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389)
2023(10418)
2022(8653)
2021(7856)
2020(6585)
2019(14485)
2018(14050)
2017(26501)
2016(13939)
2015(15206)
2014(15134)
2013(14581)
2012(13301)
2011(11983)
2010(12649)
2009(12619)
2008(11490)
2007(10804)
2006(9765)
2005(9214)
作者
(37581)
(31190)
(30730)
(29608)
(19710)
(14763)
(14041)
(11952)
(11639)
(11220)
(10564)
(10464)
(10056)
(10044)
(9721)
(9698)
(9105)
(9103)
(8916)
(8785)
(7989)
(7419)
(7348)
(7134)
(7102)
(7064)
(7035)
(6999)
(6229)
(6127)
学科
管理(52803)
(51178)
(48900)
经济(48809)
(46507)
企业(46507)
(27287)
金融(27285)
(25937)
银行(25927)
(25106)
中国(22421)
(20315)
(20257)
方法(17289)
技术(16396)
业经(15112)
数学(14074)
数学方法(13902)
(13579)
(13334)
财务(13302)
财务管理(13273)
企业财务(12714)
(12700)
技术管理(12258)
地方(11488)
中国金融(11202)
体制(10908)
理论(10584)
机构
学院(190916)
大学(190420)
(81380)
经济(79524)
管理(74532)
理学(62701)
理学院(62105)
管理学(61311)
管理学院(60930)
研究(60190)
中国(56018)
(44894)
(38726)
财经(33932)
(31951)
科学(31577)
中心(31553)
(30524)
(27972)
经济学(25958)
(25585)
财经大学(25221)
(24689)
研究所(24446)
北京(24416)
(24377)
银行(23504)
经济学院(23241)
业大(22602)
(22496)
基金
项目(120811)
科学(97642)
研究(93987)
基金(88509)
(74513)
国家(73826)
科学基金(65666)
社会(62217)
社会科(59184)
社会科学(59176)
(48748)
基金项目(46335)
教育(43855)
自然(39550)
(39499)
自然科(38712)
自然科学(38705)
自然科学基金(38098)
编号(37244)
资助(34522)
成果(31989)
(31937)
(29859)
创新(28860)
重点(27221)
(26997)
课题(26996)
国家社会(26018)
(25826)
(25039)
期刊
(93908)
经济(93908)
研究(64249)
中国(46682)
(39301)
金融(39301)
(37324)
管理(33052)
教育(24667)
(23739)
学报(23257)
科学(23197)
大学(19551)
学学(18120)
财经(17919)
技术(17634)
(15347)
业经(14621)
经济研究(14336)
农业(14061)
问题(11373)
科技(10566)
理论(10203)
技术经济(9754)
财会(9510)
(9454)
(9237)
论坛(9237)
实践(9105)
(9105)
共检索到3138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乔臣  
信用创造为金融的虚拟化创设信用条件,金融虚拟又反向促使信用创造的进一步扩张,两者之间存在一种内在的逻辑互动机制。借助信用创造与金融虚拟互导的逻辑模型的架构,不仅利于把握两者的互动关联,也有助于理解创新的动力源泉。以此,能够为建立信用创造与金融虚拟良性互导机制奠定坚实的基础。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陆海云  
虚拟实验提供学习者体验各种可能和不可能发生的情境,获得更直观的经验感受和更高的知识迁移的能力,其思维和行为框架也随之产生转换,导致经验世界的重建。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肖磊  
马克思货币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虚拟的货币形式(主权信用货币理论雏形),借贷货币资本与现实资本积累的关系,虚拟资本的运行及其与实体经济的关系等。这些思想对于分析我国经济"脱实向虚"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我国经济"脱实向虚"的根源在于实体经济的内在矛盾,这是市场经济的必然结果,在本质上属于"生产过剩"的表现形式。可从总体顶层设计、过剩经济调节机制、利润增长机制、泡沫消化机制、货币流通机制、政府监管机制等六个方面构建推动我国经济"脱虚向实"的具体机制,从而为我国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刘怀洲  张林  卢平  
理解“虚拟资本”内涵的关键在于从本质上把握“虚拟”性 ;理解“金融资产”概念必须把握其与“实物资产”的关系。对两者概念上的界定和比较是十分重要的。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郑鹏  马耀峰  李天顺  
作为近些年才出现的一种新事物,虚拟旅游在产业界已经被公认为热点之一。然而,学术界并没有针对虚拟旅游研究的内核及外延进行思考,仍然停留在东敲西打的探索阶段。面对虚拟旅游"实践超前,学术滞后"的现状,研究其理论内核,使其科学化,就显得尤为必要。笔者在对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的基础上,以旅游体验为理想型,提出了"镜像体验"这一概念,试图以此建立起虚拟旅游研究领域的内核,并进一步以其为核心对虚拟旅游研究范畴进行探讨。
[期刊] 图书馆学研究  [作者] 陆和建  张晗  
国内外很多图书馆已经开始尝试利用虚拟现实技术为用户开展服务创新,美国是国际上最早研究和应用虚拟现实技术的国家,其研究和应用水平基本代表国际虚拟现实技术发展的水平。文章选取了中美图书馆应用虚拟现实技术开展服务创新的若干案例进行研究,通过分析比较该技术在中美图书馆应用内容和应用形式上的不同,提出我国图书馆应用虚拟现实技术开展服务创新的若干思考。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颜安  周思伟  
本文在阐释虚拟整合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虚拟整合与虚拟企业、供应链联盟、虚拟供应链、价值网、虚拟价值链等概念和理论之间的关系,并将其纳入同一框架下,提出了虚拟整合的概念模型;同时,对虚拟整合的价值创造机制与路径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指出虚拟整合实现了合作企业的价值创造活动由实体空间向虚拟空间的延伸,而信息共享、跨组织流程再造、基于顾客价值的商业模式创新以及基于价值星系的开放式创新等则是虚拟整合在虚拟空间实现价值创造的主要路径。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张青  
虚拟经济有着自身的独特功能和特征 ,虚拟经济与金融创新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虚拟经济的发展必须用正确的金融创新来促进。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白钦先  常海中  
金融虚拟性是金融衍生品的本质特征,金融衍生品是金融虚拟性的最典型代表。金融衍生品既有正向功能,也有负向功能,何种功能的发挥要取决于存在何种金融生态环境。金融衍生品既可能分散或转移风险,也可能累积和提升风险;既可能通过价格发现来优化资源配置,也可能由于价格扭曲而劣化资源配置;既具有杠杆交易(放大操作)功能,也具有扭曲财富公平再分配的功能。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陶艳珍  陈伯云  
文章从虚拟金融的视角分析了金融市场财富蒸发的途径,特别提出了货币幻觉破灭所导致的财富蒸发,认为虚拟金融危机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社会问题,进而总结了应对金融危机应吸取的经验和教训,包括加强对信用货币的认识与管理,正确处理虚拟金融和实体经济的关系,坚定对经济的信心,完善实体经济结构调整的同时加强虚拟金融体系建设等。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杜长江  
随着信用制度的发展,虚拟资本在发达国家以多种形式蓬勃发展起来。20世纪70年代初货币虚拟化后,形成了债务—美元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货币和债务发行约束的缺位,为经济虚拟化过度发展提供了宏观基础条件。美欧发达国家通过金融全球化方式将虚拟经济模式扩展到全球。在这个过程中,缺乏约束的国际货币体系和缺乏有效监管的虚拟经济活动,成为现代金融危机的特殊机制,现代金融危机呈现出新特点。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余璇  贺彬  刘美琳  吴绍波  
依据投入—过程—产出(IPO)模型框架和特质激活理论,运用来自67个高新技术企业虚拟团队307份团队成员数据,分析虚拟团队主动性人格对团队创造力的影响,以及高质量人际关系的中介作用和集体主义氛围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虚拟团队主动性人格对团队创造力和高质量人际关系均具有正向影响;高质量人际关系在虚拟团队主动性人格与团队创造力间发挥中介作用;集体主义氛围负向调节虚拟团队主动性人格对高质量人际关系的影响。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王巧霞  曲国明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我国餐饮业竞争将更加激烈,必须利用数字技术来提高核心竞争力。本文首先分析了餐饮企业虚拟价值链构成,然后深入研究了虚拟价值链整合对餐饮企业价值创造的作用,最后提出实体价值链与虚拟价值链整合进行价值创造的具体模式。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刘晓欣  熊丽  
新冠疫情后,美国GDP的增长明显背离了其实体经济的发展状况,是依靠金融和房地产等虚拟经济的推动。有鉴于此,本文基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视角,利用主要国家的数据考察了虚拟经济创造GDP的逻辑、路径和隐患,研究发现:虚拟经济有着不同于实体经济的财富创造机制,虚拟经济创造GDP的路径包括为实体经济服务创造GDP和自我循环创造GDP。前者属于真实经济价值,后者属于借贷性、投机性收益,蕴含着引爆金融危机的隐患。对此,本文提出要坚定不移做大做强实体经济,防止经济脱实向虚,同时应改良GDP核算方法,使之更为客观地反映真实的经济增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