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362)
- 2023(11746)
- 2022(9766)
- 2021(9013)
- 2020(7157)
- 2019(16594)
- 2018(16148)
- 2017(30183)
- 2016(16269)
- 2015(18585)
- 2014(18094)
- 2013(18149)
- 2012(17524)
- 2011(16409)
- 2010(16511)
- 2009(15045)
- 2008(14795)
- 2007(12952)
- 2006(11864)
- 2005(11394)
- 学科
- 济(76074)
- 经济(75994)
- 业(38774)
- 管理(38705)
- 方法(26781)
- 中国(26729)
- 企(26583)
- 企业(26583)
- 农(24447)
- 数学(23396)
- 数学方法(23225)
- 地方(20180)
- 贸(19712)
- 贸易(19692)
- 易(19194)
- 业经(16418)
- 融(15190)
- 金融(15190)
- 农业(15011)
- 银(14905)
- 银行(14874)
- 行(14554)
- 制(14076)
- 学(13859)
- 财(13618)
- 发(13201)
- 环境(12080)
- 地方经济(11108)
- 和(10295)
- 技术(10199)
- 机构
- 学院(233764)
- 大学(233378)
- 济(107788)
- 经济(105846)
- 研究(95191)
- 管理(81205)
- 中国(75872)
- 理学(67733)
- 理学院(66862)
- 管理学(65909)
- 管理学院(65485)
- 科学(55263)
- 京(52926)
- 所(49504)
- 财(46604)
- 研究所(44789)
- 农(44694)
- 中心(42140)
- 江(36299)
- 财经(35934)
- 北京(35010)
- 农业(34950)
- 经济学(34551)
- 院(34274)
- 业大(33466)
- 经(32855)
- 范(31952)
- 师范(31547)
- 经济学院(30975)
- 科学院(29371)
- 基金
- 项目(149373)
- 科学(116798)
- 研究(110342)
- 基金(107672)
- 家(95832)
- 国家(95071)
- 科学基金(78962)
- 社会(70870)
- 社会科(67295)
- 社会科学(67283)
- 省(56202)
- 基金项目(54568)
- 教育(50186)
- 划(48626)
- 自然(48429)
- 自然科(47299)
- 自然科学(47285)
- 自然科学基金(46479)
- 资助(45765)
- 编号(42911)
- 发(38774)
- 成果(35800)
- 重点(34915)
- 部(34066)
- 课题(32142)
- 发展(31530)
- 创(31057)
- 展(31030)
- 国家社会(30750)
- 中国(30584)
- 期刊
- 济(125835)
- 经济(125835)
- 研究(79764)
- 中国(56992)
- 农(42728)
- 学报(37450)
- 科学(35445)
- 管理(33423)
- 财(32425)
- 农业(30093)
- 教育(30070)
- 融(29542)
- 金融(29542)
- 大学(28678)
- 学学(26704)
- 经济研究(21864)
- 技术(21469)
- 业经(19908)
- 财经(18307)
- 贸(17817)
- 国际(17635)
- 业(17513)
- 问题(16992)
- 世界(16022)
- 经(16018)
- 技术经济(11714)
- 坛(10820)
- 论坛(10820)
- 图书(10523)
- 经济问题(10430)
共检索到3867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马贱阳
信用衍生产品作为一种市场化分散和转移信贷风险的有效工具,近年来在国际金融市场获得了快速发展和成功实践,但在我国还处于研究探索阶段。本文从国际信用风险管理方式的演变脉络着手,分析了国际信用衍生产品的发展历程,介绍了目前国际信用衍生产品发展现状和主要品种,并结合我国金融发展的实际,研究分析了我国发展信用衍生产品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为我国信用衍生产品市场的发展提供路径选择和建议。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陆巍峰
市场风险(marketrisk)和信用风险(credit risk)是金融市场上两大最基本的风险。前者指金融市场上利率、汇率等因素的变动对贷款和证券价值的不确定性影响;后者指金融交易中一方违约或其信用品质发生变化而使另一方遭受损失的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安毅 赵婷
信用衍生品是国际资本市场上最具创新性的金融工具之一。发展信用衍生品市场不仅可以转移金融机构的信用风险,同时也可以缓解"金融脱媒"问题,防止资本市场快速膨胀、扭曲银行和金融体系。然而,信用衍生品也有其另一面。美国金融危机显示信用衍生品与金融结构具有复杂的联系机制,可能冲击宏观稳定。本文提出,我国应深入剖析美国的信用衍生品市场与金融结构关系,跟踪国际市场的改革和发展方向,探索符合国情的信用衍生品市场发展道路。
关键词:
信用衍生品 金融结构 金融稳定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包香明 王冬丽
近些年,我国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不仅对信用衍生产品的创新与发展提出迫切需求,同时,也为信用衍生产品的创新与发展提供了必要基础。借鉴国际发达国家经验教训,结合我国发展实际,当务之急是要解决信用衍生产品的有无问题,可按照"从简到繁、由易到难"的思路,分"试点期、加速期、成熟期"三个阶段,在加强管理、严防风险的前提下,循序渐进、分步推动信用衍生品市场持续发展。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徐光 张楠 王宏峰
本次金融危机以来,社会各界对信用衍生产品产生了诸多认识误区,这些误区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国的金融创新。文章厘清了四个常见的信用衍生产品认识误区,指出我国应鼓励金融创新,尽快建立与我国经济发展相适应、与市场需求相吻合、在国际上有竞争力的场外金融衍生产品市场。
关键词:
信用衍生产品 创新 误区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梁世栋
完善信用风险分担机制,发展信用衍生产品,对增强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的稳健性和促进直接融资市场发展部具有积极意义。当前我国发展信用衍生产品的基础性条件已基本具备,应逐步建立和完善市场的信用风险分担机制,更好地满足市场对于信用风险分散和转移的需求。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郭春松 杨琳
次贷危机愈演愈烈,使美国正陷入一场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这次危机形成一股"腐蚀性"力量,诱发全球一系列经济动荡,一时间金融市场上人人自危,陷入极度恐慌之中。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拥有158年历史的"百年老店"雷曼兄弟公司的股价一年内下跌近95%,最终不得不选择破产呢?市场普遍认为,过度参与合成 CDO 和 CDS 市场,是雷曼倒塌的直接原因之一。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董爱国
次贷危机发生后,曾经迅速增长的信用衍生产品市场金融产品急剧萎缩。本文以美国为例研究信用衍生产品发展历程,将其分为三个阶段:萌芽与发展、过度发展和萎缩。对三个阶段信用衍生产品市场发展和绩效进行分析,得出信用衍生产品的发展规律:信用衍生产品转移的信用风险在金融市场承受限度内,风险能被吸收,提高整个金融市场的稳定性和效率,但当超出市场承受能力,信用衍生产品反而会放大风险,并外溢到整个金融市场。发展信用衍生产品,应遵循规律,加强监管,避免市场过度膨胀。
关键词:
信用衍生产品 发展规律 次贷危机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唐革榕
信用衍生产品是当前国际金融市场新兴的信用风险管理工具,信用衍生产品以其改变传统风险管理理念、分散资产风险的优点为国际银行业所认同。本文通过对当今国际金融市场发展最为迅猛的信用衍生产品一抵押债权工具的描述和分析,为我国信用衍生产品发展提出初步思路。
关键词:
信用风险 衍生品 债权抵押工具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黄灵洁
本文从信用衍生品的定义、交易原理以及信用衍生品市场的发展状况出发,针对我国开展信用缓释工具试点后的交易状况,基于信用衍生品的功能对我国发展信用衍生品市场的必要性进行分析,结合国外信用衍生品市场发展的经验教训,对我国信用衍生品市场健康、长久的发展需要遵循的原则和配套完善等方面谈了自己的认识。
关键词:
信用衍生品 发展 必要性 原则 配套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马可·谢赫
近年来,衍生品市场成为全球金融业发展最快的市场。衍生品交易所在实行电子化交易、不断提供新的产品组合方面进展迅速,同时交易所之间开始加速整合和全球化。中央对手方清算在交易所市场和场外市场上均取得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此外,新的基于因特网的市场也越来越对衍生品交易所的发展趋势产生影响。
关键词:
金融衍生品 衍生品交易所 场外市场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刘威
信用衍生产品自问世以来在分散金融机构信用风险、完善信用风险定价机制、提高债券市场流动性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该文介绍了信用衍生产品的主要功能及其在本次金融危机前、中、后三个时期的发展特点,肯定了基础信用衍生产品对金融市场的重要作用,指出中国应推动金融创新,建立有中国特色的信用衍生产品市场。
关键词:
信用衍生产品 金融危机 金融创新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陈辉 宋涤尘
银行存贷差的快速增长近年来备受关注。本文对其形成的原因和影响进行了分析,指出银行‘惜贷”的主要原因,提出引进和应用各种信用衍生产品加以改善的可行性。
关键词:
商业银行 存贷差 信用衍生产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