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359)
- 2023(6131)
- 2022(5173)
- 2021(4693)
- 2020(4027)
- 2019(9272)
- 2018(8752)
- 2017(16880)
- 2016(8748)
- 2015(9441)
- 2014(9085)
- 2013(8855)
- 2012(8128)
- 2011(7254)
- 2010(7343)
- 2009(6603)
- 2008(6321)
- 2007(5409)
- 2006(4858)
- 2005(4341)
- 学科
- 济(35923)
- 经济(35894)
- 管理(22882)
- 业(21114)
- 企(16919)
- 企业(16919)
- 方法(14771)
- 数学(12659)
- 数学方法(12504)
- 农(9817)
- 中国(9466)
- 学(8340)
- 财(8159)
- 业经(7527)
- 贸(6810)
- 贸易(6803)
- 农业(6595)
- 易(6581)
- 制(6533)
- 银(6209)
- 银行(6182)
- 地方(6151)
- 理论(6016)
- 行(5979)
- 融(5804)
- 金融(5804)
- 环境(5182)
- 划(5017)
- 关系(4953)
- 务(4851)
- 机构
- 大学(120311)
- 学院(118882)
- 济(50411)
- 经济(49516)
- 管理(44425)
- 研究(43183)
- 理学(38716)
- 理学院(38206)
- 管理学(37497)
- 管理学院(37258)
- 中国(33421)
- 科学(26273)
- 京(25634)
- 财(22975)
- 农(22678)
- 所(21544)
- 中心(20132)
- 研究所(19777)
- 业大(19165)
- 财经(18414)
- 江(17775)
- 农业(17600)
- 经(16900)
- 范(16585)
- 师范(16426)
- 经济学(16012)
- 北京(15869)
- 院(15640)
- 经济学院(14528)
- 财经大学(13966)
- 基金
- 项目(84953)
- 科学(68136)
- 基金(63576)
- 研究(60967)
- 家(56719)
- 国家(56255)
- 科学基金(48155)
- 社会(40468)
- 社会科(38417)
- 社会科学(38406)
- 基金项目(33906)
- 省(31932)
- 自然(31149)
- 自然科(30480)
- 自然科学(30473)
- 自然科学基金(29951)
- 教育(28155)
- 划(27936)
- 资助(24720)
- 编号(23495)
- 重点(19774)
- 部(19186)
- 成果(18670)
- 发(18338)
- 创(17970)
- 国家社会(17563)
- 创新(16716)
- 教育部(16577)
- 科研(16413)
- 课题(16204)
共检索到1779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张燃
基于从宏观角度研究信用价差变化的决定因素结果表明:短期利率、国债利率差和股票市场回报率对信用价差具有显著影响,但其影响的强度和持续性各不相同,其中短期利率对信用价差的解释能力最强,而股票市场回报率对信用价差的解释能力最弱;信用价差与国债利率差、股票市场回报率的负相关性可以解释为信用价差与宏观经济走势的负相关性,即信用价差在经济向好时变小,在经济衰退阶段增大。信用价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经济周期的变化。
关键词:
信用价差 因子模型 经济周期 向量自回归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戴国强 孙新宝
文章以Merton(1974)的结构化模型为基础,基于2000年2月至2010年9月的面板数据,对影响我国沪深债市企业债券信用利差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GDP指数和M1发行量对企业债券信用利差的影响为正,无风险利率和收益率曲线斜率的影响为负。此外,模型的解释力明显随信用级别的降低而提高,且加入非线性变量和前期变量后模型的拟合度大幅提高,说明新模型更加符合实际情况。
关键词:
企业债券 信用利差 结构化模型 信用级别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李楠
近代农民离村问题是近代乡村社会研究的重要内容,但现有关于农民离村决定因素的争论依然存在,尚未达成共识。争论的焦点主要围绕以下因素展开,即农民离村是人口对土地的压力还是自然社会环境恶化亦或是近代商业化的结果。为消除争论,本文采用民国时期行政院农村复兴委员会提供的村级微观面板数据,通过历史计量学的方法对农民离村决定因素进行再讨论。研究发现:人口对土地的压力和商业化是导致近代农民离村的根本原因;而自然与社会环境的恶化只在短期内起作用,仅是农民离村的直接原因而非根本原因。
关键词:
农民离村 人口压力 商业化 近代中国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沈国兵
本文运用负二项计数模型,探究了美国对中国反倾销的宏观决定因素及其影响效应,研究发现:(1)反倾销的宏观决定因素有美国工业生产增长率、失业率、从中国进口渗透率、美元对人民币实际汇率变动率、美国对中国出口比重和中国对美出口比重以及美国反倾销法变化;(2)美国工业生产增长率下降、失业率增加、从中国进口渗透率提高和美元对人民币实际汇率变动率上升,会增加美国对中国反倾销调查及最终措施数量;而美国对中国出口比重增加,会降低对中国反倾销调查及最终措施数量。相比来看,美国从中国进口渗透增加是对中国反倾销的最主要决定因素;美国反倾销法的变化增加了对中国反倾销数量,而中国对美出口比重减小会对美反倾销行动产生抑制效...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高茜 周健
在国际贸易中争端不可避免,倾销和反倾销是其中的主因。文章基于1997-2017年间中国对世界各国和地区反倾销调查数据,首先分析了中国对外反倾销调查的时间、地区分布等特征,接着运用面板负二项模型对各项影响中国对外反倾销调查的因素进行实证研究。实证结果显示,中国实际GDP增长率、失业率变动率、GDP平减指数、净贸易条件指数变动率、实际有效汇率指数变动率、进口份额增长率、进口渗透率增长率以及上一年遭受境外反倾销调查数等指数对于中国对外反倾销有着不同的影响。最后,在实证分析结论基础上,重新审视中国对外反倾销环境,提出在国家总体战略框架下的中国对外反倾销策略。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霍彦立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是用于减轻宏观经济运行波动的主要政策手段。宏观经济政策效果,取决于诸多因素,比如健全的(金融)市场体系,明晰的产权。其他条件不变,(金融)市场体系越健全,产权关系越明晰,宏观经济政策效果就越好。
关键词:
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 宏观经济政策效果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李卫东
企业组织结构的具体形式从较浅的层次取决于资产的专用性、团队产出的不可分性以及要素所有者的有限责任 ,这三个要素从更深的层次取决于风险和不确定性 ,而风险和不确定性从根本上取决于知识的可传递性。所以企业的组织结构的具体形式从根本上取决于知识的可传递性和知识的功能种类。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岳瑞雪 谭砚文
蔬菜价格的波动具有广泛的联动效应。为了探明蔬菜价格剧烈波动的共同特征,分别运用均匀间距估计方法、PANIC方法和VAR模型考察了2005年1月至2018年10月中国18种主要蔬菜价格的联动效应、共同影响因子及其宏观决定因素。研究表明:蔬菜价格之间的联动效应主要受一个潜在共同影响因子的驱动,而影响这一共同因子的主要宏观经济因素则是货币流动性过剩。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郑志刚
研究表明,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然而,对于不同国家金融发展水平差异显著的原因,进而一国金融发展的决定因素,理论界长期以来并不清楚。20世纪90年代末期以来,理论界从经济学、法学、政治学和社会学等视角出发,对此提出了内容迥异的解释,并基于国别数据提供了相关证据,形成了金融发展的决定因素文献。上述文献为我们理解造成不同国家金融发展水平的差异的内在原因,从而积极推进本国的金融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目前,随着理论界和实务界对金融发展促进经济增长内在关系认识的深化,以关注金融发展的决定因素为研究内容的金融发展研究已构成金融学最充满活力的分支之一和最具前沿性的研究领域之一。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石沛 蒲勇健
通过构建省级面板数据模型、采用工具变量解决内生性问题,研究了中国省级政府规模的决定因素,并验证了相关假说。结果表明:(1)贸易和FDI的开放程度会抑制政府的扩张,省级公共部门具有规模经济特性;(2)Wagner法则在中国并不适用;(3)支出分权和收入分权有助于中国政府的扩张,而垂直不平衡度的影响不显著;(4)没有证据支持少数民族人口密度、总抚养率或失业率对政府规模存在正效应的猜想。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陈小鹏 张三保
对美国博士生科研绩效研究进行综述,从测度内容、测度时段、测度指标和数据来源等方面阐述了美国博士生科研绩效评价的方法,从个体、组织及个体与组织结合三个层次,对影响博士生科研绩效的因素方面的研究成果作了归纳,并对博士生科研绩效的未来研究及教育改革实践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博士生教育 科研绩效 培养质量 影响因素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周荣喜 熊亚辉 何佳浩
本文利用2007-2017年的月度数据,以无风险利率为门槛,采用门槛回归模型对中国企业债券信用价差宏观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长期债券的信用价差对宏观因素敏感性较低,仅与无风险利率、通胀变化、债券流动性有较显著的相关性;对于中短期债券,当无风险利率水平处于不同区间时,其信用价差受宏观变量影响的方向、大小有差异。门槛回归模型为研究信用价差宏观影响因素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周荣喜 王迪
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流通的企业债券和国债收益率之差作为信用价差,分别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时间序列模型,从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对我国企业债券信用价差宏观影响因素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并利用脉冲响应函数测试了不同因素对信用价差的影响程度,发现货币购买力水平、国内生产总值、短期无风险利率、长期无风险利率以及股票市场收益率和波动率等因素对研究我国企业债券信用价差变化具有重要影响。研究结论揭示了信用价差变化的机理,能为投资者和监管部门提供决策支持。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刘新利
从宏观经济均衡模型中得到各经济变量的变动对税收收入和税收负担的影响,不仅有助于加深对税收与经济关系的理解,还可以用于分析经济变动对税收的影响,或反过来分析某项税收政策出台对经济产生的影响等。在进行计量分析中,这些基本关系的方向还可用于辅助判断计量分析结果...
[期刊] 改革
[作者]
袁志刚 高虹
以经济主体的跨期最优化和市场一般均衡为基础,"微观化"成为现代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流趋势。新古典主义和新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在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下实现了方法论上的统一,该方法为宏观经济变量在稳态周围的周期性波动提供了解释。然而,2008年的金融危机以及全球经济增长陷入长期停滞的风险挑战了主流宏观模型的现实解释力,宏观经济学理论范式在危机前后发生改变。转型期的中国宏观经济并不适用于DSGE的分析框架,更多地应该从制度层面和结构层面对宏观经济短期波动特征和长期增长趋势进行研究。随着经济逐步趋近一般均衡状态,中国的宏观经济研究应构建统一的框架以解释宏观经济的长期增长和周期性波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