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3(1339)
- 2022(1131)
- 2021(1181)
- 2019(2540)
- 2018(2843)
- 2017(4857)
- 2016(2780)
- 2015(2712)
- 2014(2922)
- 2013(2567)
- 2012(2161)
- 2011(2038)
- 2010(2257)
- 2009(2245)
- 2008(2297)
- 2007(1791)
- 2006(1940)
- 2005(1843)
- 2004(1726)
- 2003(1695)
- 学科
- 济(8931)
- 经济(8910)
- 制(6476)
- 体(5998)
- 管理(5636)
- 企(4751)
- 企业(4751)
- 业(4678)
- 体制(4274)
- 银(3702)
- 银行(3702)
- 行(3612)
- 财(3377)
- 中国(3136)
- 融(3108)
- 金融(3108)
- 制度(2754)
- 度(2754)
- 税(2715)
- 税收(2665)
- 收(2639)
- 业经(2535)
- 农(2455)
- 教学(2081)
- 财政(2061)
- 教育(2015)
- 理论(1940)
- 方法(1785)
- 企业经济(1576)
- 结构(1471)
- 机构
- 大学(30434)
- 学院(30177)
- 济(13463)
- 经济(13151)
- 研究(13067)
- 中国(12344)
- 管理(10221)
- 财(9021)
- 理学(7920)
- 理学院(7831)
- 管理学(7737)
- 管理学院(7661)
- 京(6927)
- 所(6633)
- 科学(6493)
- 中心(6144)
- 江(5900)
- 研究所(5749)
- 财经(5745)
- 农(5667)
- 银(5277)
- 经(5189)
- 银行(5068)
- 人民(5016)
- 北京(4824)
- 行(4784)
- 院(4715)
- 省(4705)
- 范(4690)
- 师范(4662)
共检索到617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沈家鳌
农村信用合作社的改革,自1983年试点,次年全面铺开以来已六年了。改革引起了各界的关注,有各种各样的认识。有的认为改革的目的就是要恢复信用社的“三性”,为了接近群众,接受社员监督,信用社的规模应该是小型的;有的认为改革的目的是要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在商品经济较发达的地区,信用社的规模宜大不宜小。有的认为管理体制应彻底改革,信用社应该从农业银行的基层机构的旧模式中解脱出来,或独立成立从中央到地方的信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张华
再谈信用社改革张华一年以前,在山东召开的全国合作金融理论研讨会上,我提交了一篇《对信用社改革的几点看法》的文稿,主张“信用社改革的最终目标是独立于各金融机构之外,真正自立门户,依法经营,完全确立信用社的法人地位,逐步向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求平衡,自...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王海丰
一、我国信用合作事业的发展历程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生产与流通相互关系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也是正确分析和总结我国信用合作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只有科学地、历史地回顾和总结正反两个方面的历史经验,才能明确信用合作事业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严芬芬
信用社体制改革在深入进行,去年以来,农村中出现了股份式的经济联合体,城市也在广泛进行股份制试点,有的地方出现了“股份热”。在这种情况下,一部分同志认为信用社的改革方向是股份经济化,主张现有的信用社吸收大额股份,用以股定权替代民主管理,或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韩雷
三年来,信用社改革取得了很大成绩,也遇到不少问题,存住一些不同意见和实际困难。这些不同意见牵涉到对信用社改革的基本问题的认识,如果不能妥善解决,将会阻碍改革的深入发展。学会组织这方面的研究,就是要从理论上进行探索,为信用社改革的实践开辟道路。我们不是简单地从各个人的不同经验出发为改革提供某种模式,而是要探索改革中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徐雨云
如何从各地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对信用社改革进行分类指导,是我们完成信用社改革任务的重要课题。怎样划分信用社改革模式类型,我认为总的原则是,要与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相配套,同时考虑信用社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信贷资金力量和历史因素,提出切合实际的分类指导方案。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张文仲
我国农村信用合作事业,是在党的领导和国家银行的具体组织下不断发展和壮大起来的。近40年来,银行在资金调剂、干部培训、制度建设、亏损补贴和业务财务管理等方面,给了信用社很大支持和帮助。信用社在协助国家银行,帮助广大农民解决生产、生活困难,支持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种种原因,信用社的性质逐渐发生了变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卢汉川
不平衡是我国农村经济的基本特点。近几年农村经济获得迅速发展,整个经济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是不平衡反而有所扩大。经济是信用赖以存在的客观基础,经济的不平衡带来了信用社业务的极大差异。1986年末,全国信用社存款为965亿元,其中广东、山东、江苏、浙江、河北五省占一半;而贵州、甘肃、青海、宁夏、新疆五省(区)只有27亿元,占全国存款总数的3%。按县和社来说,广东省存款最高的县达10亿元,存款在1亿元以上的信用社有7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徐滇庆
本文从城市信用社的困境出发,指出其出路必须激发信用社的内在改革动力,同时要有相应的制度约束机制。将城市信用社改为民营银行,培养中国的金融家,使其从行政和"内部人控制"中解放出来,逐步形成职业金融家所期望的"职业场所"或"职业家园"。
关键词:
城市信用社 商业银行 民营银行 金融家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陈金箱 胡在甫 左益民
信用社改革从1982年算起,已经历了8个年头。通过以恢复“三性”为主要内容的改革,信用社已出过去实际上的银行基层机构,成为独立自主的经济实体。但与办成群众性的合作金融改革目标相比,还有很大的距离。另一方面,信用社独立经营后,与银行矛盾增多,内耗严重。于是主张行社合一的呼声再起,有可能使信用社改革经过8年之后又回到原来的起点。看来,信用社朝什么方向改,似有必要重新探讨。我们的观点是: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沈家鳌 王天民 林天德
企业活力,就是企业的生命力。信用社作为金融企业,它的活力就是能够在执行国家金融政策、服从国家总体计划的前提下,自觉地运用价值规律,使自己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在调节中具有应变能力,在发展中具有自我改造和自我发展的能力。所谓在服从国家总体计划的前提下,自觉地运用价值规律,我们认为,其主要标志就是要使信用社的资金运动经常保持良性循环。而资金运动的良性循环,又是建筑在农村经济结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张富彦
一、有利于发挥信用社的“三性”。信用站代办员(简称:信用员)的产生,其本身就体现了信用社在组织方面的群众性。因为,信用员是农民群众自己推荐的政治可靠、办事公道、信用好、威信高的群众代表,他们参与信用社的经营是信用社组织上的群众性的最好体现。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郑良芳
我国目前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存在着很大比重的低收入阶层和弱者群体,其国情决定了必须发展合作金融、合作经济。要明确信用社先立法后规范的发展思路,以法确定合作金融系非盈利性的金融服务组织,是公益法人、免税团体,必须按照合作制原则进行组织和管理。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四川省信用联社课题组 郭唐先 周剑波
本文从如何以稳健审慎经营促进持续发展、坚持以农为本方向、实现合法合规经营、强化资本约束力、进行金融创新等方面,论述了农村信用社改革中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
农村信用社 改革 问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