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18.224.54.247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202)
2023(4739)
2022(3826)
2021(3609)
2020(3203)
2019(7025)
2018(6870)
2017(13261)
2016(7354)
2015(8050)
2014(8138)
2013(8036)
2012(7445)
2011(6337)
2010(6678)
2009(6418)
2008(6877)
2007(5798)
2006(5074)
2005(4727)
作者
(18245)
(15045)
(14793)
(14477)
(9675)
(7018)
(6858)
(5726)
(5571)
(5559)
(4998)
(4949)
(4885)
(4831)
(4624)
(4537)
(4327)
(4241)
(4235)
(4182)
(3657)
(3483)
(3468)
(3395)
(3365)
(3354)
(3343)
(3222)
(2933)
(2932)
学科
管理(28163)
(24563)
(23922)
(23611)
经济(23567)
(21893)
企业(21893)
财政(12264)
(11878)
财务(11872)
财务管理(11824)
企业财务(11353)
方法(10029)
(9806)
数学(8337)
(8321)
数学方法(8274)
中国(7660)
(6427)
银行(6423)
(5927)
(5658)
制度(5657)
业经(5568)
(5480)
(5416)
金融(5416)
(5135)
(4972)
理论(4866)
机构
大学(96185)
学院(94296)
(40241)
经济(39386)
管理(34704)
研究(31577)
(30270)
理学(29472)
理学院(29146)
管理学(28824)
管理学院(28628)
中国(27354)
(20305)
财经(19397)
(17490)
科学(16447)
(15870)
中心(14881)
(14727)
财经大学(14060)
研究所(13573)
(13343)
师范(13268)
北京(13235)
经济学(13144)
经济学院(11850)
(11408)
(11342)
师范大学(10970)
(10150)
基金
项目(56363)
科学(44817)
研究(44202)
基金(41823)
(34890)
国家(34596)
科学基金(30075)
社会(29415)
社会科(27873)
社会科学(27865)
基金项目(21280)
教育(21064)
(20503)
编号(17820)
自然(17617)
(17461)
资助(17252)
自然科(17224)
自然科学(17221)
自然科学基金(16938)
成果(16387)
(13609)
(12954)
重点(12509)
国家社会(12436)
教育部(12356)
(12326)
课题(12266)
项目编号(12135)
人文(11974)
期刊
(44909)
经济(44909)
研究(36156)
(30510)
中国(20113)
管理(13752)
(13365)
金融(13365)
教育(12681)
学报(11171)
财经(10342)
科学(9678)
大学(9451)
(8753)
(8710)
学学(8485)
经济研究(8434)
财会(8293)
会计(8257)
(7244)
财政(7244)
技术(6203)
(6150)
(6144)
农业(5786)
世界(5733)
国际(5668)
通讯(5630)
会通(5615)
问题(5473)
共检索到158708条记录
相关度优先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马玉超  
一,美国世通公司财务欺诈案美国第二大长途电话公司、电信行业的“巨无霸”——世通公司(Worldcom)2002年6月25日晚间承认,在过去的5个季度里虚报了38亿美元的利润。Worldcom的这一丑闻可能是美国历史上最大的公司财务欺诈案。消息一经传出,投资者信心重挫,美国股票价格和美元价格风雨飘摇,急速下跌。Worldcom股票价格狂跌了940%以上。毫无疑问,世通公司财务欺诈案成为继安然事件之后再次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朱海林  冷冰  
本文介绍和讨论了美国施乐公司财务欺诈案中所使用的具体手法及其影响 ,重点关注了与销售型租赁有关的提前确认收益的会计手法。在此基础上 ,本文结合美国经济形势等有关背景 ,分析了施乐等美国公司财务欺诈案频发的原因及相关问题 ,并总结了其带来的若干启示。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曾晓东  徐朝科  
近年来,安然、安达信、世通、强生,一个个"财富500强"里的行业巨擎,相继卷入财务丑闻中,有的甚至因财务问题而轰然倒塌。为什么在美国这样一个号称世界最完善的金融财务制约机制中,财务丑闻竟然会像瘟疫一样蔓延?研究美国的财务欺诈案件,有助于我国财务审计制度的完善,促进我国资本市场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梁朝晖  李路垚  李安文  
与日益凸显的信用风险相比,我国金融市场风险分担机制的建设相对滞后,中国在发展具备强大信用风险转嫁功能的信用衍生品的同时,也面临着很多的问题和困难。以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中的"高盛欺诈案"为例,通过梳理案情,剖析涉案信用衍生品的设计,从各涉案主体角度出发,分析其间利益诉求,研究合成担保债务凭证(Synthetic Collateralized Debt Obligation,Synthetic CDO)、公司信用违约互换(Credit Default Swap, CDS)等信用衍生产品在实际运用中所隐含的风险,并总结经验教训,探讨中国应如何防范信用衍生品风险。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王世利  吴长勇  
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发布的第99号审计准则《财务报表审计中对欺诈的关注》简介:财务欺诈风险的产生条件,财务欺诈审计的主要规定。美国这一审计准则对中国审计职业界的启示。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小明  
20 0 2年以来 ,美国的几家大公司相继曝出财务欺诈丑闻 ,这些案件对美国经济和政治产生了不良影响。分析美国频繁出现公司财务欺诈案件的原因 ,了解美国政府防治企业舞弊的举措 ,对我国的公司治理与会计改革有着重要意义。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杨世忠  
杨世忠教授的《诚信理财,塑造企业财务品牌》也颇有见地,告诫您"财务品牌代表的是企业在财务方面的竞争优势",如果您想成为世界级中国企业的财会审人员,"用一点一滴的诚信去塑造企业的世界级品牌"是惟一之路。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钢  
上市公司财务会计欺诈案已成为影响投融资市场的公害,主要动因是公司管理层利用信息不对称的条件,获取超额经济收益,利用审计不严格、责任不明晰、法律规定不完善等条件,采取虚构资本、虚构收益、关联交易等手段,欺诈公众和社会。必须完善《刑法》相关规定,强化对个人责任的追究;完善民事赔偿制度,实行举证责任倒置;完善独立审计制度,实行审计连带责任;实行行业协会制度,加强独立董事权力,强化公司内外部监督。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毛玲玲  
2008年12月,美国纳斯达克股票市场公司前董事会主席伯纳德?麦道夫因涉嫌欺诈被捕。这个案件主体与被害人身份特殊,欺诈规模大,延续时间长,对现行金融监管体制造成了巨大冲击,并为我国完善金融监管制度带来新的启示。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周益平  
一、企业的诚信危机 当世界刚刚迈入21世纪,人们正憧憬新经济时,在全球企业界却发生了令人震惊的危机事件。2001年安然公司假账一事首先被曝光,随后一系列大公司的欺诈行径也纷纷被揭露出来。在美国高科技行业有世通公司、朗讯公司、施乐公司,以及制药巨头默克公司;中介行业有安达信、安永、毕马威;金融行业有美林证券、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银行;在欧洲有媒体巨子——维旺迪环球集团;在日本有东京电力、三井物产、丸红、西友超市,和东芝笔记本电脑、三菱帕杰罗越野车、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蒋树宽  
文章分析了安然、银广夏两个典型财务欺诈案例作弊手段的异同、主要成因、特点及监管体制弊端 ,以及我国如何吸取教训 ,避免丑闻重演。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罗国强  
法国兴业银行欺诈交易案是世界上目前单笔涉案金额最大的交易员欺诈事件。违法风险是无孔不入的,即便是金融监管制度比较发达的国家也不能避免,在复杂的金融交易、尤其是金融衍生工具交易中,建立有效的针对违法风险的防范机制是必须的。对金融机构而言,声誉就是生命,声誉风险对金融机构以及金融市场的破坏性往往是巨大的,如何维护交易主体信用、遏制声誉风险,乃是市场监管者必须关注的问题。内控机制的存在及其建设质量,直接影响着离岸金融机构控制与防范风险的能力,跨国银行监管当局有必要督促金融机构依据法律与国际惯例,建立合理有效的内控机制。巴塞尔协议是跨国银行风险监管的国际惯例,任何国家或地区,都必须考虑依据巴塞尔协议,...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陈玉清  肖峰  王琳  
近年来出现的会计诚信缺失现象,引起了政府和社会各界高度关注。会计造假折射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存在严重滑坡。本文试图应用心理学、行为学的方法将会计人员分为不同层次,并扩展“成本—效益”模型,分别从强制和社会规范角度对不同层次会计人员造假行为进行分析,以寻求治理会计诚信缺失的对策。
0
文献操作(0)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