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545)
2023(7912)
2022(6772)
2021(6355)
2020(5515)
2019(12972)
2018(12681)
2017(25976)
2016(13534)
2015(14784)
2014(14691)
2013(14702)
2012(13993)
2011(12732)
2010(12791)
2009(12060)
2008(12145)
2007(10861)
2006(9998)
2005(9340)
作者
(39543)
(32832)
(32566)
(30971)
(21364)
(15942)
(14970)
(13018)
(12499)
(12121)
(11559)
(11306)
(10664)
(10630)
(10575)
(10202)
(9714)
(9680)
(9505)
(9402)
(8262)
(8232)
(7976)
(7662)
(7512)
(7455)
(7420)
(7203)
(6677)
(6455)
学科
(60068)
经济(59992)
(38035)
管理(37421)
方法(30974)
(30943)
企业(30943)
数学(27987)
数学方法(27800)
(20069)
银行(19923)
(18577)
(18439)
(17017)
中国(15178)
(14787)
(14347)
金融(14346)
业经(11646)
地方(11639)
(11524)
制度(11515)
(11070)
(10666)
财务(10654)
财务管理(10625)
业务(10517)
(10496)
贸易(10484)
农业(10300)
机构
大学(194292)
学院(187816)
(82950)
经济(81435)
管理(74414)
研究(66299)
理学(63101)
理学院(62443)
管理学(61610)
管理学院(61260)
中国(60658)
(41598)
(41402)
科学(37727)
(36140)
中心(33762)
(33386)
财经(32913)
研究所(30126)
(30065)
(29646)
农业(28327)
(27967)
经济学(27468)
业大(27063)
银行(26796)
北京(26012)
财经大学(25022)
(25020)
经济学院(25014)
基金
项目(125486)
科学(99350)
基金(95159)
研究(89632)
(84657)
国家(83619)
科学基金(71076)
社会(59346)
社会科(56330)
社会科学(56313)
基金项目(49625)
自然(45778)
(45590)
自然科(44732)
自然科学(44713)
自然科学基金(43998)
教育(40728)
资助(40369)
(39836)
编号(34620)
成果(29942)
(29354)
重点(28196)
(26250)
国家社会(26009)
(25808)
教育部(25644)
科研(24424)
创新(24209)
人文(24178)
期刊
(85223)
经济(85223)
研究(61250)
(40342)
金融(40342)
中国(37797)
(32841)
学报(32499)
(31705)
科学(28226)
管理(26491)
大学(24301)
学学(22711)
农业(18730)
财经(18017)
教育(15382)
(15246)
经济研究(14332)
技术(13229)
图书(12443)
理论(11752)
问题(11527)
业经(11484)
(10826)
实践(10674)
(10674)
(9929)
世界(9865)
国际(9574)
技术经济(8773)
共检索到3021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刘春志  张雪兰  陈亚男  
引入信用信息分享机制以纾解"融资难"问题是许多国家和地区建立并完善征信体系的初衷之一。然而,从理论和实证研究来看,信用信息分享能否促进信贷供给增加却存在严重分歧。针对这一研究缺口,本文试图从银行集中度的视角切入,探讨信用信息分享与信贷供给之间的因果关系是否因受银行业市场结构影响而发生变化,并以全球165个国家和地区为样本加以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信用信息分享可显著促进信贷供给,而银行集中度则降低了信贷可得性;进一步地,对不同银行集中度水平下信用信息分享对信贷供给的影响所做边际效应分析表明,随着银行集中度的提高,信用信息分享对银行信贷供给的正向效应逐渐减弱。因而,要缓解"融资难"问题,监管当局...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黄秀秀  曹前进  
本文采用中国13家上市银行2005~2012年的相关数据,构建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分析贷款集中度对银行风险承担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贷款集中度的不同代理变量对银行风险承担行为的影响存在差异性,在一定范围内提高最大十家客户贷款比例可抑制银行风险承担行为,行业贷款集中度和地区贷款集中度对银行风险承担行为无显著影响。分析结果显示,地区贷款集中度对银行风险承担行为的影响依赖于银行规模与其资本充足率,银行规模越大、资本越充足,则风险承担行为对贷款集中度的反应越不敏感。监管部门应据此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防范银行的信贷集中度风险。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努尔兰别克·哈巴斯  杨梦微  
文章根据2004—2019年中国对174个国家和地区直接投资的面板数据和Baker等构建的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指数,采用固定面板效应模型检验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中国OFDI的影响,并通过引入企业家信心、双边投资协定等变量分析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中国OFDI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中国OFDI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企业家信心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影响中国OFDI过程中发挥了部分中介效应;双边投资协定强化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中国OFDI的正向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中国OFDI的影响存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高低、双边贸易规模以及地理邻近关系的非对称效应。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江伟  底璐璐  彭晨  
结合供应链金融的相关理论与中国制度环境,本文实证检验了企业长期银行贷款是否会受到以及如何受到客户集中度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客户集中度的上升,企业的长期银行贷款先逐渐增加,随后又逐渐降低,两者之间存在倒U型的非线性关系,而且这一倒U型的非线性关系在民营企业和金融发展水平高的地区更强;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当第一大客户为民营企业时,第一大客户销售份额与企业长期银行贷款之间的相关性更强。本文研究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国外现有研究可能存在的样本选择偏差问题,而且为我国企业融资行为的研究提供了供应链金融这一新的视角。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江伟  底璐璐  彭晨  
结合供应链金融的相关理论与中国制度环境,本文实证检验了企业长期银行贷款是否会受到以及如何受到客户集中度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客户集中度的上升,企业的长期银行贷款先逐渐增加,随后又逐渐降低,两者之间存在倒U型的非线性关系,而且这一倒U型的非线性关系在民营企业和金融发展水平高的地区更强;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当第一大客户为民营企业时,第一大客户销售份额与企业长期银行贷款之间的相关性更强。本文研究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国外现有研究可能存在的样本选择偏差问题,而且为我国企业融资行为的研究提供了供应链金融这一新的视角。表明民营企业通过选择恰当的客户对象和保持合适的客户集中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由于信贷配给和信贷歧视所导致的长期信贷约束问题,这对于我国深化国有银行改革、完善供应链金融服务、缓解民营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问题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任秋潇  王一鸣  
如何配置信贷资源,是集中于某几个行业和一些大客户还是分散配置,对商业银行的风险会造成重大影响,也成为银行经营的一个两难选择。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不良频发的当下,商业银行对于集中度的把控将对资产质量水平造成重大影响。本文基于中国16家A股上市商业银行2007年到2014年的半年度数据,使用固定效应模型检验了信贷集中度对商业银行资产质量水平的影响。主要结论是:行业累积集中度提升会增加商业银行的风险,客户累积集中度提升会降低商业银行的风险。在经济上行周期,对于大型国有银行,行业集中度对银行风险的正向影响被显著加强。但经济周期和商业银行所有权性质差异并没有影响客户集中度对资产质量的影响。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金雯雯  郭永济  李伯钧  李鹏  
基于77个国家和地区2000年至2010年间的面板数据,利用GMM方法研究汇率制度弹性变化对货币政策独立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在控制了通货膨胀、经济增长、贸易开放度等因素后,汇率制度弹性与货币政策独立性之间显著正相关;资本管制导致这一关系在新兴和其他经济体中被弱化;金融发展水平的阶段性差异导致金融发展对发达经济体的货币政策独立性具有显著的增强效应,而对新兴与其他经济体的货币政策独立性具有显著的削弱效应;总体上,各国货币政策独立性在美联储升息期要高于美联储降息期。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傅章彦  
以8个亚洲新兴市场国家为样本,就外资银行进入对国内金融市场信贷资金供应的数量和质量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外资银行的进入并不会对东道国国内信贷资金供给数量的增加产生正面影响,但有利于信贷资金质量和金融稳定性的提高。就中国目前情况而言,外资银行进入不仅不会对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产生不利影响,而且有利于提高信贷资金配置效率,从长远看有利于中国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孙洁  殷方圆  宁金辉  
客户作为企业重要的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经营绩效和经营风险均具有重要影响,而经营绩效和经营风险又是评级机构对发债企业信用评级的重要参考指标。以2007~2017年发行公司债、企业债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基于客户资源视角,考察客户集中度对企业信用评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研究发现客户集中度与企业信用评级水平显著正相关。进一步研究发现,这种正相关关系受企业信息质量、行业竞争程度以及评级机构异质性的影响,且企业经营绩效是客户集中度影响企业信用评级的重要路径之一。此研究结论揭示了大客户信息在信用评级中发挥的重要补充作用,也为企业提高自身信用评级水平提供了新的努力方向。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朱新玲  蔡颖  
本文全面分析了环境信息披露对债务融资额、债务融资期限结构和债务融资成本的影响,并在对环境信息披露水平进行适度披露、过度披露和不足披露的划分基础上,深入探讨了不同程度的环境信息披露对债务融资的影响差异。研究表明:企业的环境信息披露行为有助于改善银企双方的信息不对称程度,降低银行的信贷风险,进而帮助企业获取更多的债务融资额、长期融资额和更加优惠的贷款。但企业无须“过度粉饰”其环境信息,因为只有适度的环境信息披露才能传递真实的企业信号,帮助银行对企业的环境管理和经营运作进行正确判断,有效解除银行对其融资约束。因此,企业要想通过环境披露缓解银行的融资约束,就应该规范其环境披露行为,多披露“具体的、易验证的”环境信息,少披露“空泛的、说明性的”环境信息。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朱新玲  蔡颖  
本文全面分析了环境信息披露对债务融资额、债务融资期限结构和债务融资成本的影响,并在对环境信息披露水平进行适度披露、过度披露和不足披露的划分基础上,深入探讨了不同程度的环境信息披露对债务融资的影响差异。研究表明:企业的环境信息披露行为有助于改善银企双方的信息不对称程度,降低银行的信贷风险,进而帮助企业获取更多的债务融资额、长期融资额和更加优惠的贷款。但企业无须"过度粉饰"其环境信息,因为只有适度的环境信息披露才能传递真实的企业信号,帮助银行对企业的环境管理和经营运作进行正确判断,有效解除银行对其融资约束。因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杨道广  潘红波  陈汉文  
本文比较了政治关系和高质量会计信息的银行信贷资本配置效率。以2001-2009年在我国沪深两市上市的民营企业为样本,研究发现:政治关系比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更有助于企业获得数额更大、期限更长的银行贷款("融资效应");但随银行贷款的增加,政治关系组企业的投资效率既未提高也未降低,而高质量会计信息组企业的投资效率显著提高("投资效应")。即政治关系组企业虽获得了更多的银行贷款,但资本利用效率更低。这说明政治关系扭曲了银行信贷资本配置,且在一定程度上"挤占"了高质量会计信息企业所需的资本,抑制了其优化资本配置功能的发挥。其启示意义在于,中国经济的持续与健康发展还是得依赖包括会计信息披露在内的正式制度的...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钟无涯  
基于教育统计数据,沿用Uzawa的分析框架,采用协整分析、VECM分析和Granger因果检验等方法,本文对我国高职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进行因果检验,研究发现,高职教育投入及就业规模,与工业发展存在显著双向因果关系;与整体经济增长、第三产业发展双向因果关系不显著,但经济增长和第三产业发展对于高职教育投入存在正向激励,高职教育对工业发展与第三产业发展存在就业偏向。这为当前阶段增加高职教育投入、扩大高职教育规模、丰富教育类型并以此促进产业发展,尤其促进工业发展的观点提供了实证依据。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方先明  孙兆斌  
为寻找中国商业银行整体运行中的薄弱环节,本文基于所构建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及风险比较模型,对中国14家主要商业银行2001~2004年的相对风险水平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发现,依照相对风险程度的高低,14家商业银行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由华夏银行、招商银行、民生银行及中国银行所构成,安全性较高;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和广东发展银行则隶属于风险最高的第三层次,是中国银行业安全的薄弱环节。由于不良贷款率、盈利能力和资产的流动性比率是影响商业银行风险状况的主要因素,因此从这三个方面入手,改善位于第三层次商业银行的风险状况,是提高中国银行业整体安全性的关键,应该成为当前银行业改革的重点。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陈兴  
本文利用世界银行2012年关于中国企业的调查问卷数据,实证检验了民营企业的股权集中度对其信贷可得性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民营企业的股权集中度对企业信贷可得性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即随着民营企业股权集中度的提高,其面临的信贷约束增强。进一步的检验表明,民营企业股权集中度和企业信贷可得性之间的负向关系在较大规模和中等规模的民营企业中更为显著。在控制了内生性以及考虑到企业信贷水平可能面临自我选择等一系列问题的稳健性检验后,得出的基本结论保持不变。本文的研究结论具有鲜明的政策含义,在我国大力发展多层次的股权融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