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601)
2023(16729)
2022(14309)
2021(12979)
2020(11155)
2019(25307)
2018(24969)
2017(47763)
2016(26249)
2015(29458)
2014(29640)
2013(29058)
2012(27041)
2011(24723)
2010(25224)
2009(23429)
2008(22932)
2007(20913)
2006(18303)
2005(16510)
作者
(81861)
(68292)
(68044)
(64712)
(43497)
(32937)
(30936)
(26825)
(25803)
(24394)
(23341)
(22782)
(22128)
(21820)
(21537)
(21190)
(20716)
(20307)
(19874)
(19567)
(17294)
(17043)
(16841)
(15735)
(15601)
(15242)
(15075)
(15004)
(13991)
(13641)
学科
(122193)
经济(122063)
管理(74315)
(69083)
(56391)
企业(56391)
方法(53058)
数学(47134)
数学方法(46436)
中国(28712)
(28560)
(28200)
(27548)
地方(24661)
业经(23533)
(22034)
(20633)
贸易(20625)
(19962)
农业(18859)
(18306)
理论(18246)
银行(18235)
(17822)
金融(17814)
(17383)
(17153)
财务(17093)
财务管理(17047)
环境(16465)
机构
大学(387220)
学院(386813)
(162097)
经济(158733)
管理(143224)
研究(136564)
理学(123735)
理学院(122283)
管理学(119682)
管理学院(119019)
中国(102212)
科学(87685)
(82104)
(76503)
(72447)
(72143)
研究所(66001)
业大(63929)
中心(62052)
农业(60691)
(58763)
财经(57935)
(52535)
北京(51426)
经济学(50579)
(48664)
(48538)
师范(47818)
(46177)
经济学院(45464)
基金
项目(260099)
科学(202642)
基金(188910)
研究(178948)
(169254)
国家(167901)
科学基金(141570)
社会(113586)
社会科(107685)
社会科学(107651)
(102538)
基金项目(99132)
自然(95037)
自然科(92947)
自然科学(92913)
自然科学基金(91282)
(86929)
教育(83139)
资助(79093)
编号(69861)
重点(59638)
(56686)
成果(56197)
(55441)
(53547)
科研(50945)
计划(50726)
创新(50244)
课题(49692)
教育部(47659)
期刊
(177530)
经济(177530)
研究(110296)
中国(74944)
学报(72374)
(68103)
科学(62467)
(56743)
大学(52966)
管理(52623)
学学(50629)
农业(45266)
教育(37174)
(35638)
金融(35638)
技术(33802)
经济研究(30680)
财经(29540)
业经(27273)
(25448)
(24636)
问题(22918)
统计(21624)
技术经济(20268)
(20200)
(19460)
业大(18827)
(18369)
科技(17977)
商业(17880)
共检索到5722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征信  [作者] 赵紫剑  谢巧燕  任玥静  
基于1998—2019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通过探究信用规模与实体经济、虚拟经济的关系,挖掘和解释信用规模扩张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机制。市场经济首先是信用经济,随着信用交易不断增多,信用规模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不断加大。从经济类型的异质性研究发现,信用规模扩张能够显著促进经济发展,且对虚拟经济的促进作用强于实体经济;从空间异质性来看,东部地区信用规模扩张能够显著促进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发展,对虚拟经济的作用更强,而中西部地区信用规模扩张对实体经济有显著的提升作用,对虚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并不显著。研究的政策启示是以信用规模扩张促进实体经济发展,防范虚拟经济过度发展,针对不同区域信用规模的扩张采取差异化调控措施。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王洪波  
本文从理论上分析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相互影响机制,并论述其中相互适应与背离时的结构突变性。在理论分析基础上,本文构建了滚动回归模型,使用CUSUM检验与CUSUMSQ检验,对中国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双向效应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中国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在发展过程中会出现结构性突变、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开始出现背离趋势、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相互影响效应不对称的结论。据此,本文提出若干建议,以促进我国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协调增长。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徐国祥  张静昕  
本文使用熵权法与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出中国31个省市在2000-2019年间的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协调发展水平,首次考虑结合Moran's I指数、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Kernel核密度估计方法分析中国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协调发展水平的区域异质性特征。结果表明:(1)我国各个省市的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协调发展水平都在逐年提升,较多省市依然处于不同程度的非协调发展状态,目前四大区域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协调发展的平均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东部、中部、东北、西部。(2)我国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协调发展水平具有明显的空间正相关性和空间集聚特征,表现为显著高-高集聚特征的省市都位于东部地区,而表现为显著低-低集聚特征的省市都位于西部地区。(3)我国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协调发展水平的总体相对差异有60%以上是区域间相对差异造成的,西部地区的区域内相对差异最大,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之间的相对差异最大。(4)全国及四大区域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协调发展水平的绝对差异都在扩大,较为落后的省市难以在短期内赶超领先的省市。根据研究结论,提出可以促进我国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差距的对策建议。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王千  
实体经济对虚拟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弱,而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却在逐渐加强。本文选取股票及房地产价格指数作为虚拟经济子系统的指标,选取固定资产投资作为实体经济子系统的指标,用Granger因果检验法验证了这种非对称性影响,分析了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在我国当前注重打造好虚拟经济平台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牛芳  
虚拟经济源于虚拟资本的运行,它一旦形成,便会对实体经济产生很大的影响,这里既有积极作用,又有消极影响。通过宏观调控等手段,正确处理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两者的关系,使虚拟经济成为实体经济有益的延伸和补充。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何宜庆  王浣尘  
虚拟经济是我国经济学界近来关注较多的话题之一,它是指虚拟资本(如债券、股票等)以金融系统为主要依托进行循环运动的经济活动,其主要构成部分包括银行、证券、基金、保险等产业部门;而实体经济是指物质资料生产、销售以及直接为此提供劳务所形成的经济活动,其主要构成部分包括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商业、建筑业、邮电业等产业部门。本文基于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的历史数据,分析虚拟经济发展中若干因素对我国二元实体经济的影响,并给出它们之间的定量解释。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朱金生  解青云  
将国民经济划分为广义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两大产业部类,结合我国2004-2013年18个行业的动态面板数据,运用系统GMM方法和联立方程模型实证分析两大产业部类的OFDI对就业的影响。研究发现,相较于实体经济,广义虚拟经济OFDI通过国内资本形成路径对就业的补充效应更为显著,通过逆向技术外溢对就业的替代效应更小;无论是直接、间接还是总效应,广义虚拟经济OFDI的就业效应明显大于实体经济。
[期刊] 征信  [作者] 曾康霖  
[期刊] 征信  [作者] 曾康霖  
经典作家考察虚拟资本的逻辑有虚拟资本想象论、虚拟资本制造论、虚拟资本派生论、虚拟资本的相对论,其共同特点是:存在于交换之中,基于债权方持有的资产而言,其含义是收益资本化,其客观存在无褒贬之意。考察虚拟经济需要界定不同的概念:虚拟资本不完全等同于有价证券,虚拟经济不完全等同于虚拟资本,虚拟经济不同于网络经济、泡沫经济,泡沫经济不同于经济泡沫。当代值得关注的虚拟经济是房地产交易。实体经济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金融必须支撑实体经济。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其理论支撑。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孙阳  姜承昊  
文章基于2011—2020年31个省份金融机构面板数据的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了不同金融机构的实体中介规模(量)与中介质量(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全国样本显示整体金融机构和城市商业银行的中介对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沿海地区显示整体金融机构的中介对沿海地区的经济增长具有积极影响,而城市商业银行则相反;内陆地区显示整体金融机构的中介质量与城市商业银行的实体中介规模对经济增长有促进影响。该结果反映中国不同金融机构的中介(量与质)对经济增长的效应存在区域异质性问题,可为不同金融机构在制定以金融中介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策略上提供依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孙阳  姜承昊  
文章基于2011—2020年31个省份金融机构面板数据的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了不同金融机构的实体中介规模(量)与中介质量(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全国样本显示整体金融机构和城市商业银行的中介对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沿海地区显示整体金融机构的中介对沿海地区的经济增长具有积极影响,而城市商业银行则相反;内陆地区显示整体金融机构的中介质量与城市商业银行的实体中介规模对经济增长有促进影响。该结果反映中国不同金融机构的中介(量与质)对经济增长的效应存在区域异质性问题,可为不同金融机构在制定以金融中介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策略上提供依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沁芳  
文章针对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匹配性的划分原则,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在1995~2010年间各选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四个代表性指标进行实证分析,计算出指标间的灰色绝对关联度、灰色相对关联度以及灰色综合关联度,从三者单个和整体关联度一致性上分析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匹配性,结论表明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匹配性差,并且呈现逐渐背离的趋势。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罗良清  龚颖安  
虚拟经济的本质是一种价值权利的转移,它脱离了实体经济的具体生产过程,利用人们心理预期变化所造成的短期市场价格波动来赚取价差收益。在虚拟经济交易过程中,价值权利所代表的实物资本的物量和用途并未发生变化,也没有创造出新增价值,而只是实现了交易各方的货币收入再分配。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产生影响的关键性因素是虚拟经济的市场流动性,只有保持虚拟经济的适度流动性,才能真正起到改善实体经济融资环境、优化资源配置和产业结构的功能,实现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稳定协调发展。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林兆木  张昌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