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78)
2023(1990)
2022(1818)
2021(1568)
2020(1358)
2019(3149)
2018(3125)
2017(5356)
2016(2989)
2015(3103)
2014(3027)
2013(3176)
2012(2977)
2011(2787)
2010(2878)
2009(2608)
2008(2566)
2007(2222)
2006(2010)
2005(1844)
作者
(9545)
(7908)
(7735)
(7235)
(4825)
(3822)
(3408)
(3125)
(3064)
(2740)
(2704)
(2580)
(2484)
(2458)
(2426)
(2414)
(2371)
(2285)
(2243)
(2188)
(2010)
(1948)
(1905)
(1777)
(1768)
(1695)
(1687)
(1675)
(1636)
(1633)
学科
(10906)
经济(10894)
管理(7496)
(6842)
方法(6163)
(5770)
企业(5770)
数学(5666)
数学方法(5632)
教育(4548)
研究(4497)
(4139)
(3960)
研究生(3513)
中国(3435)
(3428)
(3235)
制度(3233)
(2986)
银行(2967)
(2755)
(2615)
(2424)
金融(2423)
(2417)
(2405)
(2334)
财务(2333)
财务管理(2332)
服务(2328)
机构
大学(44064)
学院(40776)
(16862)
经济(16299)
研究(16108)
管理(15217)
理学(12989)
理学院(12855)
管理学(12634)
管理学院(12558)
中国(11439)
(9430)
(9090)
科学(8894)
(7591)
(7565)
中心(7505)
业大(7213)
农业(6966)
研究所(6913)
(6897)
财经(6057)
北京(5935)
(5909)
(5615)
(5575)
师范(5556)
(5528)
经济学(5480)
(5471)
基金
项目(28333)
科学(21866)
研究(20701)
基金(20136)
(17756)
国家(17633)
科学基金(14807)
社会(13200)
社会科(12565)
社会科学(12559)
(11833)
基金项目(10751)
教育(10212)
(9667)
自然(9349)
自然科(9145)
自然科学(9140)
自然科学基金(9007)
编号(8275)
资助(8057)
成果(6694)
重点(6534)
(6446)
(6229)
(6140)
课题(6027)
创新(5893)
科研(5572)
大学(5567)
教育部(5482)
期刊
(17616)
经济(17616)
研究(14686)
中国(11250)
教育(8404)
学报(8369)
(7555)
(6441)
大学(6047)
科学(5996)
(5891)
金融(5891)
(5596)
农业(5206)
学学(5141)
图书(4535)
管理(4403)
书馆(3564)
图书馆(3564)
(3283)
卫生(3283)
研究生(3158)
学位(3137)
(3128)
技术(3128)
财经(3049)
经济研究(2642)
(2580)
业经(2192)
理论(2115)
共检索到658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赵征  
信用衍生工具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兴起的新型金融衍生工具,其功能是将信用风险与基础资产的其它风险剥离,并转移给交易对手。本文对各种信用衍生工具的特点进行比较,在此基础上,从微观与宏观层面剖析了信用衍生工具对经济运行的效率贡献。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马韧韬  周永坤  曾辉  
从理论上讲,信用衍生工具则能够剥离信用风险并单独交易,从而更好地实现风险的分散、转移和管理。在总结国际经验,特别是回顾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相关争论的基础之上,本文认为:与国际市场投机过度、监管不足的情况相反,中国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信用衍生工具发展迟缓,难以满足市场主体管理信用风险的需要,因此有必要发展信用衍生工具。目前中国银行间市场引入的CRM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在市场制度框架、参与主体、市场运行机制、外部环境和信用风险定价能力等方面存在不足,有必要进行针对性的改进。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周雷  吴兴旺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赵果   李本金  
近年来 ,随着信用风险管理工具的逐步完善 ,信用衍生工具开始逐渐被银行以及其他金融机构使用。本文主要阐述了信用衍生工具的概念以及主要的几个种类 ,同时也分析了在使用信用衍生工具过程中的几类风险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麦元勋  杨星  
信用衍生工具是一种可以用做分散、转移、对冲信用风险的金融创新产品。它在设计理念、交易规则和风险收益特性方面都与传统的衍生工具不同,这种新的衍生产品对我国信用风险管理具有多方面的启示。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焕舟  
中国信用衍生工具必然可以在促进债券市场开放的进程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为境内外参与者提供信用风险管理的重要支持新的时期,通过进一步的对外开放,对接国际标准和引入境外市场参与者,必将有助于中国债券市场迈上新台阶,更好地融入全球市场。从引入境外市场参与者的角度,提供必要的风险对冲工具是重要的举措之一。中国已具备较为成熟的利率和汇率衍生品市场,能够有效协助市场参与者管理相关风险,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王世斌  胡兆峰  
在美国金融危机中,信用衍生工具曾经扮演着扩大和传递风险的作用。因此,如何借鉴美国对信用衍生工具的认识和监管,将对我国在"规范"中发展信用衍生工具市场具有重大借鉴意义。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完世伟  
信用衍生品是20世纪90年代末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金融衍生工具,它将信用风险从市场风险中分离出来,并使信用风险变得可以交易和管理,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信用风险管理模式。尽管信用信息缺乏、金融法规不健全、债务交易二级市场滞后等问题限制了我国信用衍生工具的发展,但随着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程度的迅速提高和金融体制改革深化,发展信用衍生工具将成为我国未来金融市场发展的必然选择。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郦彬  
本文在分析了信用衍生工具对商业银行意义的基础上,系统全面地介绍了信用互换、信用期权和信用关税票据等几种目前市场上最常见信用衍生工具以及它们在实际中的应用。最后,本文根据当前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现状,对信用衍生工具在中国可能的应用及具体措施设计上提出相应的建议。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石峰  
信用衍生工具作为新兴的、最具发展潜力的风险管理工具之一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特别是信用衍生工具估价技术已经成为工具创新发展的焦点。本文针对信用衍生工具的估值定价方法在不同的产品中不同的特点,介绍了这类工具估价的两大类关键技术——违约风险模拟和信用差额及其衍生形式的估算技术。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卢汉川  
衍生金融工具──信用的无限膨胀卢汉川近10年来,美国的衍生金融工具大行其道,这种金融活动,以共同基金形式筹集资金,以衍生金融工具扩张信用,由美国向全世界扩展,有了惊人的发展,一般估计,1992年全世界衍生金融工具交易额达12万亿美元,1993年增加到...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谭春枝  陈超惠  
随着全球金融市场的迅猛发展,一种用于管理信用风险的新技术信用衍生工具成为金融界关注的对象。它的产生和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信用风险管理的静态特征,使之表现出动态管理的发展趋势;它使信贷机构只需改变其贷款头寸的风险收益特性就能将信用风险从其他风险中剥离并转移出去,从而使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从消极、被动的风险回避,变为积极、主动的组合风险管理。我国商业银行在已有的信用风险管理措施效果不理想的情况下,应利用该项新技术转移分散信用风险,从而改变我国银行业信用风险高的现状,达到维护金融体系稳定的目的。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窦洪波  
衍生金融工具和衍生金融会计窦洪波一、衍生金融工具及其特点金融工具是指资金供应者和资金需求者就资金供应与需求所达成的合约。随着国际金融市场的日益活跃,除了股票、债券、票据等基本金融工具即传统金融工具以外,又出现了货币期货、外汇期权、互换交易、远期利率协...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康雷宇  邱菀华  
在我国商业银行贷款组合管理中运用信用衍生工具是一种管理创新。本文研究了信用衍生工具在银行贷款组合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分析了运用信用衍生工具的优越性以及存在的潜在问题,得出以下结论:一、信用衍生工具是商业银行贷款组合管理的有效工具之一;二、信用衍生工具并不是完美的工具,仍然面临多种潜在风险,管理者必须合理使用。本文最后一部分就我国商业银行再贷款组合管理中运用信用衍生工具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建议。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于研  
近几年来,在传统的信用风险管理方法的基础上,信用衍生工具已经日益受到贷款者、投资者、借款者和衍生工具交易者等方面的重视。本文从信用衍生工具的特点出发,对信用衍生工具与其他信用风险管理工具的特点进行了比较,分析了目前信用衍生工具的估价障碍,并且就目前中国推出信用衍生工具的必要性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对可能产生的风险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几点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