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3(1449)
- 2022(1231)
- 2021(1288)
- 2020(1079)
- 2019(2747)
- 2018(3058)
- 2017(5275)
- 2016(3015)
- 2015(2979)
- 2014(3206)
- 2013(2858)
- 2012(2399)
- 2011(2313)
- 2010(2535)
- 2009(2454)
- 2008(2539)
- 2007(2015)
- 2006(2117)
- 2005(2075)
- 2004(1923)
- 学科
- 济(9453)
- 经济(9432)
- 制(6642)
- 管理(6156)
- 体(6086)
- 业(5066)
- 企(5046)
- 企业(5046)
- 体制(4324)
- 银(3836)
- 银行(3836)
- 行(3738)
- 财(3584)
- 中国(3398)
- 融(3197)
- 金融(3196)
- 度(2873)
- 制度(2872)
- 税(2856)
- 税收(2801)
- 收(2771)
- 业经(2646)
- 农(2615)
- 教育(2258)
- 教学(2230)
- 理论(2161)
- 财政(2127)
- 方法(2055)
- 数学(1658)
- 数学方法(1620)
- 机构
- 大学(33903)
- 学院(33395)
- 济(14313)
- 研究(14185)
- 经济(13964)
- 中国(13219)
- 管理(11453)
- 财(9534)
- 理学(8899)
- 理学院(8794)
- 管理学(8664)
- 管理学院(8583)
- 京(7874)
- 所(7203)
- 科学(7161)
- 中心(6706)
- 江(6518)
- 研究所(6232)
- 财经(6120)
- 农(6009)
- 银(5557)
- 经(5512)
- 北京(5449)
- 范(5344)
- 银行(5329)
- 师范(5312)
- 人民(5294)
- 院(5126)
- 省(5093)
- 行(5039)
共检索到676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徐雨云
如何从各地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对信用社改革进行分类指导,是我们完成信用社改革任务的重要课题。怎样划分信用社改革模式类型,我认为总的原则是,要与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相配套,同时考虑信用社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信贷资金力量和历史因素,提出切合实际的分类指导方案。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卢汉川
不平衡是我国农村经济的基本特点。近几年农村经济获得迅速发展,整个经济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是不平衡反而有所扩大。经济是信用赖以存在的客观基础,经济的不平衡带来了信用社业务的极大差异。1986年末,全国信用社存款为965亿元,其中广东、山东、江苏、浙江、河北五省占一半;而贵州、甘肃、青海、宁夏、新疆五省(区)只有27亿元,占全国存款总数的3%。按县和社来说,广东省存款最高的县达10亿元,存款在1亿元以上的信用社有7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郑州中心支行课题组
农村信用社由于受到规模和人员限制,资金定价机制不够完善,管理不够规范,贷款利率始终受到国家上限管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信用社拓展信贷业务、加大支农投入的积极性,也对农村信用社改善经营环境产生不利影响。本文依据农村信用社利率定价能力和所处地域贫富程度的不同设计了4种“贷款定价管理办法”模型,以期对我国农村信用社贷款定价机制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
农村信用社 贷款定价 利率市场化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梁健 冯延杰
一 目前,理论界对信用社改革的问题议论颇多。一种观点认为,农行营业所与信用社应继续坚持合署办公,其理由是:所社合署办公能节约人力、物力、财力;可以统一使用人员,优化劳动组合;能有利于加强党的领导促进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统筹安排行社资金,加强宏观控制;有利于协调行社关系,减少行政干预,发挥农村金融的整体优势。但是所社合署办公,虽然存在诸多有利条件,存在的问题也日益暴露出来,一是所社合署办公,农业银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张华
再谈信用社改革张华一年以前,在山东召开的全国合作金融理论研讨会上,我提交了一篇《对信用社改革的几点看法》的文稿,主张“信用社改革的最终目标是独立于各金融机构之外,真正自立门户,依法经营,完全确立信用社的法人地位,逐步向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求平衡,自...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王海丰
一、我国信用合作事业的发展历程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生产与流通相互关系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也是正确分析和总结我国信用合作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只有科学地、历史地回顾和总结正反两个方面的历史经验,才能明确信用合作事业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严芬芬
信用社体制改革在深入进行,去年以来,农村中出现了股份式的经济联合体,城市也在广泛进行股份制试点,有的地方出现了“股份热”。在这种情况下,一部分同志认为信用社的改革方向是股份经济化,主张现有的信用社吸收大额股份,用以股定权替代民主管理,或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沈家鳌
农村信用合作社的改革,自1983年试点,次年全面铺开以来已六年了。改革引起了各界的关注,有各种各样的认识。有的认为改革的目的就是要恢复信用社的“三性”,为了接近群众,接受社员监督,信用社的规模应该是小型的;有的认为改革的目的是要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在商品经济较发达的地区,信用社的规模宜大不宜小。有的认为管理体制应彻底改革,信用社应该从农业银行的基层机构的旧模式中解脱出来,或独立成立从中央到地方的信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韩雷
三年来,信用社改革取得了很大成绩,也遇到不少问题,存住一些不同意见和实际困难。这些不同意见牵涉到对信用社改革的基本问题的认识,如果不能妥善解决,将会阻碍改革的深入发展。学会组织这方面的研究,就是要从理论上进行探索,为信用社改革的实践开辟道路。我们不是简单地从各个人的不同经验出发为改革提供某种模式,而是要探索改革中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成都市分行农村信用社分类指导课题组
农村信用社(以下简称信用社)分类指导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实行分类指导是深化改革的需要,也是近年来理论研究的重点课题。为此,中国农业银行成都市分行特成立了专题研究小组,进行了近一个月的调查研究。按照区域经济的特点,研究小组在全市十五个县区408个信用社中选择了近郊(金牛、双流县、新都县),中郊(郫县、崇庆,彭县)和远郊(蒲江县、大邑县,邛崃县)共九个县区的27个信用社进行典型调查,并广泛听取了这些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陈赤榴
我国农村信用社从1983年开始改革以来,经历了改“官办”为“民办”、恢复信用社的“三性”、建立信用社县联社,把信用社办成真正的合作金融组织等一系列改革措施,尽管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并非尽如人意。于是,人们回过头来重新审视信用社本身并把它放在整个经济大环境中进行研究,发现由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各地农村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产生于同一起跑线上的不同经济区域的信用社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在组织形式、经营规模、资金实力、业务方向、服务对象、经营目的、成果分配等各方面都产生了极大差异,以致一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张文仲
我国农村信用合作事业,是在党的领导和国家银行的具体组织下不断发展和壮大起来的。近40年来,银行在资金调剂、干部培训、制度建设、亏损补贴和业务财务管理等方面,给了信用社很大支持和帮助。信用社在协助国家银行,帮助广大农民解决生产、生活困难,支持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种种原因,信用社的性质逐渐发生了变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徐滇庆
本文从城市信用社的困境出发,指出其出路必须激发信用社的内在改革动力,同时要有相应的制度约束机制。将城市信用社改为民营银行,培养中国的金融家,使其从行政和"内部人控制"中解放出来,逐步形成职业金融家所期望的"职业场所"或"职业家园"。
关键词:
城市信用社 商业银行 民营银行 金融家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陈金箱 胡在甫 左益民
信用社改革从1982年算起,已经历了8个年头。通过以恢复“三性”为主要内容的改革,信用社已出过去实际上的银行基层机构,成为独立自主的经济实体。但与办成群众性的合作金融改革目标相比,还有很大的距离。另一方面,信用社独立经营后,与银行矛盾增多,内耗严重。于是主张行社合一的呼声再起,有可能使信用社改革经过8年之后又回到原来的起点。看来,信用社朝什么方向改,似有必要重新探讨。我们的观点是: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莫阿士 俞张奎
信用社实行柜员制的几点设想莫阿士,俞张奎当前各专业银行已经在逐渐推行柜员制。信用社"双人临柜"的劳动组合方式已不适应新的经济形势发展的需要。改革传统的复核制,实行单收单付的柜员制已经势在必行。本文就信用社实行柜员制提出几点设想,与同行们探讨。一、现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