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753)
- 2023(16615)
- 2022(14116)
- 2021(13393)
- 2020(11027)
- 2019(25086)
- 2018(24914)
- 2017(47340)
- 2016(25321)
- 2015(27920)
- 2014(27259)
- 2013(26442)
- 2012(23717)
- 2011(21250)
- 2010(21407)
- 2009(20188)
- 2008(18631)
- 2007(16043)
- 2006(14264)
- 2005(12433)
- 学科
- 济(91174)
- 经济(91063)
- 管理(75918)
- 业(72386)
- 企(63330)
- 企业(63330)
- 方法(39406)
- 数学(33370)
- 数学方法(32960)
- 中国(31142)
- 融(28282)
- 金融(28280)
- 银(27294)
- 银行(27252)
- 财(26865)
- 行(26274)
- 农(24948)
- 业经(23754)
- 制(23089)
- 地方(20625)
- 技术(20224)
- 学(18863)
- 理论(18223)
- 务(17176)
- 财务(17109)
- 财务管理(17077)
- 贸(16867)
- 贸易(16849)
- 农业(16720)
- 易(16359)
- 机构
- 学院(336214)
- 大学(335418)
- 管理(134893)
- 济(133003)
- 经济(130016)
- 理学(116520)
- 理学院(115308)
- 管理学(113402)
- 管理学院(112782)
- 研究(110249)
- 中国(88436)
- 京(70357)
- 科学(66208)
- 财(63850)
- 所(53315)
- 中心(52180)
- 财经(50335)
- 农(49931)
- 江(49283)
- 研究所(48474)
- 业大(47746)
- 经(45763)
- 范(44496)
- 北京(44471)
- 师范(44102)
- 州(40697)
- 院(40527)
- 经济学(39935)
- 农业(38473)
- 财经大学(37621)
- 基金
- 项目(231246)
- 科学(182635)
- 研究(174001)
- 基金(166520)
- 家(143565)
- 国家(142303)
- 科学基金(123525)
- 社会(109529)
- 社会科(103775)
- 社会科学(103750)
- 省(91850)
- 基金项目(88433)
- 教育(80119)
- 自然(78716)
- 自然科(76911)
- 自然科学(76896)
- 划(76242)
- 自然科学基金(75499)
- 编号(71644)
- 资助(66880)
- 成果(58150)
- 创(52428)
- 重点(51488)
- 部(50250)
- 发(49749)
- 课题(49419)
- 创新(48232)
- 项目编号(44954)
- 国家社会(44658)
- 教育部(43840)
- 期刊
- 济(145355)
- 经济(145355)
- 研究(102950)
- 中国(68039)
- 管理(50779)
- 学报(49557)
- 财(48544)
- 科学(45863)
- 农(45359)
- 教育(43942)
- 融(43709)
- 金融(43709)
- 大学(38319)
- 学学(35763)
- 农业(30719)
- 技术(29458)
- 业经(24813)
- 财经(24129)
- 经济研究(23454)
- 经(20614)
- 问题(17756)
- 科技(17566)
- 图书(17353)
- 理论(17318)
- 实践(15943)
- 践(15943)
- 技术经济(15820)
- 业(15671)
- 现代(15251)
- 商业(14896)
共检索到5017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陈震 王铭瑞 阳艳梅 孙芳城
为总结区域绿色金融发展模式,评估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成效,本文在构建理论模型的基础上,利用双重差分模型分析了其对试验区内企业的债券信用利差的影响及微观机理。研究发现,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会降低试验区内企业的债券信用利差,且主要降低非重污染企业的债券信用利差,而对重污染企业没有显著影响。融资机制和信息机制检验发现,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降低债券信用利差是因为缓解了试验区企业的融资约束。异质性分析表明,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主要降低了国有企业、大型企业以及在交易所市场交易债券企业的信用利差;特别地,其导致大型重污染企业的信用利差也显著下降。鉴于此,绿色金融发展需进一步强化重污染企业金融约束、加强绿色金融资金用途监管、提高信息披露质量和可得性、完善绿色投资激励机制。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王修华 刘锦华 赵亚雄
研究目标:从微观企业视角考察中国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试点政策的影响成效。研究方法:基于中国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季度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绿色金融试点政策对试验区的整体企业发展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明显降低了污染企业的生产效率,促进了绿色企业的创新发展,且存在约束效应大于激励效应的现象,说明企业仍未形成超过遵循制度成本的"补偿性收益"。机制分析发现,绿色金融试点政策提升了污染企业的融资约束和治污成本,挤出了其研发支出,从而导致生产效率降低;而对于绿色企业,绿色金融试点政策则明显增加了绿色企业的商业信用和研发支出,促进了其生产效率的提升。进一步分析发现,绿色金融试点政策对国有、大规模企业的影响效应更强,并呈现出显著的上市年龄异质性。研究创新:从微观企业视角论证了绿色金融试点政策的影响效应及其在污染企业和绿色企业之间的效应差异和作用机制。研究价值:为深化创新绿色金融政策、促进企业绿色高效发展提供经验证据和政策启示。
[期刊] 征信
[作者]
毛彦军 徐文成
基于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视角,研究绿色金融体系建设的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属性,结合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实践分析当前中国绿色金融体系建设现状,发现我国绿色金融标准不统一,信息披露制度不完善,专业服务体系发展滞后,社会资本参与不足等问题。建议加快推进统一的绿色标准体系建设,制定强制性的绿色信息披露制度,推动绿色项目认证,强化机制和方法创新,引导更多社会资本投入绿色项目。
关键词:
金融供给侧 金融改革 绿色金融 试验区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赵亚雄 王修华 刘锦华
基于超效率DEA非径向方向距离函数测度的绿色经济效率视角,本文检验了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设立的经济效果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设立后,试点地区的绿色经济效率显著提升,这得益于试验区设立的绿色技术效率提升作用,但绿色技术进步的效果不明显。机制检验显示,试点地区主要通过吸引外商投资、促进绿色企业创新、抑制污染企业融资等路径提升绿色经济效率,产业结构高级化的作用路径不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试验区设立对产业升级类和资源开发类试点地区绿色经济效率提升的正向作用明显;对大规模污染企业生产效率的抑制作用更强,对小规模绿色企业的作用不显著。本文研究体现了进一步推进试验区的绿色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高级化的紧迫性,有利于为绿色转型政策的优化提供证据。
关键词:
绿色金融 试验区 绿色经济效率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而发展绿色金融,依靠金融力量促进生态环境改善和资源节约高效利用,是推进绿色发展的路径之一。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一系列支持和促进政策推动下,我国绿色金融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2017年6月,国务院决定在浙江、广东、贵州、江西、新疆五省份部分地区设立各有侧重、各具特色的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这标志着我国绿色金融迈入了"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和"自下而上"的区
关键词:
试验区建设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余少龙 石虹
基于2012—2021年273个城市的绿色创新数据,以设立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为准自然实验,构造多期双重差分模型研究绿色金融政策对城市绿色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绿色金融政策促进了城市绿色创新,这一结论在安慰剂检验、PSM-DID等稳健性检验后仍成立;第二,绿色金融政策可以通过提高人力资本水平、改善营商环境来推动城市绿色创新;第三,绿色金融政策对绿色创新的推动作用在东部、政府科研支持较强的城市中更加显著;第四,绿色金融政策对城市绿色创新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不仅推动了本城市绿色创新,还可以助推邻近城市绿色创新。上述结论为进一步发挥绿色金融政策效果,推动城市绿色创新进而助力“双碳”目标实现提供了启示。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时省 张亚
为了进一步促进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升级,国务院于2017年6月宣布设立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该试验区的设立能否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以及通过何种机制发挥作用?本文基于2008—2019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绿色专利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发现,试验区设立显著促进了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数量和质量,且结论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动态效应检验表明,试验区设立对企业高质量的绿色技术创新活动具有长期推动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试验区设立通过缓解融资约束和强化环境规制两个渠道对绿色技术创新产生正向影响。前者对绿色技术创新的数量和质量均有显著推动效果,而后者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创新质量上。异质性分析方面,试验区设立对绿色技术创新的作用在不同产权性质企业、不同污染程度行业以及不同类型行业企业中存在显著差异。本文结论对中国进一步完善绿色金融政策体系提供了经验证据和政策启示。
[期刊] 清华金融评论
[作者]
邱亿通
开展绿色金融改革创新是构建现代金融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介绍广州市开展绿色金融改革的基础和条件,并展示了绿色金融的"广州模式"。近年来,广州金融业保持较快增长,逐步构建起了业态丰富、结构合理、服务高效、安全稳健的现代金融服务体系,为广州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区域和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2016年,广州金融业实现增加值
关键词:
试验区 现代金融服务体系 广州模式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张云辉 杨博凯
本文基于2013―2019年全国地级市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法分析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政策对城市碳排放水平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结果表明,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政策能显著降低城市碳排放量,且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异质性分析表明,碳减排效应在中西部城市、高金融水平城市中更加显著。中介效应分析表明,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政策能够通过提高能源效率与环境规制强度来减少碳排放量。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姚润梅
建设赣江新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应针对当前绿色金融服务资源缺乏、金融机构服务绿色发展的动力不足、金融系统促进绿色发展效率不高的问题,探索建立"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型"绿色金融发展模式,尽快培育壮大绿色金融服务资源,加快制定促进金融机构服务绿色融资的政策措施,鼓励和支持金融机构开展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努力将试验区打造成为深化金融领域改革的重要平台、助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推手、推动新区发展的重要引擎。
关键词:
新区建设 赤道原则 绿色信贷 资源配置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祁怀锦 刘斯琴
借助2017年开始设立的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为准自然实验,利用2014—2020年我国沪深A股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的绿色专利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法探讨绿色金融试点政策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绿色金融试点政策有利于提高企业绿色创新活跃度,对于污染排放强度较高的企业,该政策的绿色创新激励作用更为明显;企业声誉风险和融资便利性是该政策提高企业绿色创新活跃度的两个重要渠道;并且上述结论在非国有企业、外部融资依赖度较高以及环境规制较弱的样本中更为显著。研究结论不仅为绿色金融试点政策的实施效果提供了经验证据,还对完善绿色金融体系以及复制和推广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具有实践意义。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王玉凤 张淑芹
绿色金融可为经济绿色转型和金融业自身发展提供动力,助力“双碳”目标实现。为在体制机制上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经验,我国选择部分地区建设各有侧重、各具特色的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将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视为一次准自然实验,从绿色金融需求侧(环保企业投融资)出发,以2015—2019年我国A股上市环保企业为样本,利用双重差分模型定量分析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试验区建设有助于扩大环保企业投融资规模,降低环保企业融资成本,提高环保企业投融资效率;试验区建设对环保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具有滞后性,不能促进当期投资效率的提高,但能促进未来投资效率的提高;与非国有企业相比,试验区建设对国有企业投融资规模、融资成本、投融资效率的影响效应更明显。在进行平行趋势、安慰剂、倾向得分匹配等检验后,研究结论依然稳健。因此,应积极总结试验区建设成功经验,推动建立环保企业投融资长效机制;创新和应用绿色金融工具,提高环保企业投融资效率;制定差异化信贷政策,加大对高成长性非国有环保企业的政策扶持力度。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马艳芹 罗良文
设立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是中国开启绿色金融区域探索的典型实践,也是促进节能降耗、减污降碳和绿色发展的重要手段。本文以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实践为绿色金融政策的切入点,采用双重差分方法考察绿色金融改革创新政策的节能效应、作用机制和异质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绿色金融改革创新政策的推行有助于降低试验区的能源强度,并提升试验区的绿色全要素能源效率,从而产生节能效应。机制检验结果表明,绿色金融改革创新政策能够通过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绿色技术创新来促进节能效应的产生。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政策有助于改善非资源型城市和中西部城市能源强度和绿色全要素能源效率,从而产生节能效应。本文的研究结论能够为促进绿色金融政策的制定和推广、挖掘节能效应的驱动力提供经验证据。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祁敬之 宋哲慎 吴腾
河南省作为内陆核心腹地、农业大省,兼具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地的生态功能,发展绿色金融有着重要的国际机遇、历史机遇、政策机遇、区位机遇和产业机遇。当然也面临着政策约束力较弱、申建竞争较大、金融机构积极性不高和绿色金融发展规模较小等诸多现实困境。通过立足分析省域实际情况,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提出河南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建设,应立足于加强制度设计,突出区域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功能定位,发挥好财税激励作用,成立专业的区域性绿色投资银行,从而形成具有特色的河南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带动产业升级和实现中原崛起。
关键词:
绿色金融 改革创新 试验区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祁敬之 宋哲慎 吴腾
河南省作为内陆核心腹地、农业大省,兼具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地的生态功能,发展绿色金融有着重要的国际机遇、历史机遇、政策机遇、区位机遇和产业机遇。当然也面临着政策约束力较弱、申建竞争较大、金融机构积极性不高和绿色金融发展规模较小等诸多现实困境。通过立足分析省域实际情况,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提出河南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建设,应立足于加强制度设计,突出区域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功能定位,发挥好财税激励作用,成立专业的区域性绿色投资银行,从而形成具有特色的河南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带动产业升级和实现中原
关键词:
绿色金融 改革创新 试验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关于纵深推进我国绿色金融改革创新的思考——基于首批国家级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分析
绿色金融试点政策对企业发展效率的影响研究——来自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上市公司的证据
浙江省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建设效率评价与路径优化研究
实质性创新还是策略性创新?——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企业绿色创新效应
绿色金融政策与绿色消费发展——基于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与合成控制法
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设立能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吗?
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设立的绿色技术创新效应——以广州市为例
绿色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基于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准自然实验
绿色金融政策与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来自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