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014)
- 2023(10096)
- 2022(9039)
- 2021(8425)
- 2020(7122)
- 2019(16621)
- 2018(16500)
- 2017(32985)
- 2016(17626)
- 2015(19817)
- 2014(19755)
- 2013(19660)
- 2012(17770)
- 2011(15922)
- 2010(15615)
- 2009(14180)
- 2008(13561)
- 2007(11665)
- 2006(10055)
- 2005(8510)
- 学科
- 济(72838)
- 经济(72756)
- 管理(51808)
- 业(49641)
- 企(41663)
- 企业(41663)
- 方法(38785)
- 数学(34434)
- 数学方法(34138)
- 财(18395)
- 农(17853)
- 中国(16993)
- 业经(15096)
- 学(14233)
- 地方(14079)
- 贸(12669)
- 贸易(12664)
- 务(12416)
- 财务(12359)
- 财务管理(12336)
- 易(12241)
- 农业(12135)
- 企业财务(11739)
- 制(11617)
- 理论(11468)
- 技术(11309)
- 和(11094)
- 环境(10847)
- 银(10247)
- 银行(10215)
- 机构
- 大学(248183)
- 学院(245679)
- 管理(104291)
- 济(97922)
- 经济(95858)
- 理学(91906)
- 理学院(90989)
- 管理学(89606)
- 管理学院(89173)
- 研究(75997)
- 中国(56447)
- 京(51650)
- 科学(46860)
- 财(44200)
- 业大(36840)
- 财经(36761)
- 农(36536)
- 所(36344)
- 中心(35306)
- 经(33612)
- 江(33581)
- 研究所(33368)
- 北京(32355)
- 范(31258)
- 师范(31004)
- 经济学(29321)
- 农业(28344)
- 院(27850)
- 州(27784)
- 财经大学(27719)
- 基金
- 项目(176013)
- 科学(139161)
- 研究(129573)
- 基金(129209)
- 家(111214)
- 国家(110318)
- 科学基金(96215)
- 社会(81864)
- 社会科(77681)
- 社会科学(77662)
- 基金项目(69553)
- 省(67983)
- 自然(63186)
- 自然科(61716)
- 自然科学(61705)
- 自然科学基金(60615)
- 教育(59391)
- 划(57101)
- 资助(53685)
- 编号(52990)
- 成果(42045)
- 部(39420)
- 重点(38382)
- 创(36631)
- 发(36429)
- 课题(35304)
- 教育部(34338)
- 创新(34060)
- 人文(33913)
- 科研(33818)
共检索到3389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金一心 田官荣
所谓“民办”,简单地可概括为:社员所有,社员管理,为社员服务。三者相互依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粟建平
本文运用利率风险的识别、衡量及其管理原理,对通道县农村信用社连续数年赢利骤然变为亏损的实例,就利率风险角度对信用社亏损原因进行分析,从重新定价风险、内含选择性风险、基本点风险三方面识别信用社利率风险。研究了造成利率风险的原因。提出了利率市场化下的农村信用社利率风险管理的四点启示是:学会借鉴国际上商业银行对利率风险的识别衡量技术来做好增收工作,建立农村信用联社利率风险的内控机制,合理确定信用社内部资金转移价格,银监会应开展对信用社利率风险的监测分析与检查。
关键词:
利率风险 农村信用社 实证研究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黎和贵
本文选取岳阳、湘西、永州三地区农信社为样本,分别研究资产规模、机构规模、信贷资产质量与效益之间关系,在差异性分析的基础上得出本文的研究结论及可资借鉴的经验。
关键词:
规模经济 经营效益 盈利能力 农村信用社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朱华明
在农村信用社改革与发展的理论铺垫中,一个始终应加以充分理论与实证研究的基本内容是"制度"是否是决定农村信用社支农绩效的核心因素。本文的研究发现,当前所定义的机构组织形式等狭义层面的"制度"与农信社支农绩效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而决定信贷支农的主要因素依然是该地区的经济发展程度等基本面特征,反映在农村信用社的内部指标上,就是存贷款规模等流动性指标。由此,文章的结论如下:第一,农村信用社的发展不可能也不应该脱离当地经济发展实际情况,试图通过组织管理体系改革提升信贷支农效果的改革思路存在方向性偏差,因此,农村信用社改革与中国"三农"发展一样,必须做渐进式的长久打算;第二,流动性指标是决定农信社支农绩效...
关键词:
农村信用社 体制改革 信贷支农 流动性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宋磊 王家传
新一轮农村信用社改革历时4年,各项工作均取得阶段性成果;但同时也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产权改革一直是此轮改革的重点与难点,实践中的改革绩效与预期设定目标之间存在何种差异?不同产权组织模式的农村信用社在股权设置及机制运营中存在何种差异?本文通过对改革试点省份之一的山东省农村信用社产权改革状况分析,对其改革绩效作出了初步判断,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得出若干结论与建议。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牛德强
一、农村信用社绩效评价的历史沿革农村信用社作为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支农主力军的作用一直以来承担着支持"三农"发展的重任。农村信用社绩效评价经历了几个历史发展时期:其一,绩效评价真空期(1952年~1984年)。1984年之前我国实行的是大一统的银行体制,没有健全的金融市场,也没有监管的法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王景富
本文通过对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的农村信用社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实证研究 ,认为小额信用贷款作为一种金融产品创新 ,在满足农户信贷需求、调整农村地区信贷市场结构、产业结构以及提高农户信用水平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 ,由于小额信贷属于新推广的金融服务 ,在实际操作上还存在一些问题 ,主要体现在供求矛盾依然突出、业务风险缺乏有效规避手段等。就此 ,文章认为应该从信用评定、贷后管理和审慎推进三方面加强管理 ,以实现小额信贷业务风险的最小化。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汪冬梅 宋辉艳
管理会计的实施是后危机时代农村信用社提升内部运营效率的必然路径。本文基于调查数据对农信社实施管理会计的状况和绩效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实施总体状况较好,具体技术应用不平衡;实施具有积极意义,但权威性不强;未实施的原因多元化,但实施管理会计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全面预算、本量利分析、风险管理的实施与农信社的绩效正相关;管理信息系统与绩效负相关;责任会计的关联性不大。
关键词:
农村信用社 管理会计 绩效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胥德勋
本文通过对四川农村金融市场内部份额变动与相关因素分析发现 :农村信用社的竞争力不足 ,在农村金融领域处于竞争劣势 ,其发展力既不如农业银行也不如邮政储蓄。文章并研究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政策取向 :一是应积极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 ;二是要进一步巩固农村信用社的地位 ;三是须完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及功能 ;四是加快技术和产品创新 ,完善金融服务功能 ;五是要依靠地方政府的积极作为。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王文莉 孙倩 胡平仂
农村信用社的股权现状很容易导致双重委托代理问题,因此从双重委托代理理论出发研究农村信用社股权结构对其经营能力的影响具有现实意义。本文在相关理论和文献梳理的基础上,以陕西省农村信用社近5年的统计数据为样本,构建多元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股权集中度和股权制衡度对农村信用社财务绩效和服务范围的影响,并进一步计算出农村信用社第一大股东、二至五股东、六至十股东的最优持股比例。结论认为:(1)农村信用社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的高低对农村信用社财务绩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同ROA(正向指标)呈倒U型关系,同负债权益比(负向指标)呈正U型关系,其合理持股比例在2.5%—3.4%之间,低于2.5%容...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周明栋 陈东平
新一轮的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核心目标是按市场化原则建立自主经营的法人治理结构,以进一步提高为"三农"发展提供融资服务的能力。此目标表现为真实的经营绩效和支农绩效。研究表明,在经营绩效方面,2001~2013年间江苏县域农信社资产质量不断优化,综合效率总体上升;在支农绩效方面,金融服务产品不断创新,但农户融资成本居高不下。深入分析发现,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和不断完善的内部治理机制为改善农信社绩效发挥了正效应,但产权改制则对农信社的经营绩效及支农绩效产生了不同影响。研究认为,在巩固农信社改革成果的同时,应避免其过分垄断而侵蚀"三农"利益,导致改革偏离支农大方向。下一步要降低涉农金融机构准入条件,为民营资...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赵继鸿
农村信用社是当前中国农村金融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涉农金融机构一起为中国农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金融支持。本文描述了1978-2008年改革开放30年间中国农村信用社在农村金融体系中的变化特征,运用误差修正模型对农村信用社发展的规模、结构和效益与中国农民人均农业生产总值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经验测度。结论表明:中国农村信用社存贷款规模的扩大对提高农业生产总值有积极的影响;中国农村信用社贷款结构中农业贷款和农户贷款对农业生产总值的影响小于总存贷款对农业生产总值的影响;中国农村信用社经营效率对农业生产总值也有正的影响。中国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属于典型的"供给主导型"金融发展模式。为适应农业的快速发展,要求...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兰 褚保金
本文通过考察2000年以来江苏省农村信用社产权改革前后效率的变化来研究信用社产权改革的效果,并以此为基础,对信用社效率变化的原因进行分解,考察信用社产权改革作用发挥的渠道,揭示改革后信用社发展方式的路径选择。研究发现,信用社产权改革的整体成效较好,体现在产权改革后信用社效率明显提高,但这种效率的提高主要是源于信用社业务规模的扩张,同时也伴随着信用社人均费用的大幅上涨,信用社的风险控制也有所忽略。研究证明,近年来信用社选择了一条粗放型的增长道路,虽然短期内这种增长方式效果明显,但其背后的隐患不可忽视,其发展的可持续性也值得怀疑,在这一增长方式下信用社公司治理的建设与加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关键词:
农村信用社 效率 产权改革 作用渠道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蒋世绩
一、农业银行对信用社领导关系的实质按我国现行制度和政策,农业银行对信用社是代表国家和全民所有制对集体所有制的金融组织实行领导,从这个意义上讲,这种领导是绝对的,是国家赋予农业银行的职责。其内容有四层意思:一是看是否符合国家金融政策要求,农行要过问信用社的业务活动方向;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孟田耘
一、对前阶段信用社体改的评价在我国,农村信用社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近几年,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为了搞活金融,更好地服务经济,信用社体制改革问题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心和注意,并进行了以恢复“三性”为主要体改内容的初步尝试。应该肯定,信用社体改的方向是对头的,改革也有一定成效。但是目前的问题是一些地方的信用社体改只触动了皮毛而未触及实质。组织上的群众性,只是在承认股权和扩大股份上做了一些工作。社员入股普遍带有勉强性,入股是为了好贷款。在群众性上没有做到充分调查了解、集中反映社员群众的思想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