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236)
- 2023(14872)
- 2022(12938)
- 2021(12259)
- 2020(10070)
- 2019(23193)
- 2018(23006)
- 2017(44807)
- 2016(24028)
- 2015(26677)
- 2014(26294)
- 2013(25843)
- 2012(23513)
- 2011(21053)
- 2010(21011)
- 2009(19573)
- 2008(18751)
- 2007(16524)
- 2006(14592)
- 2005(12911)
- 学科
- 济(87658)
- 经济(87555)
- 管理(72715)
- 业(69233)
- 企(59964)
- 企业(59964)
- 方法(40796)
- 数学(34759)
- 数学方法(34339)
- 中国(24676)
- 银(23779)
- 财(23646)
- 银行(23632)
- 农(23218)
- 制(23123)
- 行(22162)
- 业经(21501)
- 技术(19902)
- 学(17762)
- 融(17653)
- 金融(17651)
- 贸(17576)
- 贸易(17559)
- 地方(17255)
- 理论(17201)
- 易(17068)
- 务(15499)
- 财务(15428)
- 财务管理(15396)
- 农业(15328)
- 机构
- 学院(326408)
- 大学(326254)
- 管理(132825)
- 济(129501)
- 经济(126516)
- 理学(114176)
- 理学院(113009)
- 管理学(111187)
- 管理学院(110599)
- 研究(103744)
- 中国(86080)
- 京(68626)
- 科学(62402)
- 财(61419)
- 所(50501)
- 中心(49364)
- 财经(49082)
- 江(48129)
- 农(47105)
- 研究所(45631)
- 业大(45081)
- 经(44527)
- 北京(43350)
- 范(42711)
- 师范(42365)
- 州(40255)
- 经济学(38818)
- 院(37636)
- 财经大学(36715)
- 农业(36498)
- 基金
- 项目(221022)
- 科学(174930)
- 研究(166207)
- 基金(159858)
- 家(137175)
- 国家(136002)
- 科学基金(118406)
- 社会(104605)
- 社会科(99122)
- 社会科学(99100)
- 省(87035)
- 基金项目(84993)
- 教育(76808)
- 自然(76093)
- 自然科(74362)
- 自然科学(74349)
- 自然科学基金(73008)
- 划(72558)
- 编号(68657)
- 资助(65203)
- 成果(55660)
- 创(49957)
- 重点(48869)
- 部(48599)
- 课题(46917)
- 发(46677)
- 创新(45849)
- 项目编号(43238)
- 教育部(42503)
- 国家社会(42167)
- 期刊
- 济(141165)
- 经济(141165)
- 研究(101506)
- 中国(62167)
- 管理(50153)
- 财(46707)
- 学报(45783)
- 融(45323)
- 金融(45323)
- 科学(43572)
- 农(42722)
- 教育(39729)
- 大学(35184)
- 学学(32843)
- 技术(28634)
- 农业(28227)
- 业经(24114)
- 财经(23928)
- 经济研究(22330)
- 经(20378)
- 问题(17934)
- 理论(17768)
- 图书(17432)
- 科技(16911)
- 实践(16340)
- 践(16340)
- 技术经济(16011)
- 现代(14930)
- 商业(14577)
- 业(14376)
共检索到4878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张奎
2008年以后,影子银行被冠以诱发次贷危机的最主要因素,监管层面对其关注程度更是不言而喻。本文从货币的本质、货币创造理论着手,将信用创造与货币创造过程联系起来,最终在统一的框架下解释了影子银行的货币创造过程,分析了其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进而研究在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影子银行业务快速发展在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发挥的积极作用,以及影子银行资金过于集中带来的金融风险。
关键词:
影子银行 货币创造 信用创造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蔡雯霞
我国影子银行结构日趋复杂化,不确定影响因素随之增加,影子银行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传统银行在货币政策传导过程当中的作用,影响了货币政策目标的实现,增加了货币政策调控的难度,分析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的影响显得非常重要。本文在有关理论和文献的基础上,基于IS-LM模型和CC-LM模型分析了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的影响,建立VAR模型对影子银行、货币供给量以及居民物价生活水平进行实证研究,并得出相关结论。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连飞
本文将影子银行引入银行存款创造模型,在考虑到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超额存款准备金率等因素的基础上,研究影子银行通过分流商业银行存款、改变信用创造从而影响货币供给的理论机制,并基于中国的现实数据运用BVAR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影子银行对货币供给的作用呈现一定的周期性特征。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社会总需求紧缩、流动性紧张,中国影子银行规模的扩张在总体上减少了货币供给。在经济低迷时,影子银行分流了商业银行存款,预留扣减率升高,削弱了银行信用创造的能力,减少了货币供给;同时,商业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率和超额存款准备金率之和可能低于影子银行的预留扣减率,从而使货币供给在影子银行漏损率的作用下又相应减少。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连飞
本文将影子银行引入银行存款创造模型,在考虑到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超额存款准备金率等因素的基础上,研究影子银行通过分流商业银行存款、改变信用创造从而影响货币供给的理论机制,并基于中国的现实数据运用BVAR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影子银行对货币供给的作用呈现一定的周期性特征。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社会总需求紧缩、流动性紧张,中国影子银行规模的扩张在总体上减少了货币供给。在经济低迷时,影子银行分流了商业银行存款,预留扣减率升高,削弱了银行信用创造的能力,减少了货币供给;同时,商业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率和超额存款准备金率之和可能低于影子银行的预留扣减率,从而使货币供给在影子银行漏损率的作用下又相应减少。
关键词:
影子银行 货币供给 信用创造 BVAR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彭文玉 孙英隽
近几年来,我国的实际新增货币供应总量总是远远突破中央银行制定的信贷规模上限,影子银行的信用创造可谓"功不可没"。同时,影子银行体系的存在也给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提出了巨大挑战。首先从理论的视角对比分析中西方影子银行体系的两种不同的信用创造机制,然后运用协整分析法以信托贷款量为例分析了其对我国不同货币层次货币供应量的影响,最后提出了相应的货币政策建议。
关键词:
影子银行 信用创造 货币供应 信托贷款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李波 伍戈
此次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影子银行体系的迅速发展及其影响成为当前讨论的热点话题。尽管如此,从国内外现有的文献来看,绝大部分局限于影子银行体系发展对金融稳定和金融监管的影响,很少论及影子银行体系的信用创造功能及其对货币政策的影响。本文结合此次国际金融危机前影子银行体系的典型运行模式,着重从其信用创造的角度,创新性地研究其对货币政策的挑战,最终得出若干政策建议。
关键词:
影子银行 货币政策 信用创造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森 周茜茜
中国的影子银行规模已经达到GDP的一半,因此研究与之相关的问题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影子银行具有特殊的信用创造功能,能影响中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选取2008~2013年的月度数据,通过建立VAR模型、Johansen协整检验、脉冲响应分析、方差分解等方法,实证研究影子银行在计量角度上对货币政策各层次的影响效果。结果显示:影子银行规模与通货膨胀率、广义货币供应量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影子银行规模对物价有较强烈冲击,同时对货币供应量有时滞性的长期影响,在一定时间内对经济增长有负面影响,这说明需要出台相应的措施加强对影子银行的监管。
关键词:
影子银行 信用创造 货币政策 传导机制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李宏瑾
在二级银行体系信用货币制度下,银行存款大于贷款是很正常的现象。由于我国长期实行的“大一统”银行制度及中国人民银行在正式履行中央银行职责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实行的特殊的信贷管理体制,导致大量基础货币被金融机构直接用来发放贷款,这是造成我国长久以来出现“贷差”的原因。本文在总结目前国内有关“存差”的主要观点后指出,当前理论界认识上的混乱根源就是没有认清二级银行体系和信用货币创造过程与存贷差额形成的关系,为此本文从信用货币创造的基本原理出发,证明基础货币是首先被用来派生贷款还是被用来派生存款,尽管不会影响货币的创造,但确是造成出现“存贷”或“贷差”现象的原因。本文还对我国1952年以来的实际情况进行了经...
关键词:
存差 信用货币 基础货币 中央银行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周启清 韩永楠 孙倩
我国的影子银行规模发展迅速,影子银行具有高杠杆率和低监管的特征,并通过商业的信用创造机制加大了我国的货币创造。本文采用我国2001—2012年的经济数据,构建通货膨胀、影子银行、货币存量以及经济增长的季度时间数列误差修正模型,研究结果发现影子银行、货币存量M1与通货膨胀呈正相关关系,而GDP的增长与通货膨胀呈负相关关系。我国应该制定合理的方案发挥影子银行在完善我国金融体系方面的作用,同时减少影子银行货币创造能力对我国通货膨胀的影响。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王兆东 郭娜 魏云捷
基于2007—2017年我国167家商业银行微观数据,本文实证检验了银行存款货币创造的约束机制、地方债发行的货币效应和利率市场化下存款货币转移三个主要问题,分析了信用货币制度下存款货币创造与转移的作用机理。研究发现:(1)银行存款货币创造受到借款人意愿、利率水平、存款准备金率和贷款利润等因素约束,其中国有大型银行对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效率较低,区域型银行对货币政策价格和数量工具以及贷款利润水平均较为敏感。(2)新增地方债发行对银行存款货币创造具有显著滞后影响。(3)在利率市场化推动微观经济主体存款转移过程中,价格作用相对有限。据此,本文就如何实施差异化货币调控政策、提高宏观调控效率和银行经营管理能力提出了政策建议。本文的研究对完善货币政策调控机制、推动中国货币政策框架转型以及提升商业银行经营能力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赵成国 江文歆 庄雷
区块链支持下的数字货币凭借独特的去中心化算法信用得到快速发展,但其价值特征与传统货币不同。从货币价值视角分析区块链数字货币价值与信用的关系,运用货币价值理论与内生货币理论研究区块链数字货币价值信用机制,然后对比传统金融与电子货币中心化信用创造模式,探索不同价值信用担保形式下区块链数字货币信用创造路径与机制,并从货币价值运动过程的形成、转移和创造三个方面提出建议。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吕守军 徐海霞
近年来多次大型的金融危机印证了银行危机的核心问题就是银行体系如何创造流动性,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创造是一国金融稳定与否的重要标志,也是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的重中之重。新常态下我国货币政策的目标不仅仅为实现宏观经济的物价稳定,还包括有效调节银行体系的流动性创造来维持金融稳定,货币政策已经成为影响商业银行流动性创造的关键因素之一,由此,新时期我国金融监管改革应当注重宏观审慎监管与货币政策的相互协调问题。笔者从商业银行流动性创造的含义、机制及测量方法入手,对货币政策如何影响银行流动性创造的传导机制、银行流动性创造的影响因素、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监管的协调配合、银行流动性创造对实体经济的影响等问题的国内外文献进行了梳理和评述。基于此,笔者发现为了更加有效地调节与管理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创造,货币当局应当针对不同类型的商业银行,运用差异化的信贷审批来实现银行间的差异化结构发展模式,最后还提出了这一问题未来发展的趋势。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时波
流动性创造是商业银行高效运转的关键,也是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实现有效调节的主要方式。本文通过运用Sys-GMM估计方法,探讨了数量型和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对商业银行流动性影响的效果。研究认为:货币政策对不同规模商业银行流动性创造存在差异,对中小商业银行更为显著;商业银行对价格型货币政策的敏感程度高于数量型,资产规模较小的商业银行,对同业拆借利率、存款准备金率因素的变化较为敏感;货币政策对商业银行流动性创造的影响是短期的、阶段性的。因此,差异化的货币政策是提高货币政策效果的重要方式,增强商业银行对金融市场的敏感程度,提高自发调节流动性创造的能力,形成货币政策调节的期限差异,对增强货币政策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货币政策 流动性创造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轶 林恋 罗春蓉
通过选取银行同业交易量、非银行同业交易量和货币供给变量月度数据进行实证研究,证实同业业务从银行同业渠道和非银行同业渠道对广义货币供给产生显著影响,长期内贡献力度约为10%,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非银行同业渠道。同业创造与广义货币乘数的相关性统计检验结果表明银行同业创造对广义货币乘数具有放大效应,加大了央行调控货币供给的难度。进一步的研究还发现各类型同业业务中买入返售类业务对广义货币供给产生的影响最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