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989)
- 2023(5855)
- 2022(4554)
- 2021(4168)
- 2020(3507)
- 2019(7550)
- 2018(7300)
- 2017(14057)
- 2016(6829)
- 2015(7721)
- 2014(7630)
- 2013(7357)
- 2012(6796)
- 2011(6015)
- 2010(6316)
- 2009(6290)
- 2008(5181)
- 2007(4847)
- 2006(4453)
- 2005(4193)
- 学科
- 业(29354)
- 管理(27523)
- 济(26596)
- 经济(26573)
- 企(25997)
- 企业(25997)
- 融(24506)
- 金融(24506)
- 银(21380)
- 银行(21371)
- 行(20806)
- 中国(15345)
- 技术(12746)
- 财(11111)
- 方法(10956)
- 中国金融(10892)
- 数学(9328)
- 数学方法(9259)
- 务(8950)
- 财务(8924)
- 财务管理(8914)
- 制(8712)
- 企业财务(8671)
- 业经(8380)
- 技术管理(7168)
- 农(6942)
- 地方(6757)
- 信息(6576)
- 理论(6411)
- 产业(5741)
- 机构
- 大学(98729)
- 学院(98627)
- 济(41696)
- 经济(40764)
- 管理(40442)
- 理学(34178)
- 理学院(33876)
- 管理学(33404)
- 管理学院(33225)
- 中国(31152)
- 研究(30569)
- 财(20903)
- 京(20254)
- 中心(17751)
- 科学(16927)
- 财经(16533)
- 银(15374)
- 融(15149)
- 经(15014)
- 银行(14874)
- 金融(14867)
- 江(14687)
- 所(14601)
- 农(14158)
- 行(13983)
- 经济学(13386)
- 研究所(13068)
- 业大(13051)
- 州(13050)
- 北京(12748)
- 基金
- 项目(65065)
- 科学(51846)
- 研究(49357)
- 基金(47828)
- 家(41008)
- 国家(40670)
- 科学基金(35870)
- 社会(32210)
- 社会科(30765)
- 社会科学(30760)
- 省(25715)
- 基金项目(25253)
- 自然(22016)
- 教育(21749)
- 自然科(21604)
- 自然科学(21602)
- 自然科学基金(21257)
- 划(20647)
- 编号(20595)
- 资助(18937)
- 成果(17114)
- 创(15258)
- 重点(14438)
- 项目编号(14327)
- 创新(14301)
- 发(14171)
- 部(14024)
- 国家社会(13887)
- 课题(12895)
- 制(12699)
共检索到1586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徐光顺 蒋远胜
信息通讯技术(ICT)和农村金融分别作用于农民增收的机理和效果得到比较广泛的认可,但对农民增收的联合作用机理和效果仍不明晰。研究发现:ICT和普惠金融的发展均有利于农民增收;ICT在农村金融服务中的使用,提高了农民金融服务的可及性与可得性,强化了普惠金融的增收效应;电子化金融服务在农村的推广,加快了先进ICT技术的普及,助推了ICT的增收效应。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徐光顺 蒋远胜
信息通讯技术(ICT)和农村金融分别作用于农民增收的机理和效果得到比较广泛的认可,但对农民增收的联合作用机理和效果仍不明晰。研究发现:ICT和普惠金融的发展均有利于农民增收;ICT在农村金融服务中的使用,提高了农民金融服务的可及性与可得性,强化了普惠金融的增收效应;电子化金融服务在农村的推广,加快了先进ICT技术的普及,助推了ICT的增收效应。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徐光顺 蒋远胜
信息通讯技术(ICT)和农村金融分别作用于农民增收的机理和效果得到比较广泛的认可,但对农民增收的联合作用机理和效果仍不明晰。研究发现:ICT和普惠金融的发展均有利于农民增收;ICT在农村金融服务中的使用,提高了农民金融服务的可及性与可得性,强化了普惠金融的增收效应;电子化金融服务在农村的推广,加快了先进ICT技术的普及,助推了ICT的增收效应。
[期刊] 清华金融评论
[作者]
李礼辉
本文基于信用建设的根本,分析了大数据的本质含义,指出中国金融业在大数据使用方面存在的问题与短板,认为解决问题既要有技术措施,更需要有体制保障,并建议金融业大数据应用应实现可控、可信、可靠,运用大数据技术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让市场变得透明,通过共建、共享、共管的可行路线,促进普惠金融发展。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安宇宏
普惠金融是由联合国在"2005年国际小额信贷年"提出的概念。相对与传统金融所倡导的"二八定律",即20%的客户创造80%的利润,普惠金融最大的突破,是在一定程度上颠覆主要为富人服务的传统理念,使得弱势客户也可得到平等享受金融服务的权利。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发展普惠金融。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发展普惠金融。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大力发展普惠金融,让所有市场主体都能分享金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安宇宏
普惠金融是由联合国在"2005年国际小额信贷年"提出的概念。相对与传统金融所倡导的"二八定律",即20%的客户创造80%的利润,普惠金融最大的突破,是在一定程度上颠覆主要为富人服务的传统理念,使得弱势客户也可得到平等享受金融服务的权利。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发展普惠金融。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发展普惠金融。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大力发展普惠金融,让所有市场主体都能分享金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郭新明
作为小额信贷和微型金融的拓展与延伸,普惠金融的核心理念在于共享与普惠,基本原则是机会均等与可持续发展,体现着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相互融合的特点。在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和"十三五"规划研究编制之际,有必要借鉴国际经验,明晰政府部门在促进普惠金融发展中的角色定位,充分发挥政府与市场的双重促进作用,为"十三五"规划的制定提供政策参考。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肖翔 刘钊
近年来,普惠金融(Inclusive Finance,也译为"包容性金融")逐步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热词",它强调通过完善金融基础设施,以可负担的成本将金融服务扩展到欠发达地区和社会低收入人群,向其提供价格合理、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务,不断提高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当前,普惠金融已然成为一项国际社会和业界主流所认同的金融发展战略,并在许多国家和地区付诸实践,形成了一系列典型经验和标杆做法。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王亮 蒋依铮
基于2011—2019年全国245个地级市数据,构建时变非对称互联网空间权重矩阵,运用空间联立方程模型研究数字普惠金融、技术创新和经济增长的内生交互影响和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第一,本地区数字普惠金融、技术创新和经济增长存在相互促进作用。第二,数字普惠金融、技术创新和经济增长存在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和地区交互影响:邻近地区的数字普惠金融抑制了本地区的技术创新和经济增长;邻近地区技术创新促进了本地区经济增长,但抑制了本地区数字普惠金融;邻近地区经济增长促进了本地区数字普惠金融,但抑制了本地区的技术创新。第三,数字普惠金融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和数字化程度是数字普惠金融与技术创新、经济增长空间交互效应发挥的重要因素。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罗勇
<正>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特别是在人机交互信贷科技领域的突破,普惠金融的服务模式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革。数字信贷由传统的“他证”模式,向“他证+自证”的多元模式转型。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科技手段识别和评估客户的个性化资产,不仅提升了信息的获取和利用效率,还为整个行业指明了创新发展的新方向,为小微金融科技未来五年的“新基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陈工孟 高宁
文章主要研究中国上市公司年度盈余宣告和股利宣告的信息含量。中国上市公司在宣告会计盈余的同时宣告现金股利和股票股利,文章在检验这三类宣告信息有用性的同时,也对三者之间的相互影响进行检验。基于对 1232 个同时宣告的数据集的研究,我们发现非预期盈余(用盈余变化表示)与异常收益正相关,这表明投资者利用盈余宣告信息来确定股票市价。股票股利则加强或减弱了盈余信号。股票股利和股票收益之间存在着较弱的相关性。现金股利和股票收益之间也没有明显的联系,这和股利不相关理论是一致的。此外,各项的敏感性检验结果都表明,文章的结论是稳健的。
关键词:
盈余 股利 信息含量 交互作用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胡继灵
This paper makes a study on mutual relations between the high- tech enterprise and its environment on the basis of systems theory,and analyses the typ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mutual relations are analysed. It also points out that a high- tech enterprise should put certain efforts on the environmental study, utilization,tranformation and develop itself under harmonious environment.
关键词:
高新技术企业 环境 交互作用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赵皎卉 蔡虹
从技术创新中获益对企业在知识经济时代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专有化手段是企业获取创新收益的关键途径。专有化手段构成一个相互联系并交互作用的复杂网络,基于高效保护技术创新和收益的视角,根据220家中国制造业的产品创新企业数据,采用皮尔逊相关系数法探索并验证5类专有化手段及其下属措施之间的替代性和互补性,利用最小生成树算法分析专有化手段关联网络的聚类结构。研究结果表明,技术知识的隐性属性与知识产权法律保护之间存在替代性,除技术知识的隐性属性外的其他4类专有化手段之间呈现互补性;技术知识的隐性属性与技术保密中的雇佣关系长期化、领先时间下的率先市场化之间存在替代性;专有化手段的具体措施之间存在类内差异小...
关键词:
技术创新 专有化手段 交互作用 聚类结构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鲁皓
在考虑局部网络效应基础上,从多种技术同时扩散的视角出发,采用仿真模型分析消费者交互作用对网络外部性市场技术演化的影响。研究表明:消费者交互作用所形成的聚集效应是驱动网络外部性市场技术演化的重要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技术演化的均衡结果呈现为赢家通吃或多种技术共存。聚集效应使得消费者选择出现"局部偏差",即采用的技术并非是整体市场中占有率最高的。当消费者交互作用的聚集效应越强,技术演化均衡结果往往是多种互不兼容技术共存;当消费者交互作用的聚集效应越弱,技术演化则趋向于赢家通吃。此外,这种聚集效应还会影响企业扩大安装基础和加强市场沟通这两种技术竞争策略的效果。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刘海二
本文研究信息通讯技术(ICT)与金融的结合对于拓展交易边界,提高金融包容性水平的作用。研究表明,过去20年间,ICT对中国经济增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互联网上网人数、移动电话指标都显著促进了经济增长,并且移动电话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大于互联网上网人数。但固定电话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不显著,这是因为移动电话对固定电话有替代效应。进一步分析表明,ICT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主要是通过扩大交易边界,提高金融包容性水平来实现的,即通过提高人均存款与人均贷款来实现经济增长。随着ICT和金融的不断融合,未来可能出现"互联网融资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