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856)
2023(4171)
2022(3577)
2021(3311)
2020(2845)
2019(6651)
2018(6405)
2017(12640)
2016(6417)
2015(6756)
2014(6598)
2013(6540)
2012(6139)
2011(5438)
2010(5448)
2009(5074)
2008(5046)
2007(4531)
2006(4062)
2005(3964)
作者
(16369)
(13850)
(13664)
(13139)
(8932)
(6587)
(6253)
(5217)
(5139)
(4864)
(4543)
(4515)
(4396)
(4360)
(4327)
(4280)
(4068)
(3997)
(3969)
(3812)
(3363)
(3215)
(3170)
(3142)
(3076)
(3050)
(3000)
(2771)
(2770)
(2703)
学科
(28910)
经济(28858)
管理(22923)
(22383)
(19907)
企业(19907)
方法(15403)
数学(13786)
数学方法(13725)
(12301)
(12110)
贸易(12106)
(11947)
(10823)
(7960)
财务(7956)
财务管理(7944)
出口(7749)
出口贸易(7749)
(7749)
企业财务(7723)
(6054)
中国(6041)
(5895)
业经(5184)
(5149)
银行(5149)
(5026)
金融(5026)
(4923)
机构
大学(92998)
学院(89700)
(45749)
经济(45119)
管理(40143)
理学(35443)
理学院(35185)
管理学(34856)
管理学院(34691)
研究(25861)
(23429)
中国(23091)
财经(18876)
(17693)
(17441)
经济学(15066)
财经大学(14386)
经济学院(13808)
中心(13099)
商学(12805)
商学院(12712)
(12475)
科学(11268)
(11235)
北京(10852)
经济管理(10699)
(10405)
(9986)
业大(9956)
(9943)
基金
项目(59416)
科学(49685)
基金(48814)
研究(43028)
(41255)
国家(40966)
科学基金(37412)
社会(31443)
社会科(30167)
社会科学(30162)
基金项目(25836)
自然(24363)
自然科(23967)
自然科学(23964)
自然科学基金(23635)
资助(20335)
教育(20029)
(19858)
(17097)
编号(16110)
(15195)
教育部(14077)
国家社会(14029)
人文(13868)
(12510)
大学(12334)
(12259)
成果(12195)
重点(12163)
科研(11646)
期刊
(45323)
经济(45323)
研究(28815)
(19293)
中国(15303)
管理(14974)
(12858)
金融(12858)
学报(10332)
财经(10254)
科学(10001)
(9126)
大学(9088)
(8741)
学学(8576)
(8140)
国际(8097)
经济研究(8069)
问题(6422)
技术(6048)
业经(5925)
教育(5376)
世界(5035)
技术经济(4986)
农业(4946)
理论(4506)
财会(4482)
会计(4475)
统计(4457)
(4206)
共检索到1372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胡聪慧   亓婧宇   徐鑫  
信用交易缓解了投资者的资金约束,但提高了交易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有可能加剧投资者的行为偏差。本文利用某全国性券商2011—2015年个人投资者的脱敏账户交易数据,研究信用交易对投资者卖出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引入信用交易不仅降低了投资者亏损时的卖出倾向,而且更大幅度地降低了盈利时的卖出倾向,进而导致以“盈亏时卖出倾向之差”度量的处置效应降低。进一步地,本文对盈利和亏损状态下的影响机制进行了检验,发现盈利时受赌资效应和过度自信的影响,亏损时受损失厌恶和后悔厌恶的影响,信用交易者的卖出倾向都会更大幅度地降低。本文的研究表明,信用交易会放大投资者卖出时的行为偏差,而且在盈利和亏损情形下具有不同的影响机制,这对深入理解处置效应、有针对性地开展投资者教育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胡昌生  程志富  王永锋  
基于反馈交易理论研究个体投资者的交易行为。实证结果表明,我国个体投资者交易行为主要表现为负反馈交易;但当对个体投资者的买入和卖出行为分别进行研究时,发现买入行为更多表现为正反馈交易,而卖出行为则表现为负反馈交易,并在不同的条件下表现出很强的稳定性;同时,个体投资者买入交易的反馈强度与股票价格变化正相关,而卖出交易的反馈强度与股票价格变化负相关。尽管资产历史价格变化对个体投资者的买入和卖出行为均具有显著的影响,但影响机制存在差异。对于买入交易,历史收益主要解决了股票选择难题;而对于卖出行为,历史收益主要影响了个体对已持有资产的风险态度。因此,个体投资者的买入和卖出行为并不是基于同一投资决策机制下...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林乐  李惠  
以上市公司在全景网召开的2007~2018年年度业绩说明会为研究对象,探究分析师预测偏差是否会影响投资者的问题语调。研究发现:分析师预测偏差越小,投资者问题语调越积极,且经过一系列的稳健性检验,该结论仍然成立。进一步地,在业绩较好、无明星分析师跟踪及管理层自信程度较高时,分析师预测偏差与投资者问题语调之间的负相关关系更显著。管理层回答语调与投资者问题语调表现一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公司股价同步性随投资者问题语调积极程度的提高而降低。该结论从问题角度说明了业绩说明会这项制度安排的有效性,对相关监管机构投资者教育和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程鹏  
从一般金融学、行为心理学的理解看,投资者行为方向因其他投资者行为方向而定,这与理性原则并不天然共容。投资者行为结果常常表现为群体行为,而且其行为决策也是彼此独立的,说明投资者观望式的集体行为是一种典型的理性行为。因此投资者在总体呈现出的行为偏差,其实是投资者理性行为的结果,这种理性行为同样会导致市场行为的协同性及序贯性。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樊红燕  
行为金融学理论基于心理学的角度研究发现,投资者在投资决策中存在着各种行为偏差,这些偏差让其在投资中做出各种失误的决策,导致亏损,造成市场波动。这一研究成果对于投资者制定正确的投资策略,战胜市场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杨树元  刘芳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投资理财意识的不断增强,投资逐渐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投资过程中,大部分投资者没有达到理想的收益甚至出现亏损,出现种情况除因为部分投资者缺乏理论知识和经验外,更重要的是投资决策时出现心理偏差和不健康的投资心理。文章对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常见的心理和行为偏差的进行了分析,并对于这些偏差提出相应的调适的策略和方法,使投资者养成理性投资的好习惯,引导投资者正确理性地投资。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王冀宁  干甜  
行为金融学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发现,投资者往往是有限理性的,其自身所具有的种种认知偏差对其投资决策行为有显著的影响。本文对国外关于投资者认知偏差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分类,对认知偏差及其对投资决策行为的影响,以及企业管理者所具有的过度自信和过度乐观的偏差及对企业投资决策行为的影响均进行了详尽的梳理。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韩俊华  干胜道  
资产定价中价格严重偏离价值,心理偏差是内部原因,行为偏差是外在表现。提高投资者素质,优化外部环境,能够降低投资行为非理性心里偏差,减小价格震荡。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杨奇志  
行为金融学是自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金融学说,注重研究证券投资者在投资决策时的心理特征,利用投资者行为偏差所导致的证券定价误差,发展新的投资策略,来获取超越市场的超额收益。本文从行为金融学角度对证券投资者行为特征、行为偏差进行了分析,展望了行为金融学在我国证券市场中的应用。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徐鑫  
个人投资者的交易行为是目前行为金融学中较为活跃的研究领域,传统的金融学理论通常假定个体理性,但随着行为金融理论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个体交易过程中存在大量行为偏误,例如过度自信、处置效应等。文章围绕投资者的交易行为和行为偏误这一主题,梳理了个人投资者交易业绩及其交易心理、个人投资者处置效应以及投资者行为偏误的动态变化等三个领域的相关文献,最后对这些研究成果简要做出了评述。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严伯进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崔丽媛  洪永淼  
本文通过放松Lucas(1978)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完全理性假设,构建了投资者的经济基本面认知偏差对证券价格影响的计量模型。当投资者主观认知和市场实际运行机制存在偏差时,该模型能较好地解释诸如消费增长率同股权溢价的相关性、累积超额收益等传统资产定价模型无法量化的诸多中国股市难题。本文还推导出了适用于非理性期望的广义矩估计方法(GMM),克服了现有GMM方法只能在完全理性期望下使用的局限性。基于该方法,本文以中国和美国为例,模拟检验了投资主体的不同认知偏差对股价和债券价格的差异性影响程度。结果显示,中美投资者的主观预期形式并不完全相同。美国投资者对经济基本面信息均值的变化反应较敏感;而中国投资者却对经济基本面波动的变化反应较敏感。该结果从认知偏差角度解释了中国股价长期背离经济基本面的现象,为政府规范股票市场的发展,促进股市服务实体经济提供了政策启示。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崔丽媛  洪永淼  
本文通过放松Lucas(1978)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完全理性假设,构建了投资者的经济基本面认知偏差对证券价格影响的计量模型。当投资者主观认知和市场实际运行机制存在偏差时,该模型能较好地解释诸如消费增长率同股权溢价的相关性、累积超额收益等传统资产定价模型无法量化的诸多中国股市难题。本文还推导出了适用于非理性期望的广义矩估计方法(GMM),克服了现有GMM方法只能在完全理性期望下使用的局限性。基于该方法,本文以中国和美国为例,模拟检验了投资主体的不同认知偏差对股价和债券价格的差异性影响程度。结果显示,中美投资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谢振东  黄鹂  
不断出现的资产收益可预测性现象逐渐动摇了研究者对投资者完全理性假设的信心,通过将心理研究成果引入资产定价领域,假设投资者有限理性和存在实际决策偏差,基于投资者心理偏差的资产定价模型从不同角度将资本市场中出现的异常现象与投资者的行为联系起来。回顾近几年资产定价理论研究的转变,对资产定价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及其理论基础进行总结和评述,以期进一步明晰研究发展方向和促进资产定价理论发展。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王宁  茅宁  
一、对有限理性投资者心理偏差研究的意义所谓心理偏差(psychologicalbiases)是指现实市场中有限理性的投资者,在对外部信息进行识别、编辑、评价等认知活动中系统产生的、有偏于标准理论所定义或预测的心理现象。塞勒(Tha-ler)认为,有限理性是相对于新古典经济学中行为人是无限理性、无限控制力和无限自私自利的完全理性假设而言的,主要是指行为人对复杂事物的认知和计算能力、对贪婪和恐惧心理的自我控制能力、对尽善尽美投资目标的自我追求能力等是有限的。在一个非有效的市场中,投资者的有限理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