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814)
- 2023(7036)
- 2022(5980)
- 2021(5381)
- 2020(4629)
- 2019(10167)
- 2018(10548)
- 2017(20533)
- 2016(11198)
- 2015(12914)
- 2014(13398)
- 2013(13321)
- 2012(12824)
- 2011(12183)
- 2010(12637)
- 2009(12234)
- 2008(11718)
- 2007(11042)
- 2006(10284)
- 2005(9494)
- 学科
- 济(68081)
- 经济(68021)
- 管理(30244)
- 业(23910)
- 方法(21034)
- 数学(18691)
- 数学方法(18593)
- 中国(18226)
- 企(18099)
- 企业(18099)
- 地方(17029)
- 制(13448)
- 农(13171)
- 学(12935)
- 地方经济(12489)
- 财(11635)
- 业经(11547)
- 银(11465)
- 银行(11445)
- 行(11132)
- 融(10479)
- 金融(10472)
- 体(10386)
- 贸(9298)
- 贸易(9289)
- 易(8925)
- 环境(8407)
- 农业(8138)
- 和(8087)
- 理论(7881)
- 机构
- 学院(175732)
- 大学(175025)
- 济(82998)
- 经济(81247)
- 研究(65020)
- 管理(60879)
- 中国(51556)
- 理学(50466)
- 理学院(49888)
- 管理学(49160)
- 管理学院(48828)
- 财(39939)
- 京(37547)
- 科学(36434)
- 所(33856)
- 财经(30701)
- 研究所(30145)
- 中心(28541)
- 江(27790)
- 经(27493)
- 经济学(27089)
- 农(27034)
- 北京(24526)
- 经济学院(24082)
- 院(23078)
- 范(22417)
- 业大(22281)
- 财经大学(22279)
- 师范(22191)
- 州(22175)
- 基金
- 项目(101340)
- 科学(77891)
- 研究(77154)
- 基金(70955)
- 家(61083)
- 国家(60579)
- 科学基金(49910)
- 社会(49308)
- 社会科(46641)
- 社会科学(46628)
- 省(39889)
- 基金项目(36399)
- 教育(35088)
- 划(32933)
- 编号(32136)
- 资助(29994)
- 自然(28627)
- 成果(28103)
- 自然科(27855)
- 自然科学(27842)
- 自然科学基金(27307)
- 发(23548)
- 课题(23423)
- 重点(22835)
- 部(22562)
- 国家社会(20403)
- 创(20027)
- 性(19882)
- 发展(19576)
- 项目编号(19428)
共检索到2878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吉鹏 袁开洪 王恕立
信用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社会和经济生活中避免不开的症结问题。近年来,商业欺诈、逃债赖账、财务造假等失信失范行为愈演愈烈,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构建我国信用体系已成为一个急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师四华,陈晓坤
本文从社会信用体系建立的必要性和企业失信成本的经济学分析两方面作了阐述和探讨,从美誉度和知名度两个影响信用体系建设的主要因素,从失信成本的角度来剖析市场主体失信的原因;并对如何在当今的社会背景下培植社会信用体系提出了几点对策,力求从实践方面寻求防范失信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
美誉度 知名度 诚信经济 诚信不经济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陈洪隽
在世界经济进入全球化的形势下,国民经济 实质上更多地体现为信用经济,市场经济也必然要发展到信用 经济阶段。温州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标志性城市,其在上一世纪 的两次变迁,将对本世纪初中国正在推动的信用经济产生新的 启示。培育信用观念、完善信用制度、形成信用体系、加强信用 管理应是“十五”期间我国经济工作的重要主线。
关键词:
信用制度 信用经济 信用体系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陈洪隽
市场经济是法制、竞争和信用的有机结合体,一个有序的市场经济必然是在法制与信用结合基础之上的竞争体系。信用经济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高级形态,市场经济由无序到有序的发展过程就是信用经济的形成过程。面对经济全球化和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按照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总体要求,我国今后特别是“十五”期间,应把培育信用观念、完善信用制度、健全社会化信用体系、引导企业加强信用管理作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环节和实质性措施。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尹明华 于森林 石玉科 江苏省农金学会课题组
我国目前社会信用秩序有些混乱,这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危害极大,其原因既有历史的体制方面的,也有运行的政策操作方面的,还有法制方面的。建立健全我国信用体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除了加强信用道德教育、增强全民信用意识外,还要强化法制保障构建有效信用制度,这也是我国信用体系建设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
信用体系 信用制度 法制保障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邱伟
当前 ,信用缺失、信用制度、信用风险模型、信用法律体系、征信等问题已成为理论界研究的热点。但是 ,同国外 15 0多年信用经济历史相比 ,我国 6年的经历太短暂 ;同国外进入信用经济时人均GDP2 0 0 0美元相比 ,我国 849美元的经济基础非常脆弱。在此状况下 ,换位思考 ,强调我国转轨经济条件下建立信用体系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 ,是作者撰写此文的初衷。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李日新
信用服务体系是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我国信用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出发,在深入分析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研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
信用建设 构建 服务体系
[期刊] 征信
[作者]
陈莹
西方发达国家特别是欧盟非常注重对评级业的监管。目前,我国评级业监管缺乏完善的信用评级法规、统一的监管主体、评级机构市场准入及监管认可制度、有效的监管措施和手段等。为构建我国评级业监管体系,应尽快建立符合中国特色的监管体系,统一评级机构市场准入条件,完善评级机构的监管认可机制,强化对评级机构执业及规避利益冲突管理,推动组建行业协会,促进评级业自律管理。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王国刚 罗煜
马克思在潜心研究资本主义经济的基础上,创立了马克思主义信用经济理论,揭示了现代信用体系的内在机理。马克思的信用经济理论主要由商业信用理论、货币经营资本理论、信用货币理论、银行理论、利率理论、股份经济理论等构成;强调商业信用是现代信用制度的基础,信用货币、银行体系、股份公司等都建立在此基础之上。在中国目前条件下,马克思的信用经济理论对于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通过补足商业信用短板构建现代信用体系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马克思 信用经济 现代信用体系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徐润南
从历史上看 ,信用制度与发展经济形态有关。在经济转型期 ,信用制度失缺大大抬升了社会的交易成本。从理论上说 ,完备的信用制度供给包括法律、中介机构、政府等多重因素。本文分析了这几种制度形式的各自特征和效率比较。本文认为 ,尽力发展真正意义上的信用评级机构最有效率 ,符合帕累托优化标准和国际惯例 ,是用市场经济的办法管理企业信用的机制 ,并简略介绍了其主要工作环节。
关键词:
信用 交易成本 中介机构 信用评级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张希安
从历史上看,信用制度与发展经济形态有关。在经济转型期,信用制度失缺大大抬升了社会的交易成本。从理论上说,完备的信用制度供给包括法律、中介机构、政府等多重因素。本文分析了这几种制度形式的各自特征和效率比较。本文认为,尽力发展真正意义上的信用评级机构最有效率,符合帕累托优化标准和国际惯例,是用市场经济的办法管理企业信用的机制,并简略介绍了其主要工作环节。
关键词:
信用 交易成本 中介机构 信用评级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许文彬 陈炜
本文考察了信用这一概念的内涵演变轨迹,并以之为参照对我国目前存在的社会信用问题进行分析。文章首先回顾了信用概念的原始含义即借贷信用,接着阐述其内涵如何随契约化交易和现代生产组织方式的出现和发展而发生扩充式蜕变,由借贷信用扩充为契约信用,再由有债信用形式拓展到更广泛的无债信用领域。文章的后半部分,作者将着眼点放在对中国信用现状的考察上,根据前半部分的理论推演分析了目前我国信用问题的根源,并提出关于信用体系重构的若干思路。
关键词:
借贷信用 契约信用 社会信用体系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爱军
通过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信用体系的内涵、机制及构建的论述,指出建立健全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信用体系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立足点和关键所在,一是要塑造合格的信用主体;二是要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信用制度;三是整合社会信用体系;四是积极推进信用文化建设;五是大力改善和优化信用环境。
关键词:
信用制度 社会信用体系 构建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黄桦
本文从法律信用的“目的要素、法律要素、观念要素、运行要素”的不同角度分析了我国税收信用体系建设现状,提出“社会正义性与法律合理性是税收信用体系建设制度设计的目标要求;法律神圣性是税收信用体系建设的主体观念要求;行为合法性是税收信用体系建设的实践性要求”的观点,并对单向度与双向度不同法律模式对税收信用建设的影响作了尝试性探讨。
关键词:
法律信用 税收信用 法律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