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572)
- 2023(16760)
- 2022(14057)
- 2021(12979)
- 2020(10978)
- 2019(24944)
- 2018(24185)
- 2017(45434)
- 2016(24301)
- 2015(27157)
- 2014(26431)
- 2013(26192)
- 2012(24032)
- 2011(21829)
- 2010(21554)
- 2009(19872)
- 2008(19094)
- 2007(16415)
- 2006(14507)
- 2005(12712)
- 学科
- 济(118817)
- 经济(118704)
- 管理(71069)
- 业(64426)
- 企(52490)
- 企业(52490)
- 方法(50699)
- 数学(45350)
- 数学方法(44851)
- 中国(28670)
- 农(26689)
- 财(25447)
- 地方(23844)
- 学(23364)
- 业经(22961)
- 贸(21092)
- 贸易(21082)
- 易(20482)
- 环境(19623)
- 制(18366)
- 农业(17931)
- 融(15676)
- 和(15675)
- 金融(15674)
- 银(15658)
- 银行(15605)
- 务(15515)
- 划(15499)
- 财务(15477)
- 财务管理(15447)
- 机构
- 大学(353957)
- 学院(350593)
- 济(156542)
- 经济(153989)
- 管理(136340)
- 研究(122858)
- 理学(119280)
- 理学院(117955)
- 管理学(115910)
- 管理学院(115278)
- 中国(93812)
- 科学(75074)
- 京(74051)
- 财(66929)
- 农(61492)
- 所(61211)
- 中心(56954)
- 研究所(56485)
- 财经(54976)
- 业大(54297)
- 经(50352)
- 经济学(49748)
- 江(49381)
- 农业(48411)
- 北京(45884)
- 经济学院(44823)
- 院(43955)
- 范(43534)
- 师范(42986)
- 财经大学(41148)
- 基金
- 项目(245853)
- 科学(195237)
- 基金(184154)
- 研究(171318)
- 家(163398)
- 国家(162145)
- 科学基金(139148)
- 社会(114659)
- 社会科(109005)
- 社会科学(108975)
- 基金项目(97294)
- 省(92389)
- 自然(91290)
- 自然科(89253)
- 自然科学(89222)
- 自然科学基金(87661)
- 划(79602)
- 教育(77650)
- 资助(75132)
- 编号(64685)
- 重点(55796)
- 部(55111)
- 发(52657)
- 创(51387)
- 成果(50628)
- 国家社会(49700)
- 创新(48309)
- 科研(48036)
- 教育部(47339)
- 人文(45595)
共检索到508486条记录
相关度优先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谭燕芝 王超 李国锋
笔者以我国的省级及地级市数据为研究样本,以城市商业信用环境指数(CEI)为依据,揭示信用环境对一个地区经济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信用环境可以促进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也会拉大城乡收入差距;一个地区的教育水平、城镇化水平、人口密度、交通设施对信用环境的影响比较显著,其中城镇化水平对信用环境的影响又和市场化水平密切相关,而地域文化和通信水平的影响并不显著。
关键词:
信用环境 经济绩效 影响因素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曾淑婉 刘向东 张宇
论文通过构建省区经济差异理论逻辑框架,采用283个地级市的数据测算出我国25个省区内部经济差异。从全国和分组别研究的两个视角利用动态面板和静态面板模型对1998-2011年我国省区经济差异的变动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从全国视角来看,人力资本和研发投入对省区经济差异的变动具有解释力;从分组视角来看,不同组别的省区经济差异的影响因素不相同;根据估计结果和解释变量的变动,可以预测出我国省区经济差异总体呈现出下降的变动趋势。
关键词:
省区经济差异 影响因素 面板模型
[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作者]
李臻 耿曙
先从逻辑上提出中国地方官员的"执政能力"对经济绩效有直接影响的两种假设,即如果地方官员可以显著左右当地经济绩效,那么,其一,相比于同一地区不同官员任职,同一官员任期内的辖区经济绩效具有更高的相关性;其二,同一官员主政过的不同地区,因共同受到该官员"执政能力"的影响而使辖区间经济绩效具有更高的相关性。基于这两种假设,利用1994~2012年中国地级市的市委书记、市长信息及当地经济绩效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同一官员管辖过的地区,其经济绩效存在的相关性显著高于不同官员任职之时,从而验证了地方官员可以显著左右辖区经济绩效的假设,夯实了"官员晋升锦标赛"理论的前提基础。
关键词:
经济绩效 “官员晋升锦标赛” 绩效考核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罗素清
除了"波特假设"提到的创新补偿和减少浪费,环境管制还能通过扩大市场空间、增加市场份额、提升管理水平等途径影响企业绩效。环境管制强度与企业绩效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企业绩效随环境管制力度的加大先递增后递减。基于我国2004~2012年250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和系统广义矩方法估计环境管制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结果证明了环境管制与企业绩效之间存在倒U形关系的假设,并通过了环境管制和企业绩效指标稳健性等方面的检验。促进环境管制对企业的正向影响可从适度提高环境管制强度、灵活运用市场化政策工具、考虑地区差异等方面考虑。
关键词:
环境管制 企业绩效 波特假设 倒U形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黄天能 许进龙 谢凌凌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是资源枯竭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水平测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则是精准制定产业转型政策的重要依据。基于2008—2017年我国24座资源枯竭地级市的面板数据,从方向、速率及水平三方面测算其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状况,并运用固定效应模型探究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我国多数资源枯竭城市主要向第三产业转型,少数城市注重培育多产融合的转型模式;(2)我国资源枯竭城市2013—2017年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速率整体较2008—2012年快,转型升级速率呈加快趋势,但各地区及城市之间存在一定差异性;(3)我国资源枯竭城市产业结构高级化指数总体呈上升态势,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但整体水平始终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并呈东部较高、中西部和东北部较低的空间分异特征;(4)就业总人数、财政支出占GDP比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城镇人口比例对资源枯竭城市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呈正向影响效应,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呈负向影响效应。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汪小勤 吴士炜
基于阿玛蒂亚·森的可行能力理论,运用模糊数学与因子分析法测度了中国289个地级市的社会福利指数(2004-2013),并从集聚效应与拥挤效应角度分析了人口与土地城镇化扩张对社会福利的影响。理论与实证检验显示:沿海城市社会福利指数相对较高,且各省内部不同城市的社会福利指数存在较大差异;社会机会、经济条件、防护性保障、政治自由和透明性担保对社会福利指数的贡献率呈递增趋势;2004-2013年,各地级市的社会福利指数间存在正的空间相关性,且各省会城市的社会福利指数存在空间集聚与扩散现象;人口与土地城镇化与社会福利指数之间呈倒U型曲线,且最优人口与土地城镇化随工业化进程而变动。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田野 李平
采用弧弹性方法测算我国286个地级市的就业弹性,从城市规模和所处区域两个层面分析不同城市就业吸纳能力的差异,并进一步考察高就业弹性是否以牺牲城市劳动生产率为代价以及不同规模城市就业弹性差异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城市就业吸纳能力失衡问题较为突出,较大规模城市和东部城市总体上具有更高的就业弹性;各类城市的第三产业就业弹性普遍较高;较大规模城市和东部城市在绝对数值上具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但城市就业吸纳能力在增速上与城市生产效率存在替代关系;较大规模城市的较强就业吸纳能力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工业化发展阶段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秦晓丽 于文超
基于中国29个省、259个地级以上城市在2003—2012年的面板数据,本文研究了外商直接投资(FDI)对地级市环境污染的影响。通过精确计算地级市之间的地理距离来构造空间权重矩阵,并采用空间面板的SLM模型、SEM模型来控制空间自相关性,再控制影响环境污染的关键变量如能源消费量、产业结构、资本密集度等,实证结果显示"污染避难所"假说并不成立,相反地,FDI能够显著地降低工业二氧化硫和工业粉尘的污染物排放,从而能够改善地区环境质量。除此之外,本文还在空间面板回归中检验了产出水平对环境污染的影响,结果证实了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确实存在,产出与环境污染呈现倒U型的关系,即随着产出的增加,环境污...
[期刊] 征信
[作者]
林钧跃 方向军
城市商业信用环境指数(CEI)是一个综合性的信用经济指数,可以用来测度一个城市的市场信用交易环境优劣。广义而论,CEI可以反映一个城市的信用体系完善程度和运行效果。CEI的编制基于一个多层次指标体系,其理论依据主要是社会信用体系理论和企业信用管理理论。在对城市进行综合评价时,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对各级指标进行加权,最后利用线性加权的方法得到各城市的一级指标。2011年CEI的研究覆盖了284个城市,2012年则覆盖了286个城市。根据CEI的输出结果,对各区域的信用经济现象进行了分析。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秦明 杨亚玲 苏毅清 王志刚
通过探索性空间分析检验中国地级市新型城镇化各指数存在的空间自相关性,并利用空间误差模型及其稳健性分析对新型城镇化质量、效率与城乡协调指数的影响因素进行案例探讨。结果显示:新型城镇化的质量、效率与城乡协调指数均存在空间自相关性。产业结构对城镇化发展质量具有正向促进作用,而与城镇化效率、城乡协调指数的关系则恰好相反;基础设施建设和土地规模有助于提高城镇化的质量与效率,但却抑制城乡之间的协调发展。整体来看,工业化的发展、基础设施的完善以及土地的规模效应有助于新型城镇化的发展。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城镇化指数 空间自相关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秦明 杨亚玲 苏毅清 王志刚
通过探索性空间分析检验中国地级市新型城镇化各指数存在的空间自相关性,并利用空间误差模型及其稳健性分析对新型城镇化质量、效率与城乡协调指数的影响因素进行案例探讨。结果显示:新型城镇化的质量、效率与城乡协调指数均存在空间自相关性。产业结构对城镇化发展质量具有正向促进作用,而与城镇化效率、城乡协调指数的关系则恰好相反;基础设施建设和土地规模有助于提高城镇化的质量与效率,但却抑制城乡之间的协调发展。整体来看,工业化的发展、基础设施的完善以及土地的规模效应有助于新型城镇化的发展。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城镇化指数 空间自相关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在军 胡美娟 周年兴
针对2004—2016年中国地级市工业生态效率的空间格局规模、强度和纹理特征,及其地域时空分化的驱动力研究表明:(1)中国地市工业生态效率呈递增式演变,整体偏高,中高效率地区约占65.3%,但地市间差异呈U型波动,地区内部差异大于地区间差异。(2)地市工业生产效率表现出显著的全局与局部空间集聚特征,高高集聚区分布于环渤海地区、东南沿海地市、中原城市群、呼包鄂城市群及中南地区城市群,低低集聚区分布于西部边缘城市。中部和东北地区大部分城市从低低或低高类别向高高类型跃迁。(3)各影响因素对地市工业生态效率整体起到正向影响,城市规模经济、工业集聚水平及环境保护监督的影响呈"西强东弱"分异格局,而科学技术创新、地区产业结构及生态环境禀赋表现出"东强西弱"的反向格局。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孙久文 李姗姗 张和侦
本文利用2005—2011年中国285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城市病"对城市经济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城市产业集聚虽然能够带动城市经济效率的提升,但人口过度集中带来的拥挤效应对城市经济效率的影响显著为负,人口膨胀、交通拥堵、环境污染为主要内容的"城市病"成为制约城市经济效率提高的重要因素。从城市规模等级来看,大城市集聚经济对城市经济效率的带动作用有限,而中小城市依然能从集聚经济中获得较大收益;大城市"城市病"对城市经济效率带来的损失程度高于中小城市。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董淑兰 邹安妮 刘芮萌
立足于绿色低碳发展和高污染企业供给侧改革的背景,选择润灵环球发布的2011—2015年的社会责任评级中高污染、高碳排放企业作为研究对象,考察地区社会信任水平对企业碳信息披露与企业绩效关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社会信任与碳信息披露显著正相关,碳信息披露与企业绩效显著正相关;进一步研究发现,企业所处地区的社会信任水平在碳信息披露与企业绩效间的正向关系中具有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即企业所处地区的社会信任水平越高,碳信息披露对于企业绩效的正向影响越显著。
关键词:
社会信任 碳信息披露 企业绩效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仲伟周 陈玉洁
基于动态面板模型以我国285个地级市2005至2015年的就业数据为样本,考察了环境规制对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异质性就业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环境规制对国有企业就业呈现"U"型影响,当前的平均规制水平在拐点左侧造成就业下降;对私营企业就业呈现倒"U"型影响,平均规制水平在拐点右侧也造成就业下降。环境规制透过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了国有企业就业的增长,却减少了私营企业就业,透过FDI则对两种类型的就业均带来正向效应。
0
文献操作(0)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推荐搜索
中国知识密集型服务业集聚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地级市视角
中国粮食主产区耕地利用效率时空格局演变及影响因素——基于180个地级市的实证研究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地方政府社会支出的影响研究:来自中国地级市动态面板数据的证据
数字经济发展如何影响城市碳排放?——来自中国283个地级市的经验数据
中国地级市间流动人口永久定居意愿的空间特征和影响因素
中国城乡居民旅游消费与经济增长——基于地级市样本数据的实证
数字经济如何影响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来自中国地级市证据
数字经济发展对碳排放的影响——基于278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分析
东中西部地区商品流通业对经济增长影响差异的分位数回归分析——基于中国地级市市辖区的数据
职能衍生视角下大学对地方经济发展的影响——基于中国地级市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