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887)
2023(7636)
2022(6193)
2021(5834)
2020(4592)
2019(9895)
2018(9681)
2017(18338)
2016(9290)
2015(10050)
2014(9220)
2013(8946)
2012(7908)
2011(7136)
2010(7256)
2009(6691)
2008(6572)
2007(5982)
2006(5331)
2005(4574)
作者
(24067)
(20132)
(19999)
(18733)
(12775)
(9599)
(8900)
(7588)
(7504)
(6938)
(6729)
(6622)
(6339)
(6240)
(6183)
(6006)
(5958)
(5710)
(5695)
(5581)
(4838)
(4837)
(4699)
(4550)
(4518)
(4497)
(4468)
(4445)
(3982)
(3870)
学科
(36754)
管理(34160)
(32949)
经济(32928)
(30024)
企业(30024)
技术(15276)
(15079)
方法(12846)
技术管理(11767)
数学(10623)
数学方法(10515)
业经(10443)
中国(10408)
(10146)
(10085)
银行(10079)
(9698)
(9342)
贸易(9335)
(9137)
(8478)
金融(8477)
(8421)
农业(8222)
(6582)
地方(6443)
理论(6272)
(6177)
产业(5692)
机构
学院(125700)
大学(121211)
(55401)
经济(54384)
管理(53117)
理学(45774)
理学院(45399)
管理学(44894)
管理学院(44648)
研究(38629)
中国(33220)
(24831)
(24256)
科学(21200)
中心(19607)
(19555)
财经(19537)
(18955)
(17826)
(17737)
业大(17259)
经济学(16478)
研究所(15944)
(15737)
北京(15023)
经济管理(14961)
商学(14828)
经济学院(14733)
商学院(14686)
财经大学(14564)
基金
项目(85377)
科学(69558)
研究(66454)
基金(61830)
(53185)
国家(52713)
科学基金(46729)
社会(44105)
社会科(41984)
社会科学(41975)
(35380)
基金项目(32423)
教育(30210)
(28483)
自然(28393)
自然科(27853)
自然科学(27851)
自然科学基金(27418)
编号(26439)
(25158)
资助(23353)
创新(22388)
成果(20215)
(19409)
重点(19023)
课题(18781)
(18715)
(18380)
国家社会(18370)
(18127)
期刊
(60355)
经济(60355)
研究(37437)
中国(27059)
管理(22494)
(18659)
(18456)
(16793)
金融(16793)
科学(15686)
教育(15095)
学报(14252)
技术(13048)
农业(12862)
大学(12068)
业经(12004)
学学(11408)
经济研究(9982)
财经(9462)
科技(8813)
(8214)
技术经济(8027)
(7507)
问题(7482)
(6639)
商业(6401)
现代(5996)
(5964)
(5877)
论坛(5877)
共检索到1908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赖劲宇  
信用衍生品金融创新是一把"双刃剑",在本轮次贷危机中,它暴露出一系列监管问题。本文系统分析了信用衍生产品的合约特性,进而指出在我国发展该产品时,应该坚持现行的政府监管和市场自律监管相结合的模式。2007年,中国银行间交易商协会的成立和《中国银行间金融衍生产品交易主协议》的出台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为信用衍生品在我国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但这仅为其发展做了基础性的铺垫,实践中推广这类金融产品还需要更加完善的自律监管、标准文本适用、信息披露和中介机构管理等制度。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张陶伟  
影响信用风险大小的主要因素包括违约概率、信用暴露值以及违约损失率。传统信用风险管理大多着重于这三大因素的事前管理(如资信评级、信贷额度控制)与事后管理(如计提准备、催收)。但随着金融工程的快速发展,金融机构开始借助信用衍生产品来管理信用风险。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蔡泳  
由金融衍生工具引发的世界金融危机,引发了世界各国对金融衍生品发展的探讨和思考。我国在发展金融衍生品的过程中,具体分析了金融衍生品的特性及结合我国金融衍生品发展的步伐,充分借鉴西方国家在这次金融危机中的经验教训,提出了完善我国金融衍生品监管路径制度分析,对完善我国金融市场监管环境具有重要启示作用。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王刚  
信用衍生产品一度被认为是加剧危机的罪魁祸首,然而作为一种中性的金融工具,其本身并不具有负面效力。在当前经济发展阶段,在合规监管基础上基于合理避险需求推动国内信用衍生产品的创新和发展,有助于优化我国金融市场的风险配置,提高商业银行综合经营管理效率。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马韧韬  周永坤  曾辉  
从理论上讲,信用衍生工具则能够剥离信用风险并单独交易,从而更好地实现风险的分散、转移和管理。在总结国际经验,特别是回顾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相关争论的基础之上,本文认为:与国际市场投机过度、监管不足的情况相反,中国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信用衍生工具发展迟缓,难以满足市场主体管理信用风险的需要,因此有必要发展信用衍生工具。目前中国银行间市场引入的CRM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在市场制度框架、参与主体、市场运行机制、外部环境和信用风险定价能力等方面存在不足,有必要进行针对性的改进。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陈可  
面对种业市场中大量存在的品种同质化问题,中国经过多年的探索,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修订中引入实质性派生品种制度,并在最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修订征求意见稿)》中对这一制度进行了完善。当前主要的症结在于虽然已经引入此制度,但是尚未进行具体细化,导致无法有效地保护种子原始创新和合理分配创新利益。通过对实质性派生品种制度的立法现状和立法困境进行剖析,基于法经济学视角,提出对实质性派生品种的监管不足将导致创新动力不足、不正当竞争以及创新利益分配失衡。构建实质性派生品种的监管模式,分析种质资源创新价值的最优配置方案。研究表明:以利益衡量作为实质性派生品种的监管基准有利于实现创新保护中的帕累托最优,有助于平衡种业科技创新市场中的创新利益。进一步探明,在实质性派生品种培育人和原始品种培育人之间设置公平合理的报酬分配制度作为对原始品种培育人知识产权创新能力的回报,有利于切实保证原始创新的原动力;细化法律制度用于回应育种科技创新,并提高法律制度与技术发展之间的匹配性,有利于形成正向的科技创新激励效应;创设强制开发制度赋予实质性派生品种培育人基于公共利益而产生的强制使用权,有利于构建合理有效的创新利益分配体系。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周荣芳  荣艺华  叶可松  唐烈  
文章介绍了国际上主要的金融市场创新产品的概念和种类,并从资产证券化产品的结构与流动性,及不同产品的业务需求等方面概括了这些创新产品在国内的发展特征。从金融基础和生态环境的成熟度看,建议以上海作为产品创新的试点和突破口,进一步拓展资产证券化市场,适时引入房地产信托基金,从而更好地以金融产品创新促进长三角地区金融市场协调发展,推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段兵  
由于气候变化会加大天气的波动性,企业需要运用天气衍生产品来对冲天气影响的风险以稳定利润。天气衍生产品是一类特殊的金融衍生产品,具有自身特定的构成要素、标的变量、支付函数和定价方法。随着气候变化的影响逐步加大,天气衍生产品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徐锡俊  尹苑生  雷良海  
权证是期权的初级形式,已成为证券市场上继股票、企业债之后的第三大证券交易品种。文章在对权证系统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权证的价值组成,建立了权证定价模型和评价指标。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刘智  郑伟  
金融衍生产品作为一项重要的资金类产品,对商业银行的创新能力、风险控制能力和经营能力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是我国银行未来适应竞争、创造利润的重要源泉。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陈雨明  刘素瑛  
随着2005年7月21日新的浮动汇率制度的实行,金融衍生产品需求不断增加。本文阐述了金融衍生产品的特点、发展现状,分析了其面临的主要风险,提出了加强风险控制的对策。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鞠宏磊   申欣雨  
ChatGPT的问世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讨论,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会对内容安全产生哪些影响、如何看待这些影响是其中的关键问题。解答这些问题需要破除充满科幻色彩的想象,理性剖析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本质特征及可控性。研究认为,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在内容安全上具有可控性,但同时亟待通过完善人工智能基础性法律法规、实施分类管理、开展安全评估与安全审计、强化社会教育等治理方式,找到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安全与发展的最优平衡。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张令凯  崔蛟  
一、创业板市场的内涵及特点中国证监会发布的《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暂行办法》于2009年5月1日起实施,这意味着我国的创业板市场正式扬帆启航。这无疑为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创新型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融资的良机。但是自实施以来,开通创业板投资账户的投资者比例仅占合格开户投资者的两成,创业板开户如此遇冷,股民积极性不高主要还是源于对风险的担忧。因此,必须关注创业板市场风险,加强对其有效的市场监管和风险防范。
[期刊] 征信  [作者] 熊伟   蔡红波   龚瑜   李志勇  
第三方信用服务机构参与政府信用监管领域为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提供了重要思路。通过分析第三方信用服务机构在政务领域的应用价值和应用场景,搭建了涵盖守信基础、合法合规、信用记录和经营状况的企业信用评价体系,以信用监管部门与第三方信用服务机构协同合作为切入点,探讨当前第三方信用服务机构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强化数据要素的合规性和安全性、加强与行业协会交流合作和积极协助政府信用体系建设等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