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399)
2023(4892)
2022(4227)
2021(3849)
2020(3410)
2019(7846)
2018(7979)
2017(15334)
2016(8653)
2015(9824)
2014(9702)
2013(9493)
2012(8930)
2011(8049)
2010(8249)
2009(7305)
2008(7270)
2007(6376)
2006(5673)
2005(5196)
作者
(25295)
(20908)
(20729)
(19827)
(13305)
(10145)
(9771)
(8078)
(8002)
(7700)
(7249)
(6958)
(6768)
(6714)
(6558)
(6488)
(6404)
(6323)
(6122)
(5984)
(5616)
(5110)
(5012)
(4832)
(4726)
(4714)
(4662)
(4648)
(4238)
(4237)
学科
(33676)
经济(33649)
管理(21946)
(21304)
(17434)
企业(17434)
方法(16450)
数学(13955)
数学方法(13792)
(9581)
理论(8623)
中国(8448)
(8186)
(7979)
(7777)
贸易(7776)
业经(7615)
(7602)
产业(6693)
(6519)
财务(6509)
财务管理(6498)
(6446)
金融(6446)
(6323)
企业财务(6284)
教学(5822)
地方(5764)
教育(5625)
(5311)
机构
大学(125494)
学院(123210)
(49401)
经济(48437)
管理(46166)
研究(42705)
理学(39703)
理学院(39221)
管理学(38558)
管理学院(38316)
中国(30549)
(26641)
科学(25800)
(22306)
(21801)
(21631)
研究所(19834)
业大(19420)
中心(19242)
(18413)
财经(18120)
农业(17339)
(17318)
师范(17083)
北京(16737)
(16458)
经济学(15363)
(15127)
(14651)
技术(14383)
基金
项目(82479)
科学(64366)
研究(60881)
基金(58869)
(51851)
国家(51442)
科学基金(43546)
社会(37425)
社会科(35632)
社会科学(35623)
(32324)
基金项目(31181)
教育(29900)
自然(27748)
(27579)
自然科(27137)
自然科学(27129)
自然科学基金(26712)
编号(25500)
资助(24488)
成果(22091)
重点(19139)
(18679)
课题(17743)
(17600)
(17034)
项目编号(16175)
教育部(16108)
创新(15926)
大学(15843)
期刊
(49921)
经济(49921)
研究(35863)
中国(24357)
学报(21717)
教育(19005)
(17949)
科学(17506)
(17028)
大学(15819)
管理(14817)
学学(14550)
农业(12483)
技术(10795)
(10090)
金融(10090)
图书(9963)
财经(8805)
经济研究(8621)
国际(8063)
(7635)
(7418)
(7277)
情报(7179)
问题(7154)
业经(7082)
书馆(6615)
图书馆(6615)
理论(6314)
(6190)
共检索到1829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明桦  林众  罗蕾  黄四林  
信息素养是个人成功适应信息化社会和实现自我发展的关键成分,所以各国际组织和国家均将信息素养遴选为核心素养框架中的重要指标和关键成分。信息素养也是我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中的重要指标之一。通过系统梳理信息素养内涵的历史演变和核心素养框架中信息素养内涵与结构的国际比较,我们归纳了信息素养的内涵,并从中提炼出综合性、过程性、工具性和批评性四个主要特征,同时发现信息素养结构注重综合表现、基于问题解决的创新和与评价体系之间对接的国际共识。在我国课程改革和学生信息素养培养中,应注重建构具有时代特征的信息素养内涵与结构,开发基于现实生活情境的主题和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张亚莉  
在对“信息素养人”行为特征进行深入解读和归类的基础上,文章提出:信息素养是由信息知识、信息能 力和非认知因素(非智力因素)等三个要素相互作用所组成的一个结构体系。并论述了内涵建构在杜绝信息素养教育实践 片面倾向和改革“教”“学”等方面的积极意义。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黄四林  林崇德  
提高学生社会责任是我国教育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在核心素养框架下,社会责任是价值观素养的核心成分,更是实现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相统一的关键素养。通过对各国际组织和主要国家及地区所遴选的社会责任素养及其内涵进行比较,同时综合社会责任结构的实证研究,本文提出社会责任素养主要包括家庭责任、集体责任、国家责任和人类可持续发展等多个方面,是个人认知、情感和能力的综合表现。培养学生社会责任素养应以"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价值导向,融入现有课程体系与开发新课程相结合,注重基于情感体验和过程评价的教学方法与评价方式。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泉泉  魏铭  刘霞  
科学素养是培养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高素质国民的重要基础,是个人发展核心素养的关键成分。本文以我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框架为指导,通过对科学素养内涵与结构的历史梳理及国际比较研究,提炼出核心素养视域下科学素养内涵的整体性、发展性、情境性、时代性等四大特征,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揭示出科学素养结构中理性思维、批判质疑能力、科学探究三大关键成分。在我国核心素养课程改革中,科学素养的培养应从系统把握科学素养内涵与结构入手,高度重视批判质疑能力的培养,积极寻求有效的科学探究教育模式,同时完善适合我国国情与文化的科学素养评价机制。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张华  
"核心素养"是适应信息时代对人的自我实现、工作世界和社会生活的新挑战而诞生的概念。"核心素养观"是我国当前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之一,它指向于构建我国信息时代的课程体系。自20世纪末、21世纪初以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欧盟和美国均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确立起影响深远的核心素养框架,以迎接信息时代的挑战。当前,世界共同追求的核心素养即协作、交往、批判性思维与创造性,即"4C’s"。核心素养是人解决复杂问题和适应不可预测情境的高级能力和人性能力。深入理解核心素养的内涵,需要恰当处理素养与知识、素养与情境、素养与表现、核心素养与基本技能之关系。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蒋广学  马丽晨  
互联网在带来信息获取便利的同时,也带来思想舆论的复杂化。本文通过对建构"网络信息素养"四个递进层次能力的新解读,即"选择多少→辨别真伪→明析是非→界定善恶",进而提出高校育人工作乃至构建和谐社会网络舆论生态的政策建议。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吴云志   于洋   那春光  
[目的/意义]在借鉴国内外现有教育策略基础上,以高校数字信息素养教育的内涵为出发点,设立科学合理的目标并提出相应的推进对策,以期能够为我国高校数字信息素养教育提供参考。[方法/过程]通过对高校图书馆开展的数字信息素养教育实践进行系统梳理,分析数字信息素养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并设立目标,提出新时代大学生数字信息素养教育质量发展的对策。[结果/结论 ]应当高度重视并支持我国高校的数字信息素养教育,以高校图书馆为主要教育阵地,丰富数字信息素养课程内容与教育教学方式,协同政府与社会层面形成多部门协作的教育模式,促进学生在大学生涯中提升数字信息素养。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钟志贤  
信息素养是终身学习的核心。信息素养和终身学习是信息社会的灯塔。在数字化学习时代,信息素养是自主学习的基本条件,也是一个人学会学习的主要标识。近40年来,国内外对信息素养的内涵、意义和标准进行了持续的研究。本文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论述了信息素养的内涵、意义和构成,回溯了信息素养的发展历程和主要标准。在综合诸多信息素养标准的基础上,针对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需求,提出了信息素养的十大标准,以期为学习者提升信息素养或学习能力提供一个有意义的参照。文章认为,在终身学习时代,学习型社会不仅是一个"人人皆学、处处可学、时时能学"的社会,更是一个"个个善学"的社会。只有引领和促进学习者掌握以信息素养为核心的学习能...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耿娟娟  
教师评价素养是指教师在开展学生学业评价活动中所需具备的素养。教师评价素养具有动态性、特殊性和可发展性。当代新型评价范式下的教师评价素养内涵在评价态度、评价知识和评价技能三个维度上嬗变。提升教师评价素养需要明确评价素养在教师专业素养中的地位,有效地与教师职业发展整合,提供持续而有力的专业支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性。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贾绪计  王庆瑾  李雅倩  王一涵  林崇德  
健康是人首要和珍贵的财富,实现健康及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健康素养。健康素养是保障人全面发展的必备素养,是反映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综合性指标,是体现教育质量和教育公平的重要素养。健康素养具有综合性、层次性、互动性、终身性和目的性等特点。基于健康素养的不同界定,国际上开发了大量的以成年人为对象的健康素养评价工具。国际上的健康素养研究为我国学生健康生活素养研究的开展提供了借鉴:应准确理解和把握学生健康生活素养的内涵,开发完善我国学生健康生活素养的评价体系,高度重视沟通性和批判性健康素养的培养。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杨向东  
素养本位的学业质量是指学生在完成义务教育各学段课程学习时应该具备的核心素养构成、发展水平及表现特征。它是素养本位教育理念下对学生学业成就的规范性预期,阐明了智能时代儿童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实质内涵。素养本位学业质量蕴含了新的学习观和知识观,具有超越具体课程的现实价值,旨在扭转以知识点为纲的学业质量观,树立一种整合的、实践取向的学业质量观。研制素养本位的学业质量标准需要在反思学科本质和课程性质的基础上,构建有机整合的核心素养框架;用大观念和学科实践重构课程内容,重新梳理学科知识、思维和价值的内在关系;以核心素养为纲,整合重构的课程内容,划分学业质量水平并描述其表现特征。水平划分要遵循整体性原则,根据质性特征变化确定不同水平及其进阶关系,表述方式要能够体现素养导向学业成就的特征。素养本位的学业质量对完善义务教育育人目标和学业质量体系,实现学校课程、育人模式、评价方式的根本转型,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贾绪计  王泉泉  林崇德  
学会学习素养作为中国学生的六大核心素养之一,如何科学的界定与评价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学会学习素养的产生和发展是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发展需要的结果,是全球教育质量提升的共同诉求,也是公民自我完善和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保证。学会学习素养具有主体性、延展性、整合性、建构性、价值性等特点,而且国际上学会学习的评价研究取得很大进展,英国的有效终身学习项目、芬兰的学会学习研究、欧盟学会学习的三维框架以及经合组织的国际学生评价项目都颇具代表性。为深入推动学会学习研究,亟需建构兼具全球化和本土化的学会学习评价框架、优化评价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郁琴芳  
当前,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新媒体互动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潮流和趋势。为了儿童健康和快乐成长,在开展家校合作实践工作中,教师需要具备与新媒体时代相匹配的媒体素养。家校合作视角下的教师新媒体素养,包括对新媒体的理解和掌握、运用新媒体技术积极开展家校日常沟通、服务指导家长的各项能力,具体可分为基础知识、技术运用和综合创新三个层级。教师在家校合作过程中形成的新媒体素养,对学生成长、自身发展、学校形象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刘科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师是教育教学活动的关键,提升教师素养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教师核心素养是落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以生为本"的教师核心素养是在课堂教学中落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让学生习得知识、文化、自主发展方面的能力。这一过程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当课程和教学资源的整合者、对话交流者、反思性实践者以及终身学习者。培养提升教师核心素养,国家需要继续深化教师教育课程改革,创新教师培养模式;学校要积极搭建新型教师学习共同体,促进教师沟通学习;教师个体要加强信息技术学习和课内外教学反思能力的培养。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晓寒  
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教学方式和学习行为的变革,全球范围内教学和学习的信息技术发展得到了普遍重视。信息技术背景下,教育教学具有四方面特征:学习者参与的开放性、在线资源的生成性、学习行为的独立性、数据资源的可用性等,这些特征既适用于普通教育,亦适用于职业教育。信息技术背景下,职业教育更需要技术的渗透,职业院校学生需具备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伦理等信息素养。职业院校可以通过"技术是基础、标准是导向、课程是依托、教师是支持"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