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504)
2023(2164)
2022(1692)
2021(1530)
2020(1299)
2019(2880)
2018(2622)
2017(4615)
2016(2102)
2015(2052)
2014(1915)
2013(1946)
2012(1790)
2011(1627)
2010(1603)
2009(1554)
2008(1436)
2007(1286)
2006(1209)
2005(1206)
作者
(5614)
(4753)
(4697)
(4402)
(3017)
(2244)
(2072)
(1869)
(1735)
(1651)
(1605)
(1580)
(1534)
(1481)
(1465)
(1458)
(1409)
(1373)
(1319)
(1235)
(1136)
(1114)
(1085)
(1080)
(1075)
(1062)
(1023)
(977)
(943)
(939)
学科
(10110)
(8920)
经济(8884)
收入(7007)
(6342)
管理(6042)
农业(5716)
(5560)
(5332)
企业(5332)
分配(4392)
方法(3656)
中国(3444)
数学(3313)
数学方法(3293)
(2778)
(2747)
银行(2747)
(2644)
国民(2611)
国民收入(2525)
(2466)
财富(2466)
业经(2382)
(2378)
金融(2378)
(2230)
财务(2230)
财务管理(2228)
企业财务(2182)
机构
大学(29570)
学院(29221)
(15295)
经济(15093)
管理(11591)
理学(10186)
理学院(10107)
管理学(10012)
管理学院(9956)
研究(9870)
中国(9569)
(8130)
财经(6441)
(6060)
经济学(5646)
(5551)
中心(5388)
经济学院(5148)
(5137)
财经大学(5023)
科学(4460)
(4186)
(4129)
人民(3791)
(3790)
商学(3775)
商学院(3738)
(3719)
研究所(3711)
金融(3663)
基金
项目(20605)
科学(17226)
基金(16886)
研究(15352)
(14629)
国家(14489)
科学基金(12999)
社会(12063)
社会科(11419)
社会科学(11417)
基金项目(8644)
自然(7470)
自然科(7330)
自然科学(7329)
自然科学基金(7247)
(7038)
教育(6653)
资助(6547)
国家社会(5929)
(5920)
编号(5377)
(4968)
(4665)
教育部(4558)
人文(4530)
重点(4467)
(4277)
成果(4228)
(4211)
社科(4137)
期刊
(15966)
经济(15966)
研究(10428)
(6736)
中国(6060)
(6037)
金融(6037)
(5218)
学报(4511)
大学(3989)
管理(3859)
科学(3822)
学学(3771)
财经(3733)
(3206)
农业(3062)
经济研究(2619)
教育(2225)
业经(2201)
问题(2013)
(1860)
会计(1787)
农村(1768)
(1768)
技术(1749)
(1575)
社会(1541)
财经大学(1507)
世界(1467)
理论(1409)
共检索到475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征信  [作者] 林钧跃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信用表现出嫌贫爱富的特征。任由信用工具在市场上自由投放,会产生在地域上和对不同社会阶层人群的投放量不均匀性,以至于成为拉大贫富差距的元凶之一。在我国的市场上,以地理上的胡焕庸线分界,已存在信用投放东高西低不均衡问题。信用投放不均匀不仅会拉大贫富差距,还致使信用弱势人群在知识、观念和行为上落后于时代,固化在较低的社会阶层,由此产生其他社会问题。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桂敏  
贫富差距拉大已成为全球性经济问题之一,它不仅体现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也存在于同一国家内部不同的社会阶层;既表现为有形经济资源占有上的不平衡,也出现了无形资产分布不均的新特征。这一全球性经济问题产生了多方面的负效应,因此,发展中国家应立足本国经济的发展、逐步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科技发展;国际社会也应通过建立公平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积极改革或构建更加合理的国际经济机构的运作机制等方面确定治理这一问题的思路。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颖  
尽管市场经济的内在运行机制的确会导致贫富分化甚至两极分化,但是,事实上,当前我国贫富差距扩大的根本原因尚不是市场经济的"过"与"不及"造成的,而是腐败、垄断、政策的部分失误造成的。市场优胜劣汰或两极分化的机制尚未在中国产生巨大影响;彻底市场化并不是解决贫富分化的灵丹妙药。整治腐败、健全民主监督机制,实现机会公平的竞争;打破垄断,实现起点公平的竞争;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才是解决贫富分化的现实出路。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徐晓军  
根据教育与收入不平等变动之间的倒U理论 ,教育扩展一般会先扩大尔后逐渐缩小收入的不平等 ,同时根据路径依赖理论 ,一旦选择了初始制度以后 ,该制度就会自然而然地发展下去 ,除非有非常大的外力来阻止 ,因此中国目前的高校扩招政策被有些人认为是中国教育发展的制度起点 ,并进而成为中国缩小贫富差距的制度起点。本文认为 ,由于中国的教育与收入分配之间有其不同于西方的特殊性 ,高校的扩招不是中国教育发展和缩小贫富差距的制度起点
[期刊] 改革  [作者] 任毅  易淼  
缩小贫富差距是改革和发展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重大问题。贫富差距主要体现在城乡、地区、行业和阶层差距四个方面。学术界关于贫富差距的度量和论争不断,必须理性看待,科学分析。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孙淑萍  曲昌虎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贫富差距的日趋扩大与经济高速发展的不相容性,以及社会矛盾的进一步激化,正受到社会各界日益广泛的关注。文章将从历史和现实两个角度出发来探讨贫富差距的形成,主要结合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大政方针与贫富差距的相互影响来进行对策分析,并通过党中央的系列措施和详实数据来论证贫富差距的可控性,从而更加坚定全国人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董全瑞  
走出对贫富差距认识的误区董全瑞对我国目前收入差距悬殊问题的认识应不同于对一般理论问题的争鸣,也不同于对个别经济问题的探索。因为这个“关系现代化建设全局的个人收入差距悬殊问题”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也是一个政治问题,任何认识上的偏差一旦影响到决策.都...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彭金波,彭宇文  
分析一国贫富差距的常用标准是基尼系数的大小,国际上将基尼系数值的合理区间定为0.2—0.4。在我国国内,有人提出根据我国特殊国情,可以将此值的上限确定为何0.48,事实上也基本上是按0.45的标准进行操作的。然而,在目前,运用这一指导思想将会是十分不利的。本文在就目前贫富差距的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几点建议。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陈德照  
世界贫富问题目前有着不同于以往的特点。它以不同方式阻碍着经济的发展与稳定。贫富差距的扩大是90年代世界不安宁的重要原因。它使我们对许多问题要进行认真的思考。“贫困”同“不发达”有密切联系,但经济发展了,不等于就解决了贫困和贫富差距问题。消除贫困需要各国做出持久努力,也需要开展广泛有效的国际合作,改变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周雨风  
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贫富差距急剧扩大。其原因,并不是市场化改革过分重视效率而造成的平等受损,而是由于腐败和垄断这两个最大的机会不平等引起的扩大。相对于收入分配来说,更为严重的是后天起点不公平。政府应尽量提供平等机会、改革税收、调整经济结构。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谢婷婷  司登奎  陈文新  
收入分配不公是影响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为了从微观视角考察结构转型对贫富差距的影响,本文利用非线性阈值协整理论定量刻画了洛伦兹曲线随产业结构变化而发生变动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变动,洛伦兹曲线斜率的变化具有非线性的特征,即当产业结构偏离均衡相同大小时,洛伦兹曲线恢复到均衡斜率的速度不同;产业结构的"突变"位置发生在结构转型程度为0.014处,该突变值对洛伦兹曲线斜率的影响存在显著的门槛效应,且该门槛效应发生在结构转变后的第3期。由此揭示的经济含义为:在结构发生转变的过程中,我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效果具有滞后性和非对称性的特点,滞后性表现为当结构转型发生之后,洛伦兹曲线在滞后...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过文俊  
当前中国贫富差距过大的状况比较严峻,控制贫富差距继续扩大是未来经济改革与发展的一项艰巨任务。适度的贫富差距是市场经济富有效率的表现,关键是要将其控制在正常的区间(基尼系数为0.3~0.4)内。通过二次分配合理地“抽肥补瘦”,只是控制贫富差距过大的措施之一,要从根本上全面解决这一问题,必须采取系统化的治理方案进行多维调节。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广东省统计局农村处课题组  彭启鹏  
本文利用有关农村住户收支调查和农村贫富差距监测调查资料,全面反映广东农村贫困和贫富差距现状,剖析贫困和贫富差距产生的主要原因,提出减少贫困与缩小农村贫富差距的政策建议。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贺蕊莉  
20世纪70年代,我国是世界上最平均的社会主义国家之一,经过20多年的变迁,却成为本地区及发展中国家中较不均等的国家之一(Riskin,2001),表示家庭收入不均等状况的基尼系数以每年一个百分点的速度增长(Knight 和 Song,2001)。对收入分配差距迅速扩大的解释,国内许多学者认为以财政政策为主的公共政策作用不力是主因,主张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李实,2002)、改革个人所得税(潘明星,2004)、开征遗产税与赠与税(周宏斌,2002)、开征社会保障税 (邱利莎,2003)和改革农业税,等等。对此本人以为,财政是国家调节收入分配、缓解收入不均等的重要工具,但其作用是有限的。因为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