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296)
2023(14976)
2022(13104)
2021(12475)
2020(10249)
2019(23375)
2018(23239)
2017(45507)
2016(24734)
2015(27305)
2014(27158)
2013(26506)
2012(24262)
2011(21859)
2010(21822)
2009(20094)
2008(19237)
2007(16734)
2006(14589)
2005(12737)
作者
(68894)
(56991)
(56594)
(53982)
(36420)
(27308)
(25837)
(22167)
(21578)
(20502)
(19329)
(19090)
(17991)
(17915)
(17691)
(17571)
(17141)
(16967)
(16404)
(16222)
(14067)
(14042)
(13695)
(13053)
(12789)
(12748)
(12701)
(12578)
(11450)
(11259)
学科
(90428)
经济(90324)
管理(71215)
(67371)
(56473)
企业(56473)
方法(41932)
数学(36162)
数学方法(35681)
(25686)
(25671)
中国(24181)
业经(20944)
(20107)
(18919)
贸易(18911)
(18398)
(18046)
地方(17861)
农业(16781)
理论(16664)
(16611)
财务(16539)
财务管理(16512)
(15928)
银行(15889)
企业财务(15649)
(15132)
技术(14798)
(14768)
机构
学院(339369)
大学(337919)
管理(134697)
(133025)
经济(129990)
理学(116746)
理学院(115485)
管理学(113492)
管理学院(112879)
研究(111759)
中国(84550)
(70512)
科学(69068)
(63261)
(55443)
(53218)
中心(51547)
财经(50623)
研究所(50521)
业大(49679)
(49136)
(46099)
(45084)
师范(44690)
北京(44223)
农业(41570)
(40870)
(40411)
经济学(39579)
财经大学(37808)
基金
项目(232980)
科学(183220)
研究(172482)
基金(168469)
(146010)
国家(144781)
科学基金(124611)
社会(107456)
社会科(101729)
社会科学(101707)
(90954)
基金项目(89020)
自然(81330)
教育(79775)
自然科(79417)
自然科学(79399)
自然科学基金(77960)
(76699)
编号(71605)
资助(69567)
成果(58371)
重点(51814)
(51455)
(49285)
课题(48969)
(48628)
创新(45239)
科研(44562)
项目编号(44506)
教育部(44369)
期刊
(144171)
经济(144171)
研究(100719)
中国(60674)
学报(52236)
管理(48483)
(48389)
科学(47917)
(47338)
教育(39870)
大学(39482)
学学(37187)
(34761)
金融(34761)
农业(33510)
技术(28238)
业经(24950)
财经(24071)
经济研究(23616)
(20517)
问题(18311)
图书(17333)
理论(16818)
(16538)
科技(15998)
实践(15536)
(15536)
现代(15405)
技术经济(15386)
(15266)
共检索到4911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曹凝蓉  
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石,关系到市场的每一个角落,深刻地影响着市场主体的行为。信用制度的完善与否也关系到国家各项宏观调控政策能否真正的得以贯彻落实。本文以我国的信用现状为出发点,分析了信用制度的缺失对中央银行在通过实施货币政策进行宏观调控时货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等方面的影响,并认为信用的缺失是造成我国货币政策效果不明显的主要因素。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曹凝蓉  
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石,信用制度的完善与否关系到国家各项宏观调控政策能否真正得到贯彻落实。本文以我国的信用现状为出发点,分析了信用制度的缺失对中央银行在通过实施货币政策进行宏观调控时货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等方面的影响,认为信用缺失是造成我国货币政策效果不明显的关键因素。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郭红玉  王可  
本文基于货币政策一致性的视角,以金融危机后日本货币政策实践为研究对象,分析央行采取具有时间一致性的货币政策进行预期管理所采用的政策工具及有效性。实证结果表明:日本央行通过具有一致性的货币政策管理预期起到了一定的效果。基础货币扩张和汇率贬值提高了远期利率水平,反映了公众通胀预期的上升;日元贬值改善了公众对未来前景的预期,但基础货币扩张和低利率政策对改善未来预期的效果有限。结合日本货币政策操作的特征,本文作者认为:一致性货币政策改善公众预期的有效性取决于货币政策工具以往的效果以及公众对货币政策的信心;数量型工具和价格型工具等多种政策工具的合理配合有利于提高预期管理的效果。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范从来  廖晓萍  
运用AS-IS-LM(即总供给、IS-LM)模型对经济开放度和货币政策效果之间的关系进行的理论分析研究表明,在开放经济条件下,货币政策的产出效应和价格效应在短期内是存在的;但货币政策对产出的影响能力随经济开放度的提高而减弱,对价格的影响能力随经济开放度的提高而增强。随着我国经济开放度的提高,货币政策的经济增长效应会不断弱化,引起的价格波动会有所增强,因此货币政策的目标应该进一步明确以稳定物价作为单一的目标。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路妍  
本文从货币渠道和信贷渠道入手,分析了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渠道,认为信贷渠道是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主要渠道,但由于存在存贷款利率管制和商业银行信贷行为扭曲,使我国信贷渠道不畅。同时由于股票市场不完善,从而影响我国消费与投资的增长,削弱货币政策传导的有效性。因此,应通过商业银行产权制度改革、利率市场化改革、建立健全金融市场及加速中央银行体制改革等措施,来完善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渠道,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波  陈瑶雯  
文章基于我国经济金融运行的实际情况,通过构建中国金融稳定指数,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分析框架内纳入金融稳定因素,并从实证的角度来验证金融稳定能否作为货币政策的一个重要目标。研究结论对于中央银行而言,能够在制定货币政策时拓展思路,在满足货币稳定的同时兼顾金融稳定,寻求政策的平衡点,同时也要利用灵活的货币政策工具配置组合提升金融稳定性,保障货币政策效率。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赵春玲  胡建渊  
理性预期学派及其理论已经成为现代西方经济理论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为现代宏观经济系统建立了基于个体最优化行为的微观基础,弥补了长期以来宏观经济理论缺乏微观基础的缺陷。本文在对货币政策中性命题重新认识以及对新凯恩斯主义理论的演变途径探讨的基础上,通过对已有的理性预期理论模型的分析,说明即使是在理性预期条件下,宏观的货币政策调控仍然是有效的。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刘金全  
货币政策的非对称性主要是指货币政策在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作用效果。通过对货币政策状态(扩张性和紧缩性)的度量,我们检验发现在我国经济运行当中,紧缩性货币政策对于经济的减速作用大于扩张性货币政策对于经济的加速作用。因此,在经济收缩阶段应该实行稳健性货币政策来规避金融风险和防范通货膨胀,采用积极财政政策刺激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以保持经济的快速稳定增长。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杨小军  
本文在对已有研究进行细致考察的基础上,从货币政策的政策工具、中介目标和传导渠道三个方面,较为系统地分析了流动性过剩对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发挥的影响,并针对我国流动性过剩的特殊性,提出了提高央行货币政策有效性的相应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劲松  韩克勇  王建明  
开放经济对货币政策运行环境、传导机制、调控手段和目标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使得保持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变得更加复杂。主要表现为:外部均衡在货币政策中的地位显著提高;利率政策和汇率政策相互影响;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增强;国际经济渠道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的重要性上升;部分货币政策工具的调节力度有所下降。随着我国对外开放进程的加快,我国汇率政策与货币政策有效性之间的冲突也越来越明显,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大大降低。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卢君生  
本文在回顾货币政策有关理论的基础上,运用格兰杰因果检验法实证分析了金融危机下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经验证据显示,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货币供应量增长率是GDP增长率的格兰杰原因。因此,我国并未陷入"流动性陷阱",货币政策对于经济增长的刺激作用是显著有效的。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周钟山  王国忠  欧培彬  
金融创新泛化使我国虚拟资产大量扩张,经济虚拟化程度加深,特别是在国际金融一体化的背景下,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货币传导机制变得更为复杂,稳定的货币流通速度遭到破坏,单一的货币政策影响不断下降。由于目标的多重性使货币政策陷入进退维谷的困境。本文从实证角度分析我国近年来的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问题,旨在为货币政策走出困境提出建议。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印文  裴平  
本文构造了中国货币电子化程度指标和中国宏观经济形势指标,选取1995—2013年的样本数据,计算对应年份中国的货币电子化程度指标值和宏观经济形势指标值。在此基础上,本文建立计量模型,对相关样本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其主要结论是:中国货币政策本身的有效性较差,并且其对宏观经济调控的作用具有滞后效应;但在中国货币电子化程度不断提高的背景下,货币电子化明显改进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而且这种改进作用具有即时效应和滞后效应。因此,中国不仅要深化金融改革,不断完善货币政策本身的有效性,还要在防范货币电子化可能产生风险的前提下,以积极的姿态,继续推动货币电子化进程,从而更加显著地提高货币政策在宏观经济调控中的有效...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俞雅乖  
中国的地区经济发展得到了财政分权改革的推动,伴随地区经济发展而来的是环境污染,这使得财政分权的环境成本成为值得研究的议题。基于固定效应模型和我国2001—2010年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表明:财政分权程度提高反而增加环境污染水平。进一步对财政分权与环境关系进行地区分析,发现因不同的地区特性而呈现不同的财政分权对环境质量影响机制。因此,需进一步改革财政分权制度和完善地方政府激励机制,以减少污染排放并提高环境质量。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课题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