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846)
- 2023(2634)
- 2022(2226)
- 2021(1969)
- 2020(1651)
- 2019(3857)
- 2018(3664)
- 2017(7618)
- 2016(3745)
- 2015(4148)
- 2014(4275)
- 2013(4138)
- 2012(3718)
- 2011(3444)
- 2010(3389)
- 2009(3332)
- 2008(3367)
- 2007(3119)
- 2006(2923)
- 2005(2950)
- 学科
- 银(16018)
- 银行(15873)
- 行(14617)
- 济(13509)
- 经济(13500)
- 制(12494)
- 业务(9788)
- 管理(9420)
- 度(9251)
- 制度(9250)
- 业(9234)
- 银行制(8524)
- 企(8217)
- 企业(8217)
- 融(8040)
- 金融(8040)
- 方法(6219)
- 数学(5478)
- 数学方法(5455)
- 中国(4187)
- 地方(3648)
- 体(3551)
- 财(3397)
- 贸(3296)
- 贸易(3286)
- 体制(3284)
- 业经(3032)
- 易(2971)
- 组织(2558)
- 务(2309)
- 机构
- 大学(48325)
- 学院(47398)
- 中国(22580)
- 济(21219)
- 经济(20624)
- 管理(19628)
- 银(19448)
- 银行(18661)
- 行(17342)
- 理学(15772)
- 理学院(15630)
- 管理学(15505)
- 管理学院(15405)
- 研究(14736)
- 财(12171)
- 京(10299)
- 融(9939)
- 金融(9766)
- 中心(9649)
- 财经(9229)
- 人民(9043)
- 农(8650)
- 江(8502)
- 经(8405)
- 国人(8027)
- 中国人(8008)
- 中国人民(7897)
- 州(7633)
- 财经大学(7110)
- 科学(7074)
共检索到898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顾海峰
文章基于银保信贷系统视角,分析了银保协作与银行信用风险分散的内生逻辑,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银保协作下担保投资实现银行信用风险分散的内在机理。研究表明,担保投资引发银保信贷系统经营模式由单一债权模式向债权与股权共存模式的转变,促使银保信贷系统收益模式呈现杠杆化、股权化、混业化、匹配化的功能特征。此外,在担保投资机制下,金融机构异质性决定着风险资产收益密度的均匀分布性,随着风险资产规模的增大,银保信贷系统高风险放贷及股权运作的博弈动机将减弱,引发风险资产边际收益减少,贷款边界曲线呈现下凸特征及上移态势,从而改进了银保信贷系统代偿效率,进而实现银行信用风险分散功能。并以此为依据,设计了银保协作下银保信贷系统担保投资机制,该机制主要包括跨市场风险资产配置机制、杠杆率与转股率组合优化机制、组合收益与风险对冲匹配机制、企业认股权甄别及回购机制、贷款债权保值信用增进机制。该研究成果将为中国金融体系构建科学高效的担保投资机制,实现中国银行业信用风险分散目标,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与决策参考。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顾海峰
文章基于银保信贷系统视角,分析了银保协作与银行信用风险分散的内生逻辑,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银保协作下担保投资实现银行信用风险分散的内在机理。研究表明,担保投资引发银保信贷系统经营模式由单一债权模式向债权与股权共存模式的转变,促使银保信贷系统收益模式呈现杠杆化、股权化、混业化、匹配化的功能特征。此外,在担保投资机制下,金融机构异质性决定着风险资产收益密度的均匀分布性,随着风险资产规模的增大,银保信贷系统高风险放贷及股权运作的博弈动机将减弱,引发风险资产边际收益减少,贷款边界曲线呈现下凸特征及上移态势,从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贺琼 刘登金
本文运用博弈理论构建信用担保公司与商业银行的担保博弈模型,分析双方在中小企业信贷融资活动中的风险、收益分担和合作条件。研究表明,在当前情况下我国信用担保公司在上述合作博弈中处于弱势选择地位,这种情况易导致合作风险及收益分担不合理,直接影响双方合作的基础。对此,本文还提出了解决对策。
[期刊] 征信
[作者]
马小林
近年来,丹东市商业银行与信用担保机构合作日益加强,为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在银行与信用担保机构合作实践中,依然存在合作业务种类单一,银行机构难以全面掌握担保机构信息,银行与信用担保机构合作风险分担机制不合理、风险隐患较大,政策性担保机构与银行目标不一致等问题。因此,应建立统一的担保机构信用评级机制,完善统一的担保机构业务监管系统,强化再担保功能,推动再担保公司与担保公司的业务合作,拓展担保机构资本金的补充渠道与方式。
[期刊] 征信
[作者]
马小林
近年来,丹东市商业银行与信用担保机构合作日益加强,为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在银行与信用担保机构合作实践中,依然存在合作业务种类单一,银行机构难以全面掌握担保机构信息,银行与信用担保机构合作风险分担机制不合理、风险隐患较大,政策性担保机构与银行目标不一致等问题。因此,应建立统一的担保机构信用评级机制,完善统一的担保机构业务监管系统,强化再担保功能,推动再担保公司与担保公司的业务合作,拓展担保机构资本金的补充渠道与方式。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秦会忠
从目前情况看,旨在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贷款难问题而成立的担保机构大多数并未达到政府所预期的效果。本文深入分析了商业银行与担保机构的合作障碍,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政策思路。
关键词:
担保合作 障碍 对策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李海峰
融资性担保是指担保人与商业银行等债权人约定,当被担保人不履行对债权人负有的融资性债务时,由担保人依法承担合同约定的担保责任的行为。近年来,融资性担保机构发展迅速。据统计,截至2010年底,全国融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顾海峰
银保协作路径有利于缓解银保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从而提升中小企业金融市场的资金配置效率,降低中小企业金融市场的整体金融风险。基于银保协作视角,以商业银行信用风险为切入点,提出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转移的实现机制,该实现机制主要包括建立贷款企业的信用再担保机制、建立可选择性风险转移(A.R.T.)保险机制、建立贷款企业的信用反担保机制三部分内容。该研究成果将为构建科学高效的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机制提供理论指导与决策参考,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顾海峰
从贷款企业的财务运营能力预警评价、经营管理能力预警评价、技术创新能力预警评价三个层面系统设计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预警机制的指标体系,在确定各因素预警临界值基础上,进行信用风险预警机制的警示设置,并构造警度评价函数,以实现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预警机制的警度判断及处置功能,从而实现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预警机制的预警功能,为构建科学高效的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机制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与决策参考。
关键词:
银保协作 商业银行 信用风险 预警 机制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顾海峰
构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制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瓶颈的重要途径,作为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市场承担着重要的金融功能。一方面,文章从金融经济学视角分析了商业银行与担保机构风险分担理论,并提出应建立商业银行与担保机构的外部协作机制,来实现担保信用风险的外部分散目标。另一方面,通过金融创新,建立基于担保投资理论的风险内部分散机制,来实现担保信用风险的内部分散目标。本研究对于构建完备有效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切实有效地发挥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在中小企业融资中的作用,具有很好的理论指导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
商业银行 担保机构 协作 信用风险 分散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陈伏利
中小商业银行在国有大银行和外资银行的双重挤压下,需要寻求和培育优质中小企业客户群以谋求 生存和发展。新兴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基金在提升中小企业信用水平、减小银行存贷剪刀差、发展地方经济方面 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何建立中小商业银行与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基金“双赢”模式已成当务之急。
关键词:
风险补偿 风险分担 再担保 信用环境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顾海峰
基于银保协作路径分析了信用评估的功能与特征,对贷款企业实施信用评估,就是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识别过程。对此,设计了贷款企业信用评估系统的指标体系,并运用多层次系统模糊综合评判法,构建了信用评估系统的评判模型,有效解决了信用平稳状态下贷款企业的信用评估问题,实现了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识别目标。该研究成果将为构建科学高效的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机制提供理论指导与决策参考,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顾海峰
银保协作信贷模式有利于缓解银保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提升金融市场资金配置效率。本文基于银保协作模式,分析了金融市场的逆向选择,揭示了逆向选择与商业银行客观信用风险形成的内在机理,在此基础上,从逆向选择治理视角设计了商业银行客观信用风险的控制策略。研究发现,逆向选择行为的发生是商业银行客观信用风险形成的根本原因,建立足额的资产抵押或质押机制,可以有效抑制逆向选择,实现商业银行客观信用风险的控制目标。
关键词:
银保协作 商业银行客观信用风险 逆向选择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顾海峰
构建科学高效的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补偿机制,是提升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防控效能的重要基础。文章分析了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补偿的内生机理,研究发现,推行银保协作模式可以有效缓解银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有利于实现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补偿目标,并以此为依据,设计了银保协作下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补偿的实现机制。文章认为,政府财税介入缓解了信贷配给缺口,加大了信贷资金的市场化出清程度,提升了信贷市场效用水平,是实现信用风险外部补偿目标的重要路径;此外,建立商业银行风险拨备机制,有助于实现信用风险的内部补偿目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