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333)
- 2023(10582)
- 2022(9508)
- 2021(8916)
- 2020(7539)
- 2019(17569)
- 2018(17408)
- 2017(34819)
- 2016(18781)
- 2015(21207)
- 2014(21181)
- 2013(21133)
- 2012(19382)
- 2011(17349)
- 2010(17275)
- 2009(15798)
- 2008(15391)
- 2007(13449)
- 2006(11823)
- 2005(10404)
- 学科
- 济(77675)
- 经济(77576)
- 管理(56702)
- 业(54171)
- 企(45499)
- 企业(45499)
- 方法(39978)
- 数学(35195)
- 数学方法(34819)
- 财(20961)
- 农(20068)
- 中国(18994)
- 业经(16469)
- 学(15772)
- 地方(15181)
- 贸(14141)
- 贸易(14135)
- 务(14022)
- 制(14016)
- 财务(13958)
- 财务管理(13924)
- 易(13672)
- 农业(13400)
- 企业财务(13275)
- 理论(12582)
- 银(12045)
- 银行(12013)
- 环境(11942)
- 和(11939)
- 技术(11927)
- 机构
- 大学(268559)
- 学院(266101)
- 管理(111071)
- 济(106295)
- 经济(103933)
- 理学(96779)
- 理学院(95793)
- 管理学(94276)
- 管理学院(93802)
- 研究(83679)
- 中国(63869)
- 京(56614)
- 科学(51235)
- 财(49787)
- 所(41087)
- 财经(40518)
- 农(39335)
- 中心(39180)
- 业大(38789)
- 江(37774)
- 研究所(37098)
- 经(36868)
- 北京(36049)
- 范(34449)
- 师范(34190)
- 经济学(31656)
- 州(31309)
- 农业(30400)
- 院(30348)
- 财经大学(30341)
- 基金
- 项目(183639)
- 科学(144847)
- 研究(135812)
- 基金(134138)
- 家(115212)
- 国家(114260)
- 科学基金(99402)
- 社会(85312)
- 社会科(80880)
- 社会科学(80859)
- 基金项目(71891)
- 省(70940)
- 自然(65090)
- 自然科(63562)
- 自然科学(63551)
- 自然科学基金(62427)
- 教育(62370)
- 划(59554)
- 资助(56197)
- 编号(55778)
- 成果(45227)
- 部(41050)
- 重点(40182)
- 发(37949)
- 创(37923)
- 课题(37541)
- 教育部(35735)
- 人文(35275)
- 创新(35252)
- 科研(35204)
- 期刊
- 济(112447)
- 经济(112447)
- 研究(79420)
- 中国(44780)
- 学报(39558)
- 管理(39256)
- 财(37079)
- 科学(36320)
- 农(35046)
- 大学(30241)
- 教育(28711)
- 学学(28307)
- 融(25450)
- 金融(25450)
- 农业(24196)
- 技术(22237)
- 财经(19828)
- 业经(18517)
- 经济研究(17337)
- 经(16642)
- 问题(15158)
- 理论(14995)
- 图书(14856)
- 实践(13804)
- 践(13804)
- 技术经济(13076)
- 科技(12376)
- 现代(11789)
- 商业(11568)
- 业(11520)
共检索到3811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宋文兵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信用证交易欺诈严重干扰了正常的国际贸易秩序。相对于其它欺诈方式,这类欺诈具有隐蔽性强、手段诡秘的特点,加之人们疏于防范,因而危害性极大。本文试就信用证交易欺诈的起因,结合案例对信用证交易欺诈的种种手段、特征,以及识别方法和防范策略作了探讨。 一、信用证交易欺诈的起因 (一)信用证的信用风险 信用证尽管是一种以银行信用作保证的结算方式,但它毕竟建立在商业信用基础上。而各当事人并非绝对恪守信用,这就使信用证的信用风险难以避免。加之国际贸易的跨国性,交易双方在语言文字、商业习惯、贸易法规等方面存在较大差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信用证交易中的欺诈行为及其法律问题研究中国银行总行国际业务部法律处大约在7年前,就有专家分析预言:随着中国进一步的改革开放与金融体制的新旧交替,中国将成为金融欺诈实施的领地,成为金融欺诈侵害的主要目标。这些年来我国境内发生的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金融欺...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陈珺
大约在七八年前,就有专家分析预言:随着中国进一步的改革开放与金融体制的新旧交替,中国将成为金融欺诈实施的领地,成为金融欺诈侵害的主要目标。这些年来,我国境内发生的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金融欺诈案件——从信用证欺诈到伪造、假冒票据;从引资诈骗到恶意透支等——及其产生的恶劣影响与严重后果无不明证着:目前我国的情形不幸为专家的预言而言中。面对金融诈骗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倪建林
信用证是最常用的国际贸易支付方式。与其他国际贸易结算方式相比,由于银行信用的介入,其可靠性得到加强,这也是买卖双方乐于采用信用证结算的原因。但信用证欺诈案件屡屡发生的事实证明,信用证交易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侯淑波
信用证交易的独立原则与欺诈例外原则侯淑波信用证(Letterofcredit)是开证很行对信用证受益人的有条件的付款保证,与托收及汇付相比,具有更明显的优越性,对受益人的安全收汇更有保障,在现代国际贸易中,信用证付款已成为最常见,最主要的支付方式.纵...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王桂英
信用证是银行以自身信誉向卖方提供付款保证的一种书面付款凭证。信用证的出现大大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因此信用证享有“国际商业血液”的美誉。但是由于信用证理论本身所具有的局限性,给利用信用证欺诈者实施诈骗造成可乘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李雁玲 李慧娟
信用证欺诈例外之例外是对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的否定,而信用证欺诈例外又是对信用证独立原则的否定。实践中,法院对当事人申请信用证欺诈例外之例外的适用,通常比较严格。文章对国外议付行是否能主张信用证欺诈例外之例外对抗中方开证行进行了深入分析。随着中国进口的不断扩大,中方作为开证行的交易也会越来越多,本案对处于贸易寒冬中的中方相关当事人无论是履行相关责任,还是主张相关权利都有指导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
信用证 议付行 欺诈 善意 例外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胡斌
作为国际贸易重要结算方式的信用证屡屡发生诈骗案件。其产生原因就我国受骗者而言,大致是有关人员防骗警觉不高,反骗能力不强,以及我国与信用证有关的法律不完善,乃至信用证自身的局限。建议国际商会修改与补充有关信用证诈骗方面的内容;建议我国加紧完善有关信用证方面的法律,努力增强有关业务人员的敬业精神,提高其业务水平。
关键词:
国际贸易 结算方式 信用证 信用证诈骗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吴海珍
倒签提单(Anti-dated Bill of Lading),是指承运人在货物装船完毕时,应托运人的请求,将提单签发日期提前而签发的提单。国际货物运输中,由于各种原因,货物未能在信用证规定的最晚装运日期装运。货物的卖方为了顺利结汇或从开证行处获取信用证项下的货款,往往将信用证所要求的提单中的装运日期倒签。在信用证业务中,当受益人将倒签提单提交给开证行以获取信用证项下的付款时,一旦开证行或开证申请人发现提单日期倒签,是否可以以信用证欺诈为由向法院申请冻结信用证?在倒签提单的情形下,法院能否适用信用证独立性原则的欺诈例外判令止付信用证?上述问题归根结底在于倒签提单行为是否构成信用证欺诈,本...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张建伟 台冰
我国法院大量运用信用证止付裁定,要求银行拒付信用证下的款项,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的国际商业信誉和银行信用,导致很多国外卖方不接受中国的银行开立的信用证。因此,诸多国内外的学者和实务界人士都批评中国法院滥用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盲目甚至滥发止付令。本文试图对该问题从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适用的法律渊源角度进行分析,找出法律症结及解决办法。
关键词:
信用证 欺诈例外 法律适用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朱燕芳
信用证是国际贸易中主要使用的一种货款支付方式,给国际贸易带来了很大的便捷,但风险也随之产生。近年来,信用证业务中日渐泛滥的欺诈问题,使其正常的运转机制遭到严重破坏,由此,适用欺诈例外原则遏制信用证欺诈是必然趋势。我国在实践中还存在对该原则滥用或误用的情况,因此,本文重点分析了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在我国适用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处理建议,并提出了相关当事人应注意的事项。一、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陈伟芝
2012年1月11日,备受实务界关注的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上诉人宁波宁兴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上诉人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银行(中国)有限公司上海分行诉被上诉人永联贸易有限公司(Forever Link Trading Limited)、宁波保税区盛通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原审第三人兴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宁波分行信用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汪辉敏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信用证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中有关信用证欺诈的条款,主要有欺诈的类型、欺诈的救济方式、救济条件和救济程序几方面。通过对《规定》中相关条款的分析,得出了四个方面的结论。
关键词:
信用证 欺诈条款 救济手段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