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199)
2023(7647)
2022(6009)
2021(5607)
2020(4442)
2019(10232)
2018(9994)
2017(19253)
2016(10250)
2015(11831)
2014(11802)
2013(11722)
2012(10656)
2011(9833)
2010(9747)
2009(9251)
2008(9156)
2007(8155)
2006(7457)
2005(7159)
作者
(29109)
(24221)
(24067)
(23171)
(15641)
(11437)
(10941)
(9546)
(9381)
(8512)
(8461)
(8125)
(7935)
(7746)
(7740)
(7579)
(7192)
(7041)
(7026)
(6411)
(6218)
(5986)
(5676)
(5511)
(5488)
(5386)
(5378)
(5079)
(4896)
(4761)
学科
(51724)
经济(51680)
管理(27026)
(26832)
方法(21137)
(20110)
企业(20110)
数学(19197)
数学方法(19128)
中国(18754)
(14142)
(12569)
贸易(12557)
(12298)
(10949)
业经(10581)
(10371)
银行(10366)
(10230)
(10019)
(9840)
金融(9840)
农业(8739)
(8067)
(7544)
地方(7474)
(7440)
关系(6744)
发展(6711)
(6703)
机构
大学(155660)
学院(152569)
(78361)
经济(77262)
研究(58911)
管理(56938)
中国(50081)
理学(48218)
理学院(47720)
管理学(47192)
管理学院(46898)
(34847)
(33604)
科学(30578)
(29106)
财经(28118)
经济学(26921)
中心(26414)
研究所(26189)
(25913)
经济学院(24206)
(22807)
北京(22049)
(21203)
财经大学(21167)
(20709)
(18580)
师范(18440)
业大(18149)
科学院(17700)
基金
项目(96720)
科学(78176)
基金(74842)
研究(72066)
(65166)
国家(64733)
科学基金(55472)
社会(50553)
社会科(48159)
社会科学(48149)
基金项目(38048)
自然(33051)
(32509)
自然科(32382)
自然科学(32375)
教育(32195)
自然科学基金(31873)
资助(31293)
(28690)
编号(26784)
(23819)
国家社会(23068)
中国(22759)
成果(22431)
重点(21965)
(21332)
教育部(21024)
(19597)
人文(19546)
(18906)
期刊
(85327)
经济(85327)
研究(53180)
中国(30823)
(25550)
管理(22662)
(22139)
金融(22139)
(21572)
科学(21538)
学报(20646)
大学(16602)
财经(15595)
学学(15548)
经济研究(15520)
农业(14440)
(13582)
(12849)
教育(12427)
问题(12166)
国际(11865)
业经(11591)
技术(11568)
世界(11321)
(8797)
技术经济(8028)
理论(7379)
经济问题(7229)
统计(7041)
现代(6976)
共检索到2425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郑福鹏  
该文遵循信用票据化表现形式演进逻辑的思路,介绍了信用票据化的基本形式——真实票据和高级形式——融资票据的理论涵义和国际经验,分析了中国票据市场工具的结构失衡,并对如何在中国发展融资票据提出对策。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张静  熊华享  
(一) 商业信用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过去我国强调一切信用集中于银行,商业信用被认为是不合法的。但是自发的、强制性的商业信用一刻也没有停止,没有合法的信用工具就采取"挂帐"形式。这是一种落后的办法,其弊病其多,由于债权、债务双方只是在各自内部帐务上作出记载,无索债凭证,无还款期限,无法定约束,不能保障债权人的正当权益,容易形成业务纠纷或无限期的货款拖欠,甚至造成经济损失。我国于1984年试行商业汇票,以票据作为商业信用的工具,开始打破传统的"挂帐信用",这是金融体制改革的一顶成果。经过几年的初步实践,体现了商业汇票的优越性;第一,以票据作为信用工具,能保障赊购、赊销双方的正当权益,...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胡改导  王东方  
我国商业信用票据化和结算票据化研究胡改导王东方一、我国商业信用票据化与结算票据化脱节的原因探析商业信用是企业之间在商品交易过程中,直接以商品形式由卖方提供给买方的信用,它的基本形式是赊销和预付。在商品交易过程中,由于买方缺乏现实货币而不能及时支付,而...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毛兴纲  
目前我国商业信用票据化的主要形式——商业承兑汇票由于存在五大功能缺陷而日渐萎缩。该文通过借鉴美国商业票据发展经验,在我国票据市场发展的基础上,提出了扩展和完善商业票据功能的思路,并提出了商业信用票据化的推进方式和风险防范措施。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高春平  
明清时期会票、票号的兴盛与繁荣会票的产生会票早于票号,产生于明代中后期,是一种信用票据,清代沿用。鸦片战争爆发,五口通商、外国银行进入中国后,一些政府公文和官员的奏折函件中开始使用"汇票"字眼,而民间经营汇兑业务的票号,直到清末仍然沿用"会票"的字样。到了20世纪以后,官方、民间、银行都将这种用来进行异地汇兑业务的专门信用票据称作"汇票"。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缪坤和  
信用票据是商品经济发展的重要产物。从信用票据发展的类型来看,中国信用票据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五个时期。在西周,出现了表示借贷关系的信用票据傅别。春秋战国时期,借贷已成为社会中的一个重要事项。降至唐宋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迎来了新高潮,信用票据亦在社会中大量涌现。产生了诸如飞钱、书帖、交子、会子、各类交引等信用票据。鸦片战争后,西方的票据体系进入中国,并逐渐成为社会运行的主流。新中国建立后,推行了诸多票证来弥补经济短缺的不足,保证了经济、社会在特殊时期的正常发展。改革开放后,西方的信用票据体系又再次成为社会主导运行的票据模式。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高春平  
无论飞钱、交子、会子,还是会票、汇票、龙票,都属信用票据范畴,是不同朝代社会经济发展,与货币流通供求矛盾的产物。这几种信用票据的发展、演变既有共同规律,又有个性特征。飞钱、交子、会子、会票、信票发展的共同规律同为社会经济发展与货币流通供求矛盾的产物。集中表现为市场拓展、商贸经济发展使原有的货币政策、货币流通数量与周转速度不足。唐代宪宗年间的飞钱表现最为突出。当时,社会经济处于新旧秩序混乱整合时期,一方面,唐王朝进入开元盛世,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高春平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千百年来,金融为社会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的血脉核心作用。"以史为鉴、开创未来",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指出,"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为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稳中求进"精神,正确认识和把握资本的特性和行为规律,发挥资本作为生产要素的积极作用,同时有效抑制其消极作用,防止资本无序扩张,本刊特约晋商专家高春平研究员对中国传统金融业中信用票据的沿革演变进行了系统梳理,以飨读者。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高春平  
中国古代曾以贵金属金银、铜铁、棉布、丝绢、珠玉充当货币。唐宋以来,商品货币经济不断发展,终于产生了最早的纸币飞钱和交子,开辟了货币历史的新纪元。到明清时期,随着白银作为货币进入流通领域,商品经济更加发达,以晋商、徽商为主体的十大商帮空前活跃,出现了完备的信用票据会票、票号,都是商品货币经济发展的产物,既有着内在联系,又有一定的差异。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范先究  杨茂全  韩卫东  
企业信用票据化是解决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一条新途径,本文在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企业信用票据化的现实基础,并进一步阐述了推进企业信用票据化的制度创新及相关对策。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元元  杨振坤  
加快结算工具票据化,应构建良好的社会信用基础,完善区域票据市场,放宽对票据业务的苛刻限制,推行结算业务代理制度,营造公正的司法环境。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程蓓  
当前,票据实物化和票据交易手段落后成为阻碍我国票据市场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从构建票据市场网络化运行的可行性分析入手,提出了票据市场网络化交易的总体思路和基本原则,并就网络化交易的流程进行了框架设计。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赵慈拉  
人民银行2016年创建了全国票据交易所和下发《关于规范和促进电子商业汇票业务发展的通知》(下称"人民银行224号文"),这是人民银行在金融市场上进行供给侧改革的两项重大举措,将对解决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困局和推动商业银行经营转型产生深远的意义。长期以来,国内实体经济依靠银行信用解决融资,在人民银行持续宽松货币政策的支持下,GDP高速增长的同时也产生了产能过剩的问题,继而形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