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621)
- 2023(14966)
- 2022(12469)
- 2021(11609)
- 2020(9700)
- 2019(22060)
- 2018(21655)
- 2017(41591)
- 2016(21560)
- 2015(24377)
- 2014(23979)
- 2013(23767)
- 2012(21931)
- 2011(19848)
- 2010(19300)
- 2009(17729)
- 2008(17011)
- 2007(14607)
- 2006(12858)
- 2005(11594)
- 学科
- 济(112357)
- 经济(112264)
- 管理(66430)
- 业(63702)
- 企(51713)
- 企业(51713)
- 方法(47531)
- 数学(42614)
- 数学方法(42188)
- 中国(27429)
- 财(25168)
- 农(24656)
- 地方(21270)
- 业经(21264)
- 学(20263)
- 贸(18398)
- 技术(18397)
- 贸易(18389)
- 易(17946)
- 农业(17284)
- 制(16605)
- 务(16190)
- 财务(16144)
- 财务管理(16118)
- 企业财务(15454)
- 环境(15132)
- 融(15078)
- 金融(15076)
- 和(14964)
- 银(14546)
- 机构
- 大学(317894)
- 学院(314553)
- 济(148258)
- 经济(145913)
- 管理(125137)
- 研究(109647)
- 理学(108303)
- 理学院(107212)
- 管理学(105643)
- 管理学院(105025)
- 中国(84078)
- 京(65586)
- 财(64122)
- 科学(62549)
- 所(53550)
- 财经(52334)
- 中心(50168)
- 研究所(48835)
- 经济学(48021)
- 经(47965)
- 农(47634)
- 业大(43582)
- 江(43521)
- 经济学院(43163)
- 北京(40949)
- 财经大学(39260)
- 院(39066)
- 范(37883)
- 师范(37514)
- 农业(37166)
- 基金
- 项目(215040)
- 科学(172298)
- 基金(162553)
- 研究(155718)
- 家(142248)
- 国家(141221)
- 科学基金(122372)
- 社会(105182)
- 社会科(100127)
- 社会科学(100107)
- 基金项目(84909)
- 省(79262)
- 自然(77472)
- 自然科(75780)
- 自然科学(75761)
- 自然科学基金(74518)
- 教育(70220)
- 划(67367)
- 资助(66650)
- 编号(59587)
- 部(49468)
- 重点(48026)
- 成果(47497)
- 国家社会(46467)
- 发(46257)
- 创(45149)
- 教育部(43230)
- 创新(42496)
- 人文(41732)
- 科研(41264)
- 期刊
- 济(155300)
- 经济(155300)
- 研究(92844)
- 中国(56587)
- 财(50333)
- 学报(47189)
- 管理(46765)
- 科学(44829)
- 农(41528)
- 大学(36427)
- 学学(34243)
- 技术(29635)
- 农业(28986)
- 经济研究(27469)
- 融(27352)
- 金融(27352)
- 财经(27187)
- 经(23597)
- 教育(23244)
- 业经(21067)
- 问题(20312)
- 技术经济(18557)
- 贸(17782)
- 世界(17119)
- 统计(17096)
- 图书(16689)
- 业(16625)
- 国际(15725)
- 策(15304)
- 理论(14751)
共检索到4643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杨晓维 何昉
本文在年龄-效率模式计算的生产性资本存量之基础上,利用增长核算方法测算1991—2013年信息通信技术在中国经济产出和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长中的贡献。结果表明,在核算周期内,主要归因于硬件投资的增长,信息通信技术整体对中国经济产出和TFP增长的贡献比重持续上升,但仍落后于世界水平。虽然有迹象表明摩尔定律正在失效,但中国信息通信技术产业的潜力依然巨大。而要挖掘这种潜力,中国必须完善统计体系,推进市场化改革,促进信息通信技术的应用推广。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姜瑞春
外资的引入对于弥补经济建设国内资金短缺,提升产业结构,增加就业和促进进出口等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其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技术贡献率却十分有限。借助于"索洛余值"模型,对于外资在我国经济增长的技术贡献率进行测算研究,分析得出同现实一致的结论。因此,我国要进一步推动利用外资从"量"到"质"的根本转变,使利用外资的重点从弥补资金、外汇不足转到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高素质人才上来,全面提高引资的技术水平。
关键词:
外资 索洛余值法 经济增长 技术贡献率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孙凤娥 江永宏
本文在国民账户体系(SNA,2008)框架下对中国1952—2014年研发(R&D)资本进行科学测算,在此基础上测度了研发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并利用扩展的索洛模型及隐性变量法进一步分析了考虑研发资本投入的真实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研究表明:(1)1952年以来,中国当期新增R&D资产绝对额及相对额均呈快速增长趋势,但与美国相比,水平仍较低;(2)R&D资本投入有效促进了经济增长,其对经济增长贡献达21.95%;(3)过去中国的R&D资本中硬技术比重较高,规则、标准方面的软技术含量相对较低,即技术进步更多地为体现
关键词:
R&D资本 经济增长 真实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孙凤娥 江永宏
本文在国民账户体系(SNA,2008)框架下对中国1952—2014年研发(R&D)资本进行科学测算,在此基础上测度了研发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并利用扩展的索洛模型及隐性变量法进一步分析了考虑研发资本投入的真实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研究表明:(1)1952年以来,中国当期新增R&D资产绝对额及相对额均呈快速增长趋势,但与美国相比,水平仍较低;(2)R&D资本投入有效促进了经济增长,其对经济增长贡献达21.95%;(3)过去中国的R&D资本中硬技术比重较高,规则、标准方面的软技术含量相对较低,即技术进步更多地为体现型技术进步;(4)考虑R&D资本投入后的真实全要素生产率水平总体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经济增长贡献也呈相同趋势,且在近年来对经济增长产生了负向影响。
关键词:
R&D资本 经济增长 真实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渠慎宁
目前,信息通信技术已被视为一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推动"第三次工业革命"和"互联网+"的支柱性产业,有望成为未来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信息通信技术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主要体现在资本深化效应和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两方面。本文将系统构建涉及信息通信技术资本的经济增长相关核算数据,同时,利用新经济增长理论建立信息通信技术对经济增长贡献的理论模型,并将其扩展为合乎中国国情的分析框架,以此测算信息通信技术资本深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和信息通信技术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贡献。结论表明,1987—2010年信息通信技术资本投入对中国经
关键词:
ICT 经济增长 资本深化 技术外溢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渠慎宁
目前,信息通信技术已被视为一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推动"第三次工业革命"和"互联网+"的支柱性产业,有望成为未来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信息通信技术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主要体现在资本深化效应和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两方面。本文将系统构建涉及信息通信技术资本的经济增长相关核算数据,同时,利用新经济增长理论建立信息通信技术对经济增长贡献的理论模型,并将其扩展为合乎中国国情的分析框架,以此测算信息通信技术资本深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和信息通信技术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贡献。结论表明,1987—2010年信息通信技术资本投入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并不大,而信息通信技术的技术外溢效应对经济增长贡献极大。可见,对中国这样技术后发的国家而言,"推广信息通信技术"比"发展信息通信技术产业本身"更有效。
关键词:
ICT 经济增长 资本深化 技术外溢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张勇
本文通过分析人力资本的"资本"内涵,同时针对人力资本核算中基期存量和折旧等几个关键性基础指标进行理论研究和数据分析,重新估算中国人力资本存量指标。在此基础上,本文重新估算并分解全要素生产率以及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结果表明1978-2017年中国纯粹技术进步对增长贡献并不显著,经济增长主要来自要素贡献。人力资本对增长贡献率为10.8%,人力资本进步对增长贡献显著。但是全要素生产率贡献率过低,导致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的联合贡献率转低,加起来为12%,说明中国与以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积累为主的创新型增长模式存在差距,如何保证增长可持续性值得关注。
关键词:
劳动投入 人力资本存量 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刘熀松 高一兰
全要素生产率(TFP)分析方法未考虑资本投入中蕴含的技术进步,低估技术进步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基于改进的Solow模型构建技术进步测度方程,对中国1953~2011年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953~1978年,技术进步率-0.19%,对经济增长贡献8.61%;1979~2011年,技术进步率4.43%,对经济增长贡献44.35%,技术进步是改革开放后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马树才 李亮 代金辉
基于SNA2008核算框架,根据我国R&D活动实际情况,采用永续盘存法对1978—2020年中国省际的R&D资本存量进行了测度;在此基础上,通过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估算了省际R&D资本产出弹性,并对各省R&D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进行了测度分析。结果显示:中国省际R&D资本存量总体上呈快速增长趋势,空间上存在典型的“东多西少”分布特征;时序上省际R&D资本配置失衡状况有所减缓,但空间分布的差异性格局未得到根本转变;各省R&D产出弹性估计值皆处于0.06—0.14正向区间内;省际R&D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总体呈现不断增强态势,但省际差异性显著,东、中部省际R&D资本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普遍强于西部地区。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李展 崔雪
基于劳动工作时间,从多维度构建劳动数据的中国经济行业生产率数据库,分析人力资本在1978-2018年的变动情况及其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并且运用两部门模型将人力资本积累分解为教育效应和劳动再配置效应以探索人力资本的增长来源。结果发现,中国人力资本在1978-2018年增长了2.4倍,每年上升2.2%,其中1.5%来自教育效应,0.6%来自行业间的劳动再配置效应,受教育水平提升是人力资本增加的最主要来源。人力资本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较低,年均贡献0.3%。为了促进人力资本积累的增加,政府一方面需要加大对教育的投资力度,提高全民受教育水平;另一方面努力消除限制劳动力跨行业流动的障碍,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提高人力资本的利用效率。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周鹏 胡凯
如何实现《安徽省"十二五"服务业发展规划》所提出的具体战略目标?文章选择了其中的生产性服务业进行研究。利用2000-2011年安徽省地区生产总值、生产性服务业的投入规模、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和生产性服务业各行业的数据,做了两方面的实证分析,一方面,分析了安徽省生产性服务业投入规模对地区生产总值的影响,结果表明贡献明显,但是现代服务业中的生产性服务业贡献不足;另一方面,分析了生产性服务业各行业对安徽省地区生产总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各行业的贡献率有区别。针对这一分析结论,提出坚持以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国际化为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经济增长 贡献率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吉亚辉 杨应德
本文采用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对生产性服务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总体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明显;对于单个行业,金融业对经济的贡献最大,而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对经济的贡献较小。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张启迪
基于净出口视角测算"三驾马车"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结果显示,近年来消费的贡献显著上升而外需多为负贡献,但是这种测算结果与现实情形及人们主观上的感受、认知不一致。本文对这种测算方法的理论基础进行分析,发现这种方法存在逻辑错误,导致测算结果有着较大偏差。净出口并不是外需的真实体现,既多扣除了与出口无关的进口,同时也忽视了进口对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基于净出口视角的测算方法高估了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而低估了外需的贡献。本文将进口细分为用于国内消费和投资的进口、与出口直接相关的进口两类,并基于此提出一种新的测算框架以测算外需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测算结果显示,新框架下外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和占比大幅高于传统框架,外需对我国经济增长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上述研究结果的启示在于:为了实现我国经济的持续较快增长和高质量发展,仍然需要继续大力发展对外贸易,增进与世界各国尤其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贸往来;逐渐降低甚至取消进口关税,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支持企业深度参与全球供应链和价值链;持续优化出口结构,促进企业技术升级,提高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和经济附加值。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岩 李兴绪
技术进步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它与自然资源、劳动、资本的表现有很大不同,是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之一。文章采用投入产出方法测算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先分析直接消耗系数与技术进步的关系,再考虑间接联系用列昂剔夫逆系数矩阵测算技术进步,建立测算模型,进而采用1997年全国投入产出表和2002年全国投入产出表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
关键词:
投入产出分析 技术进步 经济增长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裴旭东
技术进步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它与自然资源、劳动、资本的表现有很大不同,是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源之一。本文借助经济增长与技术进步关系的计量经济模型,对两者的关系进行了定量研究,发现技术进步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不足,进而提出了促进我国技术进步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经济增长 技术进步 回归分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