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037)
2023(5910)
2022(4960)
2021(4466)
2020(3797)
2019(8359)
2018(8336)
2017(15891)
2016(8726)
2015(9699)
2014(9675)
2013(9248)
2012(8519)
2011(7677)
2010(7829)
2009(7659)
2008(7689)
2007(6944)
2006(6146)
2005(5784)
作者
(23658)
(19999)
(19853)
(18917)
(12707)
(9494)
(9013)
(7674)
(7549)
(7158)
(6860)
(6690)
(6522)
(6444)
(6316)
(6047)
(5858)
(5840)
(5813)
(5789)
(5159)
(4913)
(4681)
(4627)
(4496)
(4480)
(4463)
(4411)
(3962)
(3844)
学科
管理(33587)
(31387)
经济(31302)
(29352)
(26486)
企业(26486)
(14129)
(12910)
方法(12560)
数学(10562)
数学方法(10431)
(9368)
财务(9343)
财务管理(9321)
企业财务(8949)
(8895)
中国(8262)
(8238)
业经(8197)
体制(7757)
(6780)
银行(6773)
(6399)
(6277)
金融(6275)
(6196)
(5799)
环境(5483)
(5448)
(5425)
机构
大学(124792)
学院(123519)
(52243)
经济(51121)
管理(47930)
理学(40789)
理学院(40376)
管理学(39839)
管理学院(39594)
研究(39047)
中国(32013)
(29549)
(25507)
财经(22356)
科学(21114)
(20213)
(19626)
(18983)
中心(18206)
(17189)
财经大学(16642)
经济学(16588)
研究所(16500)
北京(15976)
业大(15858)
(14856)
经济学院(14752)
(14425)
(14207)
师范(14070)
基金
项目(79351)
科学(63236)
研究(59655)
基金(59249)
(50577)
国家(50184)
科学基金(43808)
社会(39994)
社会科(37868)
社会科学(37859)
基金项目(31098)
(30183)
教育(27537)
自然(27062)
自然科(26417)
自然科学(26410)
自然科学基金(25983)
(25058)
编号(23675)
资助(23598)
(21829)
成果(20236)
(18510)
重点(17607)
国家社会(16885)
(16611)
教育部(16475)
课题(16419)
(16300)
人文(16028)
期刊
(61280)
经济(61280)
研究(38728)
中国(27597)
(26152)
管理(19351)
学报(17077)
科学(16441)
(16334)
(14897)
金融(14897)
大学(14034)
学学(13331)
财经(12183)
教育(12088)
(10328)
农业(10200)
技术(10128)
业经(9244)
经济研究(8946)
问题(7933)
财会(7113)
会计(6539)
(6200)
理论(6023)
(6005)
技术经济(5711)
现代(5480)
(5447)
改革(5332)
共检索到1933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明朗朗  
基于提高信托产品流动性的作用和高效益的双向投资功能,信托受益权质押担保逐渐为我国金融市场所接受,并呈现出高速发展态势。目前我国信托受益权质押担保面临的突出问题在于,信托受益权质押担保是否存在正当性,要建立怎样的制度体系,以及如何在操作层面上实现信托受益权质押。理论层面研判、制度价值剖析和域外经验借鉴表明,信托受益权质押担保具有正当性。在全面有效的监管下,监管当局可通过限制业务体量并严控风险的方式,逐步放开资金信托受益权质押担保业务。我国在信托受益权质押担保方面的立法空白,不利于权益保障的可预期性,有损司法审判的社会公信力。为此,建议制定信托受益权质押担保专项法规,将流动性提升与风险管理并行,组织法规范与行为法规范并列,明确信托公司法律关系主体地位,明晰信托受益权质押担保制度的具体内容。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于萍  
《担保法》未明确规定信托受益权可以质押,其他法律、法规及司法解释也无明确规定,但实践中信托受益权质押贷款已被广泛应用。研究信托受益权质押的适法性、信托受益权质押的例外和以信托受益权进行质押的办理程序,有利于拓展融资渠道,活跃金融市场,鼓励金融创新。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赵申豪  
为缓解融资困境,各地都在探索农村金融的新模式,吉林省开展的"土地收益权质押"就是其中之一。它是指在不改变现行土地承包经营制度和土地农业用途的前提下,以土地的未来收益作为担保财产,为农户贷款提供担保的模式,该模式有"利于融资"与"避免失地"的双重优势。然而,通过仔细分析可以发现,吉林模式中的"土地收益权质押"名不副实,其实质是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让与担保,存在诸多的法律弊端。而由于土地与公路等公共基础设施在"自动产生收益"这一属性上存在区别,所以无法通过借鉴"公路收费权质押"的制度经验来构建土地收益权质押。此外,利用土地未来的经营收益质押贷款的思路也不可行,理由是:经营收益由土地价值与劳动价值共同构成,而劳动价值无法登记,从而不具有优先效力;而且这种方式使得清偿能力取决于债务人自身,不符合特别担保之属性。在尚未放活经营权之前,以土地承租权担保贷款的构想较为可行,但须建立配套的登记制度。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陈涵  涂永式  
本文回顾了信托业六次清理整顿的发展历史,基于新制度经济学的制度变迁理论研究信托受益权的流通历史规律,归纳总结了信托受益权在计划经济、类市场化以及市场化三个历史阶段的流通状况及演变脉络,分析其制度变迁的逻辑过程。强制性制度变迁下的信托业路径依赖等因素导致信托受益权流通受限,随着流通需求的增加,如何突破路径依赖,本文从市场环境、内部环境等方面进行分析,利用诱致性制度变迁的时机完善法律制度供给,构建信托受益权流通机制。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传华  
土地承包经营是我国农村最核心的制度,关系着农村发展和农民生存。农村改革的不断推进和城市化进程加剧,农村土地经营权能否抵押成为农村改革和城市化进程中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我国城乡二元体系下,土地承载了农村社会保障功能,土地承包经营权究竟能否抵押融资,如何进行抵押融资等却在实践操作中遭遇了很多困难。为了解决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问题,亟需进行抵押担保制度创新,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建立与市场挂钩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价值评估体系,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变更机制等,同时在金融制度和法律制度方面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权益进行保障。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传华  
土地承包经营是我国农村最核心的制度,关系着农村发展和农民生存。农村改革的不断推进和城市化进程加剧,农村土地经营权能否抵押成为农村改革和城市化进程中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我国城乡二元体系下,土地承载了农村社会保障功能,土地承包经营权究竟能否抵押融资,如何进行抵押融资等却在实践操作中遭遇了很多困难。为了解决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问题,亟需进行抵押担保制度创新,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建立与市场挂钩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价值评估体系,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变更机制等,同时在金融制度和法律制度方面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权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衡荟勇  郝成  
目前,我国银行越来越多的开展以各种收费权为质押担保的融资业务,由于相关法律法规尚不完善,这种担保方式存在着法律、质量和操作三方面的风险。针对上述风险,本文从贷款银行的角度,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一是积极争取国家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完善收费权质押体系;二是加强对收费权质押担保的审查,从源头上防范风险;三是加强收费权质押担保的全过程管理,提高信贷管理水平。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陈益龙  
尽管目前关于碳排放权的法律属性暂无定论,但学界和实务部门均肯定碳排放权作为担保财产的适格性,只是就碳排放权的担保方式选择存有争议,以致形成了不同的碳排放权担保制度构建进路。对此,应立足于碳排放权属性特征与现行法律体系进行碳排放权担保制度的规范性构建。在担保方式的选择上,关于碳排放权质押合法性与合理性的观点并不充分,而碳排放权抵押兼具合法性与合理性,故宜以抵押作为碳排放权担保制度构建的出发点;在具体制度构建上,鉴于碳排放权的公私双重法律属性,宜采取公私合治的方式,一方面规范、统一碳排放权抵押的设立方式、实现路径,并推行配套激励措施,为碳排放权抵押扫平交易障碍,另一方面建立政府监管与行业自律相结合的监管机制,以实现碳排放权抵押交易中私益和公益的平衡。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蒋亚含  苑泽明  
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试点推行至今,仍存在多方面的问题,科技型中小企业仍很难获取所需贷款。本文从信贷配给角度,在信息甄别理论以及银行利益最大化原则的基础上,揭示知识产权质押贷款难以推广的内在机理,使其能从信贷层面进行合理解释。基于此,本文提出收益权担保的创新借贷技术,以增加担保物的效用价值,有效降低银企信息不对称,使科技型企业可以不被排挤在信贷配给之外。而且,本文还对收益权担保借贷技术进行了论证,为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的推行提供了新的思路。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吴国平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张岳令  
进口押汇是商业银行为进口商提供的一项十分重要的短期贸易融资产品。针对该业务,我国目前还没有相应的的法律规定,论文借鉴英美法上的信托收据和大陆法上的让与担保制度,对如何完善银行在进口押汇项下的权益提出了相应建议。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郑宏  
林业信托担保是为了担保债权的实现,将林业资产设立为信托财产,信托权作为担保物的制度。相对传统的林业担保,林业信托担保能够有效地提高物的利用效率和担保价值,更加符合现代担保理念的发展趋势。现行的林业信托担保仍处于雏形阶段,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中都存在冲突和混乱的情况,主要体现在林业信托担保财产的转移、林业信托合同的独立性等方面,影响了林业信托担保制度功效的发挥。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蔡杨鑫  廖霞林  
新时期对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的关注突出显示在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抵押问题上,对其进行成本效益分析是设计农村土地抵押制度的必要前提。“三权分置”模式通行后,在解决承包土地的经营权的抵押问题方面存在不同认识和制度适用的盲区,亟待通过权能分配以法律框架界定经济学下产权分配的责任界限,使其合法化。家庭承包土地抵押权制度设计是在作为方法的经济学和作为对象的法学的双重学科背景指导下,以法经济学的效益与制度价值考量,类型化承包土地抵押权实现后的认识障碍,继而从抵押人的资格,抵押的对象、范围、实现方式分析经营权抵押的建制,从而以成本效益理论论证信托管理的适时引入对农地资源充分利用的裨益,以建立突破立法障碍后土地经营权抵押的配套制度。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蔡杨鑫  廖霞林  
[期刊] 财会通讯(理财版)  [作者] 孙聚民  
信托是一种财产管理制度,它的核心是“受人之托,代人理财”。《信托法》指出,信托是指委托人基于对受托人的信任,将其财产权委托给受托人,受托人按委托人的意愿以自己的名义,为受益人的利益或者特定目的,进行管理或者处分的行为。信托关系中的当事人有三个,即委托人、受托人、受益人。其中受托人是以自己的名义管理、处分财产;受托人因承诺信托而取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