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71)
2023(1459)
2022(1340)
2021(1157)
2020(1125)
2019(2463)
2018(2447)
2017(4856)
2016(2673)
2015(3048)
2014(3014)
2013(3120)
2012(2883)
2011(2375)
2010(2498)
2009(2419)
2008(2560)
2007(2401)
2006(2181)
2005(1975)
作者
(7988)
(6378)
(6303)
(6098)
(4297)
(3238)
(3011)
(2538)
(2504)
(2372)
(2316)
(2218)
(2117)
(2046)
(2023)
(2018)
(2007)
(1927)
(1924)
(1837)
(1608)
(1601)
(1542)
(1541)
(1504)
(1473)
(1437)
(1413)
(1338)
(1279)
学科
管理(10987)
(10636)
(10551)
企业(10551)
(9354)
经济(9344)
(7064)
方法(6697)
(6336)
财务(6326)
财务管理(6315)
企业财务(6176)
数学(5652)
数学方法(5464)
(3112)
银行(3109)
(2998)
国家(2938)
(2863)
(2746)
(2736)
(2683)
外债(2493)
债券(2456)
公债(2456)
(2434)
家公(2357)
(2256)
金融(2256)
理论(1897)
机构
大学(37250)
学院(36684)
管理(14274)
(13497)
经济(13097)
中国(12611)
理学(11805)
理学院(11696)
管理学(11354)
管理学院(11297)
研究(10733)
(9818)
(8431)
财经(7274)
科学(6646)
(6522)
中心(6349)
(5972)
(5808)
银行(5762)
(5754)
财经大学(5471)
北京(5432)
(5351)
(5016)
研究所(4955)
(4930)
人民(4830)
业大(4719)
(4434)
基金
项目(21636)
科学(16960)
基金(16407)
研究(14448)
(14106)
国家(14027)
科学基金(12533)
自然(9019)
社会(8963)
自然科(8813)
自然科学(8812)
自然科学基金(8645)
社会科(8591)
社会科学(8585)
基金项目(8098)
资助(8068)
(7854)
(6747)
教育(6733)
编号(5640)
成果(5021)
(4938)
重点(4840)
科研(4493)
教育部(4193)
人文(4106)
(4086)
项目编号(4064)
计划(4013)
大学(3934)
期刊
(13440)
经济(13440)
研究(11482)
(9973)
中国(8397)
(8083)
金融(8083)
学报(5421)
管理(5311)
科学(4512)
大学(4194)
统计(4110)
财会(4079)
学学(4033)
财经(3601)
会计(3488)
(3447)
(3298)
决策(3207)
技术(3159)
(2963)
审计(2852)
通讯(2808)
会通(2802)
理论(2446)
经济研究(2289)
实践(2288)
(2288)
技术经济(2285)
教育(2093)
共检索到609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管超  毕盛  
违约率曲线间断、违约数据积累不充分是中国评级市场的核心问题,需通过构造一个基于违约率的内部评级体系来应对和处理这个问题。本文从现有外部信用评级体系出发,提炼影响评级的主成分因子,重新计算能够描述发债公司信用风险水平的得分值,使用转换方程并挑选最佳拟合模型,勾勒出可供讨论的违约概率序列,最后利用最优化算法分割得到内部评级体系。通过有效性测度确认了该内部评级体系在利差角度和组合收益角度的改进效果。本文构建的强调违约率的内部评级可以为修缮现有信用评级体系提供思路。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敖小波  林晚发  李晓慧  
近年来,内部控制实施的效果已经显现。本文以债券市场债券信用评级为切入点,使用2008-2015年交易所发行的公司债券数据,分析了内部控制对债券信用评级的影响。研究发现:公司内部控制质量越高,债券信用评级或主体信用评级越高,进而导致相应的融资成本越低;由于国企隐性担保作用的存在,内部控制质量与信用评级之间的关系在民企中更显著;本文对内控质量影响信用评级的机制进行了检验,发现内控质量能通过提高企业的经营目标(降低违约风险与提高利息保障倍数)与报告目标(降低诉讼风险),进而提高债券信用评级。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敖小波  林晚发  李晓慧  
近年来,内部控制实施的效果已经显现。本文以债券市场债券信用评级为切入点,使用2008-2015年交易所发行的公司债券数据,分析了内部控制对债券信用评级的影响。研究发现:公司内部控制质量越高,债券信用评级或主体信用评级越高,进而导致相应的融资成本越低;由于国企隐性担保作用的存在,内部控制质量与信用评级之间的关系在民企中更显著;本文对内控质量影响信用评级的机制进行了检验,发现内控质量能通过提高企业的经营目标(降低违约风险与提高利息保障倍数)与报告目标(降低诉讼风险),进而提高债券信用评级。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嵇杨  曹慧敏  
一、城投债的发展历程和新特点城投债是介于标准意义上的企业债和中央代发的地方政府债之间的信用品种,是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作为发行主体公开发行的企业债券,多用于地方基础设施建设或公益性项目。各地政府通常会采取一系列提高企业偿还能力或保障偿债资金来源的措施,以达到降低发行人信用风险的目的。实际上,城投债具备地方政府信用的隐性担保。其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分税制改革后,地方财政收入占全国财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胡建生  葛扬  陆彩兰  
在信用风险评级上,内部评级法在众多方面优于外部评级法。但内部评级法的运用也存在一些不足,如内部评级模型的复杂性和资产相关性的取舍问题、道德风险及市场约束问题、跨周期数据的获取、经济周期的识别等。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张文锋  
在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控制中,开展地区评级具有其必要性和重要性。文中提出了地区评级的概念和内涵,通过因子分析、层次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确定了地区评级指标体系和各指标权重,构建了地区评级模型。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李颖  廖肇辉  
巴塞尔委员会“新资本协议”对银行信用风险的衡量和计算进行了重大修改,内部评级法 成为其中的核心。在重新认识风险和违约等基本概念的同时,我们将重点了解内部评级法的思想,时新 的评级模式提出新的理念。在我国,目前仍然存在着信用评级的缺陷,为此,本文提出一些基础改进意 见和建议,特别强调要让银行认识到数学化、模型化在风险管理中的重要地位,让经过分析加工过的数 字说话逐渐成为银行业务开拓、项目评审、授信审批等业务的基本准则而进入一线信贷人员和各级管理 人员的头脑。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邓云胜  刘莉亚  
新巴塞尔资本协议意见稿进一步明确了银行可以使用标准法和内部评级法这两种方法来计算信用风险的资本金要求,同时针对内部评级法给出了更为明晰、细致的诠释。我国在执行新巴塞尔资本协议时将很可能选用内部评级法。鉴于此,本文围绕银行内部信用评级这一主题,分析了进行内部等级评定时所采用的方法,并重点剖析了不同的模型法在估计违约概率PD与违约损失率LGD时所表现出的不同特征,以期为我国各银行在使用内部评级法时提供有益的借鉴。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陈及  欧阳颖  陈宏  
本文结合银行授信业务和《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要求,从理论上解析了公司授信业务中的信用风险限额(Credit Limit)的结构、层次;并从实施角度提供了具体的计算办法。作者首次提出了条件违约概率的概念,并介绍如何应用条件违约概率构建风险限额。鉴于集团公司客户在管理中的重要性,作者重点讨论了集团公司限额制定的办法和规则,介绍了如何综合利用客户评级信息来计算信用风险限额。此外,本文围绕信用风险限额介绍了授信业务中的交易结构优化、客户评级系统相关的概念。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水英  
企业债券定价的传统思路是将债券未来的本息现金流量统一采用市场利率进行贴现,这忽视了债券发行企业不同信用评级给所投资者带来的不同风险。针对传统债券定价方法的不足,文章提出了两个改进方法:一个是肯定当量法,对不同信用评级的企业确定相应的肯定当量系数,将不确定的本息现金流量转化为肯定的本息现金流量;另一个是风险调整贴现率法,对不同信用评级的企业确定相应的风险调整贴现率进行债券定价。
[期刊] 征信  [作者] 李丹  伦杭  聂逆  宿夏荻  
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国际三大评级机构对于信用评级的认识及评级方法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通过研究对比近几年国际三大评级机构信用评级的内涵及对于一般主体和债项的评级方法,以增进对评级理念的了解,促进我国评级机构评级方法的完善。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刘姝威  
国际信用等级评级方法中央财政金融学院研究所刘姝威商业银行面临的最大风险是信用风险。为了管理和控制信用风险,商业银行在国际金融市场投资或贷款时,要求对方提供由国际信用等级评级机构评出的信用等级。一般来说,商业银行制定严格的规定,按照对方信用等级,决定是...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徐继华  韩斯玥  
我国信用评级机构存在的历史尚短,其专业性和客观性一直未被科学地证实。鉴于此,本文以2003~2014年1月我国债券市场中发行的公司债、企业债和中期票据为研究样本,研究了我国证券市场中信用评级制度所发挥的效果。研究结论认为信用评级和股票价格之间有着正相关关系,信用评级强度的提高能够显著提高债券发行价格;债券増信行为能够降低企业的发行成本,但并没有将发行成本降至与増信后同级别债券相同的利率水平。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林晚发  李殊琦  
2016年债券市场的集中违约严重损害了债权人的权益,债权人开始对信用评级功能与独立性产生了严重质疑。以经营杠杆为视角,利用2008—2016年中国债券市场上市公司发债数据,研究成本粘性对发行主体信用评级的影响,以此检验信用评级机构的独立性。研究结果表明,企业成本粘性越大,主体信用评级越低,即成本粘性风险效应会被评级机构所关注。进一步分析发现,成本粘性降低信用评级的作用在风险高的企业中更显著。另外,成本粘性的风险也会被投资者所关注,即成本粘性通过信用评级影响债券信用利差。文章也进一步证实了成本粘性主要通过增大企业资产波动率与会计信息风险来降低信用评级,研究结论对债券市场的监管者、上市公司与债权人有着一定的借鉴与启示。监管部门、信用评级机构与债权人应积极对企业成本粘性行为进行监督,从而保护债权人利益;上市公司应该努力提高公司治理机制,减少管理层基于自利行为的成本管理行为。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苏嘉莉  祝继高  
基于2008-2019年长期信用债数据,本文实证研究发现:评级分析师任期越长,信用评级越低;较长的分析师任期能够影响评级准确性,降低"未能预测违约"的第I类错误,增加"错误违约预警"的第II类错误;相比于短分析师任期,长分析师任期能够增强信用评级对信用利差的降低作用。本文还发现,相比于未被投资者付费评级机构评级的债券,投资者付费评级机构评级削弱了评级分析师任期对信用评级的降低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