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734)
- 2023(9582)
- 2022(8307)
- 2021(7581)
- 2020(6804)
- 2019(15682)
- 2018(15554)
- 2017(30233)
- 2016(16733)
- 2015(19028)
- 2014(19257)
- 2013(18965)
- 2012(17848)
- 2011(16131)
- 2010(16421)
- 2009(15631)
- 2008(15866)
- 2007(14552)
- 2006(12636)
- 2005(11711)
- 学科
- 济(67940)
- 经济(67831)
- 管理(53974)
- 业(49378)
- 企(41683)
- 企业(41683)
- 方法(32156)
- 数学(28164)
- 数学方法(27895)
- 财(21691)
- 制(18549)
- 农(18222)
- 中国(16991)
- 学(15075)
- 业经(14591)
- 务(13519)
- 财务(13485)
- 财务管理(13448)
- 银(13004)
- 银行(12974)
- 贸(12943)
- 贸易(12937)
- 企业财务(12771)
- 易(12575)
- 行(12330)
- 体(11983)
- 融(11831)
- 金融(11827)
- 农业(11646)
- 地方(11522)
- 机构
- 大学(247504)
- 学院(244962)
- 济(102117)
- 经济(99891)
- 管理(93929)
- 研究(81772)
- 理学(80726)
- 理学院(79828)
- 管理学(78517)
- 管理学院(78050)
- 中国(63913)
- 京(51725)
- 财(50773)
- 科学(49542)
- 农(43004)
- 所(41904)
- 财经(39635)
- 中心(38786)
- 江(38167)
- 研究所(37755)
- 业大(36832)
- 经(35810)
- 农业(33678)
- 北京(32411)
- 经济学(32018)
- 范(31056)
- 师范(30693)
- 州(29668)
- 财经大学(29314)
- 院(29153)
- 基金
- 项目(159912)
- 科学(126054)
- 基金(117450)
- 研究(115613)
- 家(102334)
- 国家(101515)
- 科学基金(86708)
- 社会(74082)
- 社会科(70072)
- 社会科学(70050)
- 基金项目(62497)
- 省(61891)
- 自然(56290)
- 自然科(54990)
- 自然科学(54970)
- 自然科学基金(54041)
- 教育(53943)
- 划(52406)
- 资助(47847)
- 编号(46784)
- 成果(39112)
- 部(36606)
- 重点(36165)
- 制(33365)
- 发(33334)
- 创(33041)
- 课题(32164)
- 教育部(31418)
- 创新(31046)
- 科研(30987)
共检索到3668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林金忠
信用制度的微观基础是经济活动主体的信用行为。由信用行为而产生的信用关系可归结为三种基本形式:单方面的信用关系、双方相互信用关系和中介的信用关系。对这三种形式下的信用行为的分析表明,竞争性市场并不会自发地形成可靠的信用关系;每一种信用关系都需要一个完善的社会信用制度来支撑。
关键词:
信用行为 信用关系 信用制度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友芝
当前 ,我国保险市场出现了较严重的市场失灵 ,一方面某些保险人及其行为代理人违背诚信原则 ,引起了公众的信任危机 ,抑制了保险市场的进一步拓展 ;另一方面保险人之间的无序竞争、恶性竞争态势牺牲了保险市场的经营效率。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我国保险市场交易主体之间的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分布格局所致。本文从信息不对称角度出发 ,提供了一个矫正我国保险市场信息不对称状态的制度安排保险信用评级制度的微观理论框架。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巫景飞 郝亮
转换经济增长方式,推动产业升级已经成为当下中国面临的首要挑战。本文旨在探讨产业升级的微观机理及其制度基础。文章认为,产业升级的本质是企业升级,也即社会中的企业普遍更有意愿进行创新投入。现实社会中,由于政府扮演角色的差异,导致企业升级的意愿有所不同。通过构建动态博弈模型,文章得出两个推论:(1)政府提供的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越强,越有利于产业升级;(2)政府掌控市场资源的能力越强,越不利于产业升级。随后,文章运用中国2001—2010年10年30省市的面板数据对上述结论进行了实证检验。基于以上分析,文章最后指出,转换政府职能,增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减少对各类要素资源的价格扭曲将能增强企业创新动力,这...
关键词:
产业升级 制度 市场化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吴英娜 丁梁
国外信用制度建设有150多年的历史,信用制度已成为这些国家经济得以良好运行的基础和保障。因此,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信用制度建设的经验,对于加强我国信用制度建设很有意义。 一、国外银行信贷登记咨询制度 银行信贷登记咨询制度,是指以立法形式建立、由中央银行管理运行、强制所有银行参加,以登记和提供企业信贷信息为主要内容的公共信贷信息登记系统。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周怡 熊祖辕 刘清海
统计信用缺失是影响统计数据失真的重要原因,建立统计信用评级体系是从根本上保障诚信、提高数据质量的最有效的方法。本文运用信息不对称原理和博弈论分析模型对统计信用缺失进行分析,并对建立统计信用评价体系提出了初步设想。
关键词:
统计信用 信息不对称 评价指标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石新中
本文认为,信用是人类文明的基石,法律对于信用的维护经历了从民法的个人本位到经济法的社会本位的过程,现代信用制度的诸多方面体现了经济法的理念。现代信用制度的共同特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国家立法规定信用信息的公开;二是社会中介组织在信用体系正常运转中的枢纽地位;三是信用责任机制的社会性。
关键词:
现代信用 信用制度 经济法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魏明 王琼 褚俊虹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崔亚东
现代经济已逐渐发展成为一种信用经济 ,但信用缺失现象在经济竞争中却屡见不鲜 ,特别是在中国目前尚不成熟的经济体系中 ,信用缺失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一大障碍。本文系统地阐述了信用及信用经济的内涵及起源 ,分析了信用缺失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危害及其产生因素 ,更进一步借鉴西方国家在建立信用制度方面的成功经验 ,提出中国建立与完善信用制度与信用经济体系的措施。
关键词:
信用缺失 信用制度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孙从海
本文借助于数理模型和状态描述 ,尽可能详细地分析了消费信用的产生和发展与个人收入、个人财富、预期和个人年龄之间的相关性 ,指出它们之间虽有相关性 ,但很不确定。提高宏观经济政策的透明度、稳定性以及金融制度创新 ,可能更有助于消费信用的发展。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伍志文
个人信用制度是社会信用制度的核心 ,完善高效的个人信用制度是建立我国社会信用体系的突破口。建立个人信用制度的必要性已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共识。目前 ,制约我国个人信用制度建设的因素主要有四个方面———文化传统约束、个人信用市场约束、法律环境约束、网络技术约束。认真研究和解决这些制约因素对早日建立和完善个人信用制度有重大现实意义。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江曙霞 张小博
制度变迁虽然表现形式各异,但终究可以归结为相关利益主体成本-收益的一种权衡。制度需求主体的弱势和相对缺乏,使得中国的制度转变集中于政府主导的强制性变迁。通过对政府金融效用函数和Kaldor-Hicks准则的界定,文章将中国金融制度演变和选择过程纳入到成本-收益分析框架之中。作为一个展望,文章在最后对我国民间信用的发展前景进行了构想,同时对政府监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庞贞燕
当前,我国消费信用发展的制度、法规障碍主要表现为:没有建立完善的个人信用制度、消费信用的商业保险制度、担保保证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相应的法律法规也不健全。因此,为了推动消费信用的迅速发展,促进扩大内需,实现经济增长目标,必须尽快建立和完善相关的制度和法规,这是我们必须做出的对策选择。
关键词:
消费信用 信用制度 信用评估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任森春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需要有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为基础 ,而创造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 ,必须要有完善的社会信用制度作保证。在社会信用制度的建设中 ,政府的角色如何定位 ,对信用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阐述了政府在信用制度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分析了政府直接介入信用关系的主要表现、形成原因及其危害 ,提出从合理定位政府经济职能、增加有效制度供给、强化政府监管、培育信用中介机构和加快市场化进程等方面进一步完善我国的信用制度。
关键词:
信用制度 政府 制度供给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