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092)
2023(10044)
2022(8496)
2021(8046)
2020(6858)
2019(15756)
2018(15436)
2017(30432)
2016(16040)
2015(18018)
2014(17671)
2013(17232)
2012(15184)
2011(13247)
2010(12882)
2009(11880)
2008(11438)
2007(9779)
2006(8293)
2005(7259)
作者
(40982)
(34551)
(34339)
(32685)
(21942)
(16346)
(15626)
(13341)
(13134)
(12024)
(11691)
(11585)
(10732)
(10649)
(10614)
(10492)
(10250)
(10074)
(9904)
(9875)
(8245)
(8177)
(8041)
(7929)
(7778)
(7563)
(7536)
(7296)
(6702)
(6620)
学科
(62781)
经济(62676)
管理(57688)
(54254)
(48371)
企业(48371)
方法(32911)
数学(29433)
数学方法(29081)
(25460)
(17922)
(17875)
财务(17831)
财务管理(17795)
企业财务(17093)
(15237)
业经(14483)
中国(14458)
(12518)
体制(10722)
(10675)
贸易(10671)
(10667)
银行(10659)
(10447)
技术(10368)
(10019)
(9910)
农业(9851)
(9751)
机构
大学(218661)
学院(217545)
(93835)
管理(92223)
经济(92161)
理学(80753)
理学院(80066)
管理学(78942)
管理学院(78516)
研究(62711)
中国(49756)
(47799)
(42851)
财经(38135)
(34849)
科学(33822)
中心(30966)
(30663)
经济学(29796)
财经大学(28904)
业大(28686)
(27888)
(27235)
经济学院(27022)
北京(25713)
商学(25539)
商学院(25325)
研究所(24876)
(24402)
经济管理(24180)
基金
项目(152126)
科学(123309)
基金(115276)
研究(113072)
(98316)
国家(97537)
科学基金(87196)
社会(75658)
社会科(72010)
社会科学(71997)
基金项目(61569)
(57805)
自然(56032)
自然科(54798)
自然科学(54786)
自然科学基金(53821)
教育(53046)
(48456)
资助(46187)
编号(44547)
(35685)
成果(34987)
(34672)
重点(33648)
(32923)
国家社会(32141)
教育部(32005)
人文(31357)
(30889)
创新(30860)
期刊
(95115)
经济(95115)
研究(60728)
(41568)
中国(37603)
管理(35423)
学报(27608)
科学(27337)
(23666)
大学(23359)
学学(22305)
(21053)
金融(21053)
技术(19694)
财经(19626)
教育(17771)
(16659)
农业(15728)
经济研究(14936)
业经(14904)
财会(12971)
问题(12670)
会计(11001)
理论(10874)
技术经济(10231)
(9748)
实践(9741)
(9741)
(9685)
现代(9398)
共检索到3071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蔡英玉  孙涛  
本文在KMRW声誉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监管机构—信托公司—投资者"三方多阶段博弈模型来研究信托公司"刚性兑付"问题。分析认为,由于投资者缺乏识别和定价能力,以及监管机构的准入审批和评级机制,使信托公司可以利用监管机构的"信用背书",在前期通过"刚性兑付"建立声誉,进而在未来获取超额收益,因此"刚性兑付"成为信托公司的必然选择。利用68家信托公司2010-2015年度数据,实证分析发现当期声誉与下一期收益呈现出显著正相关关系,好声誉能够为信托公司带来更高收益。对此,应当从加强投资者教育、转变监管方式、强化信托公司治理三个方面来打破"刚性兑付"。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蔡英玉  孙涛  
本文在KMRW声誉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监管机构—信托公司—投资者"三方多阶段博弈模型来研究信托公司"刚性兑付"问题。分析认为,由于投资者缺乏识别和定价能力,以及监管机构的准入审批和评级机制,使信托公司可以利用监管机构的"信用背书",在前期通过"刚性兑付"建立声誉,进而在未来获取超额收益,因此"刚性兑付"成为信托公司的必然选择。利用68家信托公司2010-2015年度数据,实证分析发现当期声誉与下一期收益呈现出显著正相关关系,好声誉能够为信托公司带来更高收益。对此,应当从加强投资者教育、转变监管方式、强化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崔明  
近年来随着信托业的快速增长,信托产品的刚性兑付问题逐渐凸显,谁愿意成为打破刚性兑付的第一人,对于那些信托计划的各方当事人来说,这应该是各方博弈的结果。文章将从信托公司声誉风险角度研究信托业刚性兑付的市场博弈过程,通过模型分析刚性兑付形成的原因,理清信托公司、投资者在刚性兑付形成过程中的角色扮演,为刚性兑付的打破提供理论支撑。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秦岭  
受到信托关系调整的金融产品领域,至今一直遵循着不成文的"刚性兑付"规则,而该规则既不符合风险与收益相匹配的投资规律,也缺乏法律依据。刚性兑付规则存在的原因,在于该规则所涉及各方都因该规则获得了各自的"收益",但风险也正是隐藏于所谓的收益之中。若要打破刚性兑付并避免发生大面积金融机构兑付危机,法律监管在寻求刚性兑付规则所积累风险的缓释路径方面应大有可为。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生昭  张磊  祝立群  
中国信托业自2007年受益于金融市场功能分割、信托全能优势以及经济刺激环境实现了高速发展。然而,由于信托功能定位不准、信托公司"重业务、轻内控、轻能力建设"管理模式、投资者教育工作落后、信托风险市场化处置原则尚未有效建立等因素造成当前我国信托业发展遇到了"刚性兑付"困境,阻碍了信托业回归信托本源,阻碍了信托业的可持续发展,扭曲了金融产品风险定价机制,造成市场风险分担不合理,冲击了资产管理行业发展基础。因此,只有把握信托资产管理属性,推动行业向资产管理业务方向转型,健全信托公司有效风控体系,强化项目投资能力、项目管理能力和科研能力,重视改进投资者教育工作,明晰信托关系责任认定原则以及风险市场化处...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管百海  
信托产品刚性兑付在我国多年以来已形成惯例,选择好房地产信托项目是保证对应信托产品顺利兑付的源头。通过对房地产信托项目的特点分析,构建房地产信托项目评价指标体系,选取2个一级指标、8个二级指标、22个三级指标,在此基础上建立房地产信托项目选择决策模型。通过实用案例进行分析验证,提示信托公司要根据环境和条件的变化及时调整房地产信托项目选择评价决策的基准值以及各评价指标的权重,以便对房地产信托项目的融资决策更科学,为融资项目的风险管控把好源头关。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管百海  
信托产品刚性兑付在我国多年以来已形成惯例,选择好房地产信托项目是保证对应信托产品顺利兑付的源头。通过对房地产信托项目的特点分析,构建房地产信托项目评价指标体系,选取2个一级指标、8个二级指标、22个三级指标,在此基础上建立房地产信托项目选择决策模型。通过实用案例进行分析验证,提示信托公司要根据环境和条件的变化及时调整房地产信托项目选择评价决策的基准值以及各评价指标的权重,以便对房地产信托项目的融资决策更科学,为融资项目的风险管控把好源头关。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刘夏斌  
近年来,由于多起信托产品到期无法兑付事件被曝光,信托产品的投资者权利保护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受到业界的关注和重视。如何在赋予信托公司充分的受托人权利的同时,通过建设配套的投资者权利保护机制对信托公司的权利予以制约和平衡,是保证信托业继续繁荣发展的重要课题。本文基于我国信托产品投资者权利保护机制的现状,对完善我国信托产品投资者权利保护机制的必要性进行理论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制度建议。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常叶青  宋瑞武  
从信托的本质和信托公司的特点及业务类型来看,信托公司的风险主要由声誉风险、操作风险、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法律风险、政策风险和道德风险等构成。其中,由于信托业是一个靠信用为生的行业,信用是信托公司立身的根本,声誉是信托公司生存的基础,因此对声誉风险的良好管控就显得尤为重要。信托公司各种风险的发生都有可能引发声誉风险,一旦声誉受损,必将影响信托公司的经营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邹晓梅  
2014年3月4日,上海超日太阳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发布公告称,该公司发行的"11超日债"第二期利息无法按期全额支付,正式宣告违约。这是国内首例债券违约事件,结束了我国以往债券全部刚性兑付的历史。超日债券宣布违约将成为中国债券市场发展的重要拐点,它打破了市场刚性兑付预期,虽将对债券市场形成较大冲击,但是有利于市场风险释放和风险重估。债券市场的刚性兑付已经打破,但是银行理财产品和信托计划等非标资产的刚性兑付尚未打破,发起人和投资者之间的隐性担保依然存在。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张一林  梁玮  郁芸君  
长期以来,刚性兑付被视作中国影子银行体系的扭曲性特征之一,然而刚性兑付这一隐性规则在中国影子银行发展之初就存在。本文研究表明,刚性兑付的作用在中国影子银行的不同发展阶段上具有差异,决定因素是刚性兑付的资金来源。早期刚性兑付的资金主要来自资管机构的自有资金,刚性兑付把资管机构变成投资风险的实际承担者,不仅倒逼资管机构审慎投资,也让投资者对资管机构产生了信任,因此早期的刚性兑付既是一种自律机制,还是一种信任机制,让中国影子银行在基本保持稳定的情况下实现资管规模的快速增长。然而,资管机构自有资金的增速落后于资产规模的增速,以至于在一定时点后资管机构不再能够以自有资金维系刚性兑付,只能依靠“拆东墙补西墙”等方式,但这样的做法不仅不可持续,反而会诱发风险、掩饰风险,此时政府应当强制打破刚性兑付。本文能够为政府在不同时期对影子银行和刚性兑付态度的转变,以及2018年资管新规“破立结合、双管齐下”的治理逻辑提供解释。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吉余  
所谓“绿条子”是指人民群众在邮政部门汇款得不到承兑的“汇款凭证”,也是人们对社会经济生活运行中不正常行为的戏称。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会出现“绿条子”?症结到底在什么地方?笔者拟通过对这一现象深入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一邮政汇款是中外邮政部门的传统业务,但邮政部门的这项业务是通过银行的汇兑业务得到最终实现的。在计划经济“吃大锅饭”的情况下,中央企业之间的矛盾并不尖锐。随着邮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曹黎娟  王洪卫  杨刚  
近期,房地产信托集中到期带来的兑付压力引起政府与市场的担忧。文章对2012年房地产信托兑付压力进行了分析,认为从房地产信托的行业监管严格、开发商资质较好、信托公司的风控严谨以及信托项目本身的关键保障措施设计等几方面分析,2012年房地产信托兑付爆发行业性风险的可能性不大。但若融资方出现兑付困难,房地产企业筹资自救失败,文章针对信托公司的风险防范提出了一系列措施。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何浩然  卢柯霖  
本文基于两类分配博弈实验来研究团队内的成员互动,结果表明,在团队成员互动之前,个人偏好对形成成员的初始提议具有重要作用,但其他因素也可能使初始提议偏向不同的方向。在团队互动过程中,我们发现了支持中间选民理论和说服论据理论的证据,即上一轮的中位提议和自私提议会影响本轮的提议。亲社会信息对提议没有影响,且提议行为也不随决策轮次增加而向更亲社会方向变化,故社会比较理论未被证实。中位提议和自私提议的影响会随团队内的互动程度而改变,互动程度高的团队所形成的最终决策的随机性更大。本文为打开团队决策中成员互动的"黑箱"提供了证据,并且解释了以往研究中普遍发现的团队行为往往比个人行为表现得更理性、更自私的现象。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崔兵  何彦霖  邱少春  
刚性兑付是非保本型金融产品出现风险后,作为发行方或渠道方的金融机构事后对投资者利益的兜底处理,其本质是投资者负盈不负亏、收益和风险不对等的投资软预算约束。在投资者的软预算约束动机明确的前提下,软预算约束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金融机构的动态承诺不一致,对投资者提出的刚性兑付要求予以支持。刚性兑付是由投资者(软预算约束体)和金融机构(软预算约束支持体)“合力”造成的,是在现有信息结构和激励相容约束条件下的博弈均衡。因此,改变软预算约束动机产生的环境,打破刚性兑付不会是一蹴而就的。预算约束强度并不是越硬越好,刚性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