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91)
- 2023(1225)
- 2022(1193)
- 2021(1038)
- 2020(894)
- 2019(1939)
- 2018(1969)
- 2017(4034)
- 2016(2121)
- 2015(2227)
- 2014(2266)
- 2013(2136)
- 2012(1995)
- 2011(1911)
- 2010(1956)
- 2009(1914)
- 2008(1788)
- 2007(1630)
- 2006(1610)
- 2005(1561)
- 学科
- 管理(10007)
- 济(8814)
- 经济(8808)
- 环境(7770)
- 业(6442)
- 企(6045)
- 企业(6045)
- 划(4372)
- 方法(3841)
- 规划(3703)
- 环境规划(3622)
- 数学(3196)
- 数学方法(3168)
- 财(3069)
- 制(2525)
- 资源(2358)
- 务(2337)
- 财务(2337)
- 财务管理(2334)
- 企业财务(2268)
- 银(2223)
- 银行(2223)
- 学(2176)
- 行(2127)
- 农(2027)
- 地方(2024)
- 和(1961)
- 区域(1847)
- 域(1847)
- 生态(1844)
- 机构
- 学院(30972)
- 大学(30567)
- 济(13713)
- 经济(13419)
- 管理(12449)
- 理学(10699)
- 理学院(10609)
- 管理学(10488)
- 管理学院(10442)
- 研究(9808)
- 中国(9310)
- 财(6572)
- 京(6520)
- 科学(5746)
- 中心(5372)
- 财经(5239)
- 所(4893)
- 江(4801)
- 经(4710)
- 农(4429)
- 研究所(4425)
- 经济学(4215)
- 北京(4053)
- 州(4011)
- 业大(3918)
- 经济学院(3846)
- 财经大学(3838)
- 银(3719)
- 院(3623)
- 范(3615)
共检索到474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赵雨晴 李津津 茅筱远
本文基于2015-2017年中国一般企业信用债数据检验了信用评级影响企业债务融资的作用机理以及信用环境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评级调整将通过信息传递效应与财务引导效应影响企业债的信用利差。信息传递效应可以通过减轻信息不对称程度,进而促进信用利差的收窄;而财务引导效应既有促进企业提升偿债能力,有利于利差收窄的作用,也有降低企业投资回报率和资产周转率,扩大利差的作用。进一步研究了信用违约频发下信用环境改变对评级调整与信用利差关系的影响。研究发现风险环境的恶化弱化了评级调整的信息传递效应,引起投资者对于风险溢价更高的补偿,削弱了评级调整对于信用利差收窄的正向作用。这为违约潮下评级调整公信力削弱现象提供了理论解释。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林晚发 李殊琦
2016年债券市场的集中违约严重损害了债权人的权益,债权人开始对信用评级功能与独立性产生了严重质疑。以经营杠杆为视角,利用2008—2016年中国债券市场上市公司发债数据,研究成本粘性对发行主体信用评级的影响,以此检验信用评级机构的独立性。研究结果表明,企业成本粘性越大,主体信用评级越低,即成本粘性风险效应会被评级机构所关注。进一步分析发现,成本粘性降低信用评级的作用在风险高的企业中更显著。另外,成本粘性的风险也会被投资者所关注,即成本粘性通过信用评级影响债券信用利差。文章也进一步证实了成本粘性主要通过增大企业资产波动率与会计信息风险来降低信用评级,研究结论对债券市场的监管者、上市公司与债权人有着一定的借鉴与启示。监管部门、信用评级机构与债权人应积极对企业成本粘性行为进行监督,从而保护债权人利益;上市公司应该努力提高公司治理机制,减少管理层基于自利行为的成本管理行为。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屈广玉 梁柱
笔者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4月由大公等评级的384只无担保的固定利率非金融企业债,考察信用评级对债券利差的解释作用。实证研究发现,发行人的财务信息和信用评级都能显著地解释债券利差;在大公、联合和中诚信的样本中,在剔除了信用评级中的财务信息之后,信用评级对债券利差有显著的增量解释作用,而鹏元样本中的信用评级则没有这种作用。这反映了评级机构之间的异质性,即不能将各评级机构的相同信用评级看作是无差异的。本文的研究发现对债券市场投资者和监管层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
信用评级 评级机构 债券利差 评级购买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张艳红 李亚平 黄泽民
以2012年1月至2016年7月发生信用评级调整的中期票据为样本,对信用评级调整对中期票据信用利差的影响进行了实证检验。实证结果显示,信用评级机构相对于投资人能够获得更有效的信息进行信用评级,但是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其往往会给债券发行人虚高的评级,当发行人信用评级调降时会滞后于市场给出调降评级,但当发行人信用状况改善时却会主动调升债券发行人信用评级。投资人对于信用评级调降的债券会存在过度反应,而对于信用调升的债券反应却是滞后的。随着投资人对发行人信息的不断收集,投资人对于债券发行人信用风险的认识会向信用评级
关键词:
信用评级 评级调整 信用利差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张暾
通过总结主权信用评级调整经济影响的相关研究以及国际三大评级机构的评级实践,本文勾勒出主权信用评级调整的主要冲击路径和原理。对于近期我国主权评级被穆迪下调事件,本文认为此次下调在现阶段对中国的影响有限,其最主要的影响在于增加国内企业海外融资成本,未来需重点防范评级机构在短期内集中下调评级所产生的叠加效应。
关键词:
主权信用 信用评级 金融市场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张暾
通过总结主权信用评级调整经济影响的相关研究以及国际三大评级机构的评级实践,本文勾勒出主权信用评级调整的主要冲击路径和原理。对于近期我国主权评级被穆迪下调事件,本文认为此次下调在现阶段对中国的影响有限,其最主要的影响在于增加国内企业海外融资成本,未来需重点防范评级机构在短期内集中下调评级所产生的叠加效应。
关键词:
主权信用 信用评级 金融市场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苏嘉莉 祝继高
基于2008-2019年长期信用债数据,本文实证研究发现:评级分析师任期越长,信用评级越低;较长的分析师任期能够影响评级准确性,降低"未能预测违约"的第I类错误,增加"错误违约预警"的第II类错误;相比于短分析师任期,长分析师任期能够增强信用评级对信用利差的降低作用。本文还发现,相比于未被投资者付费评级机构评级的债券,投资者付费评级机构评级削弱了评级分析师任期对信用评级的降低作用。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梁柱
本文使用2012年9月1日至2013年12月18日发行的139只证券公司短期融资券,考察信用评级和货币市场波动对短期融资券信用利差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证券公司短期融资券的发行利率在2013年6月之前和之后的区间段内显著不同;在没有控制其他变量的情况下,主体评级为AAA级的短期融资券可以在市场上获得较低的信用利差,而主体评级为AA+和AA级的短期融资券的信用利差没有显著的差别;在控制其他变量的情况下,债项的主体评级不能显著地影响信用利差;与经典金融学理论预期相反的是,货币市场波动显著地负向影响信用利差。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张暾
市场投资者普遍将主权信用评级作为判断一国政治经济形势的重要指向性指标,信用评级的调整往往预示着该国投资风险水平变化。国际评级机构主权信用评级具有四个特点:一是各个评级机构的市场影响力存在着一定的差别;二是不同国际评级机构的声明具有叠加效应;三是国际评级机构主权信用评级调整具有滞后性;四是国际评级机构评级行动具有顺周期性。主权信用评级调整对受评国带来的主要影响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引起国内金融市场波动;二是刺激跨境资本流动;三是影响国内企业融资成本;四是引发市场冲击的跨国溢出效应。2017年5月穆迪宣布调降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张国武 郭亚静
本文对新兴经济体在不同时期主权信用评级调整后外汇市场相应的反应进行研究,借助事件研究方法展开实证分析。通过分析,我们发现,在不同的时期主权信用评级调整对外汇市场的影响存在差异表现,市场波动幅度随该国经济发展程度的提高而逐渐减弱。市场对主权信用评级的调整信息提前响应,负向调整对市场的影响较大,在1990—1999年和2000—2012年两个时期分别是正向调整影响的30.98倍和20.93倍。
关键词:
主权信用评级 汇率稳定性 新兴经济体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毛振华
外部评级是整个金融体系非常重要的一个防护带,是机构监管的重要参考,这对全面和客观地评价风险非常重要美债和欧债危机爆发以来,人们对信用评级以及评级机构给予了前所未有的关注。次贷危机后,国际三大信用评级机构被美国监管机构和媒体所诟病,市场观点普遍认为,评级机构不仅在事前未能及时有效地向金融市场和投资者揭示有关金融产品的风险,在危机演化中也未能积极稳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周小婷 黄书民
本文采用2008-2014年A股上市公司发行债券的公司主体信用评级以及其所发行的债券的首发信用评级作为研究样本,用可控性应计利润替代审计质量,分为主体信用评级和债券信用评级两部分立足于债权人的角度分别研究审计质量与信用评级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审计质量分别与债券主体信用评级和债券信用评级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说明较高的审计质量有利于提高企业的主体信用评级和债券信用评级。在考虑企业控制权类型后,研究结果显示国有企业的政府背景会降低审计质量对信用评级的影响,即与非国有企业相比,国有企业的审计质量对主体信用评级和债
关键词:
信用评级 审计质量 控制权类型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蔡国喜
评级机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评级结果的质量,却无法控制评级结果的使用和产生的影响在美国次贷危机和欧债危机中,信用评级给市场造成的巨大影响引发了各方的广泛质疑。欧美各国在深刻反思危机教训的基础上,积极探讨和实践如何减少信用评级行业对金融市场的系统性影响。然而,我们应当看到,在人们讨论的众多关于信用评级的问题中,有的属于评级行业自身的特性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周小婷 黄书民
本文采用2008-2014年A股上市公司发行债券的公司主体信用评级以及其所发行的债券的首发信用评级作为研究样本,用可控性应计利润替代审计质量,分为主体信用评级和债券信用评级两部分立足于债权人的角度分别研究审计质量与信用评级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审计质量分别与债券主体信用评级和债券信用评级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说明较高的审计质量有利于提高企业的主体信用评级和债券信用评级。在考虑企业控制权类型后,研究结果显示国有企业的政府背景会降低审计质量对信用评级的影响,即与非国有企业相比,国有企业的审计质量对主体信用评级和债券信用评级的影响较小。
关键词:
信用评级 审计质量 控制权类型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燕嘉
随着我国公司债市场管制进一步放松,我国公司债市场近几年成长迅猛。公司债市场对企业减少融资成本,改善资本结构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我国沪深上市公司2008至2019年发行的公司债为样本,从客户与环境的角度研究公司债信用利差问题。研究发现,客户集中度能够显著提高公司债信用利差,即客户集中度与公司债信用利差呈正相关关系。进一步分析发现,环境不确定性高时,客户集中度反而与公司债信用利差呈负相关关系。
关键词:
公司债券 市场环境 客户特质 融资成本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