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810)
- 2023(18234)
- 2022(15477)
- 2021(14387)
- 2020(12149)
- 2019(27796)
- 2018(27672)
- 2017(53913)
- 2016(28595)
- 2015(32145)
- 2014(31907)
- 2013(31299)
- 2012(28728)
- 2011(25652)
- 2010(25824)
- 2009(24037)
- 2008(22594)
- 2007(20102)
- 2006(17783)
- 2005(15569)
- 学科
- 济(117378)
- 经济(117259)
- 业(90136)
- 管理(83735)
- 企(68245)
- 企业(68245)
- 方法(55319)
- 农(49696)
- 数学(48847)
- 数学方法(48264)
- 中国(33653)
- 农业(33168)
- 财(31974)
- 业经(30021)
- 融(29353)
- 金融(29351)
- 银(28237)
- 银行(28193)
- 行(27014)
- 制(25375)
- 地方(24383)
- 学(22748)
- 技术(21748)
- 务(21462)
- 财务(21384)
- 财务管理(21336)
- 贸(20855)
- 贸易(20840)
- 企业财务(20417)
- 易(20293)
- 机构
- 学院(402550)
- 大学(401741)
- 济(164319)
- 管理(163961)
- 经济(160879)
- 理学(142292)
- 理学院(140882)
- 管理学(138464)
- 管理学院(137730)
- 研究(128107)
- 中国(104604)
- 京(83551)
- 科学(77568)
- 农(75801)
- 财(74440)
- 中心(63427)
- 业大(62835)
- 所(62334)
- 财经(60649)
- 江(58753)
- 农业(58192)
- 研究所(56665)
- 经(55475)
- 北京(52069)
- 范(50659)
- 师范(50176)
- 经济学(49910)
- 州(48389)
- 院(45899)
- 经济学院(45378)
- 基金
- 项目(278559)
- 科学(220221)
- 研究(205867)
- 基金(203688)
- 家(176006)
- 国家(174524)
- 科学基金(151707)
- 社会(131010)
- 社会科(124203)
- 社会科学(124168)
- 省(108657)
- 基金项目(108034)
- 自然(97698)
- 自然科(95473)
- 自然科学(95453)
- 教育(93833)
- 自然科学基金(93760)
- 划(90100)
- 编号(85105)
- 资助(84056)
- 成果(67906)
- 部(61818)
- 重点(61620)
- 发(59094)
- 创(57991)
- 课题(56529)
- 国家社会(54464)
- 创新(54132)
- 教育部(53402)
- 科研(53277)
- 期刊
- 济(174299)
- 经济(174299)
- 研究(114737)
- 中国(74818)
- 农(73975)
- 学报(62021)
- 科学(56607)
- 财(56311)
- 管理(55415)
- 融(52059)
- 金融(52059)
- 农业(49512)
- 大学(48191)
- 学学(45431)
- 教育(39550)
- 技术(36691)
- 业经(33000)
- 财经(29277)
- 经济研究(26565)
- 经(24911)
- 问题(23641)
- 业(23545)
- 图书(23202)
- 理论(21040)
- 技术经济(20466)
- 科技(19492)
- 实践(19344)
- 践(19344)
- 版(19298)
- 统计(19066)
共检索到5887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胡士华 李伟毅
基于信贷市场上的道德风险理论模型,实证分析农户融资结构及决定因素。计量结果支持了理论预测,即农户所能提供的担保资产量(或农户被监督的程度)决定了其借款来源结构的组合形式;担保品充足的农户容易申请到正规金融机构的担保贷款,而随着农户担保品的减少且容易被贷款人监督时,其更可能获取非正规金融部门的监督贷款,或者是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的混合贷款。其政策含义在于构建信息收集机制,鼓励信贷技术创新,建立农村资产可抵押(担保)市场,以及综合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的比较优势以整合农村信贷市场。
关键词:
信息结构 贷款技术 农户融资结构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吴东武
首先,通过基于引入社会资本、抵押贷款参数以及Cobb-Douglas函数构建的社会最优贷款模型进行的分析,结果表明社会资本有助于提高农户贷款的可得性。其次,基于所有人、中高收入群体、低收入群体三视角,以及用Logistic模型对农户调查所得数据进行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从所有人视角看,农户普遍缺乏合格的抵押品,抵押贷款在总体上降低了农户贷款的可得性,而社会资本能增加农村地区的贷款规模;从中高收入群体视角看,较富裕的农户普遍能提供抵押品,有助于提高贷款的可得性;从低收入群体视角看,银行更关注农户的社会资本,社会资本在贷款中的作用大于抵押品,社会资本与贷款可得性呈正相关。目前,在中国的农村,低收入...
关键词:
农户贷款可得性 抵押贷款 社会资本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孔凡斌 阮华 廖文梅
【目的】探究林权抵押贷款的收入效应,明确贫困农户林权抵押贷款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为完善基于扶贫目标的林权抵押贷款政策提供参考。【方法】基于全国5省702户农户调查数据,采用处理效应模型研究林权抵押贷款对农户农业收入的影响,利用双变量Probit模型分析不同贫困程度农户的林权抵押贷款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林权抵押贷款可显著提升农户农业收入水平,一般贫困农户农业收入增加幅度最大,生产性固定资产对农业收入影响显著;不同贫困程度农户林权抵押贷款参与程度均较低,其林权抵押贷款需求及可获得性影响因素存在差异,其中,有家人生大病对重度贫困农户贷款需求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林业补贴政策认知对非贫困农户林权抵押贷款需求具有显著负向影响,有家人在政府部门工作、养殖业收入比例对非贫困农户获得信贷资金支持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生产性固定资产对一般贫困农户获得信贷资金支持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对非贫困农户获得信贷资金支持具有显著负向影响。【结论】林权抵押贷款增收效果明显,但当前林权抵押贷款的扶贫功能不明显,农户林权抵押贷款的可获得性低,贫困农户林权抵押贷款需求不高。林权抵押贷款政策要适应林业扶贫战略新需要,要拓展和提升林权抵押贷款功能和绩效,必须建立和完善基于扶贫目标的林权抵押贷款产品设计与精准帮扶模式,着力提升贫困农户承贷能力,切实提高贫困农户贷款可得性水平,完善林权抵押贷款扶贫多元合作长效运行机制,合力推进林权抵押贷款政策的扶贫功能及绩效的拓展和全面提升。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胡士华 武晨笛 许静林
本文基于农村信贷市场的道德风险模型,运用合约理论,比较分析了借贷合约中引入监督机制后,不同贷款监督技术的效率及其对农户融资条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只要贷款监督是有效的,则纯粹的中介监督、代理监督均可以降低最低担保品,有利于融资;而在直接监督贷款情形下,监督能否改善融资条件将取决于监督资本的超额回报同监督技术有效性之间的相对大小;同伴监督下的贷款更有利于抵押担保能力弱的借款人融资;而且在贷款监督基础上,引入提议更有利于农户融资。因此,农村融资制度的改进,应由政府外生主导型向民间内生型转变,进而积极引导纯粹的民营资本进入农村金融领域,充分发挥各类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农村融资活动中的作用。
关键词:
道德风险 贷款监督 农户融资机制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曹瓅 罗剑朝 黎毅
在对陕西、宁夏两省区370户农户调查的基础上,运用Logistic模型对影响农户产权抵押融资意愿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文化程度、户主性别、家庭人口、社会关系、土地经营规模和家庭人均收入都在一定程度上正向影响着农户参与产权抵押融资意愿,从不同的土地经营规模视角对农户参与意愿进行分析发现各影响因素及效果也不相同。未来,在提高农户参与产权抵押融资意愿上,各级政府应鼓励土地流转,扶持适度规模经营,加强农民培训;金融机构应积极了解农户需求意愿影响因素,合理进行产品服务调整,针对不同土地经营规模的农户家庭实施差异化金融产品和服务,同时应加大产权抵押融资的宣传力度。
关键词:
产权抵押 土地经营规模 贷款意愿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吴典军 张晓涛
近年来农民"贷款难"问题受到广泛关注。农户是最主要的农村金融需求主体。解决这一问题必须遵循自下而上的原则,在准确把握农村金融需求的基础上采取有效对策。本文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对农户贷款需求、获得情况以及来源、期限、规模、成本、使用结构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农户 信贷需求 获得 实证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胡士华 郭雨林 杨涛
针对信息不对称下的农村信贷市场,本文基于金融联结机制模型,分析农户信贷资金配置策略问题,认为,在金融联结机制下,贷款违约的惩罚力度将对信贷资金配置策略产生重要影响,实证证实了在高惩罚的配置策略中,贷款人发放贷款时,其可能更加关注借款人未来偿还因素的甄别和监督;在低惩罚的配置策略中,贷款人发放贷款时,其更多注重有关借款人履约特征方面的甄别和监督。政策含义在于设计有效的正规金融机构和非正规金融部门之间合作的激励机制,强化农村信贷合约有效履行的制度设施,以及在既有的农村金融存量基础上,通过类似于金融联结的农村信贷制度创新,来整合与深化农村金融市场。
关键词:
信息不对称 金融联结 信贷资金配置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胡宇轩 黄毅 文彩云 贺超
文章基于2016年辽宁、福建、江西、湖南、陕西、甘肃和云南7个省份3500户农户的调查数据,运用描述统计、方差分析和二元Logit回归分析,研究了林权抵押贷款需求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户主年龄、林地面积、是否有林业贴息贷款、是否加入农民林业合作社、是否拿到过林业补贴对农户林权抵押贷款需求意愿有显著影响。据此,提出引导和规范林权流转,提高适度经营规模;加大贴息政策支持力度;引导合作经营,加强对专业合作组织的政策支持;优化林业补贴政策的建议。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胡金焱 张博
本文在对山东省济南市周边县、镇213户农户家庭情况、信贷需求及资金来源渠道等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建立异方差probit模型对农户信贷需求、信贷资金获得渠道与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常住人口数、债务水平的提高倾向于提高农户的信贷需求,收入来源、债务水平会对农户从正规金融机构获取信贷起到积极的作用,债务水平越高越需要非正规渠道资金;而农户户主年龄、家庭最高受教育程度、所处区位及居住村是否设有正规金融机构网点等因素对农户信贷需求及其资金来源渠道影响不明显。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陈芳
本文以贵州省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为例,基于4018个有效样本农户的调查数据,分析了欠发达地区农户融资行为特征、农户融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受到的约束等。分析结论表明:农户所在农村信贷市场的贷款需求总量缺口和结构性缺口并存;农户的融资次序选择主要取决于农户对获得贷款可能性的自我评估,而对贷款利率差异的敏感性不强;正规金融的排斥以及民间借贷的局限性限制了欠发达地区农户的融资选择和融资规模。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吴比 刘俊杰 徐雪高 张振
农业科技进步是中国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推动力量,而农业技术扩散的效果决定着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高低。本文以全国11省1022个农户微观数据为基础,分别从农户加入合作社和与龙头企业合作的角度,利用BiproBit模型实证分析了农户组织化对农业技术扩散的影响。研究发现,农户无论是加入专业合作社还是与龙头企业合作,都对农业技术扩散具有正向推动作用。通过与龙头企业合作等实现产业化经营的形式,比加入合作社对农业技术扩散作用更大。但从对农户新技术投入的角度看农民组织化对其影响并不显著。此外,以"科技特派员"为代表的公共技术推广体系对技术扩散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但效果明显小于农户组织化的作用。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牛晓冬 罗剑朝 牛晓琴
在农户分化视角下,采用处理效应模型分析2959农户参与农地抵押融资对其福利的影响。结果显示:农地抵押融资对农户家庭年人均收入、农业收入、年人均支出、生产性支出均有显著的正影响,表明农地抵押融资显著改善了农户福利水平;农地抵押融资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人均收入、农业收入、人均支出和生产性支出影响较大,而对传统农户生活消费支出影响较大;耕地面积、经营类型、总资产、家庭社会网络关系和贷款经历是影响农户福利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农户分化 农地抵押融资 农户福利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牛晓冬 罗剑朝 牛晓琴
在农户分化视角下,采用处理效应模型分析2959农户参与农地抵押融资对其福利的影响。结果显示:农地抵押融资对农户家庭年人均收入、农业收入、年人均支出、生产性支出均有显著的正影响,表明农地抵押融资显著改善了农户福利水平;农地抵押融资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人均收入、农业收入、人均支出和生产性支出影响较大,而对传统农户生活消费支出影响较大;耕地面积、经营类型、总资产、家庭社会网络关系和贷款经历是影响农户福利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农户分化 农地抵押融资 农户福利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莉 张宗毅
为了探究农户品质对农户信用的影响,在分析农户品质对农户信用影响机理基础上采用因子分析+Logistic回归方法,使用目前我国最大的农业服务公司——农分期公司农户数据库中2017年1-10月的16 101名农户贷款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农户品质能够显著影响农户违约行为,并且进一步影响农户信用;2)品质变量中,农户性格、人际关系自我评价和邻里评价越好,违约概率就会减少,信用状况也会更佳。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汪昌云 钟腾 郑华懋
本文旨在探讨金融市场化改革进程如何影响农户的信贷获得。利用1999—2009年的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数据,本文从资金配置效率、金融机构行为等多个角度刻画我国金融市场化进程,发现金融市场化显著降低了农户从正规金融部门的信贷获得。从不同的贷款用途看,金融市场化主要降低了生产贷款中的农业生产贷款,对生活贷款则没有显著影响。本文进一步从产业发展的视角进行剖析,发现金融市场化对农户正规信贷的抑制程度受产业投资机会的影响。农户所在地区的农业投资机会越大,正规贷款受抑制程度越低;反之工业投资机会越大,正规贷款受抑制程度越高,说明金融市场化对农户信贷的抑制来源于农业部门和工业部门之间的资金转移。
关键词:
金融市场化 农户信贷 信贷抑制 资金转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西部地区农户对农村产权抵押贷款融资意愿研究——基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同心县164个农户调查的分析
农民金融素养、农地转入与农地抵押融资——基于陕西、宁夏、山东1947户农户调查数据的实证
民族地区农户关系网络与融资——基于新疆维吾尔族农户调查数据
农地经营权流转的农户融资诉求效应研究——基于中国家庭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
农村金融供求的实证研究——基于浙江省农户调查数据
村域社会组织与农户融资可得性——基于微观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
数字技术赋能农户增收的理论机制与实证检验:基于CRRS 2022农户调查数据
农户选择土地产权抵押贷款融资意愿研究——基于多元有序Logistic模型
基于有序Logit的不同类型贷款农户融资行为影响因素差异研究
支农贷款减贫效应的实证研究——基于西部地区4976户农户微观数据的PSM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