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650)
- 2023(9520)
- 2022(7771)
- 2021(7012)
- 2020(6033)
- 2019(13115)
- 2018(12329)
- 2017(23821)
- 2016(12548)
- 2015(13585)
- 2014(13084)
- 2013(12987)
- 2012(11783)
- 2011(10487)
- 2010(10568)
- 2009(10255)
- 2008(9204)
- 2007(8157)
- 2006(7088)
- 2005(6436)
- 学科
- 济(43879)
- 经济(43824)
- 业(40556)
- 管理(35597)
- 企(30526)
- 企业(30526)
- 融(27285)
- 金融(27283)
- 银(25945)
- 银行(25903)
- 行(24987)
- 方法(21360)
- 中国(21068)
- 数学(19570)
- 数学方法(19449)
- 财(16984)
- 制(16104)
- 农(13735)
- 务(11795)
- 财务(11781)
- 财务管理(11764)
- 中国金融(11425)
- 企业财务(11321)
- 贸(11131)
- 贸易(11121)
- 易(10898)
- 险(10879)
- 保险(10788)
- 业经(10627)
- 农业(9953)
- 机构
- 大学(172489)
- 学院(170696)
- 济(73907)
- 经济(72311)
- 管理(66350)
- 理学(57363)
- 研究(57139)
- 理学院(56806)
- 管理学(55843)
- 管理学院(55569)
- 中国(54242)
- 财(36798)
- 农(34942)
- 京(34583)
- 科学(33096)
- 中心(29739)
- 财经(29399)
- 业大(28491)
- 所(27831)
- 农业(27606)
- 经(26907)
- 研究所(25474)
- 江(24672)
- 经济学(24187)
- 融(24087)
- 金融(23690)
- 银(22793)
- 财经大学(22353)
- 经济学院(22222)
- 银行(21856)
- 基金
- 项目(119133)
- 科学(93501)
- 基金(89112)
- 研究(81524)
- 家(79302)
- 国家(78626)
- 科学基金(67586)
- 社会(54669)
- 社会科(52065)
- 社会科学(52051)
- 基金项目(47503)
- 省(46271)
- 自然(44982)
- 自然科(44035)
- 自然科学(44018)
- 自然科学基金(43287)
- 划(38874)
- 教育(36874)
- 资助(36267)
- 编号(30754)
- 重点(26769)
- 部(26088)
- 创(25837)
- 发(24658)
- 创新(24276)
- 科研(23865)
- 国家社会(23468)
- 成果(23259)
- 计划(22801)
- 教育部(22541)
共检索到2565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吴恒煜
银行信用风险转移激励与监管当局提高金融稳定性的目标是一致的,监管当局应该通过鼓励金融机构之间的总信用风险转移,使得信用风险转移的收益最大化;研究还发现,随着跨部门之间信用风险转移的出现,为了使得个体激励与提高信用风险管理中金融机构稳定性的社会目标相一致,应该鼓励部门之间的差异化监管。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杨星 钟玉琴
文章主要研究欧洲信用衍生产品CDO(Collateralized Debt Obligation,担保债务凭证)的发行对金融市场稳定性的影响。文章对CDO的发行量、市场波动率及欧洲6月期无风险利率与金融市场稳定性的关系采用联合极值的方法,建立泊松计数模型,并做实证分析,结果显示:金融中介之间的联动效应会增加金融市场的系统性风险;CDO发行量仅与负的联合极值显著正相关,表明CDO发行量越大对金融稳定性冲击越大。CDO发行量与正的联合极值不相关,说明CDO对银行进行风险管理的积极作用有限。此外,信息不对称程度及无风险利率也会对金融市场的稳定性产生影响。
关键词:
信用衍生品 联合极值 CDO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李琪 田鑫
文章首先分析出商业银行选择信用风险转移的动机是突破融资约束和资本约束,以及减少信贷约束和增加银行贷款。然后重点总结了信用风险转移与金融稳定性之间关系的三个维度:一是信用风险转移对银行个体风险的影响结论还存在较大分歧;二是信用风险转移会损害银行体系的稳定性;三是信用风险转移对金融系统性风险的影响结论与信用风险转移工具类型、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信息不对称、动态演变等视角相关。最后,文章指出已有研究存在以下不足:信用风险转移对微观个体风险和宏观系统风险影响的综合分析及系统研究有所不足;缺少信用风险转移与金融稳定的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金中夏 张甜甜
信用衍生产品的快速发展虽然只有几年的时间,但是由于其交易量迅速膨胀、创新产品不断涌现、参与交易的机构众多,因此对金融机构乃至整个金融市场的运行方式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其中,市场参与者与监管当局最为关心的问题是:信用衍生品市场发展对金融稳定的影响如何?此类交易蕴含着哪些风险?如何对这些风险进行管理?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孟飞
本文以法与金融学的方法分析了金融衍生产品信用风险的双边性质,并认为,我国金融机构在信用风险管理时应采用ISDA主协议或中国银行间市场金融衍生产品交易主协议文本,并应注意文本术语的差异。立法部门和监管部门应积极借鉴发达国家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立法经验和实务操作,完善我国的《破产法》和《担保法》,对净额结算条款、信用支持文件、信用限额和信用衍生产品等法律效力给予明确规定,以增强可操作性。
关键词:
金融衍生产品 信用风险 信用支持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王凤荣 成倩 张珊
信用风险转移市场对金融系统稳定性的影响是经济学界诉讼已久的问题,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其更成为争论的焦点。本文结合我国市场发育条件和制度变迁特征,引入保险部门与银行部门不完全竞争及两部门交叉持股两个条件,进行模型构建与推导。得出结论,在两部门交叉持股条件下,信用风险的交易使风险在两部门之间得以分散,降低了风险的集中度,提高金融机构抵御突发风险的能力,有助于两部门的稳定;适当的信用风险转移市场对整体金融系统稳定性具有积极影响。
关键词:
信用风险转移 金融稳定 交叉持股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孙安琴
本文通过建立理论模型研究风险资产流动性对银行持有风险资产的行为以及银行稳定性的影响。得出风险资产的流动性尽管有助于银行以较小损失变现资产,却会鼓励银行承担更多风险(即持有更多风险资产),反而会降低银行稳定性;但如果危机期间,中央银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贴现窗口甚至直接购买风险资产的形式提高市场流动性,就能够提高银行稳定性。这就要求我国在促进信用衍生产品发展的同时有必要实施BaselⅢ,监管银行的流动性风险和提高其资本质量,引导其审慎经营。
关键词:
信用风险转移 银行稳定性 流动性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赵俊强 韩琳 李湛
利用美国信用衍生产品市场面板数据,实证考察了CRT交易对银行贷款规模、风险水平与收益水平的影响,结果发现,CRT交易提高了适度参与型银行承担风险的意愿,而对市场主导型银行的影响并不显著,即CRT交易规模的提高并不会带来银行贷款规模的持续扩张,这与已有理论研究结论不同;由于存在双向作用,CRT交易并未带来银行收益水平的显著改善,对银行风险水平也没有明显影响。最后,对我国CRT市场发展问题提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
信用风险转移 信用衍生品 面板数据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周丽莉 丁东洋
信用风险转移在分散和降低银行风险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风险,从而影响金融稳定。基于信息不对称的角度构建的一般均衡模型结果表明:理想的信用风险转移有利于提高金融稳定和效率,不会对金融体系造成系统性威胁。信用风险转移的主要问题在于信息不对称以及监管的低效,这将导致风险的不适度集中、风险定价不准确以及缺乏透明度等,这些问题将给金融稳定带来负面影响。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阳晓辉 倪志凌
西方学者关于信用风险转移工具对金融稳定影响的最新文献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一是从微观层面探讨信用风险转移工具对金融机构行为动机扭曲的影响,主要包括对金融机构风险承担水平的影响以及对金融机构监督审核贷款水平的影响;二是从宏观层面探讨对金融稳定的影响,主要包括对金融系统风险传染的影响,以及对货币政策的影响;三是从操作层面探讨现有CRT工具运营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对金融稳定的影响。我们通过对上述内容的分析评述,进一步提出了信用风险转移工具影响金融稳定研究的发展趋势。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安毅 赵婷
信用衍生品是国际资本市场上最具创新性的金融工具之一。发展信用衍生品市场不仅可以转移金融机构的信用风险,同时也可以缓解"金融脱媒"问题,防止资本市场快速膨胀、扭曲银行和金融体系。然而,信用衍生品也有其另一面。美国金融危机显示信用衍生品与金融结构具有复杂的联系机制,可能冲击宏观稳定。本文提出,我国应深入剖析美国的信用衍生品市场与金融结构关系,跟踪国际市场的改革和发展方向,探索符合国情的信用衍生品市场发展道路。
关键词:
信用衍生品 金融结构 金融稳定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王杰朋 陈庭强 王冀宁
信用衍生品的创新扩散,在某种程度上增加了信用风险转移市场交易对手信用风险的复杂性和传染效应。本文在信用衍生品创新扩散的内涵和外延界定的基础上,分析了标准信用衍生品的同质创新扩散与异质创新扩散的扩散路径,并对合成信用衍生品的交互扩散模式进行剖析。基于上述研究,从产品、市场、信息不对称和交易对手行为属性四个角度深入挖掘和剖析了信用衍生品创新扩散下CRT市场信用风险传染机制。本文研究对我国信用衍生品发展及CRT市场信用风险传染控制对策制定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信用衍生品 创新扩散 信用风险 传染机制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魏明 王琼
信用衍生品(credit derivatives)是20世纪90年代末发展起来的一种用于规避信用风险的新型金融衍生工具。它在保留资产的前提下,将信用风险从其他风险类型中分离出来,并提供风险转移机制,使得信用风险管理第一次拥有了和市场风险管理同样的对冲手段,从根本上改变了信用风险管理的传统特征。根据英国银行家协会(BBA)的报告,2002年全球信用衍生品交易已经达到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庄毓敏 孙安琴 毕毅
信用风险转移(CRT)创新对银行(体系)稳定性的影响是重要的研究课题,尤其是2010年末我国推出了信用风险缓释工具,更强化了这项研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现有文献主要研究CRT对于银行个体经济行为的影响,视角较为单一,同时采用的实证方法多为事件研究法和常规(面板数据)线性回归法,很难解决遗漏变量、内生性等计量难题,估计结果的准确性受到一定影响。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从银行个体经济行为、个体风险和系统风险的视角,采用双重差分方法论证CRT对银行个体经济行为、银行个体风险以及银行系统风险的影响。结果表明,信用衍生品创新一方面降低了银行个体的风险,但同时引致银行增持高风险资产,最终的结果是导致银行系统...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许荣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