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135)
2023(5079)
2022(4306)
2021(3964)
2020(3295)
2019(7088)
2018(6978)
2017(13192)
2016(6690)
2015(7086)
2014(6295)
2013(6053)
2012(5339)
2011(4915)
2010(4965)
2009(4591)
2008(4486)
2007(4095)
2006(3544)
2005(2987)
作者
(16678)
(14038)
(13912)
(12836)
(8826)
(6691)
(6120)
(5202)
(5147)
(4772)
(4575)
(4528)
(4420)
(4409)
(4302)
(4203)
(4121)
(3937)
(3926)
(3923)
(3365)
(3264)
(3227)
(3204)
(3130)
(3121)
(3071)
(3032)
(2846)
(2695)
学科
(29945)
管理(26706)
(24753)
企业(24753)
(23318)
经济(23304)
技术(14298)
技术管理(11497)
(11308)
方法(10059)
数学(8331)
数学方法(8269)
(7618)
贸易(7611)
(7448)
业经(7236)
中国(6633)
(5560)
(5529)
银行(5523)
农业(5451)
(5281)
(5217)
产品(5080)
(4725)
市场(4699)
理论(4612)
(4451)
金融(4451)
产业(4341)
机构
学院(88284)
大学(84961)
(40971)
经济(40341)
管理(39751)
理学(34737)
理学院(34467)
管理学(34134)
管理学院(33957)
研究(26024)
中国(21974)
(16771)
(16458)
科学(14026)
(13916)
(13625)
中心(13329)
财经(13133)
业大(12543)
经济学(12027)
(11918)
(11677)
经济管理(11661)
商学(11273)
商学院(11163)
(10848)
经济学院(10758)
农业(10668)
研究所(10498)
北京(10197)
基金
项目(61029)
科学(50511)
研究(46750)
基金(45012)
(38677)
国家(38359)
科学基金(34668)
社会(31850)
社会科(30412)
社会科学(30406)
(25726)
基金项目(23930)
自然(21502)
自然科(21139)
自然科学(21137)
教育(20895)
自然科学基金(20837)
(20412)
(20312)
创新(17911)
编号(17881)
资助(16755)
(14938)
(13665)
国家社会(13394)
重点(13290)
(13202)
(13011)
成果(12897)
(12885)
期刊
(42827)
经济(42827)
研究(25742)
中国(19061)
管理(17578)
(13013)
(12286)
科学(10811)
(10009)
金融(10009)
教育(9847)
技术(9801)
农业(9295)
学报(9138)
业经(8692)
大学(7867)
科技(7432)
学学(7391)
经济研究(7281)
技术经济(6691)
财经(6331)
(6200)
(5532)
问题(5248)
商业(4888)
(4764)
(4698)
(4480)
论坛(4480)
世界(4327)
共检索到1319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张陶伟  
影响信用风险大小的主要因素包括违约概率、信用暴露值以及违约损失率。传统信用风险管理大多着重于这三大因素的事前管理(如资信评级、信贷额度控制)与事后管理(如计提准备、催收)。但随着金融工程的快速发展,金融机构开始借助信用衍生产品来管理信用风险。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赖劲宇  
信用衍生品金融创新是一把"双刃剑",在本轮次贷危机中,它暴露出一系列监管问题。本文系统分析了信用衍生产品的合约特性,进而指出在我国发展该产品时,应该坚持现行的政府监管和市场自律监管相结合的模式。2007年,中国银行间交易商协会的成立和《中国银行间金融衍生产品交易主协议》的出台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为信用衍生品在我国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但这仅为其发展做了基础性的铺垫,实践中推广这类金融产品还需要更加完善的自律监管、标准文本适用、信息披露和中介机构管理等制度。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王刚  
信用衍生产品一度被认为是加剧危机的罪魁祸首,然而作为一种中性的金融工具,其本身并不具有负面效力。在当前经济发展阶段,在合规监管基础上基于合理避险需求推动国内信用衍生产品的创新和发展,有助于优化我国金融市场的风险配置,提高商业银行综合经营管理效率。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周荣芳  荣艺华  叶可松  唐烈  
文章介绍了国际上主要的金融市场创新产品的概念和种类,并从资产证券化产品的结构与流动性,及不同产品的业务需求等方面概括了这些创新产品在国内的发展特征。从金融基础和生态环境的成熟度看,建议以上海作为产品创新的试点和突破口,进一步拓展资产证券化市场,适时引入房地产信托基金,从而更好地以金融产品创新促进长三角地区金融市场协调发展,推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段兵  
由于气候变化会加大天气的波动性,企业需要运用天气衍生产品来对冲天气影响的风险以稳定利润。天气衍生产品是一类特殊的金融衍生产品,具有自身特定的构成要素、标的变量、支付函数和定价方法。随着气候变化的影响逐步加大,天气衍生产品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徐锡俊  尹苑生  雷良海  
权证是期权的初级形式,已成为证券市场上继股票、企业债之后的第三大证券交易品种。文章在对权证系统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权证的价值组成,建立了权证定价模型和评价指标。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刘智  郑伟  
金融衍生产品作为一项重要的资金类产品,对商业银行的创新能力、风险控制能力和经营能力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是我国银行未来适应竞争、创造利润的重要源泉。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陈雨明  刘素瑛  
随着2005年7月21日新的浮动汇率制度的实行,金融衍生产品需求不断增加。本文阐述了金融衍生产品的特点、发展现状,分析了其面临的主要风险,提出了加强风险控制的对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屠新曙  林欣  
本文首先介绍了信用风险管理的传统方法和度量手段及影响,然后指出其不足之处并引出信用衍生产品。信用衍生产品主要通过将信用风险从其他风险中剥离出来,转嫁其他机构以达到降低自身的风险的暴露水平,然后在系统地分析各种主要的信用衍生产品的基本原理之上,分析了利用信用衍生产品管理信用风险并说明了意义所在,最后对如何在中国金融市场上应用它提出了几点建议。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范敏娟  
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正处在快速发展的时期,但同时也存在着诸多的风险,其中主要为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和法律风险。我国商业银行在发展金融衍生品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对风险的控制,在培育银行金融衍生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加快金融创新以及改进衍生产品业务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方面实施交易机制创新,以减少金融风险,实现健康有序发展。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田晓军  
经过20多年的发展,衍生产品市场正日益成为现代金融业的主旋律。但直到90年代初期,衍生产品的交易与创新都仅限于市场风险,金融业的最大风险领域———信用风险,尚未被衍生产品开拓。如今,信用风险管理的新工具———信用衍生产品(CreditDerivati...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