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893)
- 2023(6541)
- 2022(5433)
- 2021(4618)
- 2020(3832)
- 2019(8338)
- 2018(8347)
- 2017(16234)
- 2016(8087)
- 2015(9275)
- 2014(9316)
- 2013(9422)
- 2012(9096)
- 2011(8419)
- 2010(8576)
- 2009(8102)
- 2008(7674)
- 2007(7028)
- 2006(6731)
- 2005(6339)
- 学科
- 济(64408)
- 经济(64380)
- 管理(29636)
- 业(27886)
- 企(21578)
- 企业(21578)
- 方法(20592)
- 数学(18362)
- 数学方法(18265)
- 地方(15638)
- 技术(12204)
- 地方经济(12082)
- 中国(11558)
- 业经(11444)
- 农(10891)
- 学(10673)
- 财(9736)
- 农业(8490)
- 信息(7876)
- 环境(7781)
- 产业(7455)
- 经济学(7313)
- 贸(6691)
- 贸易(6686)
- 发(6576)
- 和(6522)
- 技术管理(6504)
- 制(6436)
- 易(6419)
- 总论(6361)
- 机构
- 大学(135193)
- 学院(134818)
- 济(71537)
- 经济(70439)
- 管理(52209)
- 研究(50250)
- 理学(44025)
- 理学院(43607)
- 管理学(43108)
- 管理学院(42839)
- 中国(37465)
- 财(29006)
- 京(28082)
- 科学(27682)
- 所(25444)
- 经济学(23917)
- 财经(23212)
- 研究所(22832)
- 中心(22486)
- 经济学院(21305)
- 经(20995)
- 江(20464)
- 农(19839)
- 北京(17718)
- 业大(17634)
- 院(17223)
- 财经大学(16934)
- 州(15928)
- 科学院(15594)
- 范(15558)
- 基金
- 项目(85087)
- 科学(67735)
- 基金(63351)
- 研究(62446)
- 家(55377)
- 国家(55015)
- 科学基金(47261)
- 社会(43311)
- 社会科(41328)
- 社会科学(41320)
- 基金项目(32288)
- 省(32050)
- 自然(28047)
- 自然科(27438)
- 自然科学(27434)
- 自然科学基金(26989)
- 教育(26509)
- 资助(26108)
- 划(25984)
- 编号(24085)
- 发(19956)
- 国家社会(19597)
- 成果(19499)
- 重点(19089)
- 部(18901)
- 创(17700)
- 创新(16889)
- 济(16621)
- 发展(16534)
- 经济(16478)
共检索到2147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荆林波 冯永晟
生产率悖论曾引起了经济学界的争论,不过主张ICT对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的观点逐渐证明了其正确性。与此同时,ICT促进经济增长的基本效应和机制,各国ICT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研究,ICT经济增长效应的国际差异,以及国际数字鸿沟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等问题,都是经济学家仍在关注的重要问题。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吴雪明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李京文 龚飞鸿 明安书
一、中国经济增长分析(1953-1995) 新中国建立之后,经过3年经济恢复,整治了由于长期战争和半殖民、半封建统治带来的经济不发达,在1952年农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1%,农业就业人员占83.5%的典型农业国基础上,在当时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支援下,从1953年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第一个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刘文波 张银杰
信息通讯技术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越来越显著。文章从三个方面探讨其作用机制。信息通讯技术通过更便捷的传播与获取知识提高人力资本,高效的信息发布与检索提高商品交易效率,并可以提高社会分工岗位与劳动者的匹配程度,以提高劳动效率。同时,信息通讯产业自身也是经济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
信息通讯技术 互联网经济 经济增长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刘海二
本文研究信息通讯技术(ICT)与金融的结合对于拓展交易边界,提高金融包容性水平的作用。研究表明,过去20年间,ICT对中国经济增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互联网上网人数、移动电话指标都显著促进了经济增长,并且移动电话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大于互联网上网人数。但固定电话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不显著,这是因为移动电话对固定电话有替代效应。进一步分析表明,ICT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主要是通过扩大交易边界,提高金融包容性水平来实现的,即通过提高人均存款与人均贷款来实现经济增长。随着ICT和金融的不断融合,未来可能出现"互联网融资模式"。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杨天宇 刘莉
本文应用新古典增长模型对世界各国储蓄率差异的原因进行了研究。我们建立了一个标准的新古典增长模型以模拟美国的储蓄率变动,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准确拟合美国储蓄率变动的长期趋势。以此为基准模型,我们引入78个国家的数据,运用反事实实验来检验1960~2008年间TFP增长率对储蓄率的影响,结果发现,TFP增长率是解释世界各国储蓄率差异的最重要因素。而且这一结论不受是否发达国家和数据库来源不同的影响。因此,高储蓄率国家与低储蓄率国家之间经济失衡的根源是TFP增长率的差异,而这是不能通过汇率政策来消除的。要解决跨国储蓄率差异带来的全球经济失衡,发达国家需要进行技术创新,发展中国家需要进行产业结构升级。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云多
为全面系统地研究生产率冲击与生育率、经济增长的关系,在Barro和Becker 1989年提出的生育率模型中引入生产率冲击,探究并模拟检验生产率冲击对生育率、物质资本投资、人力资本投资、消费及劳动供给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生产率正向冲击推动下,人力资本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正向影响可以抵消生育率下降对经济增长的负向影响。研究还发现,尽管生产率冲击增加了抚养孩子的机会成本,降低了家庭生育率,但是却提高了女性劳动参与率,可以弥补生育率下降给经济增长带来的负向影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究了中国公共养老金制度下生产率冲击经由生育率下降对代际收入分配和经济福利的影响。
关键词:
生育率 投资 消费 劳动供给 生产率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裴棕伟 盛磊 陈垚彤
生产率是影响一国参与全球竞争的关键要素。本文基于全周期和子周期两种视角,利用C-D生产函数对我国生产率进行测算并预测了未来的经济潜在增长率,研究结果显示:21世纪以来,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呈现下降趋势,但对经济的贡献率仍处于较高水平,经济呈现科技与资本双轮驱动特征;未来我国将跨越上中等收入阶段,步入高收入国家行列;预测结果显示:2036-2050年间我国经济增长主要靠全要素生产率拉动,经济增长动力的有效转换,将更加接近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两阶段"战略目标,更加适应新时代下的高质量发展需求。
关键词:
潜在增长率 全要素生产率 C-D生产函数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张同斌
本文在新增长理论的框架下构建了研发投入非对称效应与生产率分解的理论模型,选取门限面板数据模型,研究了中国高技术产业中研发投入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的差异化影响。研究结论表明,随着研发投入的积累,中国高技术产业生产率增速逐渐下降,并且研发存量对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长呈现先减弱后增强的影响,研发投入的生产率悖论特征凸显。研发存量对技术效率的提升效应总体显著,同时,也呈现出明显的非对称效应。技术进步方面,研发投入没有促进基础科学的突破性进展、科技成果转化率低、高技术产业创新的难度增大和风险上升,导致研发累积的同时,高技术产业技术进步增速下降,技术进步增速下降也是高技术产业中全要素...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薇
在我国经济产业中,流通产业作为服务行业的组成部分,对经济增长、提高就业率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在广义最小二乘法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深入分析2016-2017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流通产业发展情况,通过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产业结构转型对其经济增长值、全要素生产率与地区就业增长间的影响关系。研究结果显示,流通产业经济增长、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对就业率的提高具有明显促进作用,且该促进作用拥有明显的地区差异化,东部地区明显优于中西部。根据实证研究结果,对促进我国流通产业发展提出相关建议,应从大力支持中小型企业的发展、支持技术创新等方面着手,促进流通产业发展,推动我国经济增长。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蔡芸 杨冠琼
全要素生产率是技术进步的一个替代性指标。从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变化的角度,反观GDP及其增长率是否真实或可信这一逻辑是否成立,依赖于技术进步的性质。如果技术进步是一个相对稳定而且缓慢的演化过程,那么,作为技术进步替代性指标的全要素生产率,在正常情况下,即在没有面临重大自然灾害或天赐良机的情况下,就不会在短期内发生急剧的变化;如果没有非正常情况发生而全要素生产率却发生了急剧变化,一般而言,是产出测量或投入测量出现了问题。但如果恰好面临技术革命或根本性制度变迁时期,则全要素生产率会发生漂移性变化,即从这一时刻起全要素生产率会发生永久性水平的变化。本文利用DEA模型实证性地研究了中国X省经济增长、全要素...
关键词:
经济增长 全要素生产率 数据包络分析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车治辂
文章构建了一个包含31个省份和27个部门的中国经济定量模型,在国内大循环视角下分析特定生产率冲击对区域、部门及区域-部门层面实际全要素生产率、GDP和福利的影响机制及其量化效应。基于一系列反事实分析,探究各种机制的量化效应,揭示了异质性的地区要素禀赋和特定的投入产出联系如何影响特定生产率冲击的扩散。基于校准模型量化评估了两个生产率冲击实例的经济影响,结果表明:2020年湖北省实际TFP的下降导致中国GDP减少0.11%,福利减少0.07%;2013年开始的新一轮“去产能”政策使得金属加工及其制品业促进中国总GDP年均增长1.03%,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促进中国总GDP年均增长0.30%。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李洁,泉弘志
要素生产率与经济增长的中日比较李洁泉弘志ABSTRACTUsinginput-outputdata,therelationbetweeneconomicgrowthandfactorproductivityrisingduringtheperiodf...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朱运法
极限产出水平是在一定供给条件卜如生产率水平和劳动力数量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固定资产投资,经济运行所能达到的最大产出水平,极限产出水平主要取决于生产率水平;长期来看,资本与产出存在一种稳定的比例关系;生产率的增长对产出和投资的增长具有一种乘数放大效应,而乘数效应大小取决于资本的产出弹性系数;一个经济实现消费最大化的条件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新宇 胡雪燕
影响一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有生产率、劳动投入量、资本投入量。我国改革开放以来 ,经济主要靠要素投入增加拉动 (要素投入贡献率平均达 6 0 %) ,而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仅有 4 0 %,说明我国经济依然是粗放型增长 ,这不符合我国国情 ,必须改变。
关键词:
经济增长 要素贡献率 实证分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