641)
(13518)
财务(13490)
财务管理(13456)
业经(13077)
企业财务(12902)
(12652)
银行(12647)
(12053)
(12046)
贸易(12039)
(11741)
(11736)
金融(11734)
(11589)
(11296)
农业(10348)
地方(10320)
机构
学院(204321)
大学(204238)
(93366)
经济(91518)
管理(82376)
理学(70535)
理学院(69909)
管理学(69112)
管理学院(68696)
研究(64870)
中国(53382)
(50160)
(40829)
财经(38200)
(34635)
科学(32923)
(32299)
中心(31168)
(30454)
经济学(29926)
财经大学(28276)
(27209)
经济学院(27029)
研究所(26619)
北京(25677)
(24806)
业大(24514)
(23628)
(23618)
师范(23449)
基金
项目(129043)
科学(104463)
研究(99336)
基金(96884)
(81180)
国家(80507)
科学基金(71273)
社会(66607)
社会科(63404)
社会科学(63395)
基金项目(49971)
(48893)
教育(46639)
自然(43562)
自然科(42574)
自然科学(42568)
自然科学基金(41878)
(40836)
资助(40774)
编号(39706)
成果(34084)
(31195)
(31123)
重点(28482)
教育部(27997)
课题(27897)
国家社会(27870)
人文(27211)
(27139)
(26968)
期刊
(104072)
经济(104072)
研究(66341)
(40341)
中国(39963)
管理(32283)
(28628)
金融(28628)
(24829)
学报(23725)
科学(23633)
财经(20548)
教育(20024)
大学(20004)
学学(18892)
(17443)
技术(16962)
经济研究(16824)
业经(16081)
农业(15830)
问题(13672)
(12365)
理论(10654)
国际(10188)
技术经济(10011)
现代(9393)
实践(9370)
(9370)
统计(9214)
世界(9064)
共检索到3160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韩龙  许明朝  
信用证欺诈成因及控制对策■韩龙许明朝信用证欺诈有很多表现形式,归纳起来主要有两大类:一是受益人对开证申请人的欺诈,主要手段是假单证(包括假汇票);另一类是开证申请人对受益人的欺诈,主要手段是假信用证和信用证中的“软条款”。本文仅对前一类欺诈的成因及控...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常若云  
信用证交易中的现行规则与程式给信用证欺诈行为提供了可利用的间隙,因此,需要对信用证制度的基石与支柱的独立抽象性原则规定一些合理例外,以堵塞现有信用证交易制度中的漏洞,防止信用证诈骗势头的蔓延。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许明朝  
信用证交易中的现行规则与程式给信用证欺诈行为提供了可利用的间隙,因此,需要对信用证制度的基石与支柱的独立抽象性原则规定一些合理例外,以堵塞现有信用证交易制度中的漏洞,防止信用证诈骗势头的蔓延。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倪建林  
信用证是最常用的国际贸易支付方式。与其他国际贸易结算方式相比,由于银行信用的介入,其可靠性得到加强,这也是买卖双方乐于采用信用证结算的原因。但信用证欺诈案件屡屡发生的事实证明,信用证交易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李二敏  
随着世界经济的衰退和我国进出口贸易政策的调整,我国进口贸易将进一步发展。特别是当前全球金融危机不断蔓延的形势下,国际贸易中的信用风险有所增加。在货款结算中进口商通常采用信用证方式来防范风险,但是由于信用证交易原则所固有的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涂维娟  黄伟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宋文兵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信用证交易欺诈严重干扰了正常的国际贸易秩序。相对于其它欺诈方式,这类欺诈具有隐蔽性强、手段诡秘的特点,加之人们疏于防范,因而危害性极大。本文试就信用证交易欺诈的起因,结合案例对信用证交易欺诈的种种手段、特征,以及识别方法和防范策略作了探讨。 一、信用证交易欺诈的起因 (一)信用证的信用风险 信用证尽管是一种以银行信用作保证的结算方式,但它毕竟建立在商业信用基础上。而各当事人并非绝对恪守信用,这就使信用证的信用风险难以避免。加之国际贸易的跨国性,交易双方在语言文字、商业习惯、贸易法规等方面存在较大差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王桂英  
信用证是银行以自身信誉向卖方提供付款保证的一种书面付款凭证。信用证的出现大大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因此信用证享有“国际商业血液”的美誉。但是由于信用证理论本身所具有的局限性,给利用信用证欺诈者实施诈骗造成可乘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张根能  徐瑞平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李雁玲  李慧娟  
信用证欺诈例外之例外是对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的否定,而信用证欺诈例外又是对信用证独立原则的否定。实践中,法院对当事人申请信用证欺诈例外之例外的适用,通常比较严格。文章对国外议付行是否能主张信用证欺诈例外之例外对抗中方开证行进行了深入分析。随着中国进口的不断扩大,中方作为开证行的交易也会越来越多,本案对处于贸易寒冬中的中方相关当事人无论是履行相关责任,还是主张相关权利都有指导和借鉴意义。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吴海珍  
倒签提单(Anti-dated Bill of Lading),是指承运人在货物装船完毕时,应托运人的请求,将提单签发日期提前而签发的提单。国际货物运输中,由于各种原因,货物未能在信用证规定的最晚装运日期装运。货物的卖方为了顺利结汇或从开证行处获取信用证项下的货款,往往将信用证所要求的提单中的装运日期倒签。在信用证业务中,当受益人将倒签提单提交给开证行以获取信用证项下的付款时,一旦开证行或开证申请人发现提单日期倒签,是否可以以信用证欺诈为由向法院申请冻结信用证?在倒签提单的情形下,法院能否适用信用证独立性原则的欺诈例外判令止付信用证?上述问题归根结底在于倒签提单行为是否构成信用证欺诈,本...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胡斌  
作为国际贸易重要结算方式的信用证屡屡发生诈骗案件。其产生原因就我国受骗者而言,大致是有关人员防骗警觉不高,反骗能力不强,以及我国与信用证有关的法律不完善,乃至信用证自身的局限。建议国际商会修改与补充有关信用证诈骗方面的内容;建议我国加紧完善有关信用证方面的法律,努力增强有关业务人员的敬业精神,提高其业务水平。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刘能华  
信用证是国际商业中的生命血液。信用证之所以能如此长期和广泛地使用,其特殊性和优越性就在于它所奉行的独立抽象性原则——信用证赖以存在的基石。正是这一特殊的运行原理,成了某些犯罪分子进行欺诈的手段。在这利益失衡的夹缝中,诞生了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从此,如何处理好信用证独立抽象原则与欺诈例外制度的关系,便成为学术理论界和司法实践中争论的热点。本文则从新的视角,重新探讨了两者的关系,以供业内人士参考。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张建伟  台冰  
我国法院大量运用信用证止付裁定,要求银行拒付信用证下的款项,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的国际商业信誉和银行信用,导致很多国外卖方不接受中国的银行开立的信用证。因此,诸多国内外的学者和实务界人士都批评中国法院滥用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盲目甚至滥发止付令。本文试图对该问题从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适用的法律渊源角度进行分析,找出法律症结及解决办法。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黄霞  
信用证欺诈案屡屡发生,原因何在?企业及银行应如何应对?本文阐述了信用证欺诈的方式及成因,并提出了有关应对欺诈的防范和救济措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