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072)
2023(13392)
2022(11178)
2021(10186)
2020(8828)
2019(20346)
2018(19518)
2017(38131)
2016(20439)
2015(23112)
2014(23036)
2013(23291)
2012(22035)
2011(19939)
2010(20034)
2009(19260)
2008(18467)
2007(16490)
2006(14165)
2005(13124)
作者
(58333)
(48568)
(48551)
(46445)
(31067)
(23569)
(22282)
(18851)
(18644)
(17214)
(16704)
(16488)
(15673)
(15374)
(15370)
(15283)
(14379)
(14345)
(14176)
(13978)
(12208)
(11840)
(11836)
(11148)
(11084)
(11024)
(10773)
(10499)
(9730)
(9657)
学科
(96369)
经济(96290)
(54632)
管理(54418)
方法(45612)
(44338)
企业(44338)
数学(40770)
数学方法(40520)
中国(32125)
(28754)
金融(28751)
(26918)
银行(26892)
(25967)
(25002)
(23661)
地方(21912)
(20649)
(19744)
贸易(19729)
(19223)
业经(18941)
(16989)
(16067)
财务(16043)
财务管理(16005)
农业(15950)
企业财务(15348)
(13384)
机构
大学(298743)
学院(296226)
(135178)
经济(132696)
管理(111428)
研究(104470)
理学(95987)
理学院(94875)
管理学(93534)
管理学院(92969)
中国(87665)
(62540)
(61592)
科学(60156)
(52337)
中心(50054)
财经(49871)
研究所(47589)
(47542)
(45465)
经济学(44919)
(42812)
经济学院(40860)
业大(39981)
北京(39862)
(38144)
师范(37790)
财经大学(37350)
农业(37295)
(37154)
基金
项目(195109)
科学(155075)
基金(145141)
研究(143396)
(125605)
国家(124621)
科学基金(106684)
社会(95058)
社会科(90472)
社会科学(90448)
基金项目(75886)
(73230)
自然(66006)
教育(65425)
自然科(64508)
自然科学(64490)
自然科学基金(63439)
(62490)
资助(60432)
编号(56429)
成果(46445)
(45512)
重点(44692)
(43436)
国家社会(40800)
(40520)
教育部(39480)
课题(38998)
创新(38083)
人文(37844)
期刊
(141155)
经济(141155)
研究(90784)
中国(54904)
(46949)
(44306)
金融(44306)
学报(44261)
(42092)
科学(41704)
管理(38233)
大学(33713)
学学(31868)
农业(27608)
教育(26177)
财经(25858)
经济研究(24554)
技术(23027)
(22264)
业经(20549)
问题(19322)
(18083)
国际(15838)
(15671)
统计(15213)
世界(15202)
技术经济(15195)
理论(14475)
(13479)
商业(13367)
共检索到4445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龙海雯  刘湘勤  
信用文化的发展是金融发展和金融结构升级的重要微观基础,因此促进我国金融健康发展和金融结构升级有赖于广泛的社会信用文化的建立和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田娟娟  
金融支持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与升级的核心要素。文章从金融要素视角出发,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对2010~2013年期间我国不同地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融资效应进行比较。研究得出,我国东部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融资效应具有相对优势,其他地区相对落后。相比之下,西部的间接融资效应要好于中部和东北地区。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杨丽君  
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中国正在全面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区域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传统生产要素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缺乏可持续性,技术创新要素的供给乏力,金融资源很难自发流入技术创新领域。金融原本因实体产业发展的所需而生,却不具备专为实体产业发展提供金融供给的"执着"。因此,金融发展对区域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存在不确定性。金融总量和金融结构对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VECM模型估计预测了2013-2027年共计15年的数据,发现金融总量未来增势最明显,金融效率未来有下降趋势,应当引起重视,区域产业结构优化未来也呈较为明显的上升态势。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武新  吕秀娟  
文章以2006年中国29个省际截面数据为样本,采用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评价中国区域生态效率的差异性。进一步以区域生态效率评价值为因变量,利用线性回归模型,分析环保资金投入,环境政策及产业结构对生态效率的影响。并依据研究发现,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逯进  朱顺杰  
本文在构建金融生态和经济增长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耦合机理实证解析了我国31个省区金融生态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并就其耦合度的空间关联性进行了识别和检验。结果显示:各省区的金融生态与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协调演进之态势,但二者的耦合度却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表现为东部最高,中部、东北次之,西部最差,耦合度的空间关联格局也验证了上述特征。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徐英倩  
文章采用广义矩估计方法,从反映金融结构的三个视角,定量研究了金融结构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结果证实了金融结构的优化对我国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而这种影响存在局部的结构异质性和区域差异性。非金融机构份额的提高,对东、中、西三大区域的经济发展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直接融资比例的提高,明显有利于东部经济增长,但不利于西部地区;银行性金融机构的过度集聚,能抑制东部经济增长,却也能推动中部经济增长。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陆妙燕  
金融发展与经济运行的关系问题一直处于不断的研究积累过程中。文章将金融行业细分成银行、证券、保险三个子行业,并选取了2001年1月至2011年12月的月度数据,通过ADF检验、Johansen协整检验后,建立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再对变量之间做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脉冲响应分析,以检验银、证、保三者在长期中是否对经济增长起到推动作用。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目前我国金融结构中,保险业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显著于银行业与证券业。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蒋冠  黄合建  
货币政策可能通过区域中有结构性差异的金融体系对政策冲击的不同反应,产生出不对称的区域分配性政策效应。因此有必要对中国货币政策基于区域金融结构差异的区域分配性效应进行实证考察,以便提出在操作目标和执行机制层面配合总量性货币政策的结构性政策建议。本文基于区域金融结构差异的视角,从金融机构、金融资产结构和金融渗透程度差异的实证分析着手,分析了金融结构差异导致中国货币政策区域分配效应的机制和效应,由此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孙玲  陶士贵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金融发展水平存在差异性。结合空间经济学非对称FC模型的理论,构建区域金融差异影响的实证模型,并用面板数据模型进行检验,从一个新的视角来分析区域金融差异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结论表明,东部和西部区域金融发展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中部区域金融水平的影响不显著。交易成本的降低将促使东部地区经济发展,却会使得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出现衰退现象。另外,劳动力要素、政府政策支持和科研技术水平的提高也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陆妙燕  王静  
文章指出,对于区域金融一体化问题的研究往往将区域视作一个整体,而忽视了区域内部金融发展的差异。但由于金融的发展具有很强的外部性,其发展差异会对区域金融一体化乃至经济一体化发展进程产生重要影响。有鉴于此,文章选择以长三角为研究对象,对江浙沪三大区域金融差异的现状做出实证分析,包括总量发展、金融结构、金融生态和金融市场化等各个方面,以期在此基础上对长三角区域金融做出非均质性分析。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徐海乐  杜征征  
文章通过Eviews统计软件对安徽、浙江以及安徽内部的金融差异进行比较分析,研究交通、经济、文化、市场等经济地理相关因素对金融差异的影响,得出区域金融差异受区域地理差距尤其是新经济地理因素的影响,通过地理环境的改善可以有效降低区域金融差异水平等结论。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何晓夏  章林  
我国区域金融结构差异已经从各个层次表现出来,这些差异对实体经济增长、技术成长过程以及宏观调控政策的冲击产生不同的效果,从而成为区域经济不协调发展的重要原因。本文建立了系统评价区域金融结构的指标体系,并选取其中重要的指标比较了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金融结构差异,其结论是:我国区域金融结构在各个层面上都存在较大差异,东部地区的金融结构具有市场导向的程度已经远强于中、西部地区,基本向银行导向和市场导向并存的金融结构过渡;而中、西部地区的金融结构还处于银行功能和市场功能双弱的状态,基本不具备市场金融功能结构。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梅晓红  
文章选取中国CDM碳交易数量位居前列的十个省份为样本数据,对产业结构系数与单位GDP碳减排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梳理,并通过分析目前中国碳金融市场发展困境与碳金融市场对产业结构的影响方式,探究出中国碳金融市场对区域产业结构的影响。通过采用面板数据背景下的固定效应模型进行统计分析,从定量的角度研究了碳金融对区域产业结构的影响,得到了某一区域碳交易规模的大小会对该区域产业结构系数起到积极的正向影响的结论。但是,不同区域之间存在差异性,主要原因归根于当地文化、发展阶段与政策导向。最后文章有针对性地从制定碳金融发展战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齐春莹  宋娟  
本文通过对我国不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与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差异的实证研究发现,不同地区的消费总量及消费结构差异性十分显著。在纳入研究范围的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居民消费结构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形态:中西部地区城镇居民在食品、居住和医疗等必需消费支出的收入弹性大于东部地区,而东部地区在交通等方面的消费收入弹性更大。最后,文章就如何根据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构建合理的居民消费结构,进而有效提高当地消费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优化经济发展结构等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于淑艳  
90年代以来,伴随着经济总量的增长,辽宁区域经济发展差距不断扩大。本文以人均 GDP数据从时间序列和空间分布两方面剖析了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现状,运用偏离——份额法实证分析 了区域差距和产业结构的相关关系,提出了优化产业结构,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对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