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230)
- 2023(9217)
- 2022(7540)
- 2021(7154)
- 2020(5818)
- 2019(13322)
- 2018(12936)
- 2017(25663)
- 2016(13310)
- 2015(14646)
- 2014(14615)
- 2013(14076)
- 2012(13259)
- 2011(11920)
- 2010(12529)
- 2009(12019)
- 2008(11337)
- 2007(10393)
- 2006(9612)
- 2005(8933)
- 学科
- 济(51642)
- 经济(51588)
- 管理(44708)
- 业(43211)
- 企(37972)
- 企业(37972)
- 融(27579)
- 金融(27579)
- 银(25796)
- 银行(25769)
- 行(24986)
- 中国(21761)
- 财(20797)
- 方法(20202)
- 制(17263)
- 数学(16694)
- 数学方法(16455)
- 农(14411)
- 业经(14304)
- 务(14216)
- 财务(14182)
- 财务管理(14153)
- 企业财务(13696)
- 地方(12088)
- 中国金融(11350)
- 理论(11193)
- 体(11076)
- 学(10877)
- 策(10829)
- 贸(10142)
- 机构
- 学院(187740)
- 大学(187041)
- 济(80929)
- 经济(79095)
- 管理(73641)
- 理学(61895)
- 研究(61552)
- 理学院(61303)
- 管理学(60458)
- 管理学院(60092)
- 中国(56808)
- 财(44192)
- 京(38655)
- 科学(33864)
- 财经(33793)
- 中心(31516)
- 经(30601)
- 所(29834)
- 江(29222)
- 研究所(26518)
- 农(26060)
- 经济学(25963)
- 财经大学(25197)
- 北京(24515)
- 州(24227)
- 银(23962)
- 融(23343)
- 经济学院(23320)
- 银行(23006)
- 金融(22925)
- 基金
- 项目(116503)
- 科学(92765)
- 研究(89032)
- 基金(85500)
- 家(72517)
- 国家(71877)
- 科学基金(62938)
- 社会(57285)
- 社会科(54525)
- 社会科学(54518)
- 省(44864)
- 基金项目(43857)
- 教育(40278)
- 自然(38899)
- 自然科(38030)
- 自然科学(38022)
- 自然科学基金(37408)
- 编号(37267)
- 划(37176)
- 资助(35788)
- 成果(32551)
- 部(26134)
- 重点(26111)
- 发(25138)
- 课题(25130)
- 创(24332)
- 项目编号(24265)
- 性(23898)
- 国家社会(23668)
- 教育部(23042)
共检索到2995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蒋海 刘少波
金融监管的设计是为了纠正市场失灵、保护存款人和投资者的利益,然而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监管者的目标会偏离这一社会目标,导致监管者提供有效监管的激励不足和监管的低效率。基于这一认识,本文通过建立存款人与监管部门、监管当局与金融机构三方的监管博弈模型,对金融监管中的激励问题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的信息结构决定着不同的监管激励水平,从而直接影响着监管效率和社会福利水平。信息不对称程度愈大,监管激励水平愈低,监管效率也就愈低。中国当前金融监管中的主要问题也正是监管者及金融市场的透明度较低而缺乏监管激励所致。因而我国金融监管改革的关键不在于是否从宏观层面加强或放松金融监管,而在于如何通过监管当局及金融市...
关键词:
信息结构 监管激励 监管透明度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蒋海 刘少波
金融监管的设计是为了纠正市场失灵、保护存款人和投资者的利益,然而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监管者的目标会偏离这一社会目标,导致监管者提供有效监管的激励不足和监管的低效率。基于这一认识,本文通过建立存款人与监管部门、监管当局与金融机构三方的监管博弈模型,对金融监管中的激励问题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的信息结构决定着不同的监管激励水平,从而直接影响着监管效率和社会福利水平。信息不对称程度愈大,监管激励水平愈低,监管效率也就愈低。中国当前金融监管中的主要问题也正是监管者及金融市场的透明度较低而缺乏监管激励所致。因而我国金融监管改革的关键不在于是否从宏观层面加强或放松金融监管,而在于如何通过监管当局及金融市...
关键词:
信息结构 监管激励 监管透明度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仲伟周 任炳群 张金城
我国金融监管制度在变迁过程中,存在金融创新与市场约束等市场监管制度供给不足和市场准入、业务运营及市场退出等行政监管制度供给过剩的问题。我国金融监管制度是控制性金融监管制度,而需求主导型变迁尚未形成,政府主导型强制性制度变迁模式易引致金融监管制度供需的非均衡。要实现金融监管制度供给、需求的均衡,仅从供给和需求的单方面改进无法实现,这就必须寻求第三条道路:既要有供给的适当超前性,也要满足市场监管的需求,走供给拉动和需求推动的金融监管演进路径。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项卫星 傅立文
本文是对现代金融监管理论发展的一个综述。金融市场的不完全性和金融市场的失灵,导致政府有必要对金融机构和市场体系进行外部监管;但金融监管作为一种以政府为主导的行为,其效果实际上受政府解决市场信息不完全性这一问题的能力和愿望的限制,而且市场中的信息问题也无法仅仅靠一个政府机构的监管就能解决。如果处理不妥当,可能使问题变得更糟。为此,在理论上需要寻找一种激励监管者行为的框架,在实践上需要建立一种具备激励及自我约束的制度,将市场中最有比较优势的监管者选择出来,并激励它们承担起监管任务。
关键词:
金融监管 信息不对称 激励 制度选择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杭品厚
全球金融危机表明是金融市场参与者的不当激励可以是系统性风险的根本来源,主要的不当激励包括监管制度不当激励、市场自律行为等。在全球金融危机之后,虽然各国进行了金融监管改革,然而其在监管复杂性、压力测试和国际标准、监管政策局限性方面仍面临着巨大挑战。本文提出了激励审视工具以帮助识别金融部门中的不当激励,并阐述了其内容和实施方式,进而对我国的金融监管提出建议。
关键词:
金融监管 激励审视 不当激励 系统性风险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杭品厚
全球金融危机表明是金融市场参与者的不当激励可以是系统性风险的根本来源,主要的不当激励包括监管制度不当激励、市场自律行为等。在全球金融危机之后,虽然各国进行了金融监管改革,然而其在监管复杂性、压力测试和国际标准、监管政策局限性方面仍面临着巨大挑战。本文提出了激励审视工具以帮助识别金融部门中的不当激励,并阐述了其内容和实施方式,进而对我国的金融监管提出建议。
关键词:
金融监管 激励审视 不当激励 系统性风险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蒋海
对于金融监管失灵的原因存在着多种解释。本文的研究表明,当前金融监管安排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出现的多层激励冲突是形成监管失灵的主要原因,而不仅仅是金融机构的道德风险或者监管当局的宽容及决策失误所造成的。因而纠正监管失灵的关键是通过监管的透明度建设及相应的制度安排,解决金融监管中多层委托代理中的激励冲突问题,形成金融监管的激励相容机制。
关键词:
金融监管 激励冲突 激励相容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查理·古德哈特
金融监管的激励机制查理·古德哈特一、导言迄今为止,金融监管仍主要从外部进行。监管当局运用法令、惯例或行业传统的力量(惯例或行业传统的力量最终也要靠法令的威胁来保证)来进行监管。如监管部门规定金融机构的现金比率,进行资格审批以及约束关联借贷行为,并力求...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蒋海 萧松华 齐洁
本文通过金融监管过程中的博弈分析 ,揭示了当前的金融监管制度安排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导致的监管当局提供有效监管激励的缺失及金融机构普遍的道德风险是造成金融监管失灵的主要原因。因而解决金融监管低效率或失灵问题的关键 ,在于通过金融市场透明度建设、监管制度安排的合理设计及金融机构治理结构的完善 ,实现社会公众、监管当局、金融机构之间的激励相容。
关键词:
监管失灵 激励冲突 激励相容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江薇薇
我国目前以限制为手段、以克服外部性为特点的传统农村金融监管已面临脱离现实与未来需求的问题,农村金融监管亟需创新。本文以经济法学界正外部性激励的理论基础为起点,探讨农村金融监管领域正外部性激励的正当性、方法和限度,审视和反思我国农村金融监管中正外部性激励的具体实践,并提出完善农村金融监管的基本思路和制度建议。
关键词:
农村金融 金融监管 正外部性 激励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刘湘勤 陈建华
金融企业家是金融系统中最为活跃的能动因素,金融企业家利用系统中的非对称信息、金融市场参与者的心理偏差进行的市场操控、过度创新是导致金融脆弱性的微观基础;金融监管制度设计中的激励冲突是扭曲金融企业家行为进而导致金融脆弱性的制度根源。基于这一框架,本文对美国次贷危机成因进行了重新认识,并从监管激励冲突的角度分析了当前我国金融系统的脆弱性及其对我国金融监管体系改革的启示。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易纲
中国金融资产结构分析及政策含义易纲(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一、中国金融资产结构概况中国金融资产主要分为:流通中现金、金融机构存款、金融机构贷款、有价证券(债券、股票等)。表1列出了1978、1986、1991、1995年中国主要金融资产分布情况(...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易纲
金融资产结构是研究金融发展的重要视角。笔者曾在1996年和2008年对中国金融资产结构进行比较分析。在前期工作基础上,本文继续定位于比较金融研究,对过去十几年来中国金融资产结构的最新变化进行分析,并从资源配置和风险承担角度,以"谁在承担风险"和"由谁承担风险更好"为主线,测度金融资产风险承担者的分布,揭示其背后的原因及相关经济运行模式的变化。本文试图把金融结构、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三者关联起来,通过金融资产结构变化这个视角,阐释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的内在逻辑。研究发现,过去十多年来中国宏观杠杆率上升较快,金融资产风险向银行部门集中。针对这一问题,须着力稳住宏观杠杆率,通过改革开放发展直接融资,让市场主体能够自我决策、自担风险并获得相应收益,由此在保持杠杆率基本稳定的同时,增强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提升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谢川波 安丽娟
本文从委托—代理模型进一步引申出来的激励相容理论出发,通过对金融监管部门和金融控股公司之间的博弈分析,探讨实现双方效用最大化的条件。借鉴金融危机后美国金融监管改革的实践和我国目前金融控股公司监管的现状,并参照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要求,借鉴金融危机后美国金融监管改革的实践和我国目前金融控股公司监管的现状,从激励相容的角度对金融控股公司监管框架的构建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
金融控股公司 有效监管 激励相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